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发展格局下现代流通体系的高质量建设

2022-06-21颜少君

开放导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

[摘要] 流通体系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环节,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多年来,我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不断推进,但仍存在对现代流通的科学内涵把握不足,流通主体国际竞争力不强,流通成本尤其物流成本偏高,现代流通发展不平衡,流通体系现代化程度不高,制度环境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等问题,迫切需要重视现代流通体系理论和实践研究;确立全球观念,着眼于拓展全球流通网络,构建于我有利的全球流通体系新格局;加强政府谋划,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补齐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有效降低流通成本;强化科技赋能,全面提升流通的先导作用;以全国统一大市场为基础,不断优化市场环境;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流通市场主体,全面提升现代流通综合竞争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现代流通  高质量发展  路径

[中图分类号] F7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623(2022)03 -0099-07

[作者简介] 颜少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世界研究部“一带一路”处处长、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战略研究、“一带一路”、贸易流通等。

“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把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现代流通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流通体系建设逐步健全,但仍存在总体国际竞争力不强、现代化程度有待提高、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国内外市场衔接不畅等障碍和堵点,迫切需要推进现代流通体系高质量建设,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一、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现代流通体系是相对于传统流通体系而言的,是基于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商品流动和服务提供为主线,以各种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以市场交易、综合交通运输、数据信息、现代物流、支付金融、社会信用等配套服务为支撑,以法律法规、标准、政策营商环境等为保障,融合商流、物流、信息流、数据流、资金流,实现社会商品和服务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全过程转移的运行系统和制度系统。

现代流通能力是国家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的集中体现,是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的核心和关键所在。全球市场流通发展表明,只有构建自主可控、内联外畅的国际化流通渠道、组织和网络体系,才能获取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贸易定价权、市场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实际上,近代史上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战争和冲突,都源于流通渠道的竞争和冲突,源于对市场控制权和流通规则主导权的争夺。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美国以流通领域遏制、规锁、禁锢为发力点,对我国贸易、科技、制造业、人文等进行全方位打压和围堵,联合盟友体系试图构建排华、遏华的贸易流通规则、标准和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美国具有现代流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形成了在国际化大流通、大循环中的主导权并从中获取重大利益。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冠疫情影响广泛深远,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数字经济时代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刻调整,迫切需要增强我国在全球流通中的定价权、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重塑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从国内看,我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建设,经济增长内需潜力不断释放,消费升级推动生产模式和产业组织方式重构,形成更高水平供需适配,需要推动产销有效衔接,加快商品要素自由流动。

面对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必须把加快构建现代流通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进一步用好用足我国具备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不断增强和提升我国在未来更激烈国际竞争中的韧性和耐性,同时,将我国拥有的超大规模市场资源禀赋优势、制造业优势、全产业链优势和市场主体规模优势,转化为在国际贸易中的商品定价权、在国际市场中的话语权和在国际经贸谈判中的规则制定权,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被动局面,逐步构建于我有利的全球流通体系新格局。

二、我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包括全国统一大市场、商贸流通等在内的现代流通运行体系建设稳步推进,综合交通、物流体系、信用和金融支撑体系不断增强,现代流通规则保障体系持续健全优化。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

1. 对现代流通的科学内涵把握不足

推进现代流通,不仅是流通问题,而且事关我国的综合竞争力。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关流通问题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发现针对流通的研究内容丰富但不均衡:对流通产业的作用和影响研究较多,对农产品特别是粮食流通体系的关注度较高,对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现代流通体系研究较少,特别是在新模式新业态不断产生的市场环境和国际产业链供应链脱钩风险加大的形势下,深刻剖析流通领域的堵点和痛点,通過构建现代流通体系更好支撑“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相关研究较少,以至于我们对构建现代流通体系的总体认识不足。部分学者和业界把现代流通和现代物流等同来看,仅关注现代流通的微观运行方式。

