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类主题出版工作之“道”与“术”

2022-06-21王丽丽韦毅

出版参考 2022年4期
关键词:主题出版选题策划宣传思想工作

王丽丽 韦毅

摘 要:主题出版具有较高的出版价值和社会价值,目前已经成为出版市场强劲的增长点。在这一大背景下,科技出版人应当以高度的政治意识,在主题出版上有所作为。本文围绕科技类主题出版工作,总结如何准确把握主题出版内涵,思考怎样看待主题出版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结合实践,从策划、制作和营销三方面探讨如何做好主题出版。

关键词:主题出版 选题策划 社会效益 宣传思想工作

出版領域一直是宣传思想工作的主阵地。坚守出版意识形态阵地、宣扬激励人心的正能量、发挥科教兴国的作用,是出版工作者的职责所在。2018年8月,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五项使命任务: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由此,在新时代,出版社有了更明晰的责任,而主题出版正是肩负起这一责任的一项重要工作。

近年来,随着科技强国建设的深入推进,在主题出版领域,科技类出版社的身影越来越多,声音越来越响,参与的力度越来越大,具有较高出版价值的科技类主题出版物开始崭露头角,给这一领域增添了独特的亮色。那么,科技类出版社应当如何认识主题出版?为何要做好主题出版?如何做好主题出版?

主题出版具有鲜明的时代属性,突出体现了文化价值,背后蕴藏的是一种大局观。深度思考主题出版工作的实质与内涵,追根溯源,寻求指导出版实践的认识论,这是所谓的“道”,是出版业者应该长久坚守的出版思想,将指导出版业者明确未来的走向。这决定我们的路能走多远。在出版实践中不断反思摸索总结积淀出来的技巧、策略和经验,汇集在一起,形成方法论,将有助于我们更快、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更高效地实现目标,这是所谓的“术”,是我们应该坚持不断完善的出版方法,将帮助我们在实践中明确怎样落到实处、如何做得漂亮。这决定我们的路能走多宽。

一、准确把握主题出版内涵,深刻理解精神旗帜力量

主题出版有其特定的意义,随着时间和历史背景的变化而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与文明的演进、国家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关系越来越密切,是对这个时代主流价值、主流思想、主流文化的文艺表达。对主题出版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一)贴合时代主题

主题出版要契合时间节点,围绕党和国家重点工作、重大会议、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大节庆等进行策划,坚持与时代同步伐,这是主题出版最初的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即“上接天线”。

(二)引领热点话题

主题出版要从国家的相关政策中找到着眼点、重要抓手,打造主旋律的话题,既可宏大高举,亦可识微见远,这是主题出版落到实处的必然需求。

(三)导向具体问题

主题出版不是做表面文章,不能空想,不宜空洞,要科学地展示问题、深入地分析具体问题,深度思考,言之有物,即要做到“下接地气”。

(四)诠释未来议题

主题出版要树立国家形象,提振精气神,反映正确的价值取向,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管是鉴古论今,还是聚焦当下,追根结底,主题出版都是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而服务,要体现这个最核心的目标。

综上,主题出版不是单一的政治出版,而是要触动大众的痛点和思想关注点,代表的是时代的温度,树立的是思想的高度,弘扬的是精神的热度。

二、恪守传承之“道”:从“要我出版”,到“我要出版”

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主题出版的内涵,是做好主题出版工作的基础。那么科技类出版社又该如何看待主题出版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呢?

首先,主题出版是分内之事,是响应国家宣传的需求,举旗帜、展形象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社会效益考核中重要的一环。2019年,中宣部印发《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要求出版社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主题出版具有很强的社会效益,是很重要的加分项。科技类出版社作为出版界的重要成员,必须承担起打造文化自信的社会责任,兴科学文化,做好主题出版,助力科技强国建设,展科技形象,讲好中国故事。

其次,主题出版也是经营之道。当前图书零售市场中的科技类图书大体有三类:一是科普类,受众是普罗大众,内容多涉及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二是应用类,受众是技术人员以及高校院所相关专业师生,内容涉及技术解析和工程实践;三是理论类,受众是研究者,内容涉及基础理论或前沿科学。这几类科技图书自成体系,彼此融通、横向跨领域的极少,将科技的发展与大背景、大形势、大方向紧密关联的图书尚不多见。可以说,科技类主题出版工作依然任重道远,这类图书的市场还是一片有待开发的蓝海。做好主题出版,可以为科技类出版社创造脱颖而出的机会,其中有内在的商业逻辑,能积累颇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带来提升品牌形象的良机。

