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脉冲光联合黄极光在敏感性皮肤治疗中的应用

2022-06-18邵成明陈婷婷葛永兴张敏杰

中国医疗美容 2022年5期
关键词:波长极光敏感性

邵成明,闫 婷,陈婷婷,葛永兴,张敏杰

(苏州大学附属太仓医院、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江苏 太仓,215400)

敏感性皮肤(sensitive skin,SS )是指皮肤在生理或病理条件下发生的一种高反应状态,可累及全身任何部位,常见于青年女性面部[1]。指患者对于常规刺激(包括物理、化学、精神等因素)出现不适感觉,包括瘙痒、刺痛、烧灼、紧绷感等的一种综合征,该不适感不能被任何皮肤病相关皮损所解释,皮肤外观可正常或伴有红斑、鳞屑、毛细血管扩张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低能量光疗LLLT (low level light therapy)治疗是一种非消融、无热干预、利用光生物效应进行治疗的方法,目前所有的证据似乎都支持这样一种观点,即光生物调节不依赖于光的相干性,与特定的光波长相关[2-3]。590nm 波长低能量光疗可以提高胶原蛋白的合成[4],810nm 波长的低剂量光疗可促进皮肤创面愈合[5],830nm 已被证明可以增加皮肤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胶原蛋白的合成[6],增加皮肤弹性及紧致,633nm波长可以促进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和真皮中纤维细胞和角蛋白的合成增加,加速皮肤、神经新生组织再生,缩短其愈合期[7]。

近年来,敏感性皮肤逐步得到重视和认识,其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因此对于本病的治疗一直是棘手的难题。本研究采用强脉冲光联合黄极光治疗敏感性皮肤,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7月-2022年1月在我科门诊就诊的面部敏感性皮肤患者,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皮肤美容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美容学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科分会光医学和皮肤屏障学组2017年制订的《中国敏感性皮肤诊治专家共识》[8]。纳入标准[9]:自觉皮肤灼热,伴或不伴有刺痛、瘙痒、干皱及紧绷感;皮肤在红斑的基础上有毛细血管扩张,伴或不伴丘疹、脱屑;上述症状在温度变化、精神紧张、日光照射等外界刺激下加重;经2个月或以上常规治疗,皮损和自觉症状改善不明显,患者对本研究知情,签订书面的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均符合敏感性皮肤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对强脉冲光所用冷凝胶或对黄极光光照过敏者,正在服用光敏药物患者;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3个月内系统使用过糖皮质激素或免疫调节剂者;3个月内参加其他临床试验或检测的患者;合并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基础性疾病;恶性肿瘤、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和非自愿者;其他面部炎症性疾病(如痤疮、脂溢性皮炎、日光性皮炎、银屑病、红斑狼疮等)。

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64例患者,其中男3例,女61例,年龄26~52岁,平均(33.35±4.86)岁;将患者采用分段(分层)随机化分组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男2例,女30例),患者年龄24~49 岁,平均(31.14±3.98) 岁。对照组32例(男1例,女31例),年龄23~47岁,平均(32.76±3.15) 岁。治疗组患者病程1~28个月,平均(16.24±3.66) 个月,对照组患者病程1~30个月,平均(16.67 ±3.53) 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和临床症状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强脉冲光治疗仪(ⅠPL )(多波长脉冲光治疗平台,Coolight BB,湖南半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湘械注准20212091271)治疗。ⅠPL手具的波长范围为420~1200nm,最大脉冲宽度为200ms,最大能量密度30J/cm2。为患者佩戴护目镜或用湿纱布敷眼,在其面部均匀涂抹医用冷凝胶(厚度为2mm)。首次治疗时,从低能量开始对患者进行光斑试验。将ⅠPL 强脉冲光手具的治疗头对准患者的面部皮肤,轻触凝胶,观察其皮肤有无不良反应。若无不良反应,则逐步增加能量密度,每次增加不超过2 J/cm2。治疗后洗掉患者面部的冷凝胶,对面部进行冰敷,并嘱其注意防晒。每3-4周治疗1次,5次为一个疗程。

