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教劳结合如何实现共同富裕

2022-06-19李睿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2年11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科学技术

摘要: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新时代的共同富裕有所不同,逐步缩小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差距是现阶段共同富裕的含义和目标,其面临的根本问题在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从现代生产的特点出发,明确现代生产、现代科学以及现代教育之间的关系,以现代科学作为现代生产与现代教育的联系点和结合点,由此论证教劳结合是推进共同富裕的必然途径。

关键词:共同富裕;教劳结合;科学技术

当前我国已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摆脱了绝对贫困,在此基础之上,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将成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将从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出发,以马克思教劳结合理论为指导来探寻共同富裕得以实现的路径。

一、何为共同富裕

(一)共同富裕的含义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同富裕的理论是基于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展望,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据我国现实的经济社会条件,现阶段的共同富裕绝不是使得所有劳动者都能够获得相同程度的产品分配,而是要逐步缩小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差距,这才是我国当前共同富裕的含义和目标。

(二)共同富裕的价值

共同富裕代表着社会发展的高级状态,但并不意味共同富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目标。马克思主义学说自创立以来就以无产阶级的解放和全人类的解放为己任,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而这正是共同富裕的价值所在。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人从旧的分工中解脱出来,以自觉的新式分工从而使得劳动者能够在多样化的生产劳动过程中获得发展;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维持社会生产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大大缩短,使得人有大量的闲暇时间来从事科学、艺术等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从而极大地促进自身全面素质的提高。

人的全面发展和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有所不同的。这里的全面发展主要指劳动意义上人的全面发展,是对劳动力的要求,是相对于人的片面发展而提出的,全面发展的人就是能够在理论和实践上了解现代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且能够熟练地使用基本工具的人。而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馬克思预测的关于共产主义高级阶段人的发展状况,两者的社会条件是不同的。

二、现阶段共同富裕面临的主要问题

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是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不断扩大。在社会主义社会,公有制不断扩大是必然的趋势,而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出现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状况是在所难免的,在这个阶段,我们仍要将我们的主要矛盾放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上,决不能超越阶段急于迈入共产主义社会。

那么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地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生产力的高质量发展?这需要我们明确现代生产的特点。历史表明,科学技术对于推动生产发展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科学技术已经构成了现代生产的基础,生产科学化是现代生产的主要特征。在现代生产的过程中,科学技术与生产劳动的三要素有着紧密地联系。首先,就劳动资料而言,最重要的就是生产工具,生产工具作为生产力的标志,衡量着生产力的先进水平;其次,现代生产的劳动对象的范围扩大,表现在利用自然资源的范围扩大、改造自然的范围扩大以及创造出的新型材料,这些都建立在科学技术的基础之上;在现代生产中,劳动力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劳动力进行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物质条件都是科学技术的成果;另一方面,生产工人的概念扩大了它的外延,生产工人已不只是直接使用生产工具的人还包括工程技术人员、科学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等。现代生产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的基础和关键。

三、教劳结合是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途径

(一)现代生产、现代科学技术以及现代教育之间的关系

生产劳动、科学技术与教育之间的关系是在现代社会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古代三者的关系并不存在,此时的科学技术、学校教育没有在真正意义上从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直到机器大工业时代,教育才算是真正从生产劳动中分离了出来。在现代生产中,劳动者需要通过相应的技术知识来掌握运用机器的原理,这时的技术知识已不再类似于古代社会中通过生产劳动就可传授的直接经验,而是科学的、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因此劳动者要掌握和熟悉这样的科学技术知识就只能在生产过程之外,通过专门的学校教育来进行。在现代教育中,受教育者在习得系统的科学知识后,科学技术就同劳动对象结合了起来,从而使得科学技术由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如此一来,现代科学技术就将现代教育和现代生产劳动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这种状态便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教劳结合”是在机器大工业生产的背景提出的,当时的“教”指的是现代学校的教育和教学,所说的“劳”也是以体力劳动为主的生产劳动。因此,大多数学者也就将“教劳结合”简单地理解为“教育教学+生产劳动”。“教劳结合”不仅是“教育教学+生产劳动”,而是教育与生产劳动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这种结合是本质上的结合,实质上的结合,它贯彻到教育和生产劳动的方方面面,这种结合包含着“教—产”和“产—教”两个方面,是一种双向结合。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特征,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结合将越来越紧密。