在国际科技竞争紧迫、形势风云激荡的当下,科技的内涵、科学的价值、向善向上的精神、求实创新励志图强的优良传统……有很多与科技相关的人文精髓需要传导给大众。传承科技文明、传播科学文化和传授科学知识同等重要,在朝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前行的道路中,用出版的软实力体现科技的硬实力,将科学的精神放到时代的大背景下,给广大读者以正面的引导,是当下建设科技强国的宣传需求。

从某种角度来看,主题出版就是应这些宣传需求而生的,在这一领域,科技类出版社大有所为,且应大有作为。从担当社会责任和开发蓝海市场两个方面来看,科技类出版社做好主题出版工作责无旁贷,应当从过去“要我出版”的被动转变到现今“我要出版”的主动,这背后是对社会责任的认识,不仅体现了对企业经营之“道”的谋划,也蕴含着对文化传承之“道”的坚守。

三、践行匠心之“术”:以务实之举,谋长远之策

对于主题出版工作,科技类出版社首先要有大局观,勇挑社会责任;其次,要培育眼光,善于从国家相关政策方案中找到抓手,依托自身的运营领域,策划特色化选题;再者,要沉淀下来,行稳致远,强化精品意识,贡献精良之作。

对于图书产品,需要深度思考:是否准确地传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有助于社会文化的繁荣,是否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提供了高质量的服务,是否对公众理解科学有所助益。一个图书产品,如果没有价值观加持,无论多么畅销,也就只是一个普通的商品而已。如果我们在做策划时,努力赋予图书文明的价值、科学的精神,它就不再仅仅是一本书,而是真正变成承载文化和文明的载体。这一点在主题出版物中尤为突显,其策划含量通常高于一般图书,整体的规划、创作、提炼皆需细细打磨,为攀爬出版的“高峰”做好准备。

規划主题出版,既要提前布局,不能仅图一时之快,这是长远之路;也要精心规划,紧密结合重要时间节点,整体有序推进,这是务实之法。通过近年的观察与出版实践,下面试从策划、制作和营销三个方面探讨一下如何做好主题出版。

(一)内容之“术”:激发正能量,用内容信仰呈现科技力量

科技类主题出版要特别注意保持客观性:对于成就,要蓄而不炫,夸而有节;对于短板,不能视而不见,盲目乐观;应当既体现科学性和客观性,同时也要见人见事,传播科学的人文价值观,呈现出科技理性与感性的两面。

笔者在做《智联天下:移动通信改变中国》这本主题出版物时,难以避开的话题是美国在科技领域的霸权主义以及对中国科技企业的无理打击。但如果只是把着眼点放在中美关系上渲染强调,行文会较有煽动性,可以迎合一部分读者,却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也无益于解决问题,反而容易陷入民粹主义之中。经过深思熟虑和咨询专家意见,我们决定重在展示中国通信行业在世界通信文明史上做出的重要贡献以及给世界各国带来的参考借鉴,既展现了丰硕成就,也回顾了其背后的来之不易,既不回避短板,也不忘冷静分析前路要如何行走。放眼观世界,立足在高峰,这样一来,整个格局显得开阔,而且将视野放在世界范畴里来思考问题,还具有前瞻性。

内容为王,这是出版工作应该坚守的准则。对于主题出版,固守内容为王是不变的宗旨。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冷静客观分析形势,帮助读者开阔眼界、开放胸襟,激发正能量,用高远的立意为做好主题出版工作铺一条正确的道路。

(二)淬火之“术”:坚守精品化,用工匠之心打磨精良之作

主题出版不同于一般的出版物,天生带有浓烈的宣传思想色彩。科技类出版社在做主题出版工作时,一方面要与自身特色领域相结合,策划差异化选题,勿落入同质化的窠臼之中;另一方面,成书要做得精品化,勿浮于表面,既要有深度,又要有高度,真正贴近读者需求。

笔者所在团队在做“科技改变中国”系列主题出版物的过程中,摸索出了聚焦高科技、挖掘新科普的新方向,建设了一支由媒体人和专家学者共同组成的作者队伍。由媒体人执笔,保证文字的可读性和情感的温度;由专家审读,保证内容的准确性以及方向的正确性;技术专家助力内容的科学性,出版专家引导我们巧妙融合专业特色与主题出版要求,保证立意到位。

对这个系列中的每一本书,我们都是四处遴选合适的作者,经过反复商榷、再三切磋,线下的研讨热火朝天,线上的会议频频举行。对框架不断调整,对选材多次沟通,寻求各路专家的审读意见,再根据修改建议对初稿反复调整,对内容再三审核,对文字仔细研读。

