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灵感画成思维导图

2022-06-21景谙

中学生博览·文艺憩 2022年4期
关键词:旅途景物绘制

景谙

作为以放射性思考为基础的一种收放自如的思维方式,思维导图是高效的学习策略与思考工具。在学习中,老师经常让我们用思维导图串联知识点,以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将思维导图用到写作上,也可以将写作意图和素材联系起来,更方便地筛选和组织素材。不仅使作文更有条理,还能催生新的灵感。

思维导图有个WIIFM原则,即“what in it for me”,画图之前要先思考你想表达什么,所选素材是否与主题相关,“形散而神亦散”是不可取的。现在我们以游记为例,通过思维导图进行旅途见闻的写作。

中心主题

游记的中心主题显而易见,描写旅途中所见到的景物、感受到的风土人情、途中发生的趣事,都是不错的选择。在此基础上,可以加入情感的表达,比如旅行经历带来的愉悦感、对自然山水或人文景观的喜爱、地域差异以及多元文化带来的触动和感慨,等等。虽然中心主题可选择的内容众多,但为了保证主题鲜明,最好挑选其中一种来写;如果多选,则要注意详略得当。

子标题1

绘制完中心主题后,我们就可以从中心主题出发,绘制不同的子标题。在一个城市的旅行可能涉及很多景点,因此我们将第一个子标题命名为“所见所闻”,按照游览顺序分别列出景点名称。在每一个景点之下也可以再绘制分支标题,列出印象深刻的景物。以无锡为例,景区包括鼋头渚、拈花湾、三国城等,而鼋头渚作为赏樱胜地,给游客留下最深印象的便是樱花了。由此可以在“鼋头渚”这一子标题之下加上“中日樱花友谊林”的分支标题。此处的内容没有对错之分,想到的都可以列出来,越全面,越利于素材的筛选。

子标题2

我们还可以绘制一个名为“所思所想”的子标题,将旅途中的见闻和一闪而过的灵感收集起来。身穿汉服的小姐姐在亭中拍照、蹒跚学步的小孩儿拾起簌簌飘落的樱花瓣、登上山顶买一根建筑物形状的雪糕,这些美好的瞬间都可以记录下来,划为“见闻”这一分支标题;灵感通常设置以下几个类别:在蠡湖的游船上想到了范蠡和西施的故事,则可以归为“历史”一类;黄昏时分,看着在夕阳掩映下镀上金边的亭台楼榭,想到“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山映斜阳天接水”的诗句,则归为“文学”一类;如果眼前的景物让你联想起哪部影视作品中的主人公,也可以设置“电影”的分类。

导图及例文示例

思绪翩飞间车速减慢,眼前出現了一座木制拱门,上面刻着“国家森林公园”几个大字,一片茂盛的绿意映入眼帘。下车步行,沿着石阶一路深入,仿佛误入了桃花源一般。白桦像颀长挺拔的少年,红松似巍然屹立的勇士,迎宾松则热情地张开双手,迎接远道而来的游客。林中掩映着形态各异的亭子,择一处走近,忽然想到《陋室铭》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描写。坐在亭中,感慨着山林中的悠远清静,我心想,独居陋室的闲逸舒适不过如此吧。正当我颇具兴致地环顾四周时,一个小小的身影从眼前倏忽掠过。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只小松鼠,窜到远处的草甸里偷偷打量着我们这群“不速之客”。继续前行,似有潺潺之声传入耳畔。循着声音而去,只见溪水漫过水底岩石,欢快地流淌,如佩环碰撞作响。溪边十几只蝴蝶聚在一起,引得游客纷纷驻足。听说这里因蝴蝶喜爱栖息停留,得名“蝴蝶泉”。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恋恋不舍地挥挥手说了句“小溪再见”,便被父母牵着往森林更深处去了。

用思维导图让你的文章更有条理

思维导图分为很多种,如鱼骨图、树状图、组织结构图等,在绘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灵活地选择形式,在内容、颜色、布局上也可以自由发挥。列好两个子标题之后,素材已经收集得差不多了。接下来我们需要在其中选取一个最感兴趣的部分,对它进行细化并初步搭建作文的内容和结构。对于景物的细化,我们可以下设动态、静态、远观、近看,以及名称来历、传说故事等多个维度进行展开。接下来对所列出的素材进行筛选整合,按照行文顺序绘制流程图。例如,第一部分交代旅行的契机及目的地;第二部分简要描述游览过程,并对重点景物展开描写;第三部分运用联想、引用等手法,记录旅途中的感受;第四部分进行情感抒发,收束全文。列好流程图之后,作文的框架就敲定了,写作就变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运用思维导图写作文不但使行文结构更有条理,而且不会让灵感轻易溜走,快付诸实践吧!

猜你喜欢

旅途景物绘制
Art on coffee cups
乐在旅途
疯狂旅途
四时景物皆成趣
“马”上旅途
写写冬天的景物
放学后
景物描写要准确
在转变中绘制新蓝图
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