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学科创新思维的策略研究

2022-06-18林林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27期
关键词:创新思维策略

摘要: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具有特殊性的学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程要努力创造条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在课堂上学习一样的软件,课下我们应该完成不一样的作品,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上,我们把更多的创造时间和空间预留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渗透创新意识、提供创新环境、提高创新能力、营造创新氛围,努力将创新融入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点滴中去。

关键词:创新;课堂;思维;策略

“创新”一词源于拉丁语。它原本有三个含义,第一个含义是更新;第二个含义是创造新的东西;第三个含义则是改变。创新其实是人类所独有的认知与实践层面的一种能力,是人类思维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表现形式,而创新的思维就是要不拘泥于现有的思想、方法、行为,面对问题能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解决方式。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怎样有效利用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则成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研究的课题。

作为教师,我们要在课堂中关注学生的思维的发展,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尝试,去实践,通过一个个任务的达成,寻找到解决的方法,同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性的完成一件件作品,有自己的个性化特征,让创新的思维得到发展与提高。因此,信息技术课堂就可以打造成一个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阵地,在平日的教学中将创新思维融入到课堂教学的点滴中去。

一.注重寓学于玩,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信息技术课程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似乎就是可以玩游戏的课程,根据调查,学生喜欢玩电脑,但却不喜欢上信息技术课,究其原因,正是很多老师没有准确地把所握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以说教为主,忽视了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机会。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了寓教于乐,寓学于玩的教学思想,努力为学生创造上机条件,让学生以玩电脑的心态去学习信息技术,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打好了基础。

如教学《信息时刻伴随我》一课,由于教学内容为抽象性的理论知识,我就精心设计了几个游戏环节。第一关“听音辨人”,我播放岳云鹏的相声段子、周杰伦的歌声、何灵的主持声,虽然只是几秒钟的时间,学生却可以从声音中获取信息,得出答案。随后第二关,我让学生戴上眼罩,从盒子里拿出一个物品,摸一摸,告诉大家是什么?学生拿到胶棒、拿到香蕉,都能很快说出答案,我告诉他们通过手的触摸,我们获取到的就是“信息”。第三关我在杯子中放入不同的透明液体,让学生辨别。学生踊跃地举起了手想要尝试。通过闻,他们辨别出了白醋和酒,通过尝,他们辨别出了白开水和雪碧。我告诉学生通过嗅觉、味觉,我们同样获得到了相关的信息,这时学生们对“信息”这个概念又有了全新的认识。

虽然只是简单设计的游戏,学生却在“玩”的过程中,理解了抽象的概念。随后在我开展的第四关游戏“你做我猜”中,学生想把正确答案的信息传递给自己的同伴,他们就使出了浑身解数,通过语言描述、肢体动作、模仿声音等各种方式将有效信息传达出去,让同伴很快地猜出了正确答案,学生们这时才真切体会到了“信息时刻伴随我”。

如在教学鼠标的操作单元结束后,我设计了一些与鼠标操作相关联的小游戏。如拖动“眼睛”“嘴巴”等小部件“装扮太阳”;用单击、双击选择、旋转“树叶”来创作“树叶画”,这些活动的设计让学生摆脱鼠标操作训练的枯燥性,在轻松的玩乐环境中不知不觉掌握了鼠标操作的技能,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鼠标操作的练习过程中,学生全身心地投人,已淡化了上信息技术课的意识,而是处于高度兴奋中的玩的状态,在玩中逐步熟练地掌握了鼠标的使用方法,在玩中激发了创新的熱情。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知 ”。可见,营造“疑惑”,启发学生去“思考”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情境,用疑问可以激发学生开启创新的思维。信息技术教学一般一节课讲课时间不超过15分钟,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自主学生,还他们钻研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发问,想象猜测。对于完成的作品不要墨守成规,是敢于打破常规、独辟蹊径、不拘一格。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精选一些有趣的任务,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的联想、分析,以提出多种多样的假设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积极的思考。

