浅谈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022-06-21石志玲
石志玲
摘要:“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这一观点准确说明了数学学习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反过来讲,学生思维能力的强弱,也会对学习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为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知识获取的过程,使学生在学习中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为此,笔者对与数学思维能力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并着眼于教学实践展开了研究。本文将结合研究中产生的认识,具体阐述高中生的思维特点,并思考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高中数学;思维能力;教学策略
长期以来的高中数学教学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较深,逐渐在教学中形成了一种固定的系统。一些教师在这样的教学系统当中,往往会根据自己的想法直接组织教学活动。
一、循序提问,精准指导
数学学习以解决问题为主。众所周知,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心中并未存在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理念,总是将学生學习成绩的提升作为唯一的教学目的,布置大量的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使学生对待数学知识与技能的获取产生了消极心理。以引导学生学习《集合的基本关系》一课的内容为例,在导入环节,笔者布置了如下问题:“集合的表示方法有哪些?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用什么符号表示?”在学生做出回答后,笔者要求学生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使学生的思维在初始学习阶段活跃起来,为新知的探究做好了铺垫。然后,笔者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出发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元素与子集、属于与包含之间的区别,结合具体例子加深学生对空集的理解。并在指导学生思索问题的过程中引入维恩图,培养学生使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最后,笔者对学生强调了应用数学符号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布置了合理的课后作业,使学生能够形成对所学知识的巩固。这样,通过循序提问,在学生探究兴趣被激发出来的前提下加以精准指导,使学生的逻辑思维不断提升,充分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取得理想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二、直观画面,有效引入
步入高中阶段,数学的学习难度就会令很多学生望而生畏,对待数学课堂就没有参与的热情。若学生的学习状态消极,教师也会没有对待教学的热忱态度。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教育资源变得愈来愈丰富。以引导学生学习《正数指数函数》一课的内容为例,课堂刚开始,笔者便利用多媒体技术演示细胞分裂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要求学生用列表法得出细胞分裂的次数 n 与得到的细胞个数y 之间的关系,随着 n 的增大让学生意识到列表法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从而引入了正数指数函数的概念。然后,笔者以列表法为基础,结合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画出正数指数函数的图象,从而引导学生对正数函数的解析式进行分析,使学生在从个别到整体的研究过程中得到了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增强了学生学习函数知识的自信。在课堂教学活动结束时,笔者引导学生整理了学习内容,向学生强调了学习正数指数函数的意义,组织学生对在直观画面下学习数学知识的感受进行了交流,希望学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和充足的自信参与数学课堂获取知识与技能。这样,通过以直观画面引入学习内容,在充满生机的课堂下让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得以提高,加深了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使高中数学课堂精彩绽放。
三、合作分析,体现主体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生本理念在教师心中愈来愈扎实,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已经成为广大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必备意识。随着教学的发展,合作模式的开展被充分证明是体现生本理念的有效途径。因此,作为课堂活动的主导者,高中数学教师要懂得以合作的方式指引学生学习,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数学知识被学生所吸收,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思维,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以引导学生学习《互斥事件》这一课为例,首先,笔者向学生介绍了互斥事件以及对立事件的定义,并以摸球的例子向学生进行解释。接着,笔者将学生划分成了学习小组,要求学生在小组内集思广益,依据自身的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储备交流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的实际例子。然后,笔者根据学生对互斥事件、对立事件定义的理解,引导学生分析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进而结合例题,让学生以互斥事件的概率计算公式解决问题,能够使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获得自信。之后,笔者针对学生的解题结果组织其合作交流如何培养自身的细心程度,理清自身的逻辑思维。最后,笔者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学习状态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让学生交流在合作中获取数学知识与技能的体会。这样,通过组织学生展开合作分析,有效培养了学生的交流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使学生具备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概率问题的实践能力,提高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联系实际,感受应用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生活和教育的融合是教师的必备意识,将生活元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融入是教师所需要付诸的实际行动。对于数学学科而言,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更是被学生所认同。在步入高中阶段以后,不少学生发现数学似乎脱离了实际生活。实则不然,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是基于生活的高度升华。而身为高中数学教师还需要懂得联系实际进行授课,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的应用性,让学生带着充足的学习动力融入到课堂当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思维能力,取得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以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变量关系》一课的内容为例,首先,笔者以生活中的电梯为例,向学生解释电梯离地面高度和时间的关系,让学生结合函数的定义思考是否存在函数关系,若存在,指出自变量和因变量。然后,笔者要求学生触类旁通,思考现实生活中高速公路的实际例子,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变量间的依赖关系是处处存在的,但从高中阶段函数的定义分析,依赖关系中有的是函数关系,有的则不是函数关系。由此,使学生类比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最后,笔者对学生提出了要在数学知识中挖掘生活元素,懂得在现实生活中联想数学知识的要求。这样,通过联系实际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性,培养了学生广泛联想的能力和热爱数学的态度,促进了学生应用思维能力的发展,较大程度上取得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
综上所述,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逐渐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一个显著的表现就是更加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应该及时转变教学观念,调整数学思维训练策略。同时,随着教学活动的进行以及学生的发展变化,需要及时对教学策略加以改进,从而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晓鹏.数学思维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培养策略研究 [J].才智,2020(7):23.
[2]张玉萍.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J].科学咨询,2020(2):238—239.
[3]高慧明.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探析 [J].基础教育论坛,2020(2):29—30.
[4]邱春亮.探讨数学思维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培养 [J].科学咨询,2020(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