什么是现代流通?现代流通与现代物流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现代流通的基本框架是什么?运行方式是什么样的?如何培育形成现代流通竞争力?这些相关问题无论是在政府政策层面、学界理论研究层面,还是在市场实践层面,均未形成统一认识,这就导致各级在推进现代流通过程中尚未形成政策和实践上的合力,在疫情防控中现代流通的短板暴露得尤为明显。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流通体系在市场化改革中不断发展壮大,为中国发展成为全球第一大制造业大国、第一大贸易国和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目录中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提供了重要保障。然而,如何使生产制造能力转化为在全球贸易和市场中的商品定价权?如何形成现代流通与制造业的良性互动,发挥现代流通对国民经济的先导性作用,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完全稳定、国民经济循环的畅通高效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何有效地将我国拥有的超大规模市场资源禀赋优势、制造业优势、超宽纵深全产业链优势等集成凝聚为包括贸易商品定价权、市场话语权,甚至在全球贸易谈判、经贸规则制定中的现代流通竞争力和权力优势?这些都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真正形成对现代流通的统一认识。

2. 现代流通国际竞争力不强

当前,我国流通企业尚未形成对渠道资源的控制力,未将我国消费流通拥有的巨大市场需求和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转化为竞争优势和供应链话语权。主要表现在:一是我国缺少与市场规模优势、制造优势相匹配的现代流通组织体系,缺少参与全球流通体系治理和运作的主体,缺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全球流通,流通主体国际竞争力不强。如亚马逊在全球设立了18个国际站点,提供27种语言支持,拥有175个运营中心,全球员工超61万人,有10万个机器人,40架航空货运飞机,消费者遍布185个国家和地区。而我国的流通企业与之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除了阿里巴巴、京东等少数互联网流通企业外,大多数流通企业都是中小企业,在国际流通领域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较小。2021年亚马逊封号事件对我国跨境电商企业造成了巨大影响,便是我国流通主体国際竞争力不强的典型例证。

二是国际物流网络覆盖不均,国际海运、航空货运短板突出。净出口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但中国国际物流尤其是国际海运和空运话语权长期被美欧日韩等外资主导。据统计,截至2020年,中国国际集装箱海运市场中近90%的市场份额被马士基、地中海航运等国际巨头主导,中远海运集团等中企份额仅为10%左右。

三是快递物流国际化水平亟待提升。总体来看,近年来国内快递物流发展迅速,在疫情期间更是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国际化严重不足。作为国内头部快递物流企业,顺丰快递在全国有5000个营业网点,服务城市300余个,下沉涉及1500个县级市和城镇,但在全球布点仅有7个国家和地区,而联邦快递业务则覆盖全球220个国家和地区。因此,我国邮件跨国业务通常依靠联邦快递,引致了一些国家安全事件。

四是国际流通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认证等建设薄弱、衔接不足、内外一体化程度低,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所要求的流通战略不匹配,不利于与其他国家开展相关合作,实现互联互通。

3. 流通成本尤其是物流成本总体偏高

流通成本尤其是物流总成本偏高,是我国流通领域一直存在的突出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例一直维持在18%左右,自2015年开始,该比例有所下降,近几年一直维持在14%左右,但仍远高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8%—8.5%的水平,也远高于全球10%—11%的平均水平。究其原因,一是我国物流结构中,多为成本较高的公路物流,成本较低的铁路物流和水运物流较少。二是我国多式联运仍存在较大的优化空间,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没有有机衔接和协调,增加了转运成本。三是物流基础设施存在短板,物流配送网络不健全,“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均不到位,尤其是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的短板十分突出,与发达国家85%的冷链物流覆盖率相比,我国仅为20%左右。应急物资储备设施存在关键节点设施落后和跨物流通道衔接度低的问题。四是农村流通现代化能力严重滞后,农村贸易流通基础设施薄弱,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严重不足。五是信息化、智能化的物流技术应用还有较大空间,先进的物流业态有待培育。

