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体育兴趣教学法的研究
2022-06-21黄志华
黄志华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体育教学的发展受到广泛关注,许多新的教学理念进入体育教学。为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其运动技术水平、培养其兴趣爱好,体育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这也是新时期下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基于此,本文将对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进行探究和分析。
关键词:初中体育;兴趣教学法;教学方法
体育教育对初中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中,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教师及家长更看重学生的卷面成绩,忽略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体育是初中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但部分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急于求成,忽略了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吸收,导致初中体育教学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教育改革受到阻碍,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主要采取师徒式动作传授,容易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单一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活动范围,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这种传统教育模式不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符合当下的教育目标,无法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经常关注学生的活动组织能力和个性化需求,充分提升其学习的自主性,使其在体育学习中发挥自身的特长,进而提高体育教学效率。本文将探讨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一、我国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1.不重视体育课程
目前,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多采取单一、枯燥的传统教学模式,没有对创新体育教学方式引起重视,无法有效利用课堂时间进行教学。一些体育教师对本学科的重视程度不足,教学中态度较敷衍,急于达成教学目标,这导致了课程无法有效展开,不能满足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需求,无法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
2.缺乏相应的教材
实际调查显示,一些学生认为体育教学的形式过于单一,他们宁愿在教室中自习,也不愿意进行体育锻炼。另外,体育学科没有专门的课程教材,学校和教师不重视对体育知识的讲解,忽略了教学目标的设立和对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激发,一些体育教师一上课就让学生自由活动,这就导致体育教学失去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3.教学课堂形式单一
我们不难发现,一所学校的体育教师的数量往往屈指可数,甚至有的学校仅有一位体育教师。这一情况说明了体育教学在学校得不到重视。在体育课上,一些教师敷衍地安排一些普通体育活动,或组织学生开展传统的体育小游戏。这样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严重影响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4.体育课堂被占用
初中生学业繁忙,时间紧,任务重,再加上学校不重视体育教学,很容易出现体育课被其他学科占用的情况。其他学科的教师争先恐后地占用体育课,有些学校甚至取消了体育课和体育活动,导致学生忽略了體育锻炼。
二、开展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在实践中和体育活动中让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以往的体育课上,学生的活动范围有限,而且传统的教学形式导致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因此,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体育能力和学习需求,引导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并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此外,学校应及时更新教学设备,以提高体育教学效率,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1.开展兴趣小组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体育课通常是一节课开展一项体育活动,这样学生难免会感到枯燥乏味,无法有效激发其学习兴趣。体育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学习模式,丰富课堂教学形式。简单来说,教师应把兴趣一致的学生划分为一组,如成立篮球兴趣小组、跳绳兴趣小组、羽毛球兴趣小组等。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各个兴趣小组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在技术上给予学生指导和评价,让学生快乐学习、轻松学习。在初中体育课上,教师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并为每个小组安排锻炼任务,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合作的形式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需要注意的是,体育教师在开展分小组合作学习时,应从每个小组挑选一名学生担任组长,让组长和小组成员相互配合,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在“100米赛跑”的教学中,教师向学生介绍在赛跑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让小组成员相互指导、相互帮助,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短跑技巧,提高短跑速度。在课堂教学结束时,体育教师检查学生的练习成果,如起跑的动作和冲刺结果等,检验学生的合作学习效果。最后,教师要针对学生短跑练习的成果进行课堂总结,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还要对学生的进步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练习。
2.丰富体育教学设备
學校应加强体育课程设置和教师培训,加强对体育教师的专业考核,引导教师完善教材内容;要及时更新体育器材,更换、购买常见的体育用品,如跳绳、羽毛球、篮球、足球、毽子等;还要配置现代化教学工具和设备,如多媒体设备是一种新兴的教学设备,其可以将体育教学内容以更生动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3.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学生是体育教学的主体,素质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整体教学质量。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占据主体地位,多以严肃的形象出现,而学生是被动接受者。然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这一模式,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开展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多鼓励和引导学生轻松有效地学习。师生之间建立平等的关系,有助于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体育知识、参与体育活动。
4.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都具有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但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会低谷或忽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逐渐降低甚至消失。新课程改革提倡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提高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先引导学生进行热身,并根据学生的兴趣设置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其身体素质。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体育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记录学生的表现,还要结合学生的自学情况,在一旁进行指导,为学生进行示范,通过慢动作详细展示动作技巧,使学生掌握每个动作的要领。当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后,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建议。
5.开展体育竞赛和游戏活动
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其具有较强的好胜心,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开展一些体育比赛,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开展接力赛、篮球比赛能够增强体育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锻炼学生的综合运动能力。此外,学生对体育游戏充满兴趣,教师可以将游戏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掌握运动技巧,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结 语
素质教育强调让学生的各个方面都获得发展,体育作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一门主要学科,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教师、学生都应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身体素质和综合素养。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具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积极作用,其对初中体育教学的积极意义不容忽视。因此,体育教师要积极探索借助这一教学法提高学生体育锻炼兴趣、增强学生体质的有效途径,使学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体育锻炼中,进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洪涛.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略谈[J].当代体育科技,2018(06):81-82.
[2]胡永和.關于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6(09):157+161.
[3]韦秋成.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探析[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成都会场)论文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06-107.
[4]杜瑞.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成功体验提升实效——谈初中体育教学情境的创设[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2):134.
[5]杭雪华.探讨趣味田径教学法在初中体育课堂的运用及教学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7):26.
[6]于泳.淺析初中体育教学多样化与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1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