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IT特定方案对高校散打运动员体能素质的影响
2022-06-17陈丽霞
陈丽霞
杭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浙江 杭州 311121
1 前言
散打运动是双方在按照一定的规则,通过踢、打、摔等方法进行的一种对抗性运动。对抗双方通过灵活、巧妙地应用散打技巧斗智斗勇、你攻我防,已达到战胜对方的目的。散打技巧一般分为实战姿势、步法、拳法、腿法、摔法、防守法五类,远踢近打贴身摔是散打技术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根据各自不同的表现形式、性质、价值、功能来划分。我国是从1979年开始开展散打运动,积极和稳妥是一直以来的发展精神,1982年在北京首届“全国武术对抗项目邀请赛”的成功举办,对促进散打运动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首次采用设台的形式进行比赛是出现在1988年兰州举行的表演赛中。自此以后,散打运动稳固发展,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新的探索,1989年在宜春 “首届全国散打擂台赛”的成功举办使散打运动顺利发展成为全国正式比赛项目。1990年正式出台《武术散手竞赛规则》,这是我国散打运动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1991年进入全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1994年国际武联成为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的会员,随后1998年成功进入亚运会赛场,到1999年国际武术联合会如期进入奥林匹克大家庭,为中国散打运动最终进入奥运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武术散打与国际接轨的思路一直在发展,包括散打王、世锦赛及各类国际赛事的举行,推动着散打的进步与快速发展。
散打是由中国武术 (又称功夫)发展而来的搏击运动,也是一项激烈的对抗性体育项目。散打比赛采用三局两胜制,每轮2 min,间隔1 min。散打的对抗性要求较高,结合了传统武术的踢、打、摔等攻防技法,是一项综合性的格斗体育项目。与其他搏击运动一样,散打运动是一种由短时程和高强度动作组成的循环间歇运动模式。有相关研究表明,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与格斗运动训练的强度结构模式相类似,因此在格斗运动项目的日常训练中,常常将HIIT训练作为补充训练,间歇训练在运动员体能训练中具有积极影响,因为这种训练策略在模拟真实竞技情境的同时也考虑了这些运动项目的特殊性。
最近的一项研究探索了高强度间歇训练( HIIT )对奥林匹克格斗运动运动员成绩的影响,结果显示HIIT对运动员身体体能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其中大多数采用了跑步、划艇和功率车等一般且非专项的训练方案。国内最近的一项关于HIIT的系统综述中阐述了HIIT训练对于格斗搏击类运动员体能素质的积极影响。类似的,国外一项研究HIIT对于格斗运动影响的系统综述表明HIIT对运动员的有氧以及无氧能力的提高有积极的影响。然而,国内目前关于HIIT训练对武术散打运动员体能素质影响的相关研究较为缺乏。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常规训练中加入散打专项特定的HIIT方案,来探索其高校武术散打运动员体能素质的影响。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男性高校散打运动员6名(年龄 19.5±1.0yrs,身高174.7±3.7cm,体重67.9±5.8kg),选取标准为至少一年以上散打训练经验,并每周至少参加3次散打训练。招募时跟所有受试者讲清楚本研究的方案目的以及测试的具体要求,所有受试者均自愿参加测试并签署实验研究知情同意书。测试期间对运动员的脉搏、血压、血常规进行定期检测,在该研究的测试与训练周期中,运动员身体状况均无异常。
2.2 散打特定 HIIT 训练方案
本研究采取模拟散打比赛时间结构来确定HIIT训练时间,由3轮组成,每轮2分钟,每轮之间间隔1分钟休息。每2分钟分为8块持续15秒的时间段,每块由5秒的高强度动作、5秒低强度动作和5秒休息组成。高强度动作由第一轮的冲拳和踢腿组成,第二轮只有踢腿和第三轮的冲拳、鞭腿和摔模拟。冲拳、鞭腿、摔的类型由每位运动员自行选择。低强度动作是以自由的速度沿直线步行和脚步移动运动组成。1分钟停顿间隔为静止休息。在所有的HIIT训练过程中,运动员都受到言语鼓励。
2.3 体能素质测试指标和测试过程
根据散打运动员专项身体体能素质指标测试的相关研究,本研究选取20s冲拳(次)、20s鞭腿(次)、1min立卧撑(个)、4X10m折返跑(s)以及原地纵跳(cm)五个专项体能指标。首先,第一次测试为基础测试,所有受试者在正常的训练时间到达实验室,先进行了10分钟热身,包括慢跑、热身操和散打动作,然后对其5项测试进行熟悉,随后开始选定的5项专项体能指标测试。受试者被要求在测试前至少2小时休息、补水、进食,至少24小时内不参加体育活动,并穿着平时的运动制服。之后,受试者接受了为期4周的训练计划,每周2次,共8次,在每次常规训练中添加HIIT专项训练方案。4周后在同样测试环境下重复测试5项专项体能测试。
2.4 统计方法
实验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数据采用SPSS24.0进行统计分析。分别采用Shapiro Wilk 's检验和Levene 's检验验证数据的分布性和同质性。采用配对t检验来分析HIIT干预前和干预后的差异。所有检验采用的显著性水平均为p<0.05。
3 研究结果
本研究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来判断受试者经过HIIT方案训练干预后,是否有助于体能素质(心率、冲拳、鞭腿、立卧撑、折返跑、纵跳)的提高。数据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箱式图发现,无异常值。经Shapiro-Wilk检验,两组数据的差值服从正态分布。
