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年轻人的情绪里,藏着多少产品创意?

2022-06-17文/徐

销售与市场(营销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饮品奶茶咖啡

文/徐 冉

咖啡圈新爆款又来了:绿码咖啡。

把日常出行必备的“健康码”“已做核酸”字样,搬到咖啡杯上,传递“绿码能量”。

这种形式在北京、广州、杭州等多个城市掀起热潮,NOWWA挪瓦咖啡、放哈等品牌也在玩谐音梗“绿马出行”。

大火的绿码咖啡里,藏着什么营销新风向?

喝咖啡也要保住绿码

这几天,绿码咖啡忽然在全国各地蹿红。

咖啡馆们巧妙地将人们日常使用到的“健康码”样式,贴到了咖啡杯上,寓意“喝咖啡之余,也要保住绿码”。

绿码咖啡玩法多样,除了印上绿码,广州咖啡品牌“无牌”,还把“已做核酸”字样也印在了杯子上;青岛Once coffee&store 则将绿码与插袋咖啡相结合,把“绿码”贴在分装袋上,杯身则贴上了“所在地”。

还有一些商家,在杯身上写下寄语:“凭此绿码可痛饮此杯”“贩卖幸福,禁止焦绿”,瞬间就让大家共情了。

为了配合绿码的颜色,还有商家推出绿色的开心果牛乳;苏州也出现了色彩清新的绿码气泡水,颜值和概念双双在线。

还有各种谐音梗、联名玩法。

NOWWA 挪瓦咖啡与成都包子品牌李与白联名,推出菠菜绿皮包子+咖啡的早餐CP,打出“吃绿包,守绿‘马’”的宣传点,在李与白买包子,还可以获得NOWWA 绿“马”贴纸。

放哈也用绿码创意为端午节做足了准备,推出“粽”是绿码水晶粽和饮品绿码手“粽”握。

绿码咖啡的相关话题,在社交平台的热度非常高。抖音上,绿码咖啡话题播放量已经有3.7 万,小红书上的相关笔记也有4000+篇。

翻看众多消费者分享帖,我发现了绿码咖啡受到年轻人追捧的原因:

疫情之下,绿色健康码就像我们的第二张身份证,绿码和饮品组成的CP,与疫情中消费者的焦虑情绪产生了奇妙的对冲,带给消费者不一样的心理感受。

当然,也要注意适度营销,不要给消费者带来误导。

苦中作乐,情绪对冲

不难看出,这次出圈的绿码咖啡,抓住了年轻人当下的真实情绪。

疫情当下,人们难免会陷入焦虑、烦闷的情绪中,而绿码咖啡带来的绿码能量,让人会心一笑、轻松讨论,为人们提供了稀缺的有趣和快乐。

两种情绪的对冲,形成了一种名为“苦中作乐”的特殊感受,为年轻人提供了恰到好处的情绪安慰。

而梳理了年轻人的各类流行文化,我发现很多都与情绪相关。比如“朋克养生”,一边熬夜一边滋补;还有“早八咖啡文化”,用喝咖啡的快乐弥补早起上课的痛苦。

前不久,一直都擅长抓年轻人情绪的瑞幸,推出了新品“抓马西瓜拿铁”,又收获了一波热度。

和“抓马西瓜”一起推出的还有“西瓜喝法静蹲挑战”,就是一边做静蹲消耗热量,一边喝“抓马西瓜”。网友纷纷在挑战帖下评论:“蹲瘦了能再补几杯吗?”

一个静蹲挑战,巧妙缓解了年轻人摄入糖分后的罪恶感,满足了他们的情绪需求。

在疫情的种种限制之下,消费者到店率下降,商家与消费者的连接度相对较低,此时,抓住年轻人的某种情绪需求,帮他们表达自我、引发共鸣,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那么,在当下的大环境中,还有哪些情绪营销玩法?

