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科普图书发展探析
2022-06-21陈亚菲
陈亚菲
摘 要:科普图书在我国科普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科普形式。然而,纵观我国科普图书现状,以引进版居多,原创科普图书较少,能够长销不衰的更是凤毛麟角。国内原创科普图书创作过程立足于我国本土,其创作形式更契合我国读者思维习惯,创作内容更贴合我国读者认知,并且对于传播我国传统文化,促进文化繁荣具有正向作用。但细观我国图书市场,原创科普图书存在着形式单一、趣味性差、观念陈旧、跟风出版等诸多问题。本文从我国科普图书现状出发,探讨了国内原创科普图书的困境及突破策略。
关键词:原创作品 科普图书 科技创新
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自此,科普工作被提到了新的战略高度,科普产业的发展迎来了重大机遇。李蔚然等《关于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及其科普需求的调研报告》一文显示,科普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影响最大的科普教育形式有:科普影视(占61.2%)、科普网络游戏(占52.8%)、科普书刊(占51.4%)、科普讲座(占50.0%)、学校科普教育(占36.1%)。[1]由此可见,科普图书在我国科普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科普形式。
然而,反观我国科普图书市场现状,各式各样的科普图书层出不穷,但能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的则是以引进版居多,原创作品较少,能够长销不衰的更是凤毛麟角。引进版科普图书如法布尔的《昆虫记》、乔安娜·柯尔的“神奇的校车”、伽莫夫的《从一到无穷大》、帕斯卡尔·艾德兰的《我们的身体》,都深刻影响了一代青少年的成长,为他们打开了一扇走进科普世界的大门。而国内原创科普图书除了“十万个为什么”等少数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畅销一时,并且至今依然为读者所熟知,几乎没有能出其右者。
国内原创科普图书创作过程立足于我国本土,相较于引进版图书,其创作形式更契合我国读者思维习惯,创作内容更贴合我国读者认知,并且对于传播我国传统文化、促进文化繁荣具有正向作用。因此,探讨国内原创科普图书困境及突破策略大有必要。
一、我国原创科普图书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图书零售市场码洋规模继续保持增长,其中,原创科普图书如“小牛顿的第一套科普绘本”“小牛顿问号探寻”“十万个为什么(注音图片本)”等都对我国图书零售市场码洋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细观我国原创科普图书市场不难发现,我国原创科普图书存在着形式单一、趣味性差、观念陈旧等诸多问题,甚至有为数不少的原创科普图书虽然书名、版式不同,但内容却高度相似。此外,我国原创科普图书市场还存在跟风出版的问题。这些跟风出版的图书,缺乏科学性、严谨性,打击了原创作者的积极性,从根本上制约了我国原创科普图书的发展。笔者认为,我国原创科普图书之所以存在以上诸多问题,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原創科普图书的优秀作者
“为什么中国很难写出阿西莫夫和卡尔·萨根这么有魅力的作品?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在为人写书,而我们是在诠释科学。”中国科协科技与人文专门委员会主任张开逊在“科学普及与人文精神”论坛上说。[2]科普著作与科学专著最大的区别,就是二者的读者对象不同。比较而言,科普著作承担着普及科学知识的目的,意在拉近人与科学之间的距离,让人了解科学并爱上科学。而吸引读者的方法有很多,但最根本的一点是科普作家要站在读者的立场上。[3]法布尔用了一生的时间才著成《昆虫记》这部昆虫界的百科全书,乔安娜·柯尔做过教师和儿童读物编辑,她的创作初衷源于对科普的热爱。而纵观我国科普图书作者,要么是潜心钻研学术的科研工作者,要么便是科学知识储备不足的文学类作家。科研工作者们把绝大部分的时间贡献给了学术研究,不能较好地站在读者的角度去诠释科学,且同时具备较高文学素养的科研工作者少之又少,他们笔下的文字只是把科学知识一点一点地摆出来,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我国的一些文学类作家也尝试科普写作。然而科普写作看似简单,但如果不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储备,便不能深入浅出地把科学知识呈现给读者,甚至还会将错误的科学知识呈现给读者。