(二)教劳结合的实质

第一,“教劳结合”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互影响的关系。其主要表现为现代社会中教育与生产劳动有意无意地相互作用。据调查显示,接受过普通教育的人即便没有接受过职业教育其经济收入比没有接受过教育的人好得多。不仅在经济收入方面,大多数接受过教育的人在智力、道德等方面都比没有受过教育的人要好得多。反过来生产劳动必然会对劳动者提出更高的素质要求。1985年的教育体制改革,1986年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将教育改革重点转向了基础教育,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是因为在当时的中国,社会生产力处于低下的状态,需要大量的中低级人才来为社会生产劳动服务。再到后来,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以及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国家的教育举措也随之改变,将发展的重点转向了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这些都同社会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个国家,学校的多少,学校的层级结构,以及学校专业的设置都是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化的,教育只有符合国家的经济需求,与国家的经济发展相适应,同生产力相互配合,以生产力为依托才能发挥出教育最大的效用,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教劳结合”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互渗透的关系。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也体现着“教劳结合”的原则,学校课程的设置,教材的选择、教学方法的使用都会受到生产劳动的影响,因此,企业由于发展的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职前培训、在职培训、企业内训等来提高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更好符合企业人才的要求,这同样也是“教劳结合”的一种形式。

第三,“教劳结合”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互促进的关系。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社会生产力是引起社会各方面变化的根本原因。教育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社会生产力决定了教育发展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可能性在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决定了社会对教育提供的物质条件,决定了国家在教育经费方面的开支;必要性在于,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具体来说就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再生产决定了对劳动力的需求程度,教育的结构、体系都要同社会劳动力的比例相匹配。同时,教育又反过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学校教育使得科学技术能够运用于社会生产,将其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另一方面,学校教育还可使得受教育者投入到社会经济的生产生活中,受教育者通过参与经济生活来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生产劳动的发展。

(三)教劳结合的时代意义

关于教劳结合的探讨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出于重建教育学学科体系的需要,大批学者对于马克思的教育思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其中教劳结合作为马克思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研究的重点之一。但如今,对于马克思教育思想的研究却逐渐淡化,不少学者对教劳结合的概念认识不清,以致在实践过程中将教劳结合等同于劳动教育或将教劳结合简单理解为“教育教学+生产劳动”。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虽然是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的产物,但在今天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社会生产越向前发展,科学越向前发展,生产劳动者所需要掌握和学习的东西就越多、越深、越广,短暂的学习已不能够使得劳动者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教育年限的延长才能满足受教育者和现代生产的需求,因而教育的对象也发生了改变,面向整个社会的成员。事实证明,教劳结合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马克思恩格斯在关于教劳结合三个著名论断中提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教育与生產劳动相结合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因此,教劳结合的意义不仅在于它是处理教育与生产劳动关系的一种方法,更重要的是在协调教育、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关键性作用。

参考文献:

王一鸣,王再愚.试论教劳结合的高级阶段——教育、科研、生产劳动三结合[J].高教与经济,1994(4):4.

张大明.试论集体经济如何实现共同富裕[J].中国集体经济,2005(005):12-13.

孙振东.当代中国实施教劳结合的基本原则[J].普教研究,2020(2):3.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在中国百年的实践研究”(20AKS006)。

作者简介:李睿(1994-),女,四川茂县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与马克思教育思想研究。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科学技术
论相对剥夺与共同富裕的关系*
《共同富裕的中国方案》首发暨研讨会召开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王纲出席会议
共同富裕:绘就美好生活蓝图
奔向共同富裕的路上
如何正确理解共同富裕
为实现共同富裕贡献绵薄之力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更名为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
科学技术部令第19号 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
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
今天让科学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