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古诗词的魅力 彰显高中语文之美
2022-06-19张鹏庆
摘 要: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陶冶学生情操的关键点。尤其是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对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这一要求,唯有更新和优化古代诗词教学的途径,才能实现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基于此,笔者以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作为出发点,对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20-0119-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20.040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词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学习中国古代优秀的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并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但是在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模式下,教学现状不尽人意,与新课标下的古诗词教学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基于此,教师唯有从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模式下解放出来,结合阅读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等,重新设计阅读教学方案,真正实现古诗词高效教学。
一、新课改视域下古诗词教学低效原因分析
调查研究显示,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并不十分理想,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功利性强,忽视古诗词素养教学
虽然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推行了许多年,但是教师在组织和开展古诗词教学时,依然束缚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常常围绕“考试”的要求组织教学设计,并且将分数作为唯一的追求。在这种情况下,古诗词课堂教学逐渐成为练习课、训练课。同时,在现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将重点放到诗词内容讲解、诗歌评论、应试技巧等方面,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与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通过古诗词学习,虽然能够灵活应付高考,但并未注意到其中蕴含的美,严重制约了学生审美素养、探究能力、想象素养的提升,根本无法满足核心素养下的古诗词教学要求。
(二)古诗词教学理念滞后
由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逐渐趋于成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并且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化知识。因此,新课标中明确要求教师应紧紧围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开展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但是在当前的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部分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以知识型教学为主要目的,忽视了诗词的艺术特色,并未依据古诗词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角度展开鉴赏,难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另外,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时,并未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至于古诗词教学效果不佳,难以达到预期的古诗词教学目的[1]。
(三)古詩词教学形式单一
面对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教师要从“单一化”的教学束缚中解放出来,灵活开展古诗词教学。但在高中古诗词课堂教学中,教师基本上都是采用读、解、背等模式开展教学,先引导学生对诗词进行反复的阅读、朗读,最终达到背诵的程度。接着,教师指导学生借助白话文对古诗词中的诗句展开分析,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并对古诗词的意境进行体会。但是这种程式化的古诗词教学模式下,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的状态,难以体会到古诗词学习中的乐趣,无法积极主动参与到古诗词学习中,甚至有的学生在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会产生厌烦的情绪,将其作为一种负担。
(四)缺乏系统的教学评价
高中语文古诗词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在开展教学时,教师不仅要具备极强的语文功底,还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以及深厚的鉴赏素养等,教师只有具备非常高的文学素养,才能更好地应对古诗词教学,开展全面的评价。但是在调查中发现,当前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师对古诗词教学进行评价时,依然将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形式,以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这种片面化的评价模式,致使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呈现出明显的考试特征,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发展,难以真正满足核心素养下的古诗词教学目标[2]。
二、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优化方向
(一)创设情境,感悟诗歌的意境
古诗词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艺术价值,具有独特的魅力,以押韵的句式,通过寥寥几个字,就构建了一个绝美意境,使得学生沉浸在诗歌意境中更好地感悟其中蕴含的情感,最终提升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为真正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应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结合具体的诗词内容,从多个角度采用多种手段,给学生创设古诗词学习的情境。由于这一学习情境富有个性化,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在广阔的想象中更好地参与到诗词学习中。比如,在开展《琵琶行》的教学中,借助情境教学模式,先利用小提琴给学生播放《梁祝》,引导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学习古诗词。同时,学生在这一音乐情境中,对古诗词中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等诗词进行深刻的理解,感知其中蕴含的景象,最终引领学生在这一情境中走进古诗词,透过古诗词的意象感悟古诗词中蕴含的情感,最终提升高中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3]。
(二)融合作家生平、作品背景
高中语文古诗词是诗人的情感寄托。就古诗词来说,每一首古诗词背后都有一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其中蕴含了诗人自身的感悟、家国情怀、精神信念等。而诗人的这些情感不是凭空产生的,与诗人的人生经历存在直接的关系。因此,教师在优化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时,要转变单纯讲解知识的教学模式,关注诗人生平、作品背景等相关知识的补充,将诗人的人生轨迹以及生活的历史年代等与诗词作品有机结合到一起,使得学生在具体的学习中,了解诗人的情感,最终对作品形成更加深刻全面的认识。比如,在《短歌行》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古诗词中蕴含的情感,教师可以对曹操生平经历进行讲解,使得学生在补充的知识中了解曹操渴望人才的迫切愿望,体会其中蕴含的壮志豪情。又如,在《离骚》的教学中,教师先对屈原的生平经历进行补充,使得学生在深厚的历史背景中走进屈原生活的时代,真正感悟他的政治失意。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帮助学生逐渐走进诗人的内心,更好地体会蕴含在古诗词中的情感,最终提升古诗词的学习效果。