4. 现代流通发展不平衡

一是国内商贸流通业呈现明显的区域差距,东部地区商贸流通较为发达,中部地区发展次之,西部地区发展最差。二是城乡差距明显,物流配送等“最后一公里”流通基础设施、便民商业网点等城市水平明显高于农村。农村生产、消费基础较弱,流通基础设施和渠道建设不完善、城乡流通不畅,严重制约了全国统一大市场形成和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三是内外发展不平衡。内外市场一体化还存在诸多难点和堵点,联通内外的贸易物流通道和节点衔接不畅,国际物流网络覆盖不均衡,物流应急运输服务保障能力仍待提升,海运、航空国际货运能力严重不足。四是现代流通软硬基础设施供给不平衡。总体来看,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需要的陆海空网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架构已经建立,但“软”基础设施供给存在较多短板,在面临突发性应急事件时表现得尤为明显。以近期疫情防控为例,由于一些地方高速公路封闭及核酸检测不互认等原因,致使物流中断,导致物资等循环不畅。五是地方的执行力有待提升。全国统一大市场形成、国民经济高效顺畅运行、现代流通发展,离不开中央的顶层设计与地方的执行落实,但地方政府执行落实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亟待提升。流通在第一阶段的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疫情反复,中央的防控措施在地方执行层面出现 “层层加码”现象,导致物流运行不畅,对正常生产和生活造成不小影响,凸显出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不足。

5. 流通现代化水平不高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纵深演进,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全面深入渗透到流通领域,数据要素创新和各种数字资源高度汇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成为现代流通体系的核心竞争力。总体来看,我国流通现代化水平不高,具体体现在:一是流通产业集约化不高,数字化建设投入不足。很多企业还处在新技术应用的初级阶段,企业与供应商、制造商等上下游企业实现的电子订货系统(EOS)、电子数据交换(EDI)等信息交换,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物流信息技术尤其是冷链物流信息技术水平较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流通的数智化管理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足。产地、批发市场和社区超市需求的数据链难以形成,很多商贸企业依然沿用传统的数据处理模式,导致管理者决策滞后甚至失误;大量的购物中心、超市、农村便利店、农贸市场没有能力或者不习惯于运用现代供应链和科技手段,实现数字化、智能化改造,达成跨界融合和创新模式,未能形成供应链所需的大流通形态、模式和体系。三是国际物流供应链数字化水平有待提高。跨境物流链路长、节点多,揽收、干线、关务、集散和配送等各环节上的贯通服务能力因数字化程度不高而难以提升,尚未形成对现代流通体系强有力的支撑。

6. 制度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通体系制度环境建设不断完善,但与新发展格局相匹配,与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与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

一是规范的市场化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全国统一大市场尚未建立,一些制度性短板,如行政分割导致的地方保护主义,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则和做法在一些区域和行业仍然存在,不正当竞争时有发生,影响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二是国内外市场尚未形成有效衔接。在推动国内外市场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涉及法律法规、监管体制、质量标准、检验检疫等多方面的衔接,目前还存在不少障碍和堵点。三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仍未到位。我国各地信用体系建设的牵头单位不一,在已建系统中,受当地部门信息化水平限制和我国部门设置条块分割、信息采集和交换标准不同影响,各地区信用信息归集质量及应用情况有差别。四是行政监管难以适应新经济发展要求。在互联网平台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一些平台对客户随意加价,要求商户对平台进行“二选一”“大数据杀熟”、捆绑销售、赢者通吃和流量限制等行业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隐私泄露、网上商品质量掺假、知识产权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问题不少,监管的水平和能力均有欠到位。

上述问题涵盖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方方面面,产生的根源在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重生产轻流通”思想,在于我国传统流通向现代流通转轨过程中的“计划让位于市场不到位”与政府“缺位”并存,在于对构建现代流通体系的认识不充分和政策措施未能严格执行落实。