俗话说,好钢更要好火淬。好的主题,需要完美的呈现;好的创意,需要到位的策划,需要规范的流程,更需要稳当的出版保障。

(三)多元之“术”:用好新媒体,以融合思维拓宽主题表达

主题出版的受众明确,是大众读者,从这一出版形式宣传思想的初衷来看,就是要将信念传播给大众,让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影响更广、更深、更长久。可是做书人的出发点和读书人的需求点有时难以做到完全匹配。主题出版物有着鲜明的引导属性,出版业者想要传达的思想,与读者真正想读的、希望获得的,如果不在一个维度上,那么就很难做到深入人心。我们要借鉴畅销书的做法,针对不断变化的读者需求,与时俱进,玩转灵活时尚的出版形式。

融合出版是当下时髦的出版形式,在纸质出版物之外,配合以不同的数字化形式,目的是让读者有较好的阅读体验。但如果只是把不同的数字出版形式作为纸质图书的补充,就会有主次之分,那么很容易流于表面,难免会有割裂的感觉。在这方面必须做到融为一体,在策划之初就整体考量,将用不同的手段表述的内容作为纸质图书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才能真正做到既多元又合而为一,给读者带来卓然的阅读体验。

科技类图书有很多高深繁复的内容,想要在有限的篇幅内,梳理某个技术或者某个行业的发展史,讲清楚技术的概念,不太容易,写得浅了讲不透彻,写得深了又让人读不下去。在《中国科技之路·信息卷·智联万物》一书中,我们将技术的内容用类似于微信公众号文章的长图展现,读者扫描书中的二维码就可以浏览内容,既避免了文字的繁复,还让枯燥的技术内容变得具有可读性,又不影响行文的流畅。在这本书里,对于移动通信的发展史,我们还制作了沙画和视频,以动态形式呈现,短短几分钟即可形象展现1G—5G的节点事件,不仅省却了不少篇幅,而且视觉给读者的冲击力更强。

再如,我们在做科技扶贫类主题出版物《特有范儿:科技特派员在行动》时,看到素材中有一位毕生致力于农业扶贫的特派员的采访视频,他说:“国家培养我们,人民养育我们。中国人有个美德,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我没有那么大的能量,那就涌泉之恩滴水相报吧。”那种朴素到极致的真实情感非常感人。如果只是用文字表现,感染力难免会大打折扣,于是编辑团队剪辑了一段视频,读者可以扫码观看。饱经沧桑的农人面庞、带着乡音的真诚言语,让人物的形象瞬间生动鲜活起来,比文字更具冲击力。

好的主题出版物是贴合读者的阅读习惯,用读者易于接受的方式呈现的,能让读者听得进、记得住、传得开。主题出版物既需要有高度,也不能忽视可信度,融合出版这一举措提供了更多的温度。

鲁迅先生在点评《儒林外史》时用了这样一句话:“伟大也要有人懂。”北京大学的韩毓海教授借此为题,创作了《伟大也要有人懂:一起来读马克思》《伟大也要有人懂:一起来读毛泽东》。这两本主题出版物致力于为青少年打好精神底色,帮助读者读懂中国,从标题的创意到内容的精炼,都堪称主题出版物中的精品之作。这两本主题出版物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伟大也要有人懂”这句话其实包含了主题出版工作的深刻内涵。科技类主题出版,可以是剖析国家科技发展方向的理论著作,可以是高精的前沿学术成果,可以是朴素感人的人物传记,还可以是具有深刻内涵的人文科普。但最终的诉求还是要让更多的人懂得党和国家的伟大、人民的伟大、科学家的伟大、科技的伟大……既要展现“我的国”砥砺奋进的科技成就,真正讲透、反映时代故事,又要最大限度地突出平实质朴的科学情感,让更多人领悟科学真理,怀着朴素的价值观,爱党爱国爱人民,齐心协力推动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

主题出版正进入黄金发展期,上升空间比较大,将更加追求文化价值和文化影响力。因此,在坚定地走文化传承之“道”的路上,我们要讲求“术”法,坚持内容信仰,亦不忘与时俱进,用创新的方法,打磨时代精品,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让伟大有更多人知道,让全世界都听到中国的声音。

(作者单位系人民邮电出版社)

猜你喜欢

主题出版选题策划宣传思想工作
由《家风十章》看主题出版的大众化探索
高校教师思想理论学习的思考
浅谈科技类丛书的策划
浅谈民生新闻报道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的作用
网络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研究
关于新形势下提高党刊编辑素养的思考
浅谈图书选题的立体化经营思路
贴近生活,引导读者,培养新知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