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离床活动功能椅的设计及应用

2022-06-17张海娇马晓军许爱琴

宁夏医学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床边髋部家属

张海娇,郝 晶,马 锋,马晓军,许爱琴

2050年全球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将会增至630万例[1],手术是治疗髋部骨折最有效的方法。然而研究显示,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3~14 d,长时间卧床引起肺部感染、静脉血栓等多种并发症[2]。早期离床活动对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提高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作用。目前,适合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早期离床活动的医疗专用康复椅较少,而且需将患者搀扶在床边才可以使用。但是,多数老年患者较为虚弱,床上坐起都无法完成,导致患者早期离床活动无法实施。为了提高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早期离床活动的康复效果,本研究设计制作了离床活动功能椅,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现将方法和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便利抽样法选择某医院2020年1月至12月创伤骨科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8例,女59例,年龄65~92岁,平均年龄(72.58±16.47)岁,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7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年龄≥65岁;医疗诊断为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和股骨粗隆下骨折;行内固定或关节置换术者。排除标准:重度的骨质疏松症,髋关节置换翻修术,严重精神疾病不能配合,术前合并有严重心脏病,术后第2天经评估或病情需要不宜进行床边坐起。

1.2 离床活动功能椅的设计及制作

1.2.1 设计:离床活动椅包括扶手座椅、旋转底盘、2条滑轨、4个滑块、4个安全扣、安全背心六部分。扶手座椅根据髋关节术后体位要求设计,自然向后倾斜110°左右,保证患者不会前倾倒,又符合髋部手术术后体位需求。

1.2.2 制作:座椅底部与旋转底盘焊接,旋转底盘与滑块固定,滑块和滑轨嵌套在一起,通过滑动将患者转运至床边。使用安全扣将滑轨与床沿卡住,使整个动能椅与病床固定在一起,保证患者安全。

1.2.3 使用方法:协助患者取半卧位,将离床活动功能椅放置在床头,护士使用安全扣将滑轨和床进行固定,此时离床活动椅安全地固定在床上。协助患者坐到离床活动椅上,扣好安全背心,轻轻托起患肢,通过旋转底盘将患者旋转90°,由床上旋转至床边。根据患者舒适感,协助患者下垂双下肢,完成床边坐起。也可以根据患者需求,完成从床沿左边到床沿右边的转移。

1.3 临床干预:2组患者术后麻醉清醒后,责任护士摇高床头45°,鼓励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指导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术后营养餐,指导患者行踝泵锻炼。术后第1天拔除伤口引流管及尿管,继续督促指导患者行踝泵锻炼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术后第2天,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经主管医生同意,协助患者坐床边。

1.3.1 协助患者床边坐起的暂停指标[3]:①病情加重出现危及生命的现象;②疼痛加重不能耐受;③患者或家属要求终止,经沟通无效;④患者心率>140次/min或<40次/min;⑤患者收缩压>180 mmHg或<90 mmHg;⑥患者SpO2下降>5%;⑦呼吸频率<5次/min或>35次/min。2组患者均完成了床边坐起,无剔除。

1.3.2 对照组:术后第2天,征得患者和家属同意后,协助患者坐床边。每日坐起3次,每次至少10 min,患者无法独立坐起时,使用靠垫、被褥等倚靠物品,由护士、康复师和家属进行搀扶。坐起后监测生命体征,出现暂停指标中任意1条,协助患者平卧休息。患者能够完成1天的床边坐起后,征得患者和家属同意,协助患者进行床边站立。

1.3.3 观察组:术后第2天,征得患者和家属同意后,责任护士使用离床活动功能椅协助患者床边坐起,每日坐起3次,每次至少10 min。将离床活动椅放置在床上,责任护士协助使用座椅,患者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扣好安全背心。通过旋转底盘向左或向右旋转座椅90°,然后责任护士辅助患者将双下肢垂放在床边,完成一次床边坐起。监测生命体征,出现暂停指标中任意1条,立即协助患者平卧休息。根据患者的舒适感,可以利用轨道左右滑动调节座椅与床沿的位置,变换患者双下肢下垂程度,也可以完成患者从床沿左边到床沿右边的转移。患者能够完成1天的床边坐起后,征得患者和家属同意,协助患者进行床边站立。

1.4 观察指标: ①观察术后患者体位改变需辅助人数,患者坐床边前后需要协助的人员个数。②术后2d床边坐起次数,患者坐在床边,双腿下垂,不需要他人支撑,1次不少于10 min,达到以上要求视为完成1次。③首次离床活动时间,患者手扶习步器独自站立。④患者满意度和护士满意度: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进行评估,5分表示非常满意,1分表示非常不满意。⑤术后住院时间:从术后第1d开始计算,出院当天不计算在内。

2 结果

2.1 2组患者术后坐起需要辅助人员、床边坐起次数和首次床边站立时间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体位改变需辅助人数2(2,2)人、术后2d床边坐起次数3(2,3)次和首次离床活动时间(3.45±0.65)d;对照组患者术后体位改变需辅助人数4(4,5)人、术后2d床边坐起次数2(2,3)次和首次离床活动时间(4.63±0.6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患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术后患者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护士满意度得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2组患者术后坐起需要辅助人数、床边坐起次数和首次离床活动时间比较

表2 2组患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

3 讨论

3.1应用离床活动功能椅能够协助患者早期离床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高龄老年人的体能及平衡能力呈明显下降趋势,肌肉、骨骼、关节等不断衰退,特别是下肢肌力的丧失,导致活动能力下降,加上骨折,患者年龄越大,术后早期下床活动难度越大。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大多害怕再次跌倒、照顾者担心体力不够等因素导致其术后离床活动依从性较差[4]。研究表明早期离床活动对患者是安全可行的,且能有效预防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5]。早期离床活动,一方面可加强下肢肌群的力量训练,为提高患者运动功能、行走打下基础,同时还能增强膝、踝和髋关节的稳定性与协调性,从而改善患者的平衡能力。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能力提高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6-7]。床边坐位是离床活动的基础,它可以使膈肌下降促进肺通气与氧合,提高肺功能,改善腹直肌、腹斜肌等核心肌肉群力量;而双腿下垂可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及舒适度[8]。以往临床工作中,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需要大量的辅助用物进行倚靠,才能成半卧位,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完全坐起。而且以往的髋部骨折术后辅助功能椅需要有人协助患者下床后才能使用,此外还需要由多名医护人员或家属全程的扶持协助完成。本次设计的离床活动功能椅高度适中、坐垫质地柔软、设有扶手、安全可靠,不仅能保证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体位要求,而且可以直接安放在床上,可以使患者完全坐起,通过简单的三点式抬臀就可以完成床边转移。有助于患者及患者家属克服对下床活动存在的恐惧心理,大大缩短了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的时间。

3.2 离床活动功能椅能够提高护理工作效果和满意度:以往工作中,患者进行床边转移往往需要3~4个人进行协助,还需要1~2个人的全程扶持。在临床工作中很难达到坐位训练的目标和时间要求,给医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应用离床活动功能椅只需要1名家属和1名医务人员协助患者进行床边转移。坐在床边后,更不需要家属进行扶持,家属只需要在一旁看护就可以。不仅实现了术后患者进行离床活动训练,也提高了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应用这些辅助工具的协助,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此次研究中,患者的满意度无统计学意义,这与本次研究患者满意度调查时使用的方法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

猜你喜欢

床边髋部家属
健康教育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医护一体化护理应用于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效果分析
营养支持下加速康复外科护理(ERAS)在老年髋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
叮咛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理由不成立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