三、高质量建设现代流通体系的路径选择

高质量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是我国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的必然选择,是突破发展瓶颈、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迫切要求。

(一)重视拓展全球流通网络,构建于我有利的全球流通体系新格局

经济全球化下,现代流通能力是国家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的集中体现,是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的核心和关键所在。流通先导性力量能够带动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以及企业的组织形式不断随着全球价值链的变化而不斷调整,从而不断提升国家竞争力。美国国际竞争力强大,不仅在于其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制造能力,同等重要的,是其拥有的现代流通能力以及由此确立的流通先导型经济运行模式。正是依托其现代流通能力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美国实现了生产要素的无障碍流通,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贸易、金融、数据等领域的全球流通规则,占据全球流通制高点。同时,美国正在试图联合盟友体系加快构建以其为主导的全球数字经济与贸易规则标准体系,加快对我的“规锁”和产业链、供应链“脱钩”,如近期美国主导成立的数字化集装航运联盟,目的是要在全球建立“去中国化”的统一数据标准,通过主导标准制定占据未来数字航运权的制高点。因此,我们要有战略思维,用好用足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等优势,依托RCEP等区域经济协议、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中欧班列等,提前布局甚至主动出击,建立以我为主的全球流通渠道体系、组织体系和网络体系,深化与周边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全面提升我国全球流通能力和规则制定能力,逐步构建起于我有利的全球流通体系新格局。

(二)加强政府统筹谋划,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秉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以及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基本原则,立足产业链供应链赋予现代流通的公共品属性,发挥好“有为政府”的积极作用。

一是发挥政府科学规划和统筹谋划能力。服务商品和要素跨区域、大规模、国际化大流通需要,坚持全国一盘棋,科学规划优化商贸、物流、交通等设施全国空间布局。立足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等,依托全国优势资源地、产业和消费集聚地,布局建设一批流通要素集中、流通设施完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应用场景丰富的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打造设施高效联通、产销深度衔接、分工密切协作的全国骨干流通网络。同时,注重布局以社区为基本单位的商业网点及其业态结构,打造集商业、医疗、家政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生活社区,打造“十五分钟便民生活圈”,全面提升流通网络布局。

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补齐农村流通基础设施短板,加快城乡商贸、交通、物流一体化建设,确保城乡交通运输网络的有效衔接,畅通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进一步完善乡村及落后地区的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加强乡村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提高物流配送效率,降低配送成本,为农村快递、农村电商快速发展奠定基础。完善农产品流通模式,依托邮政物流网络,鼓励物流企业进行农村物流网络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确保农产品生产链、供应链、销售链畅通,从而支撑农村快递、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激发农村市场活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三是推动流通领域国际化进程,强化国际流通体系的载体和枢纽建设。发挥中欧班列和共建“一带一路”的积极作用,给予以中欧班列为载体的综合集成商更大的政策支持力度,逐步建立以我为主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和全球流通渠道组织体系。支持中国物流集团等大型物流企业做大做强,提升物流竞争力;支持航空、大型物流企业建立国内国际一体化物流空运网络,提升空运能力;支持中远海运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不断做大做强,提升我国国际海运能力;发挥地方政府和民营企业的独特优势,自主开展国际合作,在海外收购码头、建立海外仓等,推动形成覆盖全球、安全可靠、高效畅通的流通网络。

(三)补齐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短板,降低流通成本

高效顺畅的交通物流基础设施体系,是高质量建设现代流通体系的必要条件。一是继续推进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尤其是新型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弥补物流基础设施短板,对传统物流基础设施进行智能化改造,提高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多层级网络覆盖水平,优化运输组织模式,提升运输服务品质,增强交通运输对现代流通的支撑作用。

