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秋兰为佩品高洁

2022-06-20王平

人民周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佩兰妇产科医生

王平

胡佩兰同患者交流。(资料图)

2022年5月8日,又是一年母亲节。“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在感恩母亲、祝福母亲的同时,我们也会想起一位亲手接生过6万多名婴儿,倾注毕生心血为众多母亲服务的妇产科医生——胡佩兰。她从医70年,89岁高龄时仍坚持在临床一线做手术;她医德高尚、情系患者,坚持开不超百元的“小处方”,决不让患者花冤枉钱;她崇尚节俭、扶危济困,经常用省下的钱资助他人,先后捐出7万多元,捐建50多个“希望书屋”。截至2014年1月逝世,胡佩兰退休后又坚持出诊28年,被评为201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1916年3月14日,胡佩兰出生于河南驻马店市汝南县一个既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又有现代文明之风的大家庭里。父母取屈原《楚辞·离骚》中“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的诗句,给她起“佩兰”这个名字,就是对爱女寄托了美好的期待,希望她长大之后有大志,能成就一番事业,并且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不幸的是,在胡佩兰年幼时,父亲就因病去世了,母亲咬紧牙关凭一己之力支撑起整个家庭。母亲的坚强个性深深影响了年少的胡佩兰,早早造就了她坚强、刚毅、自立的性格。

到了上学的年龄,开明的母亲将胡佩兰送入当地绅士开办的免费接受穷人家孩子读书的平民学校。胡佩兰深知家境艰难和女子求学的不易,十分珍惜学习机会,读书分外刻苦。

在平民学校读了两年书后,胡佩兰以优异成绩考入河南省立开封女子中学。整个汝南县只有她一个女生考上省会中学,可见她有多优秀。她带着理想离开家乡,踏上了外出求学的道路。

省立开封女子中学是一所开明、进步的学校,校内有共产党和共青团支部。胡佩兰在这里如鱼得水,一边如饥似渴地学习文化知识,一边接受进步思想的熏陶。中学毕业时,正逢日寇侵华,烽烟四起,胡佩兰认真考虑自己的人生道路。她想起了“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古训,决定去报考医学院,将来为穷人看病,做个悬壶济世的良医。

1937年9月,胡佩兰怀揣学好医术、大济苍生的抱负,考入河南大学医学院,成为汝南县第一个女大学生。由于日寇铁蹄践踏中原大地,战火逼近开封,学校不得不一次次搬迁,最后在1939年驻扎于豫西南嵩县潭头镇,胡佩兰在这里度过了四年不寻常的学习生活。

在这里,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散居在民宅中,师生们与当地群众患难与共,彼此信任,结下了令人难忘的友谊。河南大学医学院更是把嵩县县城周边地区和潭头镇作为科研基地,宣传、普及卫生常识,为山民们防病治病。

胡佩兰在特殊的学习环境里,真实地体验了民间疾苦,在服务群众的社会实践中,不但提高了自己的医术,更让她对人民群众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进一步强化了治病救人的信念,将行医济世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

这一段不同寻常的学习经历,对胡佩兰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她以后深入群众、无私奉献、为人民的健康奋斗终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44年胡佩兰大学毕业时,国家还十分贫穷落后,医疗卫生条件极差,妇科病的发病率非常高,妇女尤其难躲产前、产后两道“鬼门关”。想到自己的姐姐23岁时就因难产死去,看到姐妹们遭受这么大的痛苦,胡佩兰选择做一个妇产科医生,决心好好为姐妹们看病,让姐姐的悲剧不再发生。她以一名妇产科医生的身份,来到陕西富平等地行医,救治了许多妇女,平安接生了许多婴儿,从此正式走上了治病救人的行医之路。

1945年日本投降后,胡佩兰回到河南,行医足迹遍及开封、内乡、许昌、潢川等地。1948年,她在湖北武汉开了一家诊所。因为医术好,对病人态度和蔼,很快在当地有了一些名气,成为人们口中的好大夫。

1949年5月,武汉解放,胡佩兰来到军管会,要求以自己的一技之长参加革命工作。6月,她被安排到武汉铁路系统工作,和其他几名工作人员一起受命筹建武昌铁路医院,她被任命为妇产科主任。

由于医院刚建成不久,只有5名工作人员,但胡佩兰克服种种困难,带领大家毅然收治了解放军南下大军中的200多名伤病员,全身心投入到伤病员的救治之中。经过他们的精心治疗,伤病员恢复得很快,最终全部治愈出院。

1951年,胡佩兰由于成绩突出被评为首批全国铁路系统劳动模范,赴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出席了周恩来总理举办的酒会,受到了朱德总司令的接见,邓颖超同志还亲笔为她题词。这成为胡佩兰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955年,胡佩兰调任郑州铁路中心医院妇产科主任,由于工作认真负责,成绩突出,她又连续多年荣获河南省及郑州铁路局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在做好妇产科临床工作的同时,胡佩兰与同事们率先在河南开展了宫颈癌普查普治工作,并在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林巧稚主任的指导下,开始收治宫颈癌病人,不断改进诊治手段,力争早发现、早治疗,造福了许多姐妹。

