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候诉讼、董事“政变”,石油公司低碳转型再提速

2022-06-17贾京坤朱英

石油石化绿色低碳 2022年2期
关键词:壳牌政变石油

贾京坤,朱英

(中国石化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29)

全球向低碳世界快速发展的大趋势下,石油消费作为大气中二氧化碳排放的最大来源之一,一直为社会诟病,石油巨头也被指责为气候变化的罪魁祸首。随着气候变化关注度日益上升、全球气候治理越发严苛,从国际石油巨头到独立石油公司,全球能源化工企业都在推进碳中和规划,但转型侧重点存在差异。2021年国际石油巨头的低碳减排措施更是接连遭到来自政府、环保组织、投资者等全方位的质疑。在这种转型压力不断加码、油气行业基本面震荡的环境中,石油公司低碳战略的实施进入快车道,进一步提升减排幅度、加速减排进程。

1 石油三巨头集体被“清算”,背后“暗流”涌动

1.1 “清算”事件回顾

2021年5月“地球之友”环保组织的荷兰分支对壳牌公司提起诉讼,超过1.7万名荷兰公民和6个环保组织支持该诉讼。荷兰法庭下令壳牌公司较原计划更严格、更快速削减碳排放,对其设定在2030年底之前将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19年基础上减少45%的要求。

同期埃克森美孚董事会成员席位投票中,“引擎1号”(Engine No.1)对冲基金提名的候选人最终获得该公司四分之一董事会席位,而该对冲基金仅持有该公司0.02%股权。“引擎1号”认为世界“去碳化”趋势加速,长期能源需求将发生重大转变,化石燃料占比将逐渐减小,而埃克森美孚缺乏可靠的能源转型策略。年会表决前,占比约6.6%的第二大股东黑岩集团(BlackRock)已表明支持“引擎 1号”;纽约州共同退休基金、加州教师退休金、英格兰教会等股东也接连传出将支持该对冲基金的 决议。

雪佛龙年会上,股东回绝了管理层要求,以61%的投票优势轻松通过“减少其范围3排放1范围3 排放(其他间接温室气体排放)是由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产生的,考虑了所有其他间接排放的选择性报告,例如,开采和生产采购的原料、运输采购的燃料,以及售出产品和服务的使用都属于范围三排放。”的战略提案。

1.2 壳牌新战略未能满足社会要求,欧洲巨头或将接连被起诉

壳牌诉讼案件起始于2019年,要求其温室气体排放量符合《巴黎协定》目标。自2020年上半年壳牌发布“净零计划”后,2021年2月壳牌更新“赋能进步”战略,加速业务转型,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净零排放”企业。壳牌新的碳强度降低目标是以2016年为基准,2023年减少6%~8%;2030年降低20%;2035 年降低45%;到2050 年降低100%。壳牌还限制自身供应链各环节的甲烷排放量;并在低碳能源领域投资数十亿美元,包括电动汽车充电、氢能、生物燃料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如图1 所示,壳牌碳减排计划已明显优于大部分欧洲巨头,且据BNEF 测算壳牌在全球石油石化企业能源转型评分中排首位,但正是这位行业转型的领先者仍被成功起诉,并被责令制定更严格的战略计划。

图1 欧洲石油巨头“净零计划”碳减排目标

此举是法院首次下令企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也是历史性的判决。目前全球法庭上约有1 800宗与气候变化相关的诉讼,对壳牌的裁定将为全球其他油气公司可能面临的诉讼创造先例,预计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包括BP、道达尔等油气巨头都有可能成为新的诉讼目标,将会对石油行业产生系列冲击。

1.3 美国油企传统业务价值创造弱,转型“观望”态度引不满

2021年《财富》美国500强排行榜发布,石油行业成亏损大户。尽管埃克森美孚公司2020年发行232 亿美元的长期债务,年底总债务达到历史新高676亿美元,依然出现40年来首次年度亏损,并成为榜上亏损最多公司。