2.缺少对原创科普图书的投入
要做好一本科普图书,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近些年,国内大量的科普图书层出不穷,但能够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少之又少,导致很多出版社对出版科普图书的预期较低,继而削减甚至直接取消对科普图书的投入。海南省儿童文学研究会会长赵长发曾在回顾他的创作之路时提到,他耗费近两年时间闭关学习、写作,终于完成了第一部作品《光明岛海洋童话》。但当他拿着这部作品信心满怀地投稿时,被46家出版社拒绝了,直到找到第47家出版社,才同意出版。[4]由此可见,出版社投入不够直接导致了科普作者的创作热情锐减。此外,由于出版社对科普图书投入不够,科普类选题通过率较低,基于个人发展考虑,一些原本对科普图书怀有热情的编辑策划科普类选题的意愿减弱,转而策划学术类或者主题类选题。这样的恶性循环使得出版社对科普读物的预期越来越低。
3.缺失对原创科普图书的信心
目前,很多出版社主要侧重引进国外的科普图书,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国外的科普图书已经有较成熟的市场基础。出版社选择出版某本图书,它的销量怎样,能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装帧设计是否迎合受众等,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而在国外发行的科普图书,它的内容质量等已经受到过市场检验。这给出版社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出版社只需要考虑它是否迎合国内读者的口味,以及如何对它进行营销。
(2)国外的科普图书在内容上已经相当成熟,出版社不需要再对其进行大量加工,相较于原创科普图书而言,从国外引进科普图书极大地节省了人力成本。
(3)出版原创科普图书,通常需要支付作者稿酬、图片使用费、装帧设计费等一众费用。而出版引进版科普图书则不同,只需要找到相应出版社或联系版权代理公司,支付一定的费用,便能快速出版,付出的成本远小于出版原创科普图书。FB02C4CF-029A-4AF0-913E-EB666A0691EC
因为出版引进版科普图书省时、省力、省成本,很多出版社减少了对原创科普图书的开发,这极大地制约了我国原创科普图书的发展。
二、原创科普图书如何走出当前困局
1.挖掘科普图书优秀作者
作者是图书内容的创造者,任何一本优秀的图书,都离不开作者强大的创造力。因此,原创科普图书要想走出当前困局,寻找优秀的作者是重中之重。而仔细观察我国近年来的原创科普作者,要么是在相关领域造诣颇深的研究学者,他们深耕行业几十年,了解行业的发展史、发展趋势,甚至每一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都掌握得相当透彻;要么是从事文学写作,但又希望在科普写作方面有所作为的文学类作家,他们在文学写作上有着相当丰富的经验,懂得如何写才能引起读者共鸣。但不可否认的是,研究学者们的大量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科学研究上,鲜少能够了解市场需求,他们笔下的文字大部分是生硬的;而文学类作家由于科学积累不够,虽然能够妙笔生花,但要论起文稿的科学性,常常是浮于表面、流于形式。那么,怎样才算得上是优秀的科普作者呢?笔者以为,首先,需要对科普写作有着“十分”的热爱。唯有热爱,方能出彩。其次,需要对科普市场有一定的敏感度,懂得读者需求。再次,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其文字必须是能够打动人的,表达必须是能深入人心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必须是以研究者的心态做科普的。寻着以上几点,必能找到“为人写书”的优秀科普作者。
2.创新科普图书创作形式