50多年后的一天下午,胡佩兰家中突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此时胡佩兰已经90多岁了,前来拜访她的客人也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两人一交谈,胡佩兰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位老太太在50多年前不幸患上了宫颈癌,是胡佩兰治好了她的病,给了她第二次生命。這位老太太一直惦记着胡佩兰,经过多方打听,终于找到胡佩兰家里,想请胡佩兰再给自己做一次妇科检查。

见到50多年前的老病人,尤其是见她现在还这么健康,胡佩兰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她热情接待了这位老人,让她躺在自己的床上,仔细为她做妇科检查。检查下来,这位老人的情况没有什么异常,医患双方都非常高兴。两人坐在一起,像老姐妹一样家长里短地聊个没完。这一幕医患心心相印的场景,真真切切,至纯至善,充满了人性与人情的温暖。

胡佩兰是个十分简单的人,生活中除了家就是医院,两点一线。进入临床后,她依然保持着学生时代的勤奋与刻苦,大量阅读各类书籍和医学文献,自学俄语、英语,后来还自学了日语。她对待工作的态度极为认真,在几十年的行医生涯中总是随叫随到,遇到大手术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十几个小时,从不叫苦叫累。她出门诊,由于病人太多,很少在下午两点前能够吃到饭。她和家人“约法三章”,在她上班时不许到医院看她,她为病人看病不能受到任何干扰。

为了普及妇产科与优生优育的知识,胡佩兰笔耕不辍,先后出版了《围保与妇保》《生殖系统疾病自我诊断与治疗》《遗传与优生》《农村妇女保健》等专著。她的这些著作,成了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和计生工作者的案头参考书。

古稀之年的胡佩兰从干了几十年的妇产科主任岗位上退休了。退休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颐养天年的开始,可对于胡佩兰来说却十分痛苦,她觉得自己还不老,还可以为病人做很多事情。于是她退而不休,倾心创办了一家妇产专科医院,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医学人才。

1996年,在创办妇产专科医院时,胡佩兰乘坐火车,从郑州前往北京采购相关设备。她应列车长之邀,为列车上所有女列车员做了妇科检查,详细回答了她们咨询的问题。她就是这样一个人,即使出差也随身带着检查器械和医用手套,走到哪里,病就看到哪里,随时随地为病人服务。

由于医术高、医德好,解放军3519职工医院的领导专程来到胡佩兰家里,诚心聘请她去医院坐诊。胡佩兰直截了当地问医院领导,请她去医院坐诊,究竟是啥目的?如果请她去是为了赚钱,那么她是绝不会去的;如果请她去是为了给病人看病,那么现在就可以去!

就这样,胡佩兰成了解放军3519职工医院的坐诊医师。后来,这家医院改建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胡佩兰依然风雨无阻地准时出现在病人面前,每周6天,每天接诊30余人,20多年从未间断过。随着年龄的增长,她身体的承受性已经很差了,如果走路太远就会腰痛得厉害,但她依然让保姆每天用轮椅推着她去上班,下班后再将她接回家。

2009年冬天的一场大雪阻塞了交通,面对满地积雪,家里人劝胡佩兰不要去医院了,可是不管怎么劝,她始终只有一句话:“咱们不能叫病人白等。”最后實在没有办法,她的学生和保姆只好用轮椅推着胡佩兰,在风雪中艰难地走了一个多小时,准时出现在小小的诊室里。

2013年7月,97岁的胡佩兰突发心脏病,经过救治恢复后,大家都希望她好好休息一些日子。可是隔天早上她就不顾家人劝阻,准时出现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诊室里。她说:“多活一天,就干一天,就要为病人服务一天。”

半个多世纪的从医经历,让胡佩兰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常见、多发的妇科病,她基本上一看就了然于胸,但是依然认真对待每一个病人,详细问诊,耐心检查,仔细诊断。开药方时,她会仔细向病人交代注意事项,然后工工整整地写入门诊病历中,每份病历基本上会写足两页,内容非常详细。她说:“当一名好医生,要有细心、耐心和爱心,尤其是爱心,是最重要的品质。”

家住周口的张女士对胡佩兰无比信任,每次看病都专程赶到郑州去找胡大夫,前后持续了8年多时间。她说,胡大夫都那么大年纪了,还在诊室里坚持为病人看病,看着真是感人,胡大夫经验丰富,对病人又好,找她看病我心里踏实。

胡佩兰就是这样一位深受病人爱戴的贴心医生,她用沟通化解焦虑,用真心留下真情,“她对病人真好”是群众对她的一致评价,病人和她之间的感情都很深,完全超越了医患的层面。

胡佩兰的日常生活非常节俭,退休后每天只吃两顿饭,从来都舍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钱,但经常大方地为病人垫付医药费。她还非常关注少年儿童的精神营养,将微薄的坐诊收入和退休金凑在一起,8年间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广施善举,惠及青少年。

