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白《将进酒》若干争议综论

2022-06-20武国强,余阳,邵宇航

关键词:版本将进酒

武国强,余阳,邵宇航

摘 要:有关李白《将进酒》一诗,在学术界存在诸多争议,其中三大问题较为突出,往往给读者带来困惑。一是该诗“将”字的读音问题;二是该诗的写作时间问题;三是该诗的版本流传问题。就此三问,笔者秉持考镜源流辨章学术的严谨态度,展开相关论述,旨在通过拨云见雾条分缕析的考证,消除读者心中迷惑,亦有助于该诗更好地解读与传承。

关键词:“将”;写作时间;版本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2)05-0069-06

一、“将”字读音

《将进酒》中的“将”字究竟读“qiāng”还是“jiāng”,以前就有争议,然多数学者认为应读“qiāng”,是“请、愿”之意。近来因叶嘉莹先生的一段短视频讲解《将进酒》中“将”字应读“jiāng”,再次引起学界关注。笔者查阅了相关工具书和文献资料,发现多数注疏基本读“qiāng”。如2014年最新修订版的《新华字典》在注解“将”读“qiāng”时,直接写为“希望;愿:将进酒”;2018年出版《古代汉语词典》只是注释了“将”读“qiāng”时,是“请,愿”之意,没有出现“将进酒”词组;2018年出版《辞源》(第三版)中出现了“将进酒”词组,读音为“qiāng”,注释为“汉乐府铙歌名。内容大都写游乐饮宴。”2016年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普及读物《唐诗三百首》中,虽未直接标明“将”字读音,但在说明解题时写道:“《将进酒》,汉乐府诗题,属《鼓吹曲·铙歌》。古词有‘将进酒,浮大白’,写饮酒放歌(《乐府诗集》卷十六)。将,请。”可见,编者亦是默认“将”字读“qiāng”。2017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李白全集编年笺注》在注解《将进酒》时,直言“将,音锵”。2017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唐诗选注评鉴》中,在注解时写为“将(qiāng),请”。由以上现有资料来看,《将进酒》中“将”字读“qiāng”似为定论,无需争辩,然笔者认为仍有进一步研究的意义。

从字音流变角度看,有些字随着时代的发展,读音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最早的韵书魏·李登的《声类》以及晋·吕静《韵集》早已亡佚,后出隋人陆法言的《切韵》亦于今不传。现在能查阅到的是唐·王仁煦在《切韵》基础之上增补修订,编撰完成的《刊谬补缺切韵》。据王仁煦《刊谬补缺切韵》看,平声三十七阳韵“将,即良反”,即为“jiāng”音;又去声四十韵漾韵“将,军师”,读为“jiàng”音。又唐·长孙讷言标注《刊谬补缺切韵五卷》卷一平声五阳韵:“将,即良反,大也,行也。又即亮反。”读为“jiāng”音;此书第四卷去声五样韵:“将,将师。又即羊反。”读为“jiàng”音。由此可推,唐代关于“将”字,其平声、去声字是同一的,读音不同,声调有异,然而并无“qiāng”字读音。又按收藏在巴黎法国国家图书馆的《守温韵学残卷》一书查证,“将”所属字母为“精”母,并没有出现“清”母的读音,“将”读平声时是虚词是发语词,而读去声时是实词,是“将帅”之意。又据北宋陈彭年等人奉旨完成的《宋本广韵》查考,其卷二下载平声十阳韵,“将,送也,行也,大也,辞也。又姓,《后赵录》有常山太守将容。即良切,又子亮切”;其卷四去声四十一漾韵载“将,将帅”;《宋本广韵》中亦无清母“qiāng”读音。《宋本广韵》是在唐·王仁煦《切韵》基础上编撰完成的,其基本继承了唐音。因而,可推断在有唐一代,很可能“将”没有“qiāng”字读音。

