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水稻全程机械化现状及对策建议

2022-06-17孙羽王麒宋秋来曾宪楠冯延江

农业与技术 2022年11期
关键词:全程机械化农机

孙羽 王麒 宋秋来 曾宪楠 冯延江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引言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特别是口粮安全中具有重要地位。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关于2019年粮食产量的公告》显示,2019年水稻种植面积达到2969.4万hm2,占全国粮食播种面积25.58%。中国水稻的主产区是东北地区、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黑龙江省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近年来,水稻的种植面积、产量、亩产均呈持续增加趋势,保障黑龙江省水稻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与其他粮食作物相比,水稻种植生产环节多,劳动强度大,机械化作业难度大,需要更多的劳动力[1,2]。目前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转出,用工难、雇工贵的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水稻育插秧时期劳动力短缺问题尤为突出,迫切需要改变传统的水稻生产方式,提高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2,3]。

1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概况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是我国水稻生产现代化最主要的内容,提高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强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业收入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措施之一[4]。机械化需要全程农艺、植保措施以及生产经营方式等多种要素优化协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2]。《全国水稻生产机械化十年规划(2006—2015年)》描绘了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宏伟蓝图,各地结合实际制定相应落实措施,有利地促进了水稻全程机械化的发展[5-7]。

世界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较高的国家有日本、韩国、美国、意大利和澳大利亚等。日本、韩国以育苗移栽机械为主,欧美国家以直播机械化为主,这些国家的水稻生产水平代表了世界先进水平。目前美国已100%实现水稻机械化播种,其中,全美水稻种植80%采用机械化直播、20%采用飞机撒播。意大利水稻种植也以直播为主,且该国在20世纪70年代已实现机械化作业。日本目前机插秧已经达到99%以上。

目前,在我国水稻种植生产中主要是机械插秧,另外,有少量的机械摆栽和机械直播。从我国来看,经过“十一五”到“十三五”的建设,全国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得到稳定发展,机械化作业水平由2010年的58%上升到2019年的80%,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但是全国各个稻区发展水平很不平衡。水稻全程机械化关键看主要生产环节的机械化,而水稻栽插是水稻生产的最基本生产环节,目前机械化严重滞后。由于育秧繁琐,且土地规模化经营尚不理想,很多地区没有大范围普及[8-12]。

黑龙江省是我国开展水稻全程机械化面积最大的省份。从黑龙江省来看,水稻生产机械化有4个显著特点:面积大,占全省耕地面积的29%;全程机械化程度高,程度达到90%以上;先进实用的机械拥有量多;新技术应用面广。2019年,全省水稻机械种植程度99.32%,水稻机收程度98.8%,水稻插秧机保有量32.6万台,水稻收获机11.5万台,均为全国最高。

2 水稻全程机械化存在的问题

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水平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差距仍很大,水稻种植机械的技术含量较低、适应性较差,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低,操作灵便性差。

黑龙江省水稻全程机械化的薄弱环节主要是育秧和植保。水稻育秧有工厂化育秧作业和半机械育秧作业方式,工厂化育秧需要除芒机、浸种器、蒸汽催芽器、精量播种机、塑料大棚微耕机、种子包衣搅拌机、苗床土粉碎搅拌清选机、工厂化育秧成套设备、钢骨架大棚育秧装置、钢骨架大棚微喷装置[13],育秧大棚配套机具和装置数量还不能满足水稻生产。黑龙江省水稻田间植保喷施化学药剂的机械主要有喷雾机、喷粉机、航空喷药作业机,采用航空植保作业能快速高效地完成病虫草害的防治,特别是能及时有效地防治大面积爆发性的有害生物灾害。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同时还面临着生产能力与资源要素不匹配、低温冷害频繁发生、病虫草害发生严重、肥水利用率低、农机农艺不配套等诸多问题,无法大面积实现水稻生产的全程机械化。