情绪营销的启发

梳理了近期火爆的营销案例,我总结了4 个情绪营销思路:

1.好的情绪营销里,一定要有场景

“很多时候,人们喜欢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产品所处的场景,以及场景中自己浸润的情绪。”《场景革命》的作者吴声说过这样一句话。

换句话说就是,情绪营销里一定要有场景。

绿码咖啡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紧扣做核酸、扫二维码场景,在场景下给予快乐情绪,让咖啡成为焦虑情绪下的情绪安慰剂。

类似的例子,还有前段时间热度很高的喜茶防疫贴纸,用集邮的方式,为枯燥的核酸检测过程增加一些期待和快乐。

在特殊场景下,会放大苦中作乐的情绪,就是这种不那么饱满的乐趣,在当下的环境中,却比直白的情绪冲击更有效果。

2.抓住身份认同,比如“拯救打工人”

年轻人是咖啡、奶茶消费的生力军,打工人和学生又占年轻群体的大部分,抓住这两类身份群体产生的情绪,就成功了一大半。

中山拯救咖啡有个咖啡“执返剂”系列,“执返剂”在粤语中是“抓一服药”的意思,消费者到店“就诊”,老板会根据“症状”开出对症咖啡,必能咖到病除,重燃希望。

拯救咖啡准确抓住了人们因为工作产生的复杂情绪,它虽然不能直接解决人们的问题,但却提供了一种相反的情绪安慰:工作其实没那么苦,一杯咖啡下肚,又是一条好汉。

在学生群体中流行的“早八咖啡文化”,与“拯救打工人”十分相似,小红书上有一个这样的帖子:早八人每天都需要咖啡给动力。

真正起到作用的,是咖啡在平淡生活中给年轻人带来的心理慰藉。这也是咖啡文化本身的价值之一。

3.养生+自律,是这届年轻人的痒点

最近,罗森便利店的“一整根”人参水热度很高,这瓶饮品十分简单,透明瓶子里装着一整根吉林长白山人参和淡黄色的人参水。

第一瓶19.9 元,第二瓶5 元,配料表十分干净,味道也很简单,网友形容是中草药味+微甘甜。

我注意到,荷田水铺也有这款饮品,广州、青岛等多个地区都有出现,年轻人把它称作“熬夜水”。

边熬夜边养生、时而自律时而摆烂,是这届年轻人普遍的生活状态,他们热衷在熬夜、吃甜品后的愧疚感中找安慰,这本质上也是一种情绪上的代偿。

4.提供希望,激发人们心中美好的一面

前段时间,罗曼林推出“只捐一分钱也能去门店领冰淇淋球”的活动,所得捐款直接捐到当地红十字会,帮助有需要的人。

许昌的昊昊王子奶茶店,疫情期间每天做500 杯奶茶供抗疫人员自取,很多网友评论“这样的奶茶店,必须让它火”“等疫情散去,一定要去喝一杯它家的奶茶”。

疫情期间,这些品牌的举动,无意间触碰到年轻人最敏感的神经,给被疫情负面情绪包围的人们打开一个缺口,给他们一份希望、一些感动。

翻看小红书上各种关于绿码咖啡、疫情贴纸的帖子,我感受到了属于年轻人独有的表达方式。

每天喊着生活没意义的年轻人,其实对感动、希望、快乐,拥有极高感知度。

也许年轻就是这样:又丧又充满希望。

这种纠结、对立的矛盾情绪,造就了一大批有趣的产品创意。

其实相比营销,我更倾向于把商家这种做产品的方式,看作其对咖啡、茶饮的理解——咖啡和茶饮,本就是生活的甜味剂、小确幸。

疫情之下,茶饮店和咖啡馆的日子都不好过,但店主们在用自己的方式,向消费者传递一种苦中作乐的心态。

不管任何时候,保持有趣并且积极创造,都会带来希望。

本文来自公众号咖门(ID:KamenClub),作为饮品行业经管新媒体,聚焦茶饮、咖啡行业,关注饮品新风潮

猜你喜欢

饮品奶茶咖啡
关于咖啡的9个真相
小编与奶茶的日常
地下奶茶店
同样是奶茶
咖啡
功能饮品:瞎忽悠惹的祸
奶茶香飘飘
两块结婚的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