如教学《期刊阅读巧链接》一课,我完全摒弃了教材中所给到的素材,而是制作了一份关于介绍芜湖美食、美景的旅游攻略演示文稿。我播放演示文稿的目录页,告诉学生你们想了解什么,老师的鼠标轻轻一点,就可以跳转到你想浏览的那一页。随即学生想看松鼠小镇景点的介绍,我一个单击,页面就跳转到了那一页。学生们惊喜地欢呼着:原来电子报划也可以像纸质书籍一样,想看哪一页就能翻到哪一页。有了超强的求知欲,知识的传授一下就变得简单了起来

在学生掌握了PPT的超链接后,我顺势抛出了一个问题“用Word软件制作的电子小报,可以做超链接吗?”这一问,学生们瞬时陷入了沉思。有个学生小声地说:我们试试吧?于是我将他们做过的《交通安全小报》发送下去,学生们很快就举一反三,选中导读栏中的小标题,通过右击的快捷菜单找到了“超链接”的命令。这时我又趁机将Word和PPT中超链接的异同点带学生进行了比较。通过这次的学习,学生也像学习语文、数学那样,懂得了知识的迁移,为后续学习相近软件或操作做好了铺垫。

三.营造自由空间,提供学生的创新环境

信息技术课堂是一个可以让学生思维碰撞,自由发挥想象力的空间。教师在任务的选择与布置上,让要学生有自我发挥的空间,产生探究的兴趣,这样学生才敢大胆的想象和创作,迸发创新思维的火花。

如教材中的《规划毕业纪念册》一课,教学光盘中提供了校园生活的图片,需要学生利用光影魔术手软件,对这些图片进行组合,增加背景图和文字说明。而我在上这节课之前找班主任拿到了学生一至五年级校园活动的照片,并将图片做成了一段快闪视频,配以或动感或煽情的背景音乐,学生在看到自己从小到大在校园里的点滴回忆时,个个不禁热泪盈眶,也纷纷表示想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毕业纪念册。由于我的视频中,图片加工有着个性化的加工,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受到启发,于是在自己加工图片素材的过程中,做出了各种大胆搞笑而有创意的图片效果,也为最后的电子毕业纪念呈现出精彩纷呈的效果。

学生正是在这种自由的创作空间里,大胆地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够制作出独具一格,绝不雷同的电脑作品。

四.鼓励自主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是自己的实践操作中得到锻炼和提高的,丰富的体验和学习的经验都是创新的基础。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测,仔细验证,不要每个知识点都通过教师来传授,要让学生在自己的实践中获得成功或失改的体验,反倒是失败的过程会让学生记忆深刻,在随后的学习中少走弯路,多避坑。

如教学《电脑硬件勤维护》一课,我展示两台不同的电脑,一台电脑打开速度很慢,学生等待了很久,而另一个配置完全相同的电脑开机速度却快了许多。通过开机后对比,学生发现慢的那台电脑桌面上存满了各类软件图标、下载的软件安装包、各种文件夹,同时开机后各种软件自动运行,不停有窗口弹出……

学生在感受了这一切之后,教师适应引导“电脑开机慢、运行速度慢”,究其原因是电脑问题,还是使用者的问题呢?怎样才能让我们的电脑保持良好的运用速度,为我们的学习、工作带来高效率呢?