二是科学规划和布局物流基地、分拨中心、末端配送网点,加大对物流基地、冷链系统等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应急物流体系建设,补齐冷链物流等短板,加快建设应急物流调度平台和储备体系,完善应急物资的资源控制和保障供给机制,逐步建立经济高效、绿色智能、安全稳定的现代物流体系。

三是着力构建现代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对内破解“最后一公里”和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短板,对外以共建“一带一路”和中欧班列为契机,大力建设布局海外仓、海外码头等,逐步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

四是研究建立综合运输物流信息网络平台,支持集约建设、共同配送的运营模式,打破行业壁垒,形成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利益共享和降本增效的管理格局,全面降低物流总成本,提高流通总体效率。

(四)强化科技赋能,全面提升流通先导性作用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幅提升了生产和流通效率,不断催生新模式新业态,要充分发挥科技赋能作用,推动现代流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更好发挥现代流通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

一是大力提升流通业科技应用水平,推进现代流通体系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加快实施流通科技创新战略,全面提升流通领域的科技含量,引导流通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网络化发展,积极推进现代科技与商贸、交通运输和物流的结合,全面提升流通的整体效率。

二是大力推进现代流通与制造业跨界融合。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手段,发挥流通的先导作用,及时向生产端传导零售、物流、仓储等关键流通信息,协同制造商柔性生产和智能制造。支持流通企业嵌入制造业生产环节,实现供应链逆向整合,推动形成C2M(Customer-to-Manufacturer)模式,提供差异化定制增值服务。支持大型流通企业与上下游协同创新,整合信息、物流、营销、销售和售后等资源,开发自主品牌商品,提高全链路供应链掌控能力,向流通制造商、供应链服务商转型。

三是推动流通商业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和转型升级。支持实体商业开拓线上经营,并发挥线下客户体验、实景展示等优势,重构流通渠道和供应链,推动场景改造,提升智能化、便捷化服务水平,做好特色经营。支持电商企业扩大线下延伸,拓展线下体验线上零售模式,探索线上线下融合新路径。积极引导流通企业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下沉市場,畅通农副产品上行、工业消费品下行双向流动,提升城乡社区商贸一体化水平。

(五)着力提升流通市场主体的国际影响力

流通组织渠道体系和组织体系是现代流通运行的关键。提高现代流通运行的质量和效率,关键是要加强流通组织渠道体系和组织体系建设,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流通企业。培育一批战略流通头部企业,逐步形成头部企业为引领、中小企业共同发展的局面。建议借鉴日本综合商社经验,整合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媒体、相关企业等资源和力量,构建具有战略价值的全球流通渠道,提升现代流通能力,从而获得更大的流通权力。支持以平台为核心的综合性流通企业继续做大做强,支持中国物流集团依托共建“一带一路”和中欧班列不断壮大延伸自身的供应链体系,培育头部物流企业“走出去”,切实提升头部企业的供应链渠道控制能力和及时反应能力,不断整合深入上下游产业链重要环节,参与国际流通标准和规则制定,进而为流通权力的获取创造有利条件。同时,注意形成大中小企业的战略联盟,避免各自为战,全面提升我国现代流通主体国际竞争力。

(六)不断完善流通制度环境

现代流通体系离不开制度环境、信用体系、涉外经贸法律法规、政府服务和监管的不断完善。一是建设竞争有序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应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的要求,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强支撑。

二是完善涉外经贸法律法规、标准等建设,提高内外市场一体化水平。应对标国际标准,由政府主管部门顶层设计,由行业领军企业和专家参与,共同推进解决产品运输、包装、检验等方面标准不统一不衔接等行业发展难题。支持企业参与全球技术、商用和行业标准的制定,深入研究新型国际贸易规则,提高参与修订规则、标准、体系的话语权和决定权。

三是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依法依规归集整合市场主体各类信用信息,开展公共信用综合评价,形成以商务信用监管为基础的多部门信用联动机制。加大流通产品标准化,建设重要产品追溯体系,以信用建设推进流通安全。保障商品和要素流通制度环境绿色健康发展。