3 水稻生产对全程机械化的需求分析

3.1 人工费用上涨推动了粮食生产总成本的提高,需要通过机械化加以降低

从全国粮食生产看,目前,国内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大量外流,特别是受比较收益的影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居家外出务工,留在农村的多是妇女、儿童及老人,农忙时节用工集中,雇工难、雇工贵等问题突出,人工费用支出逐年增长。从统计数据上看,2010—2017年,粮食生产各项成本均有所上升,其中人工成本增长最快,年均增幅达到了9.5%,高于总成本增长幅度。单就人工成本看,2010年全国3大主粮人工成本仅为3404元·hm-2,2015年达到6708元·hm-2的最高点,近2a虽有所回落,但2017年也相当于2010年的1.89倍,几乎翻番,见表1。

表1 全国3大粮食生产成本

从表2可知,目前美国稻谷生产成本整体低于我国,尤其是人工成本(包含雇工费用和家庭机会劳动成本)仅为1739.4元·hm-2,为我国的1/4,仅占总成本的11.0%。而平均机械化投入(包括作业费、燃料动力费、修理费、固定资产折旧)高达5328元·hm-2,占到了总成本的33.84%,与美国相比,我国降低稻谷生产成本,“机械换人”潜力最大。

表2 美国水稻生产成本

黑龙江水稻生产中人工成本的上涨趋势与全国相同。2010—2017年,黑龙江粳稻总成本由13371元·hm-2提高到20079元·hm-2,增幅50.2%,其中人工成本从3034.5元·hm-2提高到5092.5元·hm-2,年均增幅达到了67.8%,领衔了总成本的上涨,另外物质与服务成本上涨4.3%,土地成本上涨6.8%。

3.2 农村劳动力短缺,需要通过机械化弥补无人种地的窘境

随着城镇化加快推进,专家预测未来我国城镇化率将在目前的基础上提高10%,达到70%左右,这将进一步加快农村人口外流。尤其是黑龙江农村人口流失趋势更为明显,大量农村青壮年正向城镇转移,随着农村人口基数的不断减少,未来“谁种地”已经成为当下黑龙江农业亟需破解的问题。水稻相较于其他主粮作物对劳动力的需求更高,目前全国3大作物平均用工75.6人·hm-2,水稻达到了82.5人·hm-2,而且水稻田块相对小于旱田田块,难以应用大马力农机替代大量劳动力,因此迫切需要全程机械化弥补劳动力短缺的不足。

3.3 农业生产效益需要通过机械化提高

提高农村机械装备水平能够节本增效,通过“机械换人”能够实现精准作业,更加精准播种、施肥、洒药和节水,是实现要素资源优化利用的有效途径,能够加快推动农业生产集约化进程;机械装备的应用为先进技术的普及创造了条件,通过“机械化+物联网+云计算”能够获取准确的生产数据,并将数据转换为要素资源,直接参与生产、销售等环节,帮助农户准确把握市场信息、拓宽产品销售渠道。

4 黑龙江发展全程机械化面临的机遇和不利因素

4.1 机遇方面

4.1.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促进了全程机械化的普及

目前,国内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发展,全国家庭农场达到近60万家,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达到217.3万家,农业生产规模经营土地占耕地总面积40%左右,已经成为发展现代农业主力军。黑龙江省家庭农场达到近10.9万家,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达到9.6万家,近百个规模在500~800万元的水田合作社。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加注重生产效率的提升和农产品质量的提高,而且有资金和技术储备,迫切需要通过“机械换人”来节本增效[6]。

4.1.2 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加大

动作方法:双脚左右分开,与肩同宽,屈膝向下深蹲(至少至半蹲),两臂自然后摆,然后两臂由后向前上方做有力摆动,同时两脚用前脚掌迅速蹬地起跳,踝关节、膝关节充分蹬伸,髋关节展开,使踝、膝、髋三个关节充分伸直,最后脚尖蹬离地面向上跳起,在空中尽可能滞空停顿,落地时前脚掌着地屈膝缓冲。

目前,中央财政支农力度不断增加,2019年,中央财政安排180亿元资金用于农业机械补贴。树立了一批“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典型。如,山东省政府为了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拟在全省组建1500个辐射面积3333.33hm2左右的为农服务中心,并给予每个中心50万元资金扶持,用于购置先进农机[8,9]。2019年,国家向黑龙江省投入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5.628亿元,补贴农机具超过7万台(套),全省完成春耕整地711.4万hm2,完成机械播种面积1132.67万hm2,水稻秸秆还田16.87万hm2。