ⅠPL 治疗后,采用黄极光(多功能激光光电平台(重庆半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型号:Derma,注册证:渝械注准20192090389)对治疗部位进行照射。选择Derma-590、Derma-633、Derma-810、Derma-830治疗模块(Derma-590采用波长590nm 的黄光输出强度为25mW/cm²;Derma-633采用波长633nm的红光输出强度为150mW/cm²;Derma-810采用波长810nm的红外光输出强度为23mW/cm²;Derma-830采用波长830nm 的红外光输出强度为33mW/cm²)分别照射时间10分钟,治疗中患者佩戴遮光眼镜,全程保持治疗头与患者治疗区域的距离介于10-15cm 。治疗结束后,观察20分钟,无不良反应即可离开,清淡饮食,规律生活。照射总疗程视强脉冲光治疗次数而定。

对照组采用强脉冲光治疗仪治疗,治疗方法同治疗组,治疗后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进行面部冷敷并适当使用润肤剂,不给予黄极光照射。

1.3 疗效判断标准

评分标准[10]:皮损(红斑、鳞屑、毛细血管扩张等)和症状(瘙痒、刺痛、烧灼、紧绷感等),各项指标均按四级评分法进行评分:0分=无,1分=轻度,2分=中度,3分=重度(见表1)。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疗效指数评估[11]:疗效指数>75%判定为痊愈;50%~75%判定为显效;25%~49%判定为好转;疗效指数<25%,自觉症状不缓解或病情加重者,判定为无效。有效率为痊愈率显效率。

皮肤无创定量检测: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5次结束后使用同型号洁面乳清洁面部皮肤,在无阳光直射、无风、室温房间内等待30min后,应用CK无创皮肤检测仪探头于患者左面部、右面部、额头固定三位点测得皮肤经皮水分丢失值(transepidermal waterloss,TEWL)、红斑值、角质层含水量、弹性值,取4个部位测量平均值作为最终值。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软件SPSS16.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经1个疗程5次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患者的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后评分下降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 ()

表1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 ()

注:t1 值和P1 值所对应的为治疗前与治疗 5 次后相比较的检验结果

2.2 治疗5次后疗效

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6.88%和78.13%,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51,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5 次后疗效比较 n(%)

2.3 不良反应和复发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治疗组:有4例(9.30%)患者治疗后出现轻度皮肤潮红、灼热、刺痛等不适,1例(2.33%)治疗后次日出现局部皮肤轻度红肿。对照组:有3例(9.38%)患者出现轻度皮肤潮红、灼热、刺痛等不适,2例(6.25%)治疗后次日出现面部红肿,1例(3.13%)治疗后次日出现水疱。上述不良反应经面部冷敷和使用保湿润肤霜后缓解,并视不良反应情况降低照射剂量或暂停治疗,待症状消退后再恢复原有剂量治疗,不影响整个疗程的进一步治疗和观察,且继续治疗未再发生类似症状,治疗过程中没有患者因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

2.4 皮肤无创定量检测结果

治疗5次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相比于对照组 TEWL 降低、角质层含水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CK 检测值对比 ()

表3 CK 检测值对比 ()

典型病例:女性,38岁,面部皮疹伴痛痒不适半年余。患者半年前因为面部过敏自行在药店购买了皮炎平乳膏外涂三个月,皮疹仍然反复发作。治疗方案:黄极光联合强脉冲光治疗,黄极光波长590nm,光功率密度25mW/cm²,波长633nm,光功率密度为150mW/cm²,波长810nm,光功率密度为23mW/cm²波长830nm,光功率密度33mW/cm²,强脉冲光,波长范围420-1200nm,脉冲间隔时间30ms,能量15-25J/cm2。

