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简《祷辞》的艺术特色*
2022-06-18魏红玲宁登国
魏红玲 , 宁登国
(聊城大学 文学院, 山东 聊城 252059)
早在南北朝时期,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专设《祝盟》篇,对祝辞类文体进行分析,指出《楚辞·招魂》为“祝辞之组丽”[1]176。众所周知,《招魂》以诡谲的想象、铺陈的夸张见长,呈现一种奇妙的美感。如陈子展先生所言:“把复杂错综的现实和美丽丰富的幻想融化为一,把人事和神话融化为一,把文字和血泪融化为一。”[2]730既是祝辞的榜样之作,在呈现诡秘的特殊性之外,必然具备祝辞的一般性特征,如韵律和谐、修辞考究、句式类似等。清华简《祷辞》是战国时期的作品,与《招魂》的艺术性有异曲同工之妙,值得细品。而且,《祷辞》是迄今所见的出土文献中最完整的祝祷辞。全文分八节,分段清晰且叙述有条有理,是极为难得的研究材料。《祷辞》一文用韵隐晦,呈现“莫显乎微,莫现乎隐”的特点,需仔细斟酌其规律;其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排比、对偶、顶真、叠词等,大大提升了文章的魅力;用辞恭敬谨慎,与我国诚挚的祭祀文化息息相关,尽显后辈赤诚。
一、用韵考究,错落有致
祝祷文是典型的应用型文学,其与众不同的特质之一便是重视功能而轻视语言的形式技巧,《祷辞》是个很好的例证,其用韵远不如《诗经》规范。但从大量的合韵、通韵情况可以看出:作者有意识地关注韵律和谐,以增强诵读效果。《祷辞》的押韵方式多种多样,颇为复杂,值得仔细斟酌。
(一)多韵杂陈,乱中有序
这种情况是说,一句话运用了多种韵部,各韵部之间存在对转或旁转关系,形成通韵或合韵的押韵特点[3]34-40。在《祷辞》中,这样的用韵方式较为常见,不断地变换韵脚,既能保证用语不单一,又能达到音律和谐的目的。如:
鱼、铎、阳三韵部可相互对转,为通韵,所以整句话押韵,使人不觉单调。且,句末倒数第二字皆押之部韵(宵与之旁转,互通),为特殊的双尾韵,更显整齐美。
(二)趋向规范,格式不定
1.隔句相押,错落有致 王力先生在《诗经韵读 楚辞韵读》一书中指出:“隔句相押也叫交韵,指两韵交叉进行,单句与单句相押,双句与双句相押。”[3]72典型的交韵格式为ABAB,如下例(1),屋部与鱼部交叉相押;不完全交韵格式有ABCB、AACA,如下例(2)和(3)。
(1)敢献玄东纁之币三束[屋部],皇皇之父[鱼部],父余兹邦[东(屋)部],邦与大夫[鱼部],岁献诸汝[鱼部][4]182。
(2)苟使左右之邑虚[鱼部],使曾孙某之邑速盈[耕部],余而贡布三[侵部],刍灵[耕部][4]182。
(3)告尔君夫、君妇、某邑之社[鱼部]:使四方之民人迁诸于邑之于处[鱼部],吾使君鬯食[职部],且献乘黄马与二有须女[鱼部][4]183。
2.双句相押,整齐有度 双句相押的基本格式是AABB式,如下例(1)(2)。
(1)始明以某邑之不宜[歌部],明家及其丈人、诸母、小童、诸妇、婢子、竖子[之(歌)部],病者于我乎息[职部],饥者于我乎食[职部][4]182-183。
(2)自其中[冬部],则驱其百虫[冬部];自其外[月部],则驱其鹿、彘[质(月)部];自其隅[侯部],则驱其蚼、蝼、螟、蟊、螽、蛆、蛹、蝓[侯部][4]183。
3.一句同韵,用韵规范 一句话押的是同一个韵脚,是古诗歌押韵的常见方法。有些句子的尾部二字押韵皆是相同的,这样的押韵方法称为双尾韵,如下例(4)(6)(7)。双尾韵的使用增强了句子的节奏感和整齐程度。
(1)树尔稻粱黍稷[职部],以事社稷[职部][4]183。
(2)肥我胙贡[东部],五终是从[东部][4]183。
(3)土沃则我毋与[鱼部],土旱则我有贤雨[鱼部][4]183。
(4)使此女之乘此美[脂(之)部]马[鱼部],以周此邑之[之部]野[鱼部][4]183。
(6)乘黄马未驾[歌(之)部]车[鱼部],二有须女未有[之部]夫[鱼部][4]183。
(7)苟君福[职(之)部]之[之部],明岁有[之部]之[之部][4]183。
4.巧妙构思,承前启后 这种押韵方式与修辞中的顶真异曲同工,即前一句的句尾韵和后一句的句首韵相同,读来有连续不断之感。
(1)君诣庙邀余[鱼部],余[鱼部]负而进之[4]182。
(2)土[鱼部]沃则我毋与[鱼部],土[鱼部]旱则我有贤雨[鱼部][4]183。
总之,《祷辞》用韵和谐乃是创作者有意而为之。
二、修辞多变,精彩纷呈
(一)比喻、排比联合使用