“qiāng”字读音究竟源于何时?据相关文献记载,南朝梁顾野王撰有《玉篇》,唐人孙强曾进一步修撰,直至宋真宗时陈彭年又在唐人基础之上,修成《大广益会玉篇》,此书在我国辞书史、汉语史、音韵史、汉字传播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大广益会玉篇》卷三十寸部中记“将,子羊切,行也,欲也,或也,送也,奉也,大也,助也,养也,扶侍为将。又子匠切,帅也。又七羊切”。其中“又七羊切”四字表明,在宋代的语言交流环境中,“将”已经出现“qiāng”读音。又据清代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记:“《毛诗》‘将’字故训特多。大也、送也、行也、养也、齐也、侧也、愿也、请也。此等或见《尔雅》,或不见,皆各依文为义,亦皆就韵双声得之。如愿请是一义,‘将’读七羊反,故释为请也;‘将’读即羊反,故《皇矣》传释为‘侧’。”由此可见,在不同的语境释义下,“将”字读音不同,且已出现两读现象。又据清人吕世宜编撰的《古今文字通释》查考,“将,即谅切,帅也。又七羊切,通牂。”又今人杨树达《词诠》卷六载:“将,外动词,请也。读千羊切。”由以上资料可知,“将”为平声“清”母字读音随时代的变化愈来愈突显,在清代后期《将进酒》中“qiāng”字读音日趋成为主流,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古诗中有很多字存在争议,有人建议古诗应读古韵,取古义,方不失诗意。如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中,“斜”读“xie”还是“xia”就存在很大争议。现代汉语中“斜”除“xie”的读音外,还存在“xia”“ye”“cha”三种古音,如汉代匈奴单于名为“伊稚斜(cha)”,终南山有一山谷名“褒斜(ye)”。古代汉语中,异读有三种方式,即通假异读、破音异读和古音异读。如王维的《鹿柴》中,“鹿柴”是地名,“柴”字是“砦”的通假字,“砦”又是“寨”的古字,所以这就是通假异读,应读为“zhai”。破音异读是某字改变了词性或意义而改变读法,如“乘”字,现代汉语中多是动词之意,然古汉语中还做名词用,指“兵车”“千乘之国”,这时就要破读为“sheng”;又如“一骑红尘妃子笑”中的“骑”亦是此类读法。古音异读是指一些专有名词在古代有特殊读法,诸如有些人名、地名、官职名、器物名等有异读现象,如河北乐(lao)亭(地名)、郦食(yi)其(ji)(人名)、冒(mo)顿(du)(人名)、曹大家(gu)(人名)、不(fou)准(biao)(人名)、员(yun)半千(人名)、万(mo)俟(qi)卨(xie)(人名)、暴虎冯(ping)河(专有词汇)、绿(lu)林好汉(专有词汇)。《将进酒》中的“将”字肯定不是通假异读和古音异读,可能存在破音异读的情形。南宋朱熹因古音与宋音不同,其在《诗集传》中采用叶韵法,不断调整改变字的读音。叶韵法会造成字无定音之弊,故受到后人批评。《将进酒》一诗是否受到“叶韵”的影响,亦要阙疑。但由于唐代“将”字并无“清”母“陽韵”,所以读“jiang”可能更符合唐人习惯。

从“将”字字义角度看,诸多学者乃至工具书都是引用《诗经》中的名句来佐证,如《卫风·氓》中“将子无怒,秋以为期”,《郑风·将仲子》中“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小雅?正月》中“载输尔载,将伯助予”,《郑风·大叔于田》中“将叔无狃,戒其伤女”,以上“将”字古皆训为“请”,读音为“qiāng”,故多数学者认为《将进酒》中“将”为“请”,音应读“qiāng”。前论似为铁证,然著名诗词学家叶嘉莹提出异议,她认为《诗经》中表“请、愿”含义的“将”,多用于男女之间,如“将仲子兮”中“将”是对自己所爱之人说的,表示语气的婉转,“啊,仲子”;“将子无怒”也是对爱人所说的话,表示说话客气委婉。“将子无怒”有“请”之意,“将仲子兮”是发声词,二者还有些许区别。而李白的《将进酒》不是女子对男子的委婉之词,也不是为缓和口气而言,李白的口气应如黄河之水滔滔滚滚而下,是“将(jiang)进酒,杯莫停”,她认为口气不同、场合不同、对象不同,词义当有所区别,此其一也。叶嘉莹还从自古而今的吟诵传统角度加以论述,如范曾家学所传读“jiang”,台湾一些老学者亦读“jiang”,此其二也。著名语言学家蒋维崧亦认为《将进酒》中“将”字应读“jiang”。

