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分析
2022-06-20王会
王会
摘要:受到种植方法、制度以及气候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小麦病虫害的发生也随之出现了新的变化、呈现新的特点,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正面临着巨大挑战。积极推行小麦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措施、采用绿色防治技术,不仅能够减少化学农药施用量,减轻对耕地与自然的危害影响,且有卓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关键词:山东;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
小麦是山东省主要的粮食作物,其生产既是农民主要的收入来源、又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病虫害防治措施作为减灾、保产的重要举措,对于山东省小麦丰产具有重要意义。结合病虫基数、气象条件、农作物的布局和长势等情况,与往年资料相结合,总结山东省植保总站组织中各市测报技术工作者对2021年小麦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整体上为中等发生,接近于常年但略重。主要的病害包括纹枯病、茎基腐病、白粉病、叶锈病、条锈病和赤霉病等;主要的虫害包括麦蚜、麦蜘蛛和地下害虫等。为了迎合国家提出的农耕与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要求,针对山东省小麦病虫害积极推广绿色防治技术有重要意义。
1 山东省小麦病虫害的发生及危害特点
1.1 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因为连年耕作、秸秆还田耕种模式等方面的原因,使之出现了很多土传病害,且这些病害的菌源也越来越多。例如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在山东省西南、汉水流域和淮海南部等麦区皆有快速的扩散与流行,造成严重的局部危害,就是由于上游菌源充足而致,尤其是临近山东省的河南、安徽和江苏等省份菌源非常丰富,也给山东省条锈病的发生带来影响[1]。
各类型重大机械的跨区域耕种作业,各地区之间的频繁调种等,都使各种土传、种传病虫害的传播得到更快速蔓延,并提高了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传入风险。且很多病虫害都存在着高度变异性,如小麦条锈菌的变异性就很高,会不断产生新的毒性小种,而新发生的致病类群有更强的毒性,极具耐高温性和抗药性,即使用药也需要至少喷施2~3次才能控制住发病的中心。
小麦在品种上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随着品种的更新加大了增产潜力,但相应的综合抗病虫害的性能却有待增强。就以条锈病为例来说,山东省一般年份或发病较轻、甚至是不发病,而主栽品种则并无抗病性或抗病性差,因此一旦发生就会加大病害造成的危害。同时山东省主栽品种:济麦22、山农111、泰农18、良星77等对于条锈病的抗病性均不高,可见目前山东省主要小麦品种对小麦条锈病生理小种皆有感染性。而随着病感品种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再加上一些麦田的种植密度大、透风性差、透光性弱,所以又进一步为条锈病的发展提供了有益条件。
适宜的气象条件也是诱发小麦病虫害的一个主要原因,山东省春季气温平均约15℃,这一气温条件就为条锈病的侵染提供了一定契机。而在降雨方面,虽然降水的减少会制约到条锈病在前期的大范围扩散,但是一旦降雨良好、田间墒情恢复,便会瞬时加重条锈病的发生;同时风向和风速也决定了条锈病菌的转移与扩散。
上述农田生态系统现状,再加上近些年来欠佳的天气、大气环流的异常,也导致越来越多新型病虫害发生。土传、种传病害的发生波及范围广,重发频率更见提高。可见,山东省小麦病虫害发生形势严峻、防治任务艰巨。
1.2 小麦病虫害的危害特点
小麦病虫害的发生涉及面积大,且病害要较虫害更严重,山东省常年危害最重的病虫害也是发生范围最广的有纹枯病、白粉病等;条锈病、赤霉病、叶锈病则是爆发性最强、成灾风险最大的病虫害;而地下害虫等病虫害虽然是零星发生的,却伴有很大损失率,极其容易造成小麦幼苗的瘦弱、穗粒减少、死苗以及严重减产问题。
小麦病虫害在中、后期的发展速度快,且危害严重,这是由于随着小麦高产品种的大面积推广以及近些年来高密度大群体的栽培方式推广所致,导致麦田容易郁闭也湿度增加,发生较严重的病虫害,如白粉病便在此背景下有较严重的发生,一改往日可因防锈病而能兼治、后期发生较晚而对小麦产量影响不大的情势,转而成为危害到小麦生产的严重病虫害。