胡佩兰一辈子执着于当一名好医生,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仁德大医的深刻内涵。她基本功扎实,临床经验丰富,给病人看病很少依靠高科技仪器,而是依靠详细的问诊和仔细的体格检查。她对病人极有耐心,处处替病人着想,尽量给病人开价廉效高的药物。“便宜药治大病”是她的一句口头禅,她给初次看病的病人开药往往只开三五天的量,服药见效后才会增加开药量。

“来我们社区门诊的病人都是普通老百姓,能给他们省多少是多少,不能昧良心赚他们的钱,这样做对不起他们,也对不起自己做医生的良心。”胡佩兰这样说也这样做,她在保证有效的前提下尽量开便宜的药,很少超过100元,尽力为病人减轻负担。

岳女士家离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她专程开车来找胡大夫看病,胡佩兰看过后只给她开了几元钱的药。“看一次病只花了几元钱,还没有油钱多。”岳女士无比感慨:“看病时处处替病人着想,这就是医德仁心啊!”

胡佩兰医术好,对病人又负责,有口皆碑,因此来找她看病的人很多,以至于每天都不能准时下班。由于一直要延迟两三个小时才能下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领导担心已经高龄的胡佩兰过于劳累,便限定了每天门诊的挂号名额。胡佩兰知道后十分生气地对领导说:“看病还能拖日子?怎么能让病人白跑一趟呢!”领导无奈,只能顺着她的意思恢复了自由挂号。

胡佩兰一生崇尚医者仁心的职业信条,亲手接生过6万多名婴儿,89岁时还撑着羸弱的身体为病人做手术。她对待病人既细心耐心,又满含爱心。她经常说:“医患关系搞不好是因为交流不够,医生只要对病人好,认真负责,病人也自然会与医生积极配合。不管面对哪一个病人,医生都要把他当成自己的家人一样来对待。”她在社区坐诊20多年,没有发生过一起医疗纠纷,大家评价胡佩兰“待病人如亲人”。

她待病人不仅如亲人,甚至更胜亲人。她常常给产妇和手术后的病人送饭,不是鸡汤就是鸡蛋羹等,想方设法让病人增加营养、尽早恢复。而她和家人却常常由于为病人忙碌而吃不上饭,于是就两个包子、一碗白开水充饥。

2014年1月22日,从医70年、扎根社区28年的胡佩兰医生逝世,离开了她所热爱的妇产科事业和她的病人,享年98岁。在她去世的前一天,她还在给病人看病。她留给学生的最后一句话是:“病人都看完了,咱回家吧。”她走得宁静安详,没有留下什么物质财产,却留下了感动中国的精神和不朽的人格风范。

作为一代医德楷模,胡佩兰品德如水,泽被患者。她人格似莲,不染于污泥,清香远溢。她以秋兰为佩,视病人如亲人,为病人解除病痛就是她生命的一切。她说令她最高兴的事,就是看着一个个病人带着痛苦而来,经治疗去除病痛后高兴而去。

胡佩兰的一生,是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她给人看病尽责、尽心,生命不息、诊病不止。她安然仙逝的次日上午,许多病人在诊室门口等她,当得知她已去世的消息时,大家抱头痛哭,感人的场景充分体现出她在病人心中的分量,这也是人民群众热爱自己喜欢的人民医生的真实写照。

胡佩兰被评为201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颁奖词是这样说的:

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

颁奖典礼上,主持人问:“奶奶,您这么长寿还能工作,秘密是啥呀?”胡佩兰回答说:“感情投入。”主持人问:“您准备一直给人看病还看多少年呀?”胡佩兰答:“我打算活一天看一天,能多活几天,多干几天有意义的事,多给国家点报效。”主持人问:“奶奶,当了一辈子医生,您觉得医生是个什么样的职业呀?”胡佩兰答:“医生是个不爱金钱的职业,应该是有感情投入的职业,应该是有医德的职业。”胡佩兰的回答感动了大家,赢得了现场观众长时间的掌声。

2016年7月,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河南省卫生计生委等单位联合摄制的“感动中国”人物电影《仁医胡佩兰》在河南首映,全景式展示了胡佩兰不平凡的一生,浓缩了她一生的坎坷、顺逆、苦乐、自强、大仁、大义、大爱和真诚,观看者无不感动。

胡佩兰一生追求病人的健康,每天早出晚归,“只能让医生等病人,不能让病人等医生”。“病人都看完了,咱回家吧”“医生应该是有感情投入的职业”“活一天看一天”,她的朴实话语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心灵的震撼,更是灵魂的洗涤。

猜你喜欢

佩兰妇产科医生
最美医生
不同干燥方法对佩兰挥发油质量及抗菌活性的影响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要看妇产科医生了 我要准备些什么?
超声诊断妇产科急腹症72例临床分析
妇产科阴道不规则出血治疗探讨
换医生
胡佩兰:留香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