4.1.3 国内农机装备研发能力不断增强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农机第一制造大国,为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对中高端农机装备技术的需求,国家将农机装备产业列入《中国制造2025》的十大重点领域之一,指出到2020年形成核心功能部件与整机试验检测开发和协同配套能力,国产农机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90%。到2025年,大宗粮食和战略性经济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品种齐全,国产农机产品市场占有率稳定并高于95%的发展目标。各项支持政策的不断完善、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将为水稻全程机械化发展释放巨大的潜力和空间[14,15]。

4.2 不利因素

4.2.1 技术推广不同步,农户难以掌握

当前,政府主导的公益性农村技术推广体系处于网破、线断、人散的局面,乡镇技术推广中心工作人员大量被借调他出,面临无人可用的局面,每年专项的技术培训规模小,参加人数有限。而水稻全程机械化是一系列技术的整合,是典型农机农艺相结合的应用,特别是目前农机技术升级很快,很多机具的功能逐步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很多熟练的农机操作手不经过培训并不能完全掌握,加之农村青壮年大量外流,技术人才极其匮乏,水稻全程机械化推广起来难度较大。机械化移栽是水稻全程机械化的难点和关键环节[9,16]。如,在没有熟练掌握育秧技术的前提下,机插技术操作起来就有难度,操作不好还可能影响下一年产量,因此农户存在畏惧甚至抵触情绪,阻碍技术普及。

4.2.2 配套服务不同步,难以支撑水稻全程机械化普及

东北地区是水稻主产区,农业生产周期一年一季,很多农机用一次,闲置一年,需要配套建设适合的机具存放点。但由于用地等原因,很多地区“场库棚”与农机化发展水平不配套,导致机械只能露天存放,经过一年的风吹雨淋、氧化生锈,第2年用时还需花钱维修,大大缩短了机械的使用寿命。同时农村农机具维修人员匮乏,加之农时只有短短几天,一旦农机运行中出现问题,得不到及时维修,将会耽误农民一年收成。

5 黑龙江省水稻全程机械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各级财政应针对水稻全程机械化加大投入,建立支持扶持水稻机械化生产的长效机制。加大先进适用农机补贴力度,对于购买绿色水稻农机具的,各项购机补贴专项资金要给予优先倾斜。补贴设计要结合各地实际,不搞“一刀切”。增加水稻机械化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投入。加强农机信贷服务,为水稻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农业经营主体购置水稻生产作业机具提供低息、贴息贷款和保险担保,解决融资难问题[16,17]。

5.2 以绿色有机种植引领农机化发展

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发挥黑龙江黑土地地力优势,发展寒地黑土、绿色有机水稻,用绿色有机食品标准提高水稻全过程标准化程度,在水稻育插、插秧、收获等各环节发挥机械化快速精准优势,为绿色有机水稻种植提供农机保障[18-20]。

5.3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乡村公路投入力度,加强农村机耕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护,改善水稻生产机具作业和通行环境,为农业机械化创造条件。支持鼓励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等建设场库棚,为农机具停放维护保养提供可靠场所[21,22]。

5.4 加大技术研发及推广力度

支持引导农机制造企业、科研院所加大对先进水稻作业装备的自主制造研发,特别是加快关键零部件制造技术的突破和创新,提高国产化比例,解决好“卡脖子”问题。探索精准定位、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水稻作业装备上的应用,提升水稻生产智能化、自动化水平。

5.5 推动规模经营为全程农机化创造条件

推动土地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为实现统一的水稻农机化作业、推广良种良法、生产管理开辟空间、创造条件。

5.6 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提供水稻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采取多种方式创建先进水稻农机合作社等服务实体,培育水稻农机作业市场,发展跨区作业、土地托管等服务模式。培育先进水稻农机供应、维修市场,发展水稻农机中介服务、租赁服务。

猜你喜欢

全程机械化农机
沃得农机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不一样的农机展
手工制鞋全程LOOK
全程监控的更多可能性
农业机械化
对我国煤矿岩巷掘进机械化配套的探讨
生活中不应该有机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