《唐诗三百首》中,在《将进酒》解题时写道:“《将进酒》,汉乐府诗题,属《鼓吹曲·铙歌》。古词有‘将进酒,浮大白’,写饮酒放歌(《乐府诗集》卷十六)。将,请。”《汉语大词典》中“将进酒”词条释义是:汉乐府《铙歌》十八曲之一。《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一·将进酒》解题为:“古词曰:‘将进酒,乘(亦写作“浮”)大白’。大略以饮酒放歌而言。”有学者认为“将进酒,乘(亦写作“浮”)大白”,从字义解释为“请喝酒,用大杯”,不如解释为“且喝酒,用大杯”,语义和语气都更自然。“将”字解为副词“且”意,当读“jiang”。此外,有学者注意到清王琦注解《李太白全集》时,为避免读者难识或误读,将有些字进行注音,然而对《将进酒》中“将”未加注,这可能说明他认为“将”本读“jiang”无须作注。

综上所论,无论是从字音流变、吟诵传统,还是从字义分析、语境体会、注家注解来看,《将进酒》中“将”字读“jiang”会更适宜。在现代汉语中,“将”字只有“jiāng”“jiàng”两种读音,分别做形容词、副词和名词用。依据音韵学惯例,所处时代读音为何即读何,当下中小学课本中皆将古音改为今音,就是遵循此原则。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将进酒》中“将”字读为“qiāng”已成定论,无从更正。笔者认为在解读《将进酒》时,可从众读“qiāng”,但要知晓其尚有争议,以待确证。

二、《将进酒》写作时间

李白的诗歌与杜甫不同,其中很多作品都难以确知具体写作时间,如《将进酒》时至今日,学术界仍未能达成共识。《李太白编年笺注》[1]中云:“《将进酒》一诗,前此诸家均以为是天宝间去朝之后所作,误,综观李集,一入长安以前作品感慨殊少,更无牢骚;二入长安去朝之后,伤心备至,牢骚特盛;唯有一如长安以后,二入长安以前一段时期,往往旋发牢骚,旋又自慰藉。《梁园吟》如此,《梁甫吟》亦然,《将进酒》尤为典型。”最后安旗等人推断《将进酒》应该写于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当时李白三十四岁。《唐诗三百首》[2]中记:“这首诗约写于天宝十一载(公元752年),当时诗人自长安放还已近九年,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处做客。”此说出于何据未加详解,又一推断耳。《唐诗选注评鉴》[3]载:“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有天宝十一载(752年)(黄锡珪《李太白编年诗集目录》)、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安旗《李白年谱》)、开元二十三年(735年)(郁贤皓《李白选集》)等说,其中涉及与岑勋、元丹丘的交往与时间。从诗中抒写的忧愤之深广来看,作于天宝三载赐金放还以后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从诗中描写的情景看,这首诗有可能是在靠黄河边的一座酒楼里和朋友岑勋、元丹丘一起喝酒喝得半醺的情况下挥笔写成的。”詹锳在《李白诗文系年》中,曾将李白《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一诗相联系,认为《将进酒》应作于天宝四年(745年)。

以上诸观点中,《李太白编年笺注》(第一册编者:安旗)《李白年谱》所论难以令人信服,安旗从李白前后两次入长安的心境揣摩诗意,带有强烈主观性,李白诗歌以豪放雄浑、潇洒飘逸著称,情感表达往往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在逆境中能看到他的豁达,在郁闷中看到他重新点燃的希望,其作于开元十九年的《蜀道难》《行路难三首》(其一)皆有此特点,故不能因其有“旋发牢骚,旋又自慰藉”之情,就断言其作于一出长安二进长安之间。再者从李白写于开元二十二年前后《赠从兄襄阳少府晧》一诗可见,其当时的处境穷困潦倒,是“归来无产业,生事如转蓬”“弹剑徒激昂,出门悲路穷”,不可能有“五花马”“千金裘”,故可推知《将进酒》是李白“赐金还山”,有钱之后写的。《唐诗三百首》、黄锡珪《李太白编年诗集目录》言此诗作于天宝十一载,不知据从何处,亦未说服力。《唐诗选注评鉴》、詹锳《李白诗文系年》认为此诗应作于天宝三载李白诏许还山高金赐还之后,当为可信。另从李白诗中提及的“岑夫子”“丹丘生”与其交往的情况,亦可推断出该诗创作于天宝三载其离开长安之后。天宝元年,李白由道士吴筠、玉真公主等推荐,奉诏入京授职供奉翰林,然好景不长,后因受人谗言诋毁,于天宝三载(744年)赐金还山排挤出京,李白曾在《鞠歌行》中深切表达了自己的愤懑之情,“楚国青蝇何太多?连城白璧遭谗毁”。

