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

2022-06-21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22年23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教育部课程标准

近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4月21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门学科的课程标准。

课程建设:以核心素养为导向

“此次修订,全面落实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教育部教材局局长田慧生在新闻发布会上说。

“素养与知识不同,是知识、技能、态度的超越和统整,是人在真实情景中做出某种行为的能力或素质。当前世界范围内的核心素养热潮实质上是教育质量的升级运动,国民的核心素养决定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与国际地位。课程建设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是推进我国社会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的需要,也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体现。”国家督学、北京开放大学校长、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质量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褚宏启说。

课程内容:回到知识学习为人服务的初心

“课程内容是此次修订最为实质的问题。课程内容不变,核心素养理念很难落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资源与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吴刚平说。

课程结构基于这一目标做了较大调整。比如:将“道德与法治”进行九年一体化设计;改革艺术课程设置,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分项选择开设;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开设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将劳动、信息科技及其所占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除了课程结构外,更重要的是,课程内容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吴刚平说:“在课程内容理解上,以学习为中心,不仅包括教什么、学什么的内容问题,还包括怎么教、怎么学的过程方式问题,以及为什么教、为什么学的目的价值问题,甚至还有教得怎么样、学得怎么样的结果水平问题。这种复合型的课程内容观,突出习得知识的学习方式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价值,打破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等知识技能训练魔咒,克服高分低能、价值观缺失等乱象。学生可以在主题活动中,通過完成学习任务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亲历实践、探究、体验、反思、合作、交流等深度学习过程,逐步发展核心素养。”

学业质量标准:从查验知识点到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将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知识与技能巩固的手段。作业过程,实际上是从有教师指导的课堂教学,过渡到没有教师指导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自我复原力、自控力、专注力、时间管理等素养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因此,作业是培养学生相关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手段,而不能仅仅窄化为知识技能的巩固。”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王月芬说。

“事实上,此次修订,各课程标准都强调以核心素养为主轴,构建大任务、大观念或大主题等以问题解决为目标的课程内容结构单位和教学单元组织形态,以此作为学习内容聚合机制和学习动机激发机制,有效归纳、整合学科知识点或主题活动内容,在学习内容安排层面落实减负、增效、提质。”吴刚平说。

(选自《光明日报》2022年4月22日,有删节)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教育部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教育部召开座谈会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教育部:高考地方性加分项目2018年减至35个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
《风电场规划与设计》课程内容探讨
我校两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