(三)融合音乐,活化诗词意境
“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古诗词不仅是一种文学体裁,更是一个历史时代下的音乐作品。宋朝的词人在创作诗词时,常常选择一定的音乐背景,并以此作为基础,写出完整的古诗词。因此,教师在优化古诗词教学时,要紧紧抓住古诗词中的“音乐性”,引领学生在音乐的帮助下,对古诗词形成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最终提升古诗词教学的效果。比如,在《虞美人》的教学中,教师就借助了音乐教学法,将结合这一首诗词创造的音乐展示在学生面前,最终促使学生深刻感知古诗词中蕴含的情感。又如,在《水调歌头》的教学中,教师就将《但愿人长久》这一音乐作品融入课堂教学中,使得学生在音乐的帮助下,理解古诗词中蕴含的情感,最终提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4]。
(四)反复吟诵,品味诗歌的美感
就古诗词来说,诗人在创作时,对每一个字词都进行了详细的斟酌,古诗词韵律优美,意境深远。因此,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时,不仅要关注古诗词的基础知识教学,还要引领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感知古诗词中的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要注重古诗词的朗诵教学,引领学生在反复吟诵的过程中,品味古诗词的语言、韵律等,获得初步的美感。同时,学生在反复吟诵的过程中,也会逐渐走进古诗词的意境中,体会其中蕴含的美,领略诗人的情感等,最终实现古诗词的审美教育。比如,在《滕王阁序》的教学中,由于其语言优美,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针对其中的重点段落和语句展开反复吟诵,使得学生在诵读“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中,对“尽、清、凝、紫”这四个字进行仔细品味,使得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五)融合现代科学技术,强化古诗词教学效果
调查研究显示,部分学生不愿意学习古诗词,主要是因为古诗词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隔较远,且古诗词语言生涩难懂,学生在具体的学习中常常无法理解具体含义,难以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面对这一现状,教师如果单纯依靠口头讲解的模式开展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应将古诗词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到一起,借助现代科技技术,将古诗词的内容、意境等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如此,学生在动态化的感知中,缩短了与古诗词之间的距离,有助于其更好地理解古诗词,提升学习的效果。比如,在《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中,学生在对“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理解中,存在一定的困难。而通过PPT、视频的应用,则将这一意象直观地呈现出来,使得学生在视频的帮助下,加深了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如此一来,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最大限度唤醒了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兴趣,提升了古诗词教学的效果。
(六)掌握古诗词学习技巧,加深古诗词理解
一方面,对古诗词中的文字进行分析和理解。在古诗词的教学中,由于诗人的言辞比较简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面临着较大的困难,难以真正理解古诗词内容。面对这一现状,为了提升古诗词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内容,就要抓住古诗词中的重点文字,进行详细讲解。或者指导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针对一些重点词汇进行讨论和分析,帮助学生扫清理解古诗词内容的障碍,更好地理解古诗词内容。另一方面,抓住“诗眼”,透过“诗眼”感悟诗人蕴含的思想情感。每一首古诗词都有自己的“诗眼”,通常为一个词、一个诗句,这些词句恰恰是体会诗人情感的关键点,也是学生对古诗词进行理解的关键。基于此,高中语文教师在优化古诗词阅读教学时,要紧紧抓住古诗词的“诗眼”,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分析理解,透过“诗眼”,走进诗人的内心,感悟其思想情感。
(七)比较分析,深入分析诗歌内涵
我国古代诗歌有着极为丰富的题材和繁多的种类。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取的诗歌数量是非常有限的,普遍是由编者精挑细选出的代表性强且经典的篇目。但是,在进行实践教学时,教师不能单纯局限于课本教材中已有的内容,也要精心为学生拓展学习材料,带领其开展比较研究,以便于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获取到更加系统化的诗歌鉴赏知识与方法。进行古代诗歌比较鉴赏的教学时要从多角度出发,围绕具体教学目标与任务来选择最合适的对比角度与对比内容。因此,教师要善于选择既能拓宽知识面,也能容易理解的篇目。第一,主题角度。针对相同主题的古代诗歌比较鉴赏教学,需要教师侧重于同一主题诗歌中其内容与手法的差异,促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与记忆同类型的诗歌,扎实掌握比较分析的方法。第二,作家角度。不同的诗人在其创作中都会表露出不同的风格特点,即便是同一位诗人,在其不同时期的作品内也会出现不同的风格。基于此,进行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时,教师还可引导学生把同一时期不同风格流派的诗人诗歌进行比较,或者比较研究不同诗人所创作的题材相同的诗歌。第三,意象角度。针对典型古代诗歌中最具代表性的意象,通过比较鉴赏的方式教学,更有利于学生进行归类记忆,逐步建立起系统性认识。针对典型意象的教学,需要教师重视做好全面的拓展与延伸,从而带领学生深刻理解意象的一般情感指向与特殊情感指向。除了上面提到的三种鉴赏角度以外,教师也可从意境角度、技巧角度、风格角度等方面入手灵活教学,不管是从哪个角度出发,都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选择,保证课堂教学效果。
(八)提升教师队伍的素养,改善教学评价
新课标明确提出了“教学评价旨在提升学生的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基于此,教师在优化古诗词教学时,要重视教学评价,优化和完善教学评价,真正发挥教学评价的价值。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应着眼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面向全体学生进行评价,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诊断价值、反馈和激励功能等,真正实现高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教师还应不断提升自我,借助多种途径,提升自我知识储备量,增强自身的专业素养等。面对新课程改革下的古诗词教学要求,教师还要转变传统的古诗词评价教学模式,彻底摒弃以往的评价形式和标准,在评价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古诗詞学习过程、学习中的情感态度,关注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的个性特征和语文核心素养等。同时,还应在教师评价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在自主评价、相互评价的过程中持续反思、不断进步。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古诗词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落实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基于此,为了促进语文核心素养在课堂上的落实,教师要重新审视当前古诗词教学现状,创设诗歌教学情境,融入作家生平和作品背景知识,挖掘其中的音乐点,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等多种途径,不断提升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贾庆勇.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策略之思考[J].中国新通信,2020(14):198.
[2] 吕红娟.浅析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9(33):15.
[3] 刘文涛.高中语文古诗歌教学研究[J].中华辞赋,2019(7):108.
[4] 尤臻.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策略之思考[J].当代家庭教育,2019(18):114.
作者简介:张鹏庆(1969.10— ),男,汉族,甘肃武威人,高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