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据须丰富新颖

2022-06-18

作文周刊·高二读写版 2022年23期
关键词:缺憾赤壁论据

▲▲编者按

论据是证明论点正确的证据。论据必须真实可信,具有典型性,还要丰富新颖。其中,论据的丰富新颖,可以增加文章的说服力和吸引力,让人耳目一新。而陈旧单一的论据可能真实、典型,但不够丰富新颖,文章论证就缺乏严谨和力度,也缺少感染力。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个缺了一角的圆不快乐。它决定去找自己失落的那个角。它一边滚一边唱着歌。由于缺了一角,它不能滚得很快,所以有时可以停下来跟小虫说说话,或者闻闻花香,有时它超越甲虫,有时甲虫超越它。它穿过沼泽,上山,下山。它找到过很大的、太小的、太方的、太尖的角,就是没有找到自己的那个角。就当他快要绝望的時候,突然找到了那个最适合自己的一角,它很高兴。装上那个角后,它开始向前滚动。因为不再缺少什么,它越滚越快,快得停不下来。它不能再跟小虫说说话,也来不及闻闻花香,它快得蝴蝶不能在它身上落脚。于是,它停了下来,轻轻把那一角放下,从容地走开。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文章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妙文品评

缺憾也是一种美

◎肖 庆

缺了一角的圆很不快乐,它决定去寻找失落的一角。在找寻的途中,由于它的残缺,它享受到了花香虫鸣的欢乐,但当它最终找到了那个缺失的角时,却失去了许多原本的快乐。可见,圆满固然美好,缺憾也未尝不是一种美。【简要概述材料,引出中心论点“圆满固然美好,缺憾也未尝不是一种美”。】

清代李密庵在他的《半半歌》中说:“看破浮生过半,半之受用无边。饮酒半酣正好,花开半吐偏妍。”李密庵知道,世上的好事总不能让一个人占尽,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所以他从不追求完美,“半半”的人生虽然不够完美,但不妨享受生活的这种“缺憾”。酒饮至微醺,纵马而归,半放缰绳,闲赏花蝶,岂不为人生一大乐事?纵然不完美,但李密庵却在饮酒半酣和花开半吐的缺憾中获得无比的安然。【引用清代李密庵《半半歌》中的话作论据,并对引文作具体阐述分析,写出了在缺憾中可以获得安然的心态】有时,缺憾是一种意境。【分论点一。】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曹操在赤壁低吟悲歌,周瑜在赤壁谈笑风生,而真正带给赤壁完美壮烈意境的是被排挤遭贬谪、仕途不得意的苏轼。纵然官场失意、生活清贫,但正是这些缺憾,磨炼了他坚强的意志与那颗乐观向上的心。伴随着涓涓细泉,聆听习习古风,故园神游中,一尊还酹江月,多么豪迈的举杯!人生固然如梦,但面对这种缺憾,我们何不把它过成一种诗意的生活?【运用高中课本中《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作者苏轼作论据,翻出新意:仕途不得意,但可以把生活过成一种诗意】有时,缺憾是一种诗意。【分论点二。】

莫言在《檀香刑》中说:“凡事总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引用名家名句作论据,准确有力】的确如此,古人云:“慧极必伤,情深不寿”,意思是一个人过于聪明智慧,就容易对自己的身体有所损伤;一个人过于深情,就容易让自己夭折。过于完美之事总是稍纵即逝。【引用名言警句作论据,并解释它的含义,反面论述“过于完美之事总是稍纵即逝”,即生命力不长】譬如在意境悠远的水墨画中,山水之间总有留白。这种留白并非寡淡,却是浓墨淋漓中最美的空间,这点在外行人眼中是最大的缺憾,却是画中意境最妙之处。又如一曲清音,潺湲之间偶一停顿,片刻寂静,随后展开一段韵律,这琴音因这一处停顿更有韵味,正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用水墨画和音乐作论据,写出绘画中的“留白”和音乐中的停顿是一种缺憾美。类比论证新颖、形象】有时,缺憾是一种韵味。【分论点三。】

