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腐败如何除根?
2022-06-21钮文新
钮文新
最近,金融业反腐不断深化,力度加大。金融案件查处已经广泛展开,从中央到地方,从管理者到经营者,从现职到退休,落马者频见报端。
5月6日,国开行原副行长何兴祥被提起公诉;5月18日,央行货币政策司原司长孙国峰被查;6月10日,山东证监局原局长冯鹤年被查……
毫无疑问,铲除金融腐败大快人心。毕竟,金融腐败一旦造成损失,往往就是惊人的金額。不过,我们也担忧:在目前的金融运行机制下,反腐压力依然较大。
就说在金融短期化背景下,中小民营企业的生存问题。比如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为了帮助民营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金融方面向它们加大放贷力度,但贷款放下去了,却都是期限很短的。随着疫情好转,央行货币收紧,银行不得不收回“疫情贷”,结果导致中小微企业面临更大经营压力。后来, “续贷不抽贷”的政策出台,情况才得以缓解。
这就是问题:央行货币政策放松收紧、银行放贷收贷都可以瞬间切换,但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企业行吗?从贷款购进原材料到组织生产,再到销售、回款,而且要把疫情期间的无效投入(比如不生产的情况下维系员工生活、企业设备维护等)赚回来,并达到有能力归还对银行欠下的“疫情债”,哪是短时间可以完成的任务?
不止现在。2010年货币政策突然从极度宽松转向极度紧缩,结果是什么?大量中小企业主借高利贷还掉银行贷款,经营困难。与实体经济的境况相反,到了2012年,中国“全民金融”却渐入佳境,非法集资、“老鼠会”等金融乱象屡见报端。
近年来中国金融更多关注到了实体经济的感受,但中国金融一个关键问题——金融短期化问题,目前还是没能获得有效破解。而金融短期化导致能够满足实业资本需求的长期金融资源日益稀缺,这个稀缺则必然导致金融资本相对于实业资本的强势。那么,“金融强势”是不是构成金融腐败的土壤之一?
所以,应当把金融拉回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正轨,必须严厉铲除金融领域的腐败,同时我们也该认真反思一下:造成金融腐败的根源是什么?
长期金融资源的稀缺实际意味着金融规模、期限结构已经与经济的体量和结构不完全匹配。如果我们不去弥合,那金融腐败的根也将难以铲除。
历史经验早已证明:金融期限短期化越严重,金融市场就越浮躁、越空转、越偏离实体经济需求而脱实向虚,也越给金融腐败以可乘之机。所以我们长期呼吁:中国金融必须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核心在于金融长期化,即构建“以资本金融为主、货币金融为辅,以股权金融为主、债务金融为辅”的、符合中国经济结构特征的金融结构,这样才能走出中国特色的金融之路。A1C756C9-AEC1-4AD8-8972-AF78B1058A9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