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资源化为特征的环卫设施专项规划探索
2022-06-19马杰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垃圾产生量、资源消耗量与日俱增,国家提出了普遍实行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的发展要求。如何建立高效的垃圾资源化利用系统,成为了重要的发展任务。文章结合成都市规划实践,立足垃圾分类,探索如何构建高度资源化的环卫设施系统,以期为相关研究或规划提供借鉴。
[作者简介]马杰(1986—),男,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城市规划编制工作。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垃圾产生量、资源消耗量与日俱增,令人担忧。同时,我国也进入了生态文明发展新阶段,需要长期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在此背景下,国家提出了健全资源节约循环利用政策体系,普遍实行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的发展要求。加快建立垃圾资源化利用系统,成为了重要的发展任务。
1 突出资源化的环卫设施专项规划
1.1 广义化、细化生活垃圾分类
2017年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出台《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明确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易腐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4类。在此基础上,成都市于2018年出台《成都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明确生活垃圾采用四分类,包括可回收物、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但结合成都实际,这4种类型尚不能够满足生活垃圾投放的实际需要,比如收集及转运相对困难,但又具有很高资源化能力的大件垃圾、装修垃圾,就容易被四分类边缘化。其中,装修垃圾较为特殊,一般不属于生活垃圾而归类于建筑垃圾,但它不同于其他建筑垃圾,一是不产自工地而多产自生活场所,居民易将其与四分类垃圾混淆而导致混投,加大收、运及资源化处置难度;二是其成分不含渣土,多以废砖块等固体弃料为主,具有很高的资源化能力,有必要在“分类”上进行凸显,并采用不同的收、运及处置方式。大件垃圾也具有不易归类、高资源化能力的特点,需在“分类”上进行凸显。
因此,专项规划在生活垃圾四分类的基础上,为最大程度解决大件垃圾、装修垃圾收运难题及强化资源化利用程度,进一步广义化并细化生活垃圾范畴,新增了大件垃圾及装修垃圾两种类型,并针对其构建了一整套收集、转运、资源化处置系统。
1.2 构建前端化、广覆盖、专用化的资源化收集设施系统
作为资源回收处置强国,日本建立了一套前端化、广覆盖、专用化的资源化收集设施系统——“资源回收据点”。为缩短距产地的距离、便于居民投放及楼栋收集后集中至此,采用社区内部布局方式,突出了前端化;通过高密度布局(1万~2万人/处),实现了广覆盖;并仅针对“可回收物”类垃圾进行专用化收集,实现了可回收物的高效收集,为后续资源化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充分借鉴日本的有效经验,专项规划协同成都正在编制的十五分钟公共服务圈专项规划,设置了“再生资源回收网点”,作为专用的“可回收物”收集设施。并将网点以叠建的形式,规划布局于广泛分布的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体中,实现1万~1.5万人/处的较高覆盖率。同时协同资源回收企业入驻,开展专业化运营,进行有偿收购,提高居民投放积极性。
同时,为进一步提高“前端化、广覆盖、专用化”水平,并契合快递业快速发展势头,强化可回收物收集,考虑协同资源回收企业在小区内部推广使用智能回收箱,收集饮料瓶、快递纸箱等易储存、易计量、不产生异味的可回收物,并予以居民可换购物品的积分奖励。
针对装修垃圾、大件垃圾,则考虑采用专业公司预约收运的方式,并结合时间、地点及垃圾成分等预约信息,进行科学调度,实现高效收运。
为提高建筑垃圾中工程渣土的资源化利用率,考虑在大规模建新区中结合待建用地设置临时工程渣土调配场,将工程渣土暂存后按需科学调配至它处进行填方、造景,实现高效利用。
1.3 构建全程分类、可支撑大件垃圾拆解的垃圾转运系统
为确保可回收物、餐厨垃圾、装修垃圾、建筑垃圾等可资源化类垃圾分类进入后端处置设施、提高其利用效率,规划结合垃圾分类,构建与之匹配的全程分类转运系统,采用专用车辆进行分类运输。其中餐厨垃圾采用密闭性好、并具有滤液回收功能的车辆进行独立运输。
同时,在有条件的垃圾转运站中集成大件垃圾暂存拆解功能,可对不易长距离运输的大件垃圾进行初步拆解后,将易于利用的成分集中至再生资源回收网点或其他资源回收企业,提高大件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结合小型、中型、大型等不同规模的垃圾转运站,相应集成占地80~120 m2不等的暂存拆解功能区。
1.4 构建匹配分类、适应本地、园区协同的资源化处置设施系统
1.4.1 完善资源化处置设施类型