四是转变政府服务和监管职能。搭建全国统一的监管平台,推动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水平不断提升,加快适应新经济发展业态的监管模式、体制机制,加强对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的监管,向负面清单制监管、智慧监管转型,全面提升政府治理水平。

(七)重视现代流通理论和实践研究,为构建现代流通体系提供智力支持

目前,我国对现代流通仍缺乏足够的认识,对于现代流通的框架体系是什么,如何衡量和评价现代流通体系发展进程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以便强化对现代流通体系的整体研究,更好把握、更高效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因此,建议加强现代流通理论和实践研究,形成对现代流通体系的统一认识,明确现代流通体系基本框架和指标体系。提高政府各级各部门统筹规划、谋划现代流通的能力,逐步建立与现代流通体系相关的学科体系,逐步形成现代流通学科体系清晰的发展路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加强流通人才培养,更好满足现代产业发展需求,更好服务流通企业发展,为现代流通发展实践提供理论支撑,为现代流通政府治理咨政建言。

[参考文献]

[1] 王先庆.新发展格局下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战略重心与政策选择——关于现代流通体系理论探索的新框架[J].中国流通经济,2020,34(11):18-32.

[2] 陈文玲.打通双循环的关键堵点[N].北京日报,2021-01-04.

[3] 祝合良.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N].经济日报,2020-12-21.

[4] 梁晨.“一带一路”背景下标准化与现代流通业发展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21(1):18-21.

[5] 丁俊发.流通成本高、效率低问题的冷思考[J].中国流通经济,2012,26(12):18-20.

[6] 丁俊发.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流通业[J].全球化,2017(8):16-30+133.

[7] 依绍华.构建高质量流通体系 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0(9):9-11.

[8] 曹允春,连昕.现代流通体系支撑新发展格局构建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学习论坛,2021(1):106-114.

[9] 赵宇新,孙先民.中国现代流通体系构建研究的方法论选择——马克思流通经济方法论在当代中国的应用与发展[J].商业研究,2021(3):47-56.

[10] 王雪峰,荆林波.构建“双循环”新格局 建设现代流通体系[J].商业经济与管理,2021(2):5-15.

[11] 闵伟琼.新发展格局下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商业经济研究,2021(9):15-18.

[12] 荆林波.中国流通之治: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J].财经智库,2021,6(1):38-46+143.

[13] 赵萍.从优化营商环境入手推动构建现代流通体系[Z/OL].市场评论,2021-04-14. https://mp.weixin.qq.com/s/-5J0X6iWnPxWE4u6pbAAFg.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Modern Circulation System in the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Yan Shaojun

(China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 Exchanges, Beijing 100050)

Abstract: The circulation system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smooth circulation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modern circulation system i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task for building a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Over the years,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modern circulation system has continued to advance, but there are still insufficient grasp of the scientific connotation of modern circulation, weak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irculation entities, high circulation costs, especially logistics costs, unbalanced development of modern circulation, and insufficient modernization of the circulation system. It is urgent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research of modern circulation system; establish a global concept, focus on expanding the global circulation network, and build a new pattern of global circulation system that is beneficial to us; strengthen government planning, increase Government policy support; improve the shortcomings of circulatio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effectively reduce circulation costs; strengthen technological empowerment, and comprehensively enhance the leading role of circulation; based on the unified national market, continuously optimize the market environment; cultivate a group of competitive The main body of the circulation market, comprehensively enhance the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of modern circulation, and provide strong suppor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Key words: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Modern Circulation;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Path

(收稿日期:2022-04-20   責任编辑:张 洁)

猜你喜欢

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从客场到主场的全球化发展新格局
基于问题导向的中国制造业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
新发展格局下对现代流通体系的思考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新发展格局
“新发展格局”,牵动人心
在新发展格局下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辽宁省绿色增长水平提升路径及对策分析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