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高新区:点燃创新发展之火
2022-06-18
广州高新区:点燃创新发展之火
2022年2月,科技部火炬中心通报2021年度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结果,广州高新区在参评的157家国家高新区中排名第4位,较2020年度上升2位,排名创历史新高。目前,广州高新区位列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深圳高新区之后,在拥有一级财政的国家高新区中排名第1位。
评价结果显示,广州高新区创新驱动属性不断增强,重点考核指标不断提升,创新投入的强度、创新平台的质量、创新产出的数量、创新主体的密度、创新人才的丰度均显著提高。
2021年,广州高新区管辖区GDP突破4158亿元,增速超8%;规上工业总产值达8771亿元,占广州市约40%;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5.71%,迈出了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2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打造“2+3+N”战略科技创新平台集群
在广州高新区,有两个“全球第一巨型轮胎”呈一卧一立状,这是广州高新区构建的战略科技创新平台集群的一部分,也是全国首个航空轮胎动力学大科学装置和国内唯一的航空轮胎动力学综合试验平台。这一大科学装置近日已进入安装调试阶段,预计将于近期投用,整体建成后将帮助解决我国航空领域轮胎设计制造难题,助力航空产业发展。
通常,高新技术企业是以大量的研究与研发投入(R&D)及迅速的技术进步为标志的企业,这样的企业想要发展离不开科技平台的支撑。引凤栖需筑好科技之巢。只有构建战略科技平台,才能让更多企业勇闯科研“无人区”,抢占前沿科技制高点。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布局创新链提升产业链,勇当万亿制造‘聚集地’;聚焦创新链激活人才链,构筑全球人才‘新高地’。”广州高新区相关负责人曾如此总结广州高新区的发展秘诀。正如他所言,近年来,广州高新区抢抓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广深港澳科创走廊建设机遇,加强高端创新资源和要素的引育,建设形成了以广州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为引领的“2+3+N”战略科技创新平台集群。
其中,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纳入国家“十四五”专项规划;航空轮胎动力学大科学中心获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1亿元,广东省仅有3个;慧眼大设施预研项目首期实验室正式运行。
2019年年底,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宇亮毅然来到广州高新区,他带领的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在这里落地。2021年5月,由钟南山院士领衔的广州实验室在这里挂牌成立。继在广州高新区建设百济神州生物药生产基地后,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王晓东还在此打造了新一代生物医药孵化器——百济神州生物岛创新中心。
在战略科技创新平台集群之外,广州高新区还不断打造完善“创业—高企—瞪羚—独角兽—百亿级高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梯次培育链条工程,大力培育科技创新“小巨人”、高新技术企业等,让科技企业群体不断壮大。
华南新材料创新园是广州高新区的一家国家级孵化载体。目前,该园区就已经培育出广州“独角兽”创新企业4家、高新技术企业159家、规上企业48家、专精特新企业49家,2021年,该园区促进企业间合作84次,合作金额达4700万元;促成获得投融资的企业有18家,融资额达3.72亿元。
目前,广州高新区聚集各类科研机构超1000家,拥有广东省1/2的高水平创新研究院、广州市一半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通过出台“金镶玉”“港澳青创10条”等人才政策,聚集钟南山、张伯礼等两院院士106人,高层次人才1204人,已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高端科创资源集聚地。
高精尖产业实现迭代突破
广州高新区充分发挥出了高新区的“栖息地”作用,以“雁形”现代产业体系吸引、培育了一批优质企业。“我们致力于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强化创新政策支撑,不断优化空间布局,创新性搭建了‘雁形’现代产业体系。”广州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研究院院长李耀尧说。
这一“雁形”现代产业体系,即以技术创新、自主创新为“引擎”,强化创新引擎对产业体系的引领和趨向;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制造、新材料、绿色能源、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健康食品等主导产业链群为“躯干”,发挥主导产业竞争优势和主导关联作用;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两翼”,作为园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坚实翅膀;以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为“尾翼”,提升现代服务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
当前,广州高新区已建成华南最大、最活跃的科技企业孵化器集群之一,区内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4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1家,形成“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创业孵化链条,加快落地惠企政策,帮助企业发展。
在这样特别的产业体系下,广州高新区涌现出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企业集群结构显著优化,已集聚2万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3500家,高技术产业占广州市比重达到70%,多个细分产业集群中形成了本土科技型企业梯度成长的“创新企业雨林”。
目前,广州高新区打造了汽车、电子、能源三大千亿级和生物医药、高端化工、食品饮料、电气机械四大五百亿级产业集群。聚焦数字孪生、聚集诱导发光、高端科学仪器、尖端生命科学、前沿新材料等领域,高新区在抢占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前瞻高点的同时,打造绿色低碳园区。
营商环境再优化
最好的营商环境是“能让企业看得见未来的营商环境”。对于未来的营商环境,广州高新区充满信心,其在2019年出台的《广州高新区(黄埔区)建设广东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实施方案》中描绘了新画卷。力争在2022年,营商环境各项指标排名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为此,广州高新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创建首个“广东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秒批”等改革在全国复制推广,建立起以企业满意度为导向的多维度监测机制。为优化企业服务保障,广州高新区为企业提供项目申报、研发服务、交流与合作服务、融资服务等全方位支持,大力开展企业创新积分制,入选科技部火炬中心第一批试点单位。
在完善科技金融环境上,广州高新区出台“金融科技10条”;设立国投(广东)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专精特新产业投资基金;引进总规模60亿元的中国科学院成果转化母基金。高标准设立黄埔人才引导基金,撬动约60亿元社会资本,打造覆盖人才项目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全生命周期投资平台,提升人才创业服务。
在对外开放上,广州高新区积极主动融入湾区发展建设,建立首批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中欧合作纳入国家区域政策合作案例地区;推出商事登记“跨境通”3.0,实现异国办企全程“不出国、零跑动”;黄埔综合保税区通过验收,黄埔区—欧洲海铁联运通道正式开启。穗港智造合作区建设实施方案获批印发,穗港科技合作园、穗澳创新园等平台项目推进;成立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设立全国首个粤港澳大湾区劳动争议研究机构;建成穗港澳出入境大楼,获批全国首个口岸性质的A类高架直升机场。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广州高新区正蓄势起航开启新征程,全力营造方便快捷的政务服务环境、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环境、优质高效的要素供给环境、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环境,打造全国最优、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新高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广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