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2022-06-21郭美玉
郭美玉
摘要:“双减”政策提出“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的新减负思路,强调教师通过优化教学方式,应教尽教,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业质量标准。本文结合应教的内容、尽教的方法与策略,提出初中数学教师应教尽教要实现“三会”,夯实教学之基,探索数学的本体性价值,关注质优生与潜力生的学习路径,实现学生的全面成长。
关键词:“双减”;数学学习;应教尽教;
引言:初中生在数学课堂中的表现存在差异,影响了他们的数学学习效果。面对这一情况,在向学生讲授数学知识时,教师要适当采取差异化的教学方式,以满足其不同发展的需要。为此,教师应该对分层教学实践策略进行深入探索,并优化初中数学教学。
一、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低质低效问题分析
(一)教学模式同质、单一
一个班级的学生,数学水平存在高低差异,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在教学中,这一客观事实不能忽视,这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基础。不过,就目前实际来讲,部分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并没有注意到这个现象,对于水平不同的学生,在教学中采取了同质化的教学模式,这就造成教学活动单一。进一步来讲,学优生和学困生面对相同的教学方法,这必然导致其中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教学过于简单,学优生得不到发展提升;教学过难,又会导致学困生无法理解掌握。同质化教学无法满足一个班级全部学生的学习需求,层次化教学才是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关注的一个教学要点,也是提质增效的重要方法。
(二)题海战术未能改变
数学教学,学生的最终学习效果如何,不仅仅是受到教学方式的影响,还会经受学生练习实践的检验。因为数学知识的理解其实并不难,难点在于实践应用。一个数学知识点,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有不同的运用方法。如果无法对数学知识灵活运用,那么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就不好,在考试中也不能灵活解决相关题目。从目前实际来讲,在学生练习实践这个方面,还是未能改变题海战术,学生固然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实现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但这是一种低效的方法,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效果也是因人而异,尤其是对于学困生的效果并不好。因为学困生本身就基础薄弱、知识掌握不牢,大量的练习,只会让学困生越来越抗拒数学学习。而对于学优生,很多知识已经熟练掌握,大量的反复练习,只是低效的重复劳动,对于提高其数学思维水平帮助不大。所以,数学教师需要关注练习实践方式的创新优化。
二、初中数学提质增效的具体教学策略
(一)学生分层,明确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落实分层教学,要以学生层次的划分为第一步,因为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强化对学生的观察和分析,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并对其进行分层管理。在划分层次时,教师要以隐性手段为主,避免区别看待学生,打击处于低层次学生的学习自信。一般来说,可以将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从自主学习能力、知识储备情况、学习态度等多个方面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情况与实际学习需求展开综合分析,确定高、中、低三个分层标准,分别对应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分层结束后,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对差异化教学方法展开思考,确定对待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知识探究指导方法。例如,对于A层次学生,以鼓励自主探究为主;对于B层次学生,构建“自主+跟踪指导”的培养模式,在鼓励学生独立探究知识的同时,为其自主学习提供启发;对于C层次学生,以培养兴趣和跟踪指导为主。每名学生在课堂学习环节接受的指导方法都更加适合自己,更容易在获取知识的前提下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二)应教尽教,促进全体学生成长
给有需要的孩子们设置课程”保障了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教师可将课程设置为基础型、应用型、丰富型、发展型、专长型。基础性课程是全体学生必修的课程,以提升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为目标。应用型课程倡导“学以致用”,展现数学学习的价值。丰富型课程有“几何画板运用”“z+z图形计算器的运用”等,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为目标。发展型课程以项目化研究形式呈现,以提升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实践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专长型课程指向学生的特长和潜能,以为高一级学校和专业团体培养和输送优秀生、特长生为目标。
在课后服务中,我们应将更多的精力投在数学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身上。在就近入学、教育均衡大背景下,各个学校、班级都存在一定数量的数学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少数学生甚至对数学学习持“放弃”态度。就教育规律而言,不同学生在基因、学习水平、学习能力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在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业成绩难免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要实现学生在数学上的全面发展,面对学困生群体,教师要思考如何尽教。
平日教学中,多数教师会先讲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再讲方法和应用(基本技能)。然而,某些学困生的认知过程恰恰与教师教學流程颠倒。学生对教师讲授的基础知识听不懂、不理解,自然就不会再听下去,基本技能也不学了。教师须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先教他们学会基本技能,即根据基本技能的规范要求和步骤,一步步教,一步步示范,学生学会以后再布置一定量的练习。在这一过程中,发现学生哪一步还不会,就应从这一步开始教。
(三)合理评价学生学习,有效落实赏识教育
初中数学教学提质增效,还需要关注到教学评价和赏识教育这两个方面。首先,在教学评价这个方面,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设定合理的评价指标,从基础知识掌握、解题运用、学习态度等角度出发,对学生实施综合评价,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需要注意的是评价要及时,每堂课一小评,每章节一大评,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以及学习难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其次,在赏识教育这个方面,主要就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在课堂上,一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足,甚至存在抗拒情绪,主要就是学习心理消极,缺乏正面刺激。因此,落实赏识教育,就可以给学生正面刺激,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具体来说,在课堂上教师要减少对学生的批评与否定,要对学生多加鼓励和称赞。尽量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表扬,让学生树立自信心。需要注意的是,多加鼓励并非就是不批评,要做到七分表扬三分批评,在刺激学生学习的同时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积极改进。
结语:对于初中数学课程来讲,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降低了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率,数学教师对此应该有一定的认识,从教学模式创新、练习创新以及合理评价等方面出发,有效改善数学教学,让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董平.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2).
[2]姚炼.以生为本探究农村数学分层教学[J].才智(中旬刊),2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