3 讨论

通常认为[12],敏感性皮肤是指一组具有明显特点的皮肤症候群,包括皮肤的灼热感、紧绷感、针刺感、疼痛感或者一过性的瘙痒等主观症状,女性较男性更多见,最常发生于面部区域,但是也可以出现在头皮等其他部位。患者常常表现出对外界各种理化因素的极度不耐受,如皮肤接触各种护肤品、化妆品、防晒霜、洗涤用品以及面对各种外界环境因素(如寒冷刺激、热刺激、日光照射、空气污染、潮湿干燥环境、风吹、衣物摩擦等)而表现出的各种不适感。国际瘙痒研究论坛(ⅠFSⅠ)将敏感性皮肤定义为[13]:皮肤对外界刺激产生的一种不愉悦的感觉(瘙痒、刺痛、疼痛、烧灼感和刺麻等),而在正常情况下这类刺激并不会导致皮肤出现此类不适症状,且该症状不能完全用其他皮肤病的皮损或症状来解释。目前,敏感性皮肤在全球范围内患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且女性患病率远远高于男性。国外报道约半数以上人群表示具有一定程度的皮肤敏感,在我国,据不完全统计女性发病率为15.93%~23%,男性为8.62%[14]。敏感性皮肤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其发生可能与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神经功能失调、血管收缩功能障碍和免疫炎症反应等有关[10]。皮肤组织正常结构遭遇破坏,是敏感性皮肤发生的基本原因,其主要表现形式,涉及皮肤组织基本结构明显改变、皮肤组织内部神经酰胺物质含量减少、角质层中脂质类物质分布状态不平衡,以及组胺物质释放引起角质细胞形成过程遭遇不良影响等[15]。

ⅠPL 治疗敏感性皮肤的机制为强脉冲光被患者的皮肤吸收,从而在皮肤深层组织中产生光化学及光热作用,促进胶原纤维再生。新一代的可照射大目标的发光二极管,在许多临床领域中发挥作用,可以控制疼痛,加速伤口愈合,在细胞和亚细胞水平均能发挥功效,特别是633nm和830nm 波长,后者与改善血流和促进新生血管形成有关,用于改善皮肤外观。

图1 典案例女,38 岁,面部皮疹伴痛痒不适半年余就诊

光疗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会产生任何热损伤,它不是光热损伤,而是诱导光生物调节反应光生物调节[16-18]被认为可以刺激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合成、生长因子和细胞外基质生成,并通过激活细胞的线粒体呼吸系统促进皮肤微循环,促进了与真皮基质重塑相关的酶的活性,诱导细胞因子释放,促进胶原纤维的合成,增加了皮肤弹性及紧致,减少了皱纹[19-21]。

光疗不会产生热损伤,而是诱导光生物调节反应。低剂量黄极光的照射可有效减少局部皮肤的疼痛和炎症,增强组织的快速修复,促进皮肤组织和神经的迅速再生,并能有效防治激光等术后对皮肤的各种损伤;研究表明,在黄极光治疗后的24小时内即可检测到胶原酶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因的改变,降低皮肤组织中的MMP-1 水平,可迅速而且显著缓解急性敏感性皮肤日晒伤;同时MMP-1的减少又可促进胶原沉积增加,增加皮肤弹性使得皮肤更加紧致,减轻皱纹达到皮肤年轻化的作用[22]。同时加快皮肤屏障功能的修复,镇痛消炎、促进组织修复、进行光照射以后可以刺激多种酶的活性和增加肌肤弹性及使皮肤变得更加紧致。黄极光与ⅠPL 联合应用对于敏感性皮肤的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

本研究32例患者通过强脉冲光联合黄极光治疗均取得较好的疗效,且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同时,患者治疗后皮肤TEWL 降低、角质层含水量升高,红斑值下降,弹性值升高,皮肤状态恢复到较好状态,不良反应轻微,治疗过程中安全、舒适性好。在敏感性皮肤的治疗中,该联合治疗方法可以加快皮肤屏障功能的修复,镇痛消炎、促进组织修复、进行光照射以后可以刺激多种酶的活性和增加肌肤弹性及使皮肤变的更加紧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波长极光敏感性
CT联合CA199、CA50检测用于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探讨
杯中“日出”
唯美极光
北极圈追极光
新媒体时代培养记者新闻敏感性的策略
神奇的极光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溶血率的研究
何为盐敏感性高血压
神奇的极光
瞳孔大,决策力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