如表1 中显示,受试者干预前20s冲拳平均水平为83.2±5.5次,干预后平均水平为88.3±5.0次。训练干预前后20s冲拳的差值为5.2±3.9次,差值的95% CI:-9.23至 -1.11。干预后的 20s冲拳次数多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7,P<0.05)。受试者干预前20s鞭腿平均水平为35.3±4.0次,干预后平均水平为39.8±5.2次。训练干预前后20s鞭腿的差值为4.5±2.4次,差值的95% CI:-7.05至 -1.95。干预后的20s鞭腿次数多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54,P<0.01)。受试者干预前1min立卧撑平均水平为29.8±1.5个,干预后平均水平为32.2±1.7个。训练干预前后1min立卧撑的差值为2.3±1.3个,差值的 95% CI:-3.77 至 -0.90。干预后的 1min立卧撑次数多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18,P<0.01)。受试者干预前4X10m折返跑平均水平为14.8±1.3秒,干预后平均水平为13.7±0.9秒。训练干预前后4X10m折返跑的差值为1.2±0.9秒,差值的95% CI:0.16至 2.14。干预后的4X10m折返跑成绩好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9,P<0.05)。
表1 干预(HIIT训练方案)前后的体能素质指标测试结果
然后另外两项测试的统计学显示前后并无显著性差异,其中,受试者干预前静息心率平均水平为66.0 ± 2.5 bpm,干预后平均水平为 64.2 ± 2.5 bpm。训练干预前后静息心率的差值为 1.8 ± 1.8 bpm,差值的 95% CI:-0.09-3.76。干预后的静息心率有所下降,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2.45,P>0.05)。同样,纵跳在干预前后的平均水平分别为53.8±5.9cm和53.3±5.8cm,干预前后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1.46,P>0.05)。
4 分析与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静息心率和纵跳两个指标在HIIT干预前后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而其余4项体能素质指标在HIIT干预前后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即该HIIT训练方案对于提高20s冲拳次数,20s鞭腿次数,1min立卧撑次数以及4X10m折返跑成绩有着显著的积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新的HIIT武术散打训练方案及其对运动员体能的影响,以提高运动员的体能表现。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校散打运动员的常规训练中,每周增加2次,连续4周的HIIT专项训练方案,可显著提高业运动员的上肢爆发力、踢腿速度和灵活能力。考虑到散打比赛中对于高强度间歇的动作要求非常高,尤其是出拳和踢腿速度以及灵活性,因为这些能力是竞争成功的决定因素,本研究提出的HIIT专项方案显示了能增强这些方面的能力。
本研究结果表明,HIIT训练方案促进了受试者神经肌肉功能的改善。在20s冲拳测试中次数增加,说明运动员上肢爆发力显著增加,在20s鞭腿测试中次数增加则说明运动员下肢爆发力显著增加,都表现为频率加快速度增加,无氧力量显著增加。在有氧能力方面也有相应的改善,即使统计学上分析静息心率没有显著性降低,但是由于样本量较少的原因,其实还是有降低的情况,另外一个是1min的立卧撑次数增加,证明了无氧耐酸能力和有氧耐力的增加。这些发现可以用HIIT的特性来解释,HIIT在有氧能量利用方面非常高效,有氧和无氧的转换速度快。研究发现,相比于低强度、持续性的训练方式,HIIT更能提高机体的糖酵解酶和氧化酶活性、最大功率输出能力和最大有氧能力,能够利用更多的脂类和更少的肝糖,更能增加线粒体脂肪酸氧化的速率,有效延长达到疲劳的时间。对于高水平运动员而言,HIIT可以显著提高糖的氧化供能效率、脂肪氧化率及骨骼肌缓冲能力,这对于运动成绩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总的来说,HIIT可以促进运动员心血管的适应能力,尤其是心输出量以及血液的含氧量;其次,HIIT可以提高机体的无氧运动能力以及无氧运动效率;同时,增强运动员的快速运动能力,赛场的应变能力以及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以满足散打项目在比赛中不间断特殊的运动模式。
关于打击型格斗运动的HIIT训练,Kamandulis等人设计对一个沙袋进行三轮模拟格斗,每轮14组3秒全力冲拳,经过4周(每周3次)的训练,业余拳击手的上肢有氧力量和拳击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因此,正如最近的一项综述所指出的,HIIT可以促进格斗类型运动员有氧和无氧表现的重要变化。最后,我们的结果似乎有助于了解HIIT散打特定方案在低训练量下提高身体性能的效果。这是教练员和运动员感兴趣的,因为减少训练负荷可以减少非功能性的过度伸展和过度训练的风险。因此,研究在散打运动训练中探索HIIT专项方案的是相当有必要的,特别是特定的时间,动作,技术和战术为基础的方案,结合散打比赛,训练、心理为前提,因为有氧和无氧的表现是竞争成功的基础。
最后,本研究尚存一些局限。首先,小的样本容量(n=6)可能会影响统计效果。此外,本实验中没有设置对照组,后续研究需要考虑到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对比分析,以及在不同HIIT训练方案之间的比较。本研究结果仍然是描述性的一个探索型研究,主要是因为它的新颖性和原创性。后续研究会继续增加样本量进行实验与研究,以及添加对照组,探索不同的HIIT训练方案的不同的效果影响。
5 研究结论
将特定的HIIT武术散打方案添加到高校散打运动员的训练常规中,可导致神经肌肉、有氧和无氧表现的改善。其中,运动员在冲拳、鞭腿、立卧撑和折返跑中表现出提高。总之,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HIIT散打专项方案可以在保持高训练特异性的同时诱导身体体能素质的改善。对于高校散打运动训练,建议考虑将HIIT方案添加到日常训练中,本文提到的HIIT方案只是其中一种特定的方案,可以参考使用也可以根据实际项目情况来改良特定的HIIT武术散打方案。后续的研究会继续增加样本量以及对比不同训练方案来的探索HIIT对高校散打运动训练的作用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