《祷辞》祈祷的主旨是希望城邑繁荣、人口兴旺。《祷辞》简3在形容民人到来的场景时,连用七个比喻句——“如疋(胥)见诸女(汝),如见其父,如见其母,如见其妻,如见其子,如百湩(涌)川之归海,如贩入市”,营造出排比的恢弘气势,将民人积极踊跃的到来之貌描述得栩栩如生。“疋”略有争议。王宁先生在简帛网论坛发言称,“疋”当理解为“婿”[5]。此说可从。“疋”与“婿”韵同声近,二字可通。“如婿重诸女”应还原为“如婿重之于女”,即表示女子对夫君的重视。“如同见到父亲、母亲、妻子、儿子”,这些乃人之常情,自是难掩兴奋之姿。“如同百川归海”“如商贩入市场”是本句中最为形象的表达:百川归海,浩浩荡荡;商贩入市,熙熙攘攘。
“如云之入,如星之西行;如河伯之富,如北海之昌”出现在《祷辞》简9、简10“如贩入市”之后,用相似的句法结构表达期待中城邑昌盛的样子。“如云之入”“如星之西行”皆可视作民人涌入城邑的热闹之貌,“如河伯之富”“如北海之昌”皆形容城邑人口兴旺。
(二)对偶
“自其中,则驱其百虫;自其外,则驱其鹿、彘;自其隅,则驱其蚼、蝼、螟、蟊、螽、蛆、蛹、蝓”也是对偶的使用,其缺点是句式不够整齐。从“其中”“其外”“其隅”三个方位入手,传达对不同方位的期待,清晰明了。
(三)顶真
陈望道先生认为:“顶真是用前一句的结尾来做后一句的开头,使邻接的句子头尾蝉联而有上递下接趣味的一种措辞法。”[8]216顶真的使用能有效提升文章前后的连贯性。如《祷辞》中的“皇皇之父,父予兹邦,邦与大夫”“君诣庙而邀(遇)余,余负而进之”,像连绵的山峰,一山连着一山,环环相扣,不留余地。“皇皇之父”是祈者对神灵的尊称,“父予兹邦”指的是神灵降临福泽于城邑,故城邑之民人“岁献”贡品。“君诣庙而遇余”,是说神灵来到庙宇,看到了祈者,祈者将贡献祭品作为见面礼。
(四)叠词
在清华大学已公布的简文中,《祝辞》《祷辞》都出现了部分叠词。或可推测,叠词的使用是祝祷辞文献写作的一种常用手法。运用叠词亦是服务于语感,这是告语类文献发挥能量的一项基本需求。
《广雅·释室》:“驱,奔也。”《诗经·大雅·板》:“敬天之渝,无敢驱驰。”正义曰:“无敢忽之而驰驱自恣也。”[10]1 153驱,即驰骋的状态。《盐铁论·刺复》:“心憧憧若涉大川,遭风而未薄。”王利器同意王肃“憧憧,往来不绝貌”的说法[11]133。憧,表示来来往往、接连不断的样子。《论语·乡党》:“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何宴注曰:“与与,威仪中适之貌。”刘宝楠案:“与与,行步安舒也。”[12]367《易·豫卦》序卦曰:“‘有大而能谦必豫,故受之以豫。’郑注:‘豫,行出而喜乐之意。’”[13]200总括而言,“驱驱、憧憧、与与、豫豫”形容民众欣然前往的样子。
总之,多类修辞格的使用升华了《祷辞》的艺术性,使之更具魅力。
三、用辞谨慎,恭敬立诚
祝祷文最初的形态是巫术咒语。开也夫认为:“咒语——这是一种被认为具有魔法作用力的民间口头文学。念咒语的人确信他的话一定能在人的生活和自然现象里唤起所希望的结果。”[14]95《礼记·乐记》言:“凡奸声感人,而逆气应之,逆气成象,而淫乐兴焉。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顺气成象,而和乐兴焉。”[15]1 108可见,古人对声音和语言的表达极为敏感,认为不同的声音能起到不同的作用。
《左传·成公十三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礼记·祭义》:“礼有五经,莫重于祭。”祭祀在古人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他们相信在他们自己中间能有一种特别的‘技术人才’,有特别的能力,藉着他们自己感情的蓬勃奔放,用一种特别的术语、咒语,命令藏在物体后面的小神小鬼,照着他们的意志去做。”[18]78这样的例证数不胜数,常出现在出土文献中,如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行祝辞》:“行到邦门困,禹步三,勉一步,呼:‘皋!敢告曰:某行毋咎,先为禹除道。’”[19]210寥寥几句,直接下达任务,没有商量的余地。与之不同的是,《祷辞》的祈者是“曾孙某”,乃城邑之主,自是担负着兴盛城邑的任务,其求神的态度理应谨慎。
总之,陈来先生认为,中国文化的基本人格主要表现在重孝、亲人、贵民、崇德四个方面,而重孝则主要表现为对祭祀的重视[20]7。祈祷是祭祀仪式的重要环节,尤其在楚国“重淫祀”的文化背景下,向神灵祈祷乃常有之事。《祷辞》的祈祷对象基本都处于地祇的行列,所祷之事无外乎城邑繁华、人口兴旺等有助于城邑发展的愿望,祈祷的态度诚恳真挚。《祷辞》的艺术性达到了新高:韵律和谐,错落有致;修辞多变,交互精彩;表达凝练,言简意赅,这是其他祝祷文所不具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