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强国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内涵与现代价值探析

2022-06-17

名家名作 2022年5期
关键词:中华中华民族价值

杨 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5000年历史长河中绵延不断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艺术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和,是世界古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并传承至今的伟大文明,不仅为中华儿女世代继承和发展,也为世界各国人民学习和借鉴,不仅推动了中国文明的发展,也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文化自信是支撑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不断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断汲取营养,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有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爱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正、笃实宽厚、勇毅力行等传统美德。

(一)核心思想理念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是中华民族在修齐治平、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包括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居安思危、以民为本、贵和尚中、天下大同等思想,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体现,也是中华民族集体精神的写照。

1.贵和尚中

中华民族历来强调“和为贵”“贵和尚中”“如乐之和,无所不谐”,这是中华民族的基本文化精神。《中庸》中有言“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被视为“天下之大本”,“和”被看作“天下之达道”。“尚中”就是推崇不偏不倚、恰到好处的价值原则,从而达到各种关系、利益的和谐,它在儒家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中被视作人生和道德的至高境界和追求目标;“贵和”就是以和为贵,追求和谐,无论是“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论语》)还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都包含着中华民族对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人和谐以及人自身的身心和谐的共同认知和追求。中和思维也成了中国人用以指导人生认识和实践活动的重要思维方式。

2.天人合一

这是一种认为天地人相通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是中国哲学最为重要的思想之一,是儒释道各家学说几乎都认同和主张的精神追求。国学大家钱穆先生在晚年说道:“‘天人合一’论,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它倡导把人看作宇宙自然的一部分,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从而达到天与人、人与人、人与社会的自然和谐关系。我们在古代名篇里不难看到天人合一的思想:“天地运而相通,万物总而为一”(《淮南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合一”(《齐物论》)等。中国人一直讲究顺应天时、起居有常、食饮有节、不妄劳作、合道而为,无不饱含着天人合一的智慧。

3.以民为本

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民本就是以百姓的利益为根本,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说就是“以人民为中心”。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民本思想的国家,早在西周时期就产生了以民为本理念,并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成熟。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国家社稷的根本力量。“民惟邦本”“富民足君”“政在养民”“民贵君轻”“君舟民水”等著名思想均可见于儒家经典,以民为本思想在稳定社会秩序、保障民众安居乐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尚书》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到刘勰《新论》的“衣食者民之本也,民者国之本也”始终贯彻着鲜明的民本思想。中国古代丰富而杰出的民本思想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价值。

(二)中华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倡导“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包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爱国情怀,“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尚品格以及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是中华民族在连绵不断的民族融合、生产实践中不断吸收创造和形成发展的,是全体中国人民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情感样式、集体人格的集中表达。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中国人内心,几千年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全体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准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和时代意蕴,是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应有之义。

(一)为中华文化自信提供价值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谈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时说,“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强调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思想,既积淀着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价值,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底色,也是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前提。

(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精神沃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当今中国主流文化道德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美德之时代精髓的体现。中国古代历来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个人命运与社会、国家、天下命运的密切关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逻辑不谋而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入相友,守望相助”“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等美德观念,又赋予了其更加广泛深沉且具有现实意义的内涵。

(三)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

当今世界正处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时期,人类正共同面对贫富分化、环境污染等诸多全球问题。2014年5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话中阐释了中国和平发展基因的“四观”: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

中华传统文化讲仁、讲义、讲礼、讲道、讲和,倡导阴阳五行、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这些信仰和文化蕴涵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问题的重要启示: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血脉中流动着“和”的基因,崇尚和平、和睦、和谐,强调“和而不同”“以和为贵”,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主张“亲仁善邻,国之宝也”“救灾恤邻,道也”,重视邻里间的守望相助、和睦共处;倡导“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主张“一体之仁”;倡导“正其义不谋其利”,主张互利共赢;倡导“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主张和谐共生。

在当今世界格局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全球治理方案,承继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关于“天下”的思想精髓。在每次重大国际事件中,中国都能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毫无保留地以实际行动承担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和担当,坚决维护世界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展现中国担当,阐明中国立场,彰显大国风范。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应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结合现实国情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绵延几千年的中华文明焕发恒久魅力,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

猜你喜欢

中华中华民族价值
“中华民族一家亲”中国画作品展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做人美德
季札挂剑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