发病时间早且持续危害时间长,近年来小麦病虫害的发生时间越来越早,这也意味着会对小麦全程生长发育期造成更严重的危害;虽然前期的病情发展速度相对而言比较缓慢,但进入小麦孕穗期之后,病虫害的发生便会进入盛期,迅速扩展蔓延,仅1周的时间便会增长近1倍的侵袭面积。另外,由于发病时间的提前,为病虫害的病情扩散流行提供大量的重组时间,侵染循环也会显著增多,虽然当进入到危害后期之后,病虫害扩散的速度会减缓下来、危害的程度也会有所减轻,但持续侵染的时间却不会停止。例如2020年条锈病在山东省的危害时间更是长达到2个多月,实属历史罕见[2]。
2 小麦病虫害的绿色防治思路
现代农业对于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提出以减少农药施用量、控制农药危害为主,既能达到对病虫害控制的目的、又能实现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落实这一科学防治策略。
2.1 贯彻落实综合防治的思路
协调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农业防治等举措,尽量创造出有益于农作物生长但不宜于病虫害生长发育的栽种环境,从根本上减小病虫害发生风险,并据此减少化学防治次数、减少农药施用量。例如栽种耐赤霉病的小麦品种,可以从源头上预防、缓解赤霉病的发生[3]。而挑选合适的时机进行播种、完善全程的健康栽培、合理进行肥水运筹、于分蘖期保证田间的良好透风和通光等均有利于缓解纹枯病的危害。
2.2 遵循主動出击的思路
例如对于赤霉病来看,是可以预防但是并不能根治的,这一类病虫害则要遵循主动出击的原则,及早采用预防措施;而如果不能及时喷施药物进行预防的话,等看到病穗了再进行防治,也无济于事了。
2.3 遵循一喷三防的思路
对于小麦进入后期即穗期发生的病虫害,应坚持肥、药的混用,杀虫剂、杀虫菌剂混合施用手段,从而增强小麦的抗逆与抗倒能力,兼治病虫害。
2.4 遵循统防统治的思路
具体而言是指提倡由专业化的服务组织来采取高效机械,展开社会化统防统治的行为,力求解决人手不足、技术掌握欠佳、防治不及时等问题,保证防治效果和防治质量。
3 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分析
3.1 防治技术分类
3.1.1 物理防治技术
顾名思义,该技术指的是采用物理手段防治病虫害,例如现在在农业产业中常采用的物理技术是:针对害虫具有趋光性这一点把害虫引出来,以电网将其电晕,落到接虫袋里,在进行集中的消灭,或用人工方法或用化学方法。这一方法也适用于繁殖期的治理,即通过合理地控制开、关等,在繁殖初期开始、繁殖后期结束[4]。
或是基于害虫对生存环境有依赖性这一特点进行除虫,例如太阳辐射可以将病原菌杀死,高温灭菌手段可以杀死病菌等等。
3.1.2 生物防治技术
该技术充分利用了生物之间具有相克关系这一点,具体指的是采取一种生物来对另一种生物的生长、繁衍进行有效抑制,例如小麦蚜虫可以利用七星瓢虫来抑制,飞蛾类害虫可以利用青蛙来捕食等等。再如充分借助性信息素阻止害虫交配和繁殖;借助诱杀剂刺激雄性害虫之间的残杀等等,以此减少害虫数量[5]。
3.1.3 营养防治技术
该技术指的是在农作物不同生长阶段,在农作物的叶面进行叶面肥的喷施,以此途径来为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营养,继而提高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例如小麦由于缺失微量元素而发生的病害,便可以结合其生长需求针对性地施肥,从而防治病虫害发生。
3.1.4 农业防治技术
具体的计数举措是选择栽种有较强抗病虫害能力的小麦品种,以此来保证小麦的种植质量与产量;实施合理轮作制,对单食性害虫的食物链进行管控,使病虫害因为食物的缺少而控制增长。或栽种套种作物,不仅能为小麦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环境,而且也有利于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使病染源的发生环境得到净化。
3.2 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
随着近些年来山东省小麦病虫害种类的增多、灾害发生频率的增加,对于防治技术的有效性、安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针对小麦病虫害的绿色防治技术上,推广和应用最普遍的当属深耕深松、选用抗病品种、种子包衣、化学除草、生物农药和一喷三防用药这几种技术了。
3.2.1 抗病品种的选用
属于农业防治技术,从这一方面来讲,为了提高小麦产量与小麦质量,建议选择使用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考虑到不同品种小麦其抗病虫害能力的差异性,例如针对抗白粉病能力的品种有新麦18等;有抗叶锈病能力的品种烟农19等;有抗赤霉病能力的品种烟农19等[6]。可以预见,未来良种的繁殖更是以抗病虫害为主的,不仅有益于保证小麦品质,而且更具栽种价值。