其实,并非所有的远方都能抵达,并非每晚的月儿都时时圆满。月圆则缺,花开便谢,我们又岂能做到事事圆满,一切尽如人意?【总述人生是不尽如人意的,就像月圆则缺,花开便谢一样】“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若汲汲于完美,而又终不能及,那么只会让失意织成烦恼的网,使人困顿其中。但若能用宁静澄澈之心拥抱缺憾,其实残月也韵致独特,美不胜收。【引用苏轼的词“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论述残月之美,进一步证明观点。】

佛教中有一苦,名为“求不得苦”,既然求之不得,倒不如于缺憾中感受美,享受美,得“缺憾”之韵味。【以佛教中“求不得苦”的禅意来重申观点。】

我深信,满圆而行必会错失风景,不如以“缺憾”为伴,走走停停,静听那鸟歌虫鸣!缺憾又何尝不为一种美丽!【照应中心论点。】

【作者系湖北省荆门市掇刀石中学高二4班学生,指导老师:朱忠芳】

学生点评

点评一:

文章开头对文题材料的概述简洁准确,而且作者抓住叙述重点“残缺”“享受”,突出了“缺憾”与“美”之间的关系,然后水到渠成地提出中心论点:圆满固然美好,缺憾也未尝不是一种美。

点评二:

本文论据充分,论证方法多样。有引用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引用了清代李密庵《半半歌》中“看破浮生过半,半之受用无边。饮酒半酣正好,花开半吐偏妍”,莫言《檀香刑》中“凡事总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古人“慧极必伤,情深不寿”,列举了苏轼的例子,用水墨画和音乐作比,多角度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点评三:

本文结构严谨,思路清晰。文章首先由材料引出自己的观点“圆满固然美好,缺憾也未尝不是一种美”,然后设置了三个分论点:“有时,缺憾是一种意境”“有时,缺憾是一种诗意”“有时,缺憾是一种韵味”,从不同角度论证了缺憾的意义,接着引用苏轼的名言进一步论述了残月的美丽,最后照应开头,重申观点。

点评四:

无论是叙述事例,还是分析议论,语言都非常简洁准确,不拖泥带水。如:“纵然不完美,但李密庵却在饮酒半酣和花开半吐的缺憾中获得无比的安然”“纵然官场失意、生活清贫,但正是这些缺憾,磨炼了他坚强的意志与那颗乐观向上的心”“这种留白并非寡淡,却是浓墨淋漓中最美的空间,这点在外行人眼中是最大的缺憾,却是画中意境最妙之处”,这些句子言简意赅,非常精练。

教师点评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能提炼出的观点主要有:放慢脚步,学会享受;缺憾也是一种美。本文的观点是缺憾也是一种美。首先,文章结构严谨:作者由材料引出观点,然后从三个角度,运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论证自己的观点,最后重申照应中心论点。其次,论据丰富新颖。所选论据丰富多彩,而且新鲜生动,多角度地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教师提纯

这是一篇论据充分、论述透彻的议论文,它得益于选用的论据丰富多彩、新颖生动,这样才能使论证严谨有力。那么,议论文如何选择丰富新颖的论据,来有力地论证自己的观点呢?

1.引用或化用名人名言、古诗文、俗语警句等作论据

文章引用恰当的名人名言、古诗文、俗语警句等作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可以增强文章说服力或文采,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进一步证明文章论点。

2.活用课本教材中的素材作论据

新课标教材一共有五本,另外还有四五本课外读本,所选文章有古代诗文、现代文学,涉及的作者众多,这些文章与作家都可以成为我们写议论文的论据。本文巧妙地运用课文《念奴娇·赤壁怀古》,联系苏轼的遭遇,论证了自己的观点。

3.多角度、立体思维地选用论据

议论文的论据要角度多样,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音乐美术、哲学文学等方方面面都可作论据。单一的论据缺乏新鲜感,也缺乏论证的力度。一篇议论文中使用的事例论据尽量不要是同一类型、同一领域、同一时代的人或事。B8A9856D-B93B-4EF1-AC0C-28667EE54251

猜你喜欢

缺憾赤壁论据
缺憾之美
成为新的自己
缺憾之美
恰当使用论据
恰当使用论据
睡仙亭
用好论据“四字诀”:准、新、精、美
缺憾也是一种美
你是电影《赤壁》中的谁
论据选择“四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