以埃克森美孚为代表的美国油企在低碳转型方面的投资与同行相比严重滞后。2015-2020 年埃克森美孚累计资本支出虽然高达1 200 亿美元,然而其中只有0.2%可以确定为低碳投资;雪佛龙的低碳投资仅占支出0.5%。与欧洲巨头道达尔14%的低碳资本支出形成鲜明对比。在可见的低碳投资中埃克森美孚的大部分支出仍着重支持其核心石油和天然气业务技术,聚焦于碳捕获和储存(CCS)以及生物燃料。相比之下欧洲石油巨头在风能、太阳能、储能、电动汽车和氢能方面投资可观。在绿色转型大趋势叠加美国石油巨头2020年传统业务盈利能力走低、债台高筑的情况下,公司高层仍忽略投资者聚焦洁净能源、迅速改善回报率的要求,最终导致董事“政变”。

2 投资者、环保组织助力气候应对,各国加速落地碳中和

三起事件背后等待石油公司的是更为严格的约束。绿色能源新趋势下各国政府以及投资者对传统油气行业审查愈加严苛,传统油气公司压力也越来越大。

除气候相关立法与诉讼迅速增多外,各国金融监管机构和投资者对企业气候风险、碳排放和低碳具体策略相关信息透明度的要求也在不断加强和细化。各石油公司在债市步履维艰,三大信用评级机构穆迪、标普、惠誉相应下调多数国际石油公司信用评级——继2020年上半年标准普尔和穆迪将埃克森美孚信用评级分别调降至“AA”和“Aa1”后,2021年2月两家评级机构又再次分别下调其评级至“AA-”和“Aa2”——理由是能源转型、价格波动和盈利能力降低带来的风险增加,且因其维持原股息政策将导致债务削减减缓。已有多家主权财富基金、银行和保险公司、全球资产管理公司等正在消减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产投资,除了以往的环保组织外,目前由投资者组建的气候非政府组织影响力稳步提升。“气候行动100+”现已成为气候变化领域最具影响力、最重要的投资者倡议组织之一,该组织由超500家投资者管理47万亿美金资产,希望已加盟的投资者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如在股东大会发表声明、投票罢免未能承担气候变化风险责任的董事、举行会议或论坛等形式促进目标公司应对气候变化。埃克森美孚的第二大股东黑岩集团就在该倡议组织中,而本次董事“政变”也是该组织所提倡的应对气候变化方式。另外,摩根大通集团计划到2030年将其油气投资降低15%,且为气候行动和可持续发展投入2.5 万亿美元;花旗银行也宣布到2030年将投入1万亿美元“资助和促进广泛的气候解决方案”。

这都得益于政府在为实现“温控目标”采取立法、诉讼等措施外,更推动投资者有所作为。目前全球已有130 个国家和地区提出“零碳”“碳中和”的气候目标,其中大部分计划在2050年实现,如欧盟、英国、加拿大、日本等。欧洲对于碳中和的规划领先,顶层设计完善,有较为完整的双线监管框架,2022年年初通过的“碳边境调节机制”也将严格监督欧盟内部企业和进口产品的碳排放问题;而目前的俄乌局势或将促其加速新能源布局,进而提前实现碳中和计划。美国未能实现奥巴马时期的减排规划,拜登上任后减排明显加速。其签署《应对国内外气候危机》的行政命令,其中提出“2050碳中和”“2035 电力行业全面脱碳”两点核心要求,也是美国首次以法律或行政文件的形式明确碳中和目标。后续预计拜登将进一步通过绿色基建法案的推进以实现碳中和目标。

全球油气企业都在密切关注三大巨头经历的事件,同时思考自身应如何在变化中与时俱进。政府和投资者正在向大企业发出更加明确的信号,让人们感受到全球碳中和浪潮的迅猛,压力不断加大。

3 欧洲石油巨头坚定转型决心,扩张新能源版图

短期油气行业基本面的震荡尚未对石油公司长期战略选择形成实质影响,欧洲公司依然坚定转型方向。特别是在俄乌冲突不断激化背景下欧盟委员会发布了能源独立路线图,力求从天然气开始在2030年前摆脱对俄罗斯的能源进口依赖。欧盟计划2022年底减少三分之二俄气进口,高企的油气价格以及断供的潜在风险使得欧洲接下来将更青睐于可再生能源,加速多元化供应。因此,在业务监管和法律规制日益严苛的外部环境中,无论是出于气候变化问题深度政治化,还是受制于当下的能源安全问题,政府能源转型的态度都将继续加速欧洲石油公司向能源公司的转变。