3.2.2 深耕深松技术
秋耕时,采取深耕深松的措施,可以及时将深藏在土中的一些病残体及时清除掉,从根本源消灭越冬的虫源。
3.2.3 推广种子包衣技术
种子包衣技术对于小麦蚜期时的危害有非常显著的缓解作用,可有效降低小麦白粉病等造成的危害,并提高小麦生长发育期全程抵抗力。可以使用苯醚甲环唑等高效的药剂来作为种子包衣,可有效预防一些病虫害,蚍虫林悬浮种衣剂作为包衣可预防黄矮病等发生[7]。
3.2.4 田间管理技术
在田间管理上,可以适时推迟氮肥的播种时间,保证其抗病性,且于冬季之前施用偏心肥,为弱苗的生长提供良好保障,同时管控旺苗的长势。及时抓住病虫害防治最佳时机也是很关键的一点,如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在11月中下旬易长杂草时,进行冬前的除草工作;2~3月随着气温的逐渐回升,将面临高发纹枯病风险,这时要做好纹枯病的预防工作;3~4月易发生条锈病,这时要做好针对条锈病的预防工作。之后则要做好针对小麦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工作,重点治理白粉病等,或引入害虫的天敌来防止害虫的侵入,若上述防治效果均不理想,应及时喷施环保型农药进行管控。
3.2.5 化学除草技术
冬前的化学除草效果要比早春更好一些,应在小麦抽出3叶之后、最低气温还未达到5℃时,进行广泛的化学除草。防除阔叶杂草时,以麦家公等作为优势杂草地块,可以使用的药物有唑草酮、苯磺隆等;防除禾本科杂草时,可以使用的药物有炔草酯、氟唑磺隆等[8]。
3.2.6 春季病虫的防治技术
针对山东省小麦病虫害中常见的纹枯病等,选用药剂应遵循毒性低、药效强、用药安全以及农药残留度低的原则,积极推广小麦根病春防技术,也就是在2月底、3月初时,结合具体天气的气温表现,集中性喷施杀菌剂来防治小麦根部病害;其中,为避免倒春寒,可以将农作物生长调节剂混合加入杀菌剂当中,实现根病春防的效果,进一步减小根病侵染风险,并提高小麦的抗病、抗旱能力。
4 结语
本文分析了山东省小麦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与危害,并提出针对小麦病虫害的绿色防治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能将病虫害的发生程度显著降低到经济阈值以下,并减少化学农药的施入量,保证小麦品质,减轻农药对地下水和耕地土壤造成的污染,形成农耕与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例如太阳能杀虫灯诱杀这一物理技术,既能防治虫害,又无污染、无残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因此可积极推广这些绿色防治技术,保证山东省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确切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良好结果。
参考文献
[1] 马永财,滕达,衣淑娟,等.秸秆覆盖还田及腐解率对土壤温湿度与玉米产量的影响[J].农业机械学报,2021,52(10):90-99.
[2] 刘芳君,田亨达,张畅,等.秸秆还田下有机肥替代部分氮肥对玉米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22,50(1):78-83.
[3] 葛选良,钱春荣,李梁,等.秸秆还田配合施肥措施对玉米产量及耕层土壤质量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1(1):131-136.
[4] 王成峰.小麦种植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要点研究[J].种子科技,2021(2):71-72.
[5] 朱卫红,朱凤云.探究绿色植保理念下小麥病虫害防治方法[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3):186-187.
[6] 丛明亮.小麦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与综合防治技术[J].农家参谋,2021(18):58-59.
[7] 高俊平,高庆刚,曹秀芬.2020年菏泽市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J].农业科技通讯,2021(6):231-233,322.
[8] 茹则古丽·图尔迪.优质小麦高产栽培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J].农村百事通,2021(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