李白自命不凡,志向远大。他在《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中曾写道自己的理想是“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他希望建立丰功伟业之后,能功成身退还归林泉,他说“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功成拂衣去,摇曳沧州旁”“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然而他沥尽心血走到唐玄宗身边,却处在弄臣的地位,远离政治权力的核心,他离政治那么近又那么远,自己匡扶天下的雄心壮志终究难以实现。李白怀着满腔的怨情和悲愤离开了长安,他一度在江淮盘桓,多次受邀与岑勋共去嵩山元丹丘处做客,三人常常登高宴饮,借酒放歌畅叙幽情。《將进酒》就是李白在这种背景与心境之下创作的。

天宝三载赐金放还,对李白可谓是晴天霹雳人生巨挫,所以他才有感时间的飞逝,人生的无常,写下“君不见黄河,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种“志士惜日短”“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的感慨,只有胸怀大志而又壮志难酬的人才会发出。从“悲白发”到“须尽欢”,仿佛让人们看到李白的颓废堕落,其实不然,这是诗人悲剧后的落寞,失意时的无奈。李白好酒,“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酒和月亮是李白诗中最常见的意象。《开元天宝遗事》载:“李白嗜酒,不拘小节,然沉酣中所撰文章,未尝错误,而与不醉之人相对议事,皆不出太白所见,时人号为醉圣。”李白曾自号“酒仙翁”,他在《金陵与诸贤送权十一序》中云“酒仙翁李白辞”。李白嗜酒郁闷,但他没有意志消沉一蹶不振,而是像那个时代多数的士大夫一样,他仍然对开元天宝盛世抱有积极乐观的心态,他仍然希冀有朝一日能有用于世,于是他发出了时代最强音“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须尽欢”的享乐观正是建立在他高度自信基础之上的。刘熙载在《艺概·诗曲概》中云“眼乃神光所聚,故有通体之眼,有数句之眼,前前后后无不待眼光照射”。“天生我材必有用”一句可谓是全诗诗眼,正因此才使“悲白发”“须尽欢”“恣欢谑”“万古愁”一扫低沉颓唐之气,彰显出豪迈、乐观、自信、旷达、积极用世之情。

正是李白对自身才华的高度自信,以及对盛世的崇高认同,才使他充分相信“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出身商人家庭,一生好济贫救难,爱慷慨解囊,有时挥金如土,他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言道:“曩者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在李白眼中既然材必有用,金必重来,那就要烹羊宰牛、一饮三百杯。李白之饮不是文人雅士慢条斯理的细斟慢酌,他的饮酒必定是豪饮、狂欢、尽兴,要喝得痛快淋漓、一醉方休。接下来他说“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这几句是过渡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李白在喝得尽兴之时,直接点名朋友,让他们举起酒杯不要停放。这里面的语气正可印证李白说“将(jiang)进酒,杯莫停”的語气,与《诗经》中“将子无怒”“将仲子兮”的语气截然不同,里面没有委婉含蓄的表达,而是有气势雄沛盛气凌人之感。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在这里李白又表现出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愤慨,在他眼中那些钟鸣鼎食之家的达官显贵都不值得歌颂,他们尸餐素位、懒政怠政、庸庸碌碌,有的甚至破坏纲纪祸国殃民。因而,他宁愿“长醉不复醒”,也不愿看到“得志鸣春风”的“蹇驴”“鸡狗”“小人”当道。“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这是李白杜撰的喝酒理由之一,表面看是圣贤当时不遇明主,死后亦默默无闻,只有善饮酒的人才能永垂不朽万世留名,其实事实不是这样,这两句只不过是李白的牢骚话、讲反话。李白想要表达的是就连圣贤都怀才不遇,一般士人更属常事。我们从中能感受出李白对“贤者不遇、遇者不贤”不合理现象的愤慨之情。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虐。”诗人写到曹植,一是曹植才高爱酒,与自己多有相似之处;二是曹植亦怀才不遇,像自己的处境“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曹植一生不得志,尚能“斗酒十千恣欢虐”,自己也要效法古人“恣欢谑”、喝尽兴。于是他笔锋一转,插入一句“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主人何必说钱不够,干脆“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李白喝高了,“五花马、千金裘”都不在乎,都要变卖当做“斗十千”之资。劝酒结束后,李白还不忘升华主题,说出豪饮壮语“与尔同消万古愁”。“万古愁”已不是诗人一己之愁,而是囊括你我在内的古今贤愚皆有之愁,是古往今来一切志士仁人共同的遭遇和悲慨。严评《李太白集》曰:“一往情深,使人不能句字赏摘。盖他人作诗用笔想,太白但用胸口一喷即是。此其所长。”亦如今人刘学锴所言:“如果说起首如黄河奔流冲决,一泻千里,结尾已是汪洋大海,深广浩瀚了。”[4]