壳牌除2021年2月更新“净零计划”和“赋能进步”发展战略外,2022年初表明放弃双重股权结构,将总部从荷兰海牙迁至英国伦敦,以期用更简单的股权结构、更高的业务效率加速能源转型。该公司持续全方位发力低碳能源及相关产业链,涉及可再生能源、氢能、生物燃料、充电业务等,如壳牌收购爱尔兰海上浮式风电场项目51%股权、启动在Rheinland能源化工园区建设欧洲最大绿氢工厂项目、计划在Pernis 能源化工园区建造欧洲最大生物燃料设施,并正在收购英国最大电动汽车充电业务网络服务商Ubitricity等一系列举措。

BP 已完成组织架构改革,从2021 年起公开报告已显示新业务板块的发展战略与业务绩效。截至2021年底该公司纳入开发计划的可再生能源项目发电装机容量预计达到24.5 吉瓦,增长高达4 倍;着力打造氢能枢纽网络,已在欧洲与中东地区推进了11 个氢能项目;而充电桩安装数量超过1.3 万座,较2019 年底增长近一倍;全球便利零售店数量也达到2 150个。到2025年,BP计划将转型业务投资额度增加到资本支出的40%以上。2030年则增加到50%以上,届时建成便利店3 500 家,充电桩更是要增加到10万座。通过生物质能、便利零售、电动汽车充电业务、可再生能源和氢能的推动,预计将创造90~100亿美元收益。

道达尔在2021 年5 月更名为“道达尔能源”,全力推进新能源发电全产业链的系统发展,同时持续推进生物燃料的研发利用以及炼化厂的“灰氢转绿氢”计划。全年道达尔在可再生能源和电力业务上的投资占比高达25%,全球范围内继续推进太阳能、风能的合作建设,移动出行方面则重点布局欧洲和中国地区。截至2021 年底道达尔能源可再生能源总装机量超过10 吉瓦,电力客户超过600 万。可再生能源和电力业务调整后息税前利润为14 亿美元,高于8 亿美元的目标。道达尔能源已设定在2025年达到35吉瓦、2030年达到100吉瓦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量的投资目标。该公司坚持打造多元化能源结构,全方位、大力度、多手段地推进各项新业务发展,计划到2030年销售结构中天然气提升到50%、电力业务15%、生物燃料5%,石油产品下降至30%;2050年电力业务计划提升至40%,石油产品下降至20%。

4 美国油企转型态度显著改善,加快追赶欧洲同行步伐

2021年下半年以来,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公司等美国油企的确在政府政策、投资者、公司董事等多方压力下对转型态度转变明显,开始加大低碳投入,追赶欧洲同行的步伐明显加快。

埃克森美孚态度的转变可以从年初的成立碳捕获技术部门到年底的2050“净零排放目标”发布体现出来。同时,该公司表示其提前四年完成原2025年减排计划,而且低碳业务投资额度也从早先2021-2025年30亿美元提升到了2022-2027年150亿美元,投资占比从3.6%提升至13.3%左右,与欧洲石油公司差距明显缩小。但公司在转型策略上的选择仍不同于其他石油巨头,其重点集中在负碳技术、生物燃料、氢气和塑料回收等业务上,致力于推进油气主业的脱碳计划,依旧未涉足可再生能源。目前,公司正在积极推进全球20多个CCS项目计划,涉及美国、荷兰、法国、苏格兰、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其中引人瞩目的是一项高达1 000 亿美元的墨西哥湾水下碳储存项目,预计2030年可储存5 000万吨二氧化碳,2040年储存能力更是计划翻一番。除此之外,埃克森美孚还积极推进塑料回收技术研发并加速相关设施布局,计划到2026 年实现全球50 万吨塑料的先进回收能力,现阶段已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及法国推进回收工厂建设工作并评估荷兰、美国墨西哥湾、加拿大和新加坡项目。对低碳业务规模扩张的同时,埃克森美孚也在不断调整组织机构,于2022年1 月起通过合并下游和化工业务,集中技术和工程以及其他支持服务,进一步精简业务结构,以期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更好地支持客户、增加价值。届时公司将按照上游、产品解决方案和低碳解决方案三条业务线运行,低碳业务地位明显提升。

