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天一:高原生命的保护神

2022-06-18萧疏

共产党员(辽宁) 2022年9期

文/萧疏

吴天一,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原医学专家,我国低氧生理和高原医学的主要学术带头人。

今年87 岁的他,依然工作在一线。50 多年的高原医学科研中,吴天一数次历险,但他从未停止脚步。因为常年在高原“骑马问诊”,吴天一被称为“马背院士”。

立志攻克高原病

1934 年11 月,吴天一出生在新疆伊犁一个塔吉克族知识分子家庭。他9 岁随父母去南京读书。1950 年10 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在南京,吴天一顺利通过征兵体检,成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

“别看我个子小,但体质好。我当时只有一个愿望,参军报国。”吴天一说。由于文化功底良好,一入伍他便被分配至中国医科大学进行培养。当6 年的理论培训结束时,中朝已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签订了停战协议。“但当时部队还没撤回,我就强烈要求去前线。”

1957 年,吴天一与夫人一起,换上志愿军的服装,来到位于平壤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12医院。在那里,因为防治疫情得力,他获得第一个三等功。

1958 年,经历了朝鲜战场洗礼的吴天一跟随部队调防到青海,在这里他见到了大量因支援高原建设而患上高原病的患者,其中一位志愿军战友尤其让他印象深刻。他呼吸困难,脸色发紫,大量白沫从口鼻中喷涌而出……医生们两天两夜没合眼,也没能挽回他的生命。“在朝鲜,美帝国主义的飞机大炮没把我打倒,在高原上得了这种怪病,看样子是挺不过去了!”患者离世前的这句话,刺痛了吴天一的心。

当时高原病在我国医学研究领域尚属空白,吴天一下定决心:“我要攻克高原病。”这一决定让他接下来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高原医学研究。

藏族群众心中的好曼巴

吴天一开始有意识地观察和积累高原病的数据和资料,寻找有效应对高原病的办法。1978年,青海成立了高原心脏病研究所。吴天一从此扎根于此,开始了在青藏高原数十年如一日的临床观察和人群调查。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 米,虽然自然条件恶劣,但对吴天一来说,这是最天然的实验室,生活在这里的藏族同胞是最好的调查对象。

环境流行病学研究只有对自然人群的普查率达到95%以上,才能准确掌握人群患病率和危险因素。牧民居住分散,又随季节游牧迁徙,走几十公里才能查到一户是经常的事。不管多远决不漏查一人,是吴天一的工作原则。饿了他就啃一口冻羊肉,渴了就在牧民家喝一口可口的酥油茶,为了节省时间,晚上就在野外搭帐篷。

这项工作从1979 年开始密集地进行,一直持续到1992 年。在吴天一的日记本里,对高原科研的日子有着生动记录。

13 年间,吴天一带着他的团队走遍青藏高原,治疗藏族群众上万名,积累研究数据十几万份。他掌握了青藏高原适应生理最丰富的资料,也成为藏族群众心中的好曼巴(藏语:医生)。

在常年的野外工作中,吴天一曾多次遭遇车祸,身体14 处骨折。最严重的一次,他左边四根肋骨、肩胛骨、两条腿和髌骨都断了。由于股骨断裂,他身上至今还带着钢板,每次过安检都会响,常常得跟安检人员解释。

长达数年、覆盖人群数十万的艰苦走访,让吴天一吃尽了苦头。也正是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助力吴天一研究出一套理论,这套理论对我国预防高原心脏病等病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填补了我国高原病症领域的空白。

创造高原医学奇迹

为了实验需要,1991 年,吴天一设计建成了国内第一个高低压氧舱站,舱体上升可至海拔1.2万米,下降可到水下30 米。建成之初,舱体内各项指标没有确定的标准,需要志愿者进舱调试,面对这个危险的步骤,吴天一主动提出要亲自进舱。“我设计的,肯定我进。”测试中,吴天一耳朵鼓膜前后四次被击穿,听力严重受损。在他的亲力亲为下,氧舱的实验为高原医学研究获得了珍贵的资料,并且在青藏铁路的建设中派上了大用场。

2001 年,青藏铁路破土动工,高海拔作业对施工人员的健康是极大的挑战。吴天一担任医学专家组组长,他主持修建了45个高压氧舱、38 个低压舱,建立了三级救援体系,以确保每一位筑路工人都能得到最有效的高原救治。吴天一和医疗团队的目标是“不死一个人”,他们按照最高标准,制定了缜密周全的医疗救助体系,最终5 年14 万筑路大军无一人因高原病死亡,这被国际医学界称为“高原医学的奇迹”。

和这片土地融合在一起

高原科研的日子艰苦且危险,但从21 岁到青藏高原,吴天一就和这片土地、和这儿的人民融合在一起了。

1980 年,吴天一发表了一篇名为《高原适应的强者》的科普文章,这篇文章恰巧被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楼里工作的一名华人雇员看到,这个人就是吴天一的妹妹。吴天一在解放前夕与家人离散,此时已经过去30 多年。年迈的父母盼家人团聚,希望他移居美国,此时又恰巧有美国的大学向吴天一发出邀请。但吴天一说:“我的事业在中国,在青藏高原。”

2010 年4 月14 日,青海玉树发生地震,吴天一得知后,立即请战到灾区。那年他已经75岁,是玉树地震救援人员中年龄最大的救灾专家。在地震现场,吴天一为参与救灾的部队、消防官兵、医疗队员讲解高原病预防知识,协助卫生部制定“玉树地震高原病防治规范”,在地震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事高原医学研究的50 多年里,吴天一带着他的团队取得了累累硕果:开创“藏族适应生理学”研究;提出高原病防治救治国际标准;历时3 年,完成340万字高原医学专著《吴天一高原医学》……吴天一说:“青藏高原是我科学研究的根,是我生命的根,高原医学研究是我一生的追求。”

2021 年,吴天一荣获党内最高荣誉“七一勋章”;2022 年,获评“感动中国2021 年度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