全面解读完该诗之后,我们可以体会到李白高金放还后,内心纷繁复杂的情感,有对古往今来圣贤仁人怀才不遇的悲慨,有对小人当道社会不公的愤恨,有对时间易逝功名粪土的感叹,有对材必有用金散重来的自信,有对前途可寻希望不绝的乐观。如萧士赟所言“此篇虽似任达放浪,然李白素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亦自慰解之词耳”。总之,人生只有在经历过巅峰时刻,再不幸跌入深渊时,才会写出这样气势豪迈的劝酒诗。因而,此诗作于天宝三载之后是没有问题的。

三、《将进酒》版本流传

李白的《将进酒》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其中字句多能倒背如流烂熟于心,然今人所见之版本,与李白当时或之后所传版本是否一样,在学术界存在争议。现存版本的《将进酒》已经广为人知,其字句韵律情感艺术都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其实无需做翻案文章。本文之所以研究《将进酒》的版本问题,旨在追本溯源了解后人对《将进酒》的接受程度以及其在发展流变中所体现出的审美变迁过程。

李白现流传诗作近千余首,当时多为口耳相传或找人誊抄,由于传颂者或手抄者文化素养不同,因而,诸多诗作版本差异较大,《将进酒》就是其中之一。我们现在看到的《将进酒》版本是宋刻版《李太白文集》中流传下来的,已经经过宋人较大的改动。随着敦煌学的兴起,敦煌石窟藏书大量问世,其中所藏文献对目前学术界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学者们发现敦煌所藏《将进酒》版本与今天流传版本差距很大。依据《敦煌诗集残卷》发现,在敦煌文献中有三个《将进酒》手抄本,分别为P2544、S2049、P2567,前两本均没有题目,内容也较为接近,从其字迹可推断,前两本的抄写者文化素养水平不高,错漏较多。现将P2544、S2049版本与当下流行版本有不同之处抄录如下:

P2544版本

……君不見床頭明鏡悲白髪,朝下青雲暮成雪。如生得意須盡官。莫使金尊對。天生吾桐有俊才……。烹羊宰牛宜為落,迴須一飲三百杯。琴夫子,丹丘生,請君歌一曲,願君為我傾。鐘鼓玉帛起足貴,但願長醉不須腥。故來賢聖皆死盡……。秦王築城宴平落,鬥酒千千紫歡虐。……五(注:此处字迹模糊不清)馬,千金裘,詁爾將出好美酒,為汝同歡萬古愁。

S2049版本

……奔流到海不岸(注:此处有一表示次序颠倒符号√)複回。君不見床頭明鏡悲白髪,朝下青雲暮成雪。如生得意須盡官。莫使金尊對。天生吾桐有俊才……。烹羊宰牛宜為落,迴須一飲三百杯。琴夫子,丹丘生,請君歌一曲,願君為我傾。鐘鼓玉帛起足貴,但願長醉不須腥。故來賢聖皆死盡……。秦王築城宴平落,鬥酒十千(注:“十千”与上文“千千”不同)紫歡虐。……五(注:此处字迹模糊不清)馬,千金裘,沽(注:与上文“詁”不同)爾將出好美酒,為汝同歡萬古愁。