带着这些震动到内心的问题,他们首先意识到了文件存放在序的重要性,也明白垃圾清理的重要性,更加懂得带有弹窗的“流氓”软件的危害。由需要产生动因,学生大胆探究,如何让这样一台如“蜗牛”一般的电脑重焕生机?学生们开始进行文件整理,安装“360安全卫士”,对电脑进行垃圾清理,禁用“开机启动项”中的软件……这一切操作源自他们内心真实的渴望与需求,不强求,不做作,既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创新精神。

五.提倡协作交流,营造浓郁的创新氛围

在Word、PowerPoint、画图等常用应用软件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身上蕴藏着极大的创造才能,教师只要注意营造创新氛围,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不断强化,创新能力也会不断提高。这里我引导学生协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使学生在协作中共同提高创新能力。

如教学《插入图片美版面》一课,我出示了校文学社的电子小报《凤鸣清韵》,告诉学生文学社需要招募美编,今天这节课就要对这份小报进行美化。学生听到要当编辑的时候,积极性一下被调动起来了。一个个小“编辑”跃跃欲试,恨不起马上开始进行小报的美化工作。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商议小报里缺少什么,如何让它更能吸引读者?学生们立刻进行了热烈地讨论:给文章添加主题图片;给小报加入背景图片;给文章与文章之间插入间隔线条;给文章标题设置不同字体、颜色……有了这些想法之后事,我就大胆放心,让他们自己尝试操作,在编辑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也品尝到了失败的苦涩,但是小组之前互相协作,互相指点,很快摸索出了插入图片的方法,大家七手八脚在小报中进行了各种美化。在汇报展示的过程中,大家诚恳点评:指出背景色与标题颜色不宜太接近,图片作为点辍不宜过多,要与文章内容相符……

我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营造充满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让他们敢想、敢说、敢问、敢于发表意见,营造出了让学生敢于创新的氛围,提高了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提升了他们的审美品味。

六.实施分层教学,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

在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上,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学习效果差异大,如果对他们提出同样的要求,难免会使差异越来越大,因此教师在对学生有一定的统一要求的基础上(如简单的操作、基础知识等),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接受能力存在着较大差异,尤其从三年级开始的零起点信息技术教学,学生在家庭教育中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就已经不同,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对他们提出同样的要求,有些学生早早就已经学会了,有些学生可能还需要手把手地指导,因此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进行区别对待,因“生”制宜,积极引导他们在信息技术课上的个性发展和创新。

我在三年级刚开始学信息技术课程之时,对学生进行一个摸底调查。在机房打开电脑后,让学生尽情展现自己的信息素质。这时教师会发现学生的差异性已然存在,有些孩子会玩画图,会玩扫雷游戏,会上网,而有些孩子连开机的正确步骤都不知道。

根据调查的结果,我把学生分成不同水平的三个等级,并混合分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根据不同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实施分层教学,能力强的同学可以拓展,能力弱的同学也不掉队,同时能力强的学生还可以在小组中帮助学有困难的同伴,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潜能,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如教学《英语课上变魔术》一课,我给三个层次的学生制定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对高层次的学生提出要“熟练掌握形状渐变的动画原理,自主创作一个形状渐变动画”;中等层次的学生要求“掌握利用形状渐变动画原理,完成教材做一做中的跳绳动画”;低层次的学生只要求他们“能仿照老师的过程,完成教材案例中小鸟变bird的形状渐变动画”。

当然,创新思维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创新不是凭空臆造,它是建立在知识的传播、转化和应用基础之上的,而这一切又深深扎根于教育基础之上,无论是知识创新还是技术创新,均离不开教育对它的支撑。信息技术课程不同于其它学科,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性课程,理论方面具有文化性、应用性、发展性等特点,而实践方面则以其直观性、操作性和互动性等特征,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创造了浓郁的氛围,显示了独特的优势,具有极大的潜力可以发掘。

小学时期是学生思想最活跃,参与意识最强,最富想象力的时期,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阵地,抓住哪怕一点点的创新火花,精心呵护,使之积累、放大,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更多的契机与氛围。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地努力探究,一定可以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打开一片创新思维的新天地。

参考文獻:

[1]杨善德、王实伦、章惠中编著的《素质教育新论》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8

[2]钟启泉编译的《现代教学论发展》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5

[3]《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教育部 2000

作者简介:林林,安徽省芜湖市凤鸣实验小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创新思维策略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