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活动”栏目的思考
2022-06-18庄历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系不断优化创新,教育的核心目的应该是为社会输送更多具备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针对初中数学教学来说,需要学生在“做”与“思考”中不断丰富自身的数学经验。在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所指定的“数学活动”板块,为学生给予了“做”与“思考”的机会。本文针对当前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活动”的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的优化建议,以此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数学学习内容。
关键词:苏科版;初中数学;数学活动;思考
数学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其具备较高的逻辑性,因此更加注重学生的数学经验。在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中,为了丰富学生的数学经验,有更多的机会去“做”和“思考”数学活动,会在每章节末尾制定“数学活动”板块[1]。这类板块的主要内容都是根据本章节所讲授的数学知识及方法,去解决生活中所遭遇到的一些问题。
一、当前“数学活动”的实际教学情况
随着新课改工作的推进,在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中的“数学活动”,更加关注学生的数学知识实践能力,其主旨是为了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同时熟练掌握相应的数学思维及方法。“数学活动”中内容多同学生的实际生活十分贴合,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在玩中培养其数学思维。但当前“数学活动”在教学实践中会存在着三个方面的不足。
(一)思想认知上的脱节
根据有关调研报告发现,多数初中数学教师表示“数学活动”的教育价值较为显著,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调动起数学学习热情等。但“数学活动”中的内容并非适合全部学生。同时部分教师并没有充足的信息能够充分发挥出“数学活动”的价值,针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也主要以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作为评价指标。
(二)无法常态化开展
多数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活动”教学实践中表示,并没有充分的实践完成全部教学内容,经常开展到一半,下课铃声就已经响起,这也导致多数教师在开展“数学活动”教学时会进行选择性的跳过,主要讲解占用时间较少,难度较低的活动进行教学[2]。
(三)“数学活动”可操作性较低
目前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针对“数学活动”的说明以及补充材料明显不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教师的工作任务,同时由于考试范畴未将“数学活动”纳入其中,因此多数老师并不关注“数学活动”,甚至不進行相关教学。
二、导致当前“数学活动”不足的原因
(一)客观方面
受到我国传统教学理念及模式的影响,在初中教学中会将中考成绩的高低作为学校教育水平的主要评价标准。虽然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教育改革工作力度,但将学生成绩作为学校教学质量、教师专业水平评价的主要标准仍然存在[3]。同时初中阶段的学生马上要迎接人生中第一次重大考试,因此老师宁愿更多的讲解中考所涉及到的知识内容,也不会去主动讲解“数学活动”中的内容,更多是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行思考探究。甚至一部分教师为了教学效率,会摒弃掉“数学活动”,让学生可以多做一些练习题。
(二)主观原因
作为“数学活动”的主要实施者,教师对待“数学活动”的态度、自身的专业能力都会对“数学活动”的开展造成直接影响。其次因为“数学活动”的特殊性,也标志着这部分内容不同于传统授课方式,教师需要在主导者、引导者、研究者及评价者等诸多角色中来回转换,这无疑对于教师的专业素养、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之“数学活动”的开展并不会关系到学生、学校及家长对教师的评价,也导致多数教师不愿去开展“数学活动”教学。
三、强化“数学活动”教学的合理化措施
(一)注重“数学活动”的实践操作性
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编创人员在设计“数学活动”板块时,需要结合更多的教学资源,从而丰富“数学活动”的内容及篇幅,并在教材中给予详细的教学建议。其次在“数学活动”板块编写时要注重生活性及数学内容的融合,从而帮助学生在思考中丰富自身的数学经验,实现引导学生探索问题、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
(二)丰富“数学活动”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授课教学模式并不适用于“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构建出课堂老师讲授相关知识-学生室外拓展-在课堂交流沟通,课前学生预习-课上老师讲解,课前研究活动-课堂进行沟通交流-课后进行验证等教学模式[4]。以此在保障基本数学课程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切实的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培养提升其实践操作能力及发散思维。例如在七年级上册中《测量距离》活动中,老师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针对如何测量两点、两个实心球之间的距离进行讨论,在课后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自行分组,借助相关工具进行实践测量并进行记录,最后在下节数学课正式开始前向老师汇报研究情况,老师同时针对各个学生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
(三)合理运用“数学活动”教学措施
老师在开展“数学活动”教学实践前,要基于本次活动的目的、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数学活动”的教学时间不需要特定在每章节结束过程中,可以将其作为知识情景引入或作为教学内容的延伸、操作验证在课前课后开展,从而切实的完善教学时间不充裕的问题。比如在九年级下册《香烟浸出液对种子发芽的影响》教学活动中,可以将其作为本章节的情景引入,将这一活动贯穿在整个章节的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样本古籍总体等有关知识内容。
总结:
根据本文所述,目前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中的“数学活动”板块的教学实际情况存在着诸多不足。为了充分的发挥出“数学活动”的教育价值,老师必须要在强化实践操作性的基础上,通过丰富教学模式、合理运用教学措施等途径,提升“数学活动”的教学质量,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欢.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活动”栏目的教学现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
[2]杨萍萍.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活动”版块的微课设计与应用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9.
[3]朱超.“四基”视角下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活动”栏目的教学设计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9.
[4]蔡佳丽.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习题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20.
作者简介:
姓名:庄历(1987.02--);性别:女,籍贯:江苏省南京人,民族:汉族,学历:本科,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现有职称:中教二级;研究方向:初中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