由以上内容可看出,现藏法国的P2544版本和现藏英国的S2049版本内容大同小异。其中“十千”与“千千”,“沽”与“詁”不同,主要是手抄者因字形相近而致有别。两版本中亦有错字、脱字和衍文现象,如“琴夫子”应是“岑夫子”,“紫欢虐”应是“恣欢谑”;“黄之水”漏掉“河”字,“到海岸”多出“岸”字。因为抄写者水平不高,还出现声近而误的现象,如“如生得意”应是“人生得意”,“如”声近“人”;“尽官”应是“尽欢”,“官”声近“欢”;“吾桐”应是“吾徒”,“桐”声近“徒”;“沽尔”应是“呼儿”,音近致误。P2544、S2049手抄本有较多纰漏,主要是抄录者文化修养不高,未审其义,再加之态度不认真,可能存在边抄边听的问题,以致于出现形误、字误、音误的现象。但根据其内容以及错漏现象可以断定,这两个版本均源于同一抄本。

另一敦煌写本P2567收录在中华书局出版的《唐人选唐诗(十种)》里面,被称为“唐人选唐诗”的残卷本。敦煌残卷本收录李昂、孟浩然、王昌龄、丘为、陶翰、高适、李白等诗作70余篇,其中李白作品有43篇。P2567手抄本较前两版本而言,书写情况要好很多,字迹较为工整清晰,且存有题目,名为《惜罇空》。现将与当下流行版本不同之处摘录如下:

P2567版本

惜罇空

……君不見床頭明鏡悲白髪,朝下青雲暮成雪。……天生吾徒有俊才……與君哥一曲,請君為我傾。鐘鼓玉帛岂足貴,但願長醉不用醒。故來賢聖皆死盡……

敦煌P2567写本与现行《将进酒》版本內容出入不大,基本一样。当下所看到的《将进酒》本子收录在唐人殷璠编著的《河岳英灵集》中。《河岳英灵集》收录诗歌全为盛唐诗,从开元二年至天宝十二年间,共选取24位诗人,收录诗歌234首,现存228首,其中李白诗歌有13首,含《将进酒》在内。据考证,《河岳英灵集》大概编撰完成于天宝十二载,有二卷本和三卷本,宋刻本分上下两卷,明刻本分上、中、下三卷。傅璇琮先生认为现存北京图书馆南宋刻本(二卷本)“是较早的,也是较接近于殷璠自编的本子”[5]。现将《河岳英灵集》中《将进酒》与当下流行版本不同之处抄录如下:

将进酒

……與君哥一曲,請君為我聼。鐘鼓玉帛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故來賢聖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

《河岳英灵集》中收录的《将进酒》在内容上与敦煌P2567写本《惜罇空》相比,部分字句有区别。但可断定的是敦煌文献所传的三个版本本质上是同源的,它们都是“床头明镜悲白发”而非“高堂明镜悲白发”,都是“天生吾徒(桐)有俊才”而非“天生我材必有用”,都是“古来贤圣皆死尽”而非“古来贤圣皆寂寞”……当下教材选用与通俗读物采用版本基本与《河岳英灵集》是同一系统。敦煌手抄本《将进酒》与《河岳英灵集》中收录的《将进酒》孰早孰晚需要进一步论证。

《河岳英灵集》收李白诗13首,敦煌本“唐人选唐诗”收43首,其中有六首相同,二者均成书于天宝年间。然从其中一些诗歌标题及内容来看,敦煌本更加接近李白诗歌原貌。《河岳英灵集》现存最早版本也是宋刻本,在刊印流传过程中,宋人在题目和内容方面可能或多或少有过改动。据有关学者考证,目前日本静嘉堂文库所藏宋蜀本《李太白文集》中《将进酒》文本,与《河岳英灵集》所载基本相同,只是多加了一些异文。

敦煌P2567写本题目为《惜罇空》,这与诗歌“莫使金樽空对月”一句紧密相关。诗人喝酒半酣时,主人想罢饮,于是诗人满腹悲愤及豪情奔涌而出,开始劝酒,开始指责“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李白这首几近天成的佳作,可以说就是因“罇空”引起的。因而,《惜罇空》很可能是李白《将进酒》的前身。除此之外,在李白之前,有一首乐府古体,主要写置酒祝寿的内容,名为《前有一樽酒》,在当时广为流传。敦煌本“唐人选唐诗”残卷亦载有李白所作《前有樽酒行二首》,其情感与《惜罇空》相近。李白喜欢写乐府体裁,在创作中将古乐府题目改为《惜罇空》极有可能。