同样地雪佛龙也宣布了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承诺,2021-2028 年期间将向低碳业务投资100 亿美元,比年初30亿美元的原投资计划高出3倍多,占比已从2021 年上半年的2%提升到7%左右。其低碳业务投资不仅聚焦于CCS 负碳项目、生物燃料等,也在逐步进入可再生能源项目,开始多领域布局。2021年该公司除投资致力于碳捕获技术研发的蓝星初创企业、合作开发生物质发电厂等外,还与丰田成立合资企业共同开发氢能技术,更是正式进入海上风电市场,计划与挪威Moreld Ocean Wind公司共同投资海上风电技术,这是雪佛龙推进长期转型战略的第一步。

5 对我国能源化工公司的启示

世界能源格局将依旧向多元化、清洁化、低碳化推进,绿色低碳是未来发展方向。中国作为发达程度与国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当前经济处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切换阶段,具备推进碳中和的基础。三大国有石油公司不似国际石油公司以利益为绝对导向而存在政府和投资者倒逼企业转型的趋势。我国石油石化企业积极参与气候治理,肩负国家的政治责任,顺应时代趋势,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必将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能源转型之路。

一方面,为了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突破上游发展瓶颈、提升资产创效能力,我国石油公司仍需积极发展多元化途径解决上述问题。特别是俄乌冲突升级对全球能源市场带来冲击,中国原油和天然气外采比例偏高会受到相应影响,进口成本有所抬升,能源企业更须为国家能源安全、大宗商品保供稳价等做好相应工作与准备。国内资源仍需加大勘探开发力度,尽快投产低成本油气田,降低炼化产业因油气价格高企带来的风险。同时,随着国际石油公司先后宣布退出俄罗斯资产,俄以外的优质资源竞争加剧。除密切关注可能接手的俄罗斯资产机会外,对于我国能源化工企业已初步瞄定的优质资源区域需找准形势缓和、油气溢价降低等时机快速布局,以防其他石油巨头抢先介入,从而确保我国市场油气供应。

另一方面,我国能源化工企业可借鉴国际石油公司低碳战略发展路径,结合自身企业特征,做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优化平衡,构建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新格局。当前我国能源化工行业面临基本面震荡、传统业务利润波动剧烈、电气化程度逐步增强的形势。建议我国能源化工企业构建“大油气+新能源”发展模式,走有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道路。前期以天然气和生物质能源作为低碳转型的桥梁进行过渡,并加速工业数字化转型。虽然数字化技术无法直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但有助于提升能源效率,充分利用碳预算,在不增加碳排放的前提下实现更高回报。数字技术是我国能源化工公司“十四五”期间促进低碳发展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我国能源化工公司要积极推进新能源业务与核心业务的协同发展,如通过多元化能源终端、碳交易抵消、CCUS 技术、氢能研发利用等方式,并逐步借助兼并收购或资产投资方式提前布局可再生能源技术与产业,加速提升新能源使用效率和替代能力,为能源转型提供战略储备,进一步增强我国能源供给的韧性,端好能源的饭碗,走好绿色发展之路。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能源化工产业已进入低碳转型关键时期。内外因素正促使国际石油公司低碳转型不断提速,转型调整对于油气企业已不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必答题。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形势,我国能源化工企业需坚定转型步伐,不断优化能源结构,制定适应全球发展和国情需要的近、中、远期转型战略规划,明确技术路线与实施举措,加速产业新格局的重塑。

猜你喜欢

壳牌政变石油
石油石化展会
奇妙的石油
壳牌首次在英国推出电动汽车充电服务
壳牌V—Power能效燃油登陆成都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
土耳其历年政变简史(下)
土耳其政变为何以失败告终
壳牌的创新与合作帮助汽车动力总成系统节能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