匹配垃圾分类,完善资源化处置设施系统,增设餐厨垃圾处置厂、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厂、资源分拣回收中心等资源化处置设施,对餐厨垃圾、装修垃圾、建筑垃圾、可回收物进行集中、高效的资源化处置。
1.4.2 采取适应本地垃圾特征的资源化处置方式
针对餐厨垃圾,欧美国家广泛采用厨余垃圾破碎机,将餐厨垃圾破碎后排入污水管道,最终通过污水处理厂进行协同处置。如美国有94 %的城市使用餐厨垃圾破碎机,这些城市中有超过50 %的家庭都安装有餐厨垃圾破碎机。但成都并不适用此种方式,因为一是凈菜率低于欧美国家,餐厨垃圾量多、骨质成分多,不易破碎;二是餐厨垃圾产量占比相对较高,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设计时未考虑,无法应对;三是厨房入户下水管较细,易造成堵塞;四是含化粪池的小区会导致化粪池垃圾激增,带来公共环境卫生风险问题;五是餐厨垃圾破碎机有待标准化,确保颗粒物达到标准尺寸以下。故专项规划考虑采用集中处置为主、分散处置为辅的方式。
同时,成都餐厨垃圾含水率、有机物含量都较高(平均含水率约为70 %~80 %,有机质占比约为93 %),但热值低(平均热值约为2 100 kJ/kg),不适合焚烧发电而适于发酵或生物处置,且可以得到肥料等产物,资源化率高。规划对相关的好氧生物工艺、厌氧消化工艺、厌氧及好氧协同工艺、联合生物加工技术、水解碳化技术、复合处理工艺等处置工艺进行分析,从适应性、资源化率、处理效率、占地面积及运维成本的综合角度对比后,鼓励采用联合生物加工技术、水解碳化技术、复合处理工艺等适应本地垃圾特征、高效且资源化率高的处置工艺。
1.4.3 采用高效协同的园区化集中布局模式
为最大化不同处置设施间的协同合作,减少错误分类垃圾的调度,以及加强处置尾物的再度利用处置,规划采用园区协同的集中布局模式。结合垃圾处置分区,统筹设置了“1+多、大+小”的静脉产业园区、集中处置园区布局模式。
结合现状设施基础,全市集中设置一处静脉产业园区,综合布局各项处置设施及资源化产业项目。包括污水处理厂污泥资源化项目、餐厨垃圾处置厂、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厂、资源分拣回收中心(集中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与综合利用项目、废旧家具拆解与综合利用项目、废旧塑料回收与综合利用项目等)、报废机动车拆解与综合利用项目、危险废物安全处置中心、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综合管理服务区等设施,并在产业园区内集成环保宣教、科技创新、参观体验等功能,以构建完整的静脉产业链,形成与区域互利共融的现代化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并结合垃圾处置分区,统筹布局5处小型集中处置园区,协同设置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餐厨垃圾处置厂、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厂、污水处理厂等设施。
1.5 以城乡一体化发展,强化乡村地区垃圾资源化利用
一方面在乡村区域推广小型无害化堆肥处置工艺,提高就地资源化处置能力。另一方面打破城乡分割,构建“村收集、镇转运、城处理”的城乡一体化环卫设施体系,分类收集乡村地区无法就地处置的垃圾,并通过城镇分类转运系统,统一运至匹配的处置设施进行集中处置。
1.6 构建智慧管理系统
积极构建智慧管理系统,一是对设施进行智能感应改造,二是构建智慧调度中心,可综合监控收、运、处各环节运行状态、环境质量及运输调度情况,并汇总、分析相关数据,结合交通拥堵及设施饱和度,进行统筹调度;三是强化强化跨部门协同,数据互通共享,共建环卫大数据平台。
2 结束语
随着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发展,如何有效提高垃圾资源化程度、实现绿色发展,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与实践。本文结合成都市环境卫生设施专项規划,对如何建立高度资源化的环卫设施体系进行了探索,以期为相关研究或规划编制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杨光,刘懿颉,周传斌.生活垃圾资源化管理的国际实践及对我国的经验借鉴[J].环境保护,2019(12): 56-61.
[2] 严兴文,柯国龙,邱俊业,等.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基于生活垃圾资源化视角思考[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20(2): 53-56.
[3] 刘建伟,赵高辉.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综合处理技术研究和应用进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34): 40-47.
[4] 叶晓东,胡红,黄叶华,城市环卫设施布局的主要问题与应对策略——基于宁波的规划实践[J].上海城市规划,2016(2): 65-70.
[5] 马鑫,城市环境卫生专项规划编制思路创新——以宿迁市为例[J].城市建筑,2019(30): 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