至于《将进酒》源于何处,今尚存疑。《将进酒》是乐府旧题,《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一·将进酒》解题为:“古词曰:‘将进酒,乘(亦写作“浮”)大白’。大略以饮酒放歌而言。”然在李白之前,有关《将进酒》流传下的诗歌极少,且内容颇为难解,故郭茂倩说“大略以饮酒放歌而言”。在敦煌三种手写文本以及宋刊本《河岳英灵集》中,均无“将进酒,君(一作“杯”)莫停”一句,因而,很有可能是后世读者在加工润色时添加,顺手改变题目。当然这仅是一种猜测。

从文本内容来看,“床头明镜悲白发”虽不及“高堂明镜悲白发”大气奔放,但可能更加符合李白的真实写照。李白常因愁思夜不能寐,所以才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才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床头”自有深意,更能让人看到诗人满腹惆怅,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天生吾徒有俊才”虽不及“天生我材必有用”充满豪情自信,但可能是李白诗歌的原句。从用韵来看,诗歌前两句韵脚为“来、回”,押十灰韵;后面“发、雪、月”转为入声六月、九屑韵;接下来又转为十灰韵。如果是“天生吾徒有俊才”,刚好与“来、杯”押韵,如果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就出韵了。古诗在转韵时有一特点,即转韵首句要用韵,称为“逗韵”。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白居易的《长恨歌》等都是“逗韵”典范之作。因此,李白肯定不会出韵,“天生我材必有用”一句应该是经过后人之手改造。后世部分学者常因“天生我材必有用”一句,断定此种高度自信豪言壮语只有开元盛世之时才有,其大缪矣,殊不知“天生吾徒有俊才”才是李白的初衷。

综上所论,敦煌写本《惜罇空》较大可能是李白《将进酒》的前身,更加符合李白诗歌的原貌,之所以与今天流传版本存在较大差异,主要原因是在流传过程中经过后人的润色加工。经过加工后的《将进酒》虽不是李白诗歌原貌,但在某种意义上更能彰显李白的豪情、飘逸、自信、乐观的精神风貌。

参考文献:

〔1〕清·蘅塘退士编选.陶文鹏、吴坤定、张厚感译注.唐诗三百首[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6.234-235.

〔2〕唐·李白撰.安旗、薛天纬、阎琦、房日晰笺注.李太白编年笺注(全四册)[M].北京:中华书局,2017.278-279.

〔3〕劉学锴.唐诗选注评鉴[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3.585-588.

〔4〕傅璇琮,李珍华.河岳英灵集[M].北京:中华书局,1992.113.

〔5〕马茂元.唐诗选选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

〔6〕李长之.李白传[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21.

〔7〕周勋初.李白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8〕王运熙,等.李白精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A Summary of Several Controversies in Li Bai's

"Vomiting-inducing Toasts Song"

WU Guo-qiang, YU Yang, SHAO Yu-hang

(Lijiang Culture and Tourism College, Lijiang 674199, China)

Abstract: There are a lot of controversies about Li Bai's poem "Vomiting-inducing toasts song"in academic circles,among which three problems are more prominent and often bring confusion to readers.One is the pronunciation of the word"qiang"in the poem;Second,the writing time of the poem;Third,the circulation of the version of the poem.On these three questions,the author carries out the relevant discussion with the rigorous academic attitude of examining the source and origin of the mirror and distinguishing the chapter,aiming to eliminate the confusion in the readers' mind and help to better interpret and inherit the poem through the meticulous textual research.

Keywords: "Qiang"Pronunciation; Time to Write; Version

猜你喜欢

版本将进酒
将进酒
将进酒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将进酒》解读
《将进酒》的“三气”
蓬莱文章建安骨
——赵彦国书法篆刻赏评
古籍版本鉴定
《体能训练》通用教材不同版本的历史溯源及其训练学比较研究
李白《将进酒》的狂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