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评后唐灭梁:“朱温狡猾过于曹操”
2022-06-18胡长明
胡长明
毛泽东深谙政治军事斗争中的辩证法,认为其中潜藏着祸福相依、攻守易人的宇宙通则。比如,毛泽东对朱温发迹,特别是对他在强敌环伺中如何壮大自己、捷足先登的过程很感兴趣。他在读《旧五代史·梁书·太祖本纪》时批道:“朱温处四战之地与曹操略同,而狡猾过之。”
毛泽东一生崇尚斗争,认为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他在读史的时候,尤其重视那些云谲波诡、事态百变的争霸之世。而五代十国正是继春秋战国、三国鼎立、南北朝之后的又一个天下大乱、重新洗牌的纷争时期,因此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在五代十国的历史事件中,他又把“后唐灭梁”作为重中之重,对李克用与朱温之间的较量过程做了仔细的揣摩和分析。
从帮佣到称帝
朱温,宋州砀山(今安徽砀山)人。父亲朱诚是一个乡村教书先生。朱诚死后,朱温兄弟三人无以为生,遂随母亲前往萧县人刘崇家帮佣糊口。
唐僖宗乾符二年(875年),黄巢于曹州起事。不久,朱温与二哥朱存参加起义军。后朱存战死。而朱温却跟随黄巢攻陷京师长安,因屡获战功被任命为左金吾卫大将军、河中行营招讨副使。由此,他掘得了其发迹路上的“第一桶金”。
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黄巢被迫退出关中,往东攻破蔡州。蔡州节度使秦宗权叛附于黄巢,遂围攻陈州。朱温率兵解陈州之围,并会合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大败黄巢军于王满渡等地。黄巢一路东撤,次年在山东狼虎谷为徐州节度使时溥的追兵所杀。
黄巢既灭,在镇压起义中诞生的各路节度使迅即开始混战。朱温以汴州为战略根据地,全力施展其纵横捭阖的手腕,逐渐殄灭或降服了除李克用之外的各路劲敌。
907年,朱温废掉唐哀帝李柷正式称帝,建立后梁政权,改元“开平”,改名为“朱晃”,以示其为太阳之光,将为万世开太平。
朱温之狡猾过于曹操
毛泽东对朱温发迹,特别是对他在强敌环伺中如何壮大自己、捷足先登的过程很感兴趣。他在读《旧五代史·梁书·太祖本纪》时批道:“朱温处四战之地与曹操略同,而狡猾过之。”
为什么毛泽东认为朱温的狡猾超过了曹操呢?这是因为朱温在以汴州为战略基地时所面临的形势比当年的曹操更为复杂,而所采取的手段也更为多样化。朱温的周围都是强敌环伺,西南边有以残暴著称、据有蔡州的秦宗权;西北有以太原为基地的沙陀部劲敌李克用;北边有以河北大名为中心的魏博节度使罗弘信;东南有以徐州为基地的时溥;东北边有盘踞山东兖州、郓州的朱宣、朱瑾兄弟等。朱温面对众多如狼似虎的对手,他必须采取比曹操更狡猾的手段、策略才能脱颖而出。
最能体现朱温之狡猾的莫过于他降服罗弘信、罗绍威父子。那时,朱温正在东向攻打盘踞兖州、郓州的朱宣、朱瑾兄弟。远在西北的晋王李克用派遣大将李存信东援朱宣兄弟,并向罗弘信借道。朱温听说后,马上遣使对罗弘信说:“晋人志在河朔,兵还灭魏矣。”这实际上是以春秋时晋师 “假道伐虢”的故事警告罗弘信。罗弘信当然不愿意做那个愚蠢的虢国国君,对朱温的警告深以为然。罗弘信不仅不借道,反而主动在莘县攻打李存信,朱温也派大将葛从周从旁协助。梁兵擒获李克用之子李落落,并将其送于罗弘信。罗弘信将李落落杀害,从此与李克用绝交。
但朱温仍担心罗弘信有二心,“乃以兄事弘信,常为卑辞厚币以聘魏”。每当罗弘信派使者前来,朱温必北面而拜,甚至对使者说:“六兄于我有倍年之长,吾何敢慢之。”罗弘信大喜,认为朱温对自己宽厚优待有加。朱温后来往来于燕赵之间,并最终拥有河北之地,全赖罗弘信不从中作梗。
唐昭宗光化元年(898年),罗弘信死,其子罗绍威继位。为巩固与魏博的关系,朱温嫁女给罗绍威之子罗廷规,双方结为亲家。这还不够,朱温还将罗绍威的另两个幼子“皆擢为郎”,以备非次之用,实际上也是想借此笼络罗绍威。
唐哀帝天祐二年(905年),朱温应罗绍威之请,答应派兵清除他手下桀骜不驯的牙兵,并趁机占据了罗绍威的地盘。罗绍威大悔不已,但为时已晚。
朱温一生狡诈成性,趁着唐末的乱世火中取栗,圆了他的帝王梦。但他的后梁政权仅历两代十六年便化为乌有。终结这个短命王朝的便是前赴后继的李克用、李存勖父子。
“沙陀最危急之秋,亦即转守为攻之会”
朱温虽是市井之徒,但黠慧多智,长于军事谋划,且善于用人。与朱温相比,李克用在政治眼光上要高出一筹。李克用总是以唐室的忠臣自居,将勤王平叛的大旗緊紧抓在手里,但其缺点是识人用人乏术。他错杀英勇善战的义子李存孝,又重用反复无常的李罕之、刘仁恭等人。识人用人上的失误,让李克用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唐昭宗光化元年,原诸葛爽部下李罕之据潞州叛附于朱温,防不胜防的叛变让李克用追悔莫及。唐昭宗天复元年(901年)四月,朱温派大将讨伐李克用。李克用在大军压顶之时,凭借顽强的斗志审时度势,指派大将李嗣昭、李嗣源每夜率骁骑突营掩杀。到五月,汴军皆退,李嗣昭“以精骑五千蹑之,杀戮万计”。
毛泽东在读五代史时,仔细了解和分析了李克用征战的过程,既对他用人方面的失误深表惋惜,也对他英勇善战特别是陷入事业低谷时的顽强斗志表示由衷的钦佩。毛泽东在《旧五代史·唐书·武皇本纪》中批道:“沙陀最危急之秋,亦即转守为攻之会。世态每每如此,不可不察也。”
毛泽东深谙政治军事斗争中的辩证法,认为其中潜藏着祸福相依、攻守易人的宇宙通则。事业跌到谷底,悲观者选择放弃,而乐观者则坚守最后五分钟,以期待反弹和转机。这方面的事例不胜枚举。比如毛泽东熟知的二战时期的德苏之战、日美之战,便是德、日先占据上风,后来被对手彻底打垮。至于毛泽东与蒋介石的较量,更是转守为攻的经典之作。在毛泽东看来,李克用的可贵之处便是挨过黎明前的黑暗,置之死地而后生。正是他的坚守和乐观,才为他的爱子李存勖打下了复兴的基业。
(《党史博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