这里所说的科普创作形式的创新,不单指写作手法的创新,还包括表现形式的创新。《永不停歇的宇宙》堪称经典的科普著作。该书的作者玻恩举重若轻地将抽象的物理知识描绘得通俗易懂,并在以下几点做了努力:一是以历史维度为线索,适时地应用科学史料;二是巧妙地利用奇妙的比喻来说明抽象的科学概念或事实;三是借用文学手段,以寓言故事的形式来描述量子物理的奇妙特性;四是从身边的现象入手,通过解释身边的现象来深入诠释抽象的科学知识。[5]这些都是写作手法上的创新。在表现形式上,我们也有相当多的可以借鉴的经验。《骑士的法则》一书介绍了骑士在格斗中爱耍的花招,在每种花招的介绍之后,都配有生动的插图,这些插图给读者带来了饶有趣味的直观感受。“乐乐趣揭秘翻翻书”系列中,除了设置多张小翻页,让读者在互动翻页中轻松掌握晦涩难懂的知识,还设计了全景大折页,让读者一睹实物全貌,有身临其境之感。“神奇的新能源”丛书中,由于书中有些知识难以用文字描述,作者在这些知识旁边铺设了二维码,读者用手机一扫,就能清晰直观地观看到相关视频。可见,创新科普写作形式,能极大地提升阅读体验。
3.提升科普图书编辑队伍科学素养
科普编辑作为科普图书的策划者,在科普图书出版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我国当前面临的尴尬现状是,整个编辑队伍中,具备理科背景的编辑占比较小,有的出版社甚至没有理科背景的编辑。此外,由于近年来市场对引进版科普图书的盲目推崇,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倾向于出版引进版科普图书,导致编辑策划科普图书的意愿减弱,自身策划、审稿能力逐渐退化。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科普编辑需要多参加科普专题讲座、科普论坛等活动,了解当前科普新动态,以提升科学素养,开阔视野,站在一定的高度来策划科普类选题。同时,以团队合作的形式推动科普图书的策划工作,团队中纳入一定比例具备理科背景或者科学素养较高的编辑,提升科普编辑队伍整体的科学素养。
科普,即科学普及,既要普及科学,那么策划者自身的科学素养必然要达到一定的水平;否则,一切都是纸上谈兵。
4.强化科普图书市场营销
近年来我国出版的一些科普图书中,不乏一些内容质量上乘、装帧设计精美的作品,但笔者搜索相关门户网站,却发现它们的销量往往不尽人意。出版社在这些作品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获得的经济效益却微乎其微,甚至投入的成本远大于收益,久而久之,便对出版科普类选题变得十分谨慎。如今的时代,再也不是以前那个“酒好不怕巷子深”的时代了,因此,做好科普图书的市场营销至关重要。
首先,要“量体裁衣”地进行营销,避免无效宣传。以“防灾减灾科普知识”丛书为例,在做该书的营销宣传时,出版社抓住每年的“防灾减灾宣传周”这一契机,一是借舆论之势,进行丛书的宣传推广;二是借活动之势,开展图书的营销宣传活动。[6]
其次,寻求科普大V合作,实现精准营销。大V们具有相当大的粉丝数量,如果能寻找到相关领域的大V合作,则能精准地向潜在读者传递图书讯息,实现精准营销。如《贝壳图书馆》一书,它包含了600多种海洋贝类、1000多幅高清彩图,定价高达680元。该书推出时,出版社便邀请了粉丝数量达340万人的贝壳研究专家“冈瓦纳”在微博上进行宣传,引发了第一波购买热潮。[7]
最后,最大限度地延伸图书的内容价值。信息时代,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我们在对纸质图书进行营销时,还应考虑纸质图书的附加价值,如将纸质图书的内容进行二次加工,推出电子书、有声书等,对于畅销书,还应考虑进行IP运营、影视化制作等。[8]
参考文献:
[1]李蔚然,丁振国.关于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及其科普需求的调研报告[J].科普研究,2013(1):18-24.
[2]刘莉.缺乏人文精神 科普图书难畅销[EB/OL].(2010-03-25)[2021-08-15].http://www.ifaxing.cn/archive/article/13/article-13090.html.
[3]張贵勇.科普书像大自然一样多彩[N].中国教育报,2010-04-29.
[4]王澍.原创科普童书出版的困局与解困之道[J].现代出版,2019(2):35-37.
[5]厚宇德,马国芳.玻恩的经典科普著作:《永不停息的宇宙》[J].创作评析,2017(3):97-103.
[6]王敏.巧抓四点,打造优秀原创科普图书:从防灾减灾科普知识丛书的出版谈原创科普图书的策划营销[J].传播力研究,2020(2):134,136.
[7]郭莉.以科普大V视角探析科普图书微博营销[J].出版广角,2018(10):51-53.
[8]刘才琴.海洋科普图书的特点与出版营销创新[J].新闻研究导刊,2019(4):10-11,32.
(作者单位系广西教育出版社)FB02C4CF-029A-4AF0-913E-EB666A0691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