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笔下自成一世界

2022-06-17蒙泳茵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2年21期
关键词:深度灵魂精神

蒙泳茵

作文,其文采取之于阅读,其丰富来源于生活;而其深度,是对生命的刻画。生命为作文注入了灵魂,让笔下自成一世界。

萨特说,生活在没有人去生活之前是没有内容的。人被自然界的必然性所支配,在追求物质的过程中创造了生活。生活,或者说物质生活,固然为写作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但物质生活少了生气,少了灵动,少了对创作来说最为重要的精神意味、意义向往。堆砌词藻的诗歌空洞乏味,只追求浮华奢靡的《小时代》言之无物。

真正高绝的文章,是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红楼梦》中“白玉为堂金作马”的鲜花着锦是为了繁华崩塌时的悲从中来,《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流水的盛宴反衬了死去时的孤独。张爱玲华美的长袍上爬满了虱子,欧·亨利“含泪的笑”掩不住笔下的凄凉。对灵魂的探索和拷问,对生命的质疑与向往,是从有深度的生命中来的。

有深度的文章必然也来自有深度的生命。当你历尽繁华沧桑、世态炎凉,生命之井便有了清凉的水和深不见底的思想,作文时便有了自身的思考;当你见证世间大爱、恸于四海苍生,作文时便有了人文的关怀;当你心系祖国发展、关注世界变革,作文时便有了青年的担当。字如其人,文自心出,《老人与海》中那位沧桑而顽强的老人正是海明威铁骨铮铮、永不气馁的自我形象的真实写照;《简·爱》更是夏洛蒂以自身经历为题材创作的自传体小说,没有对天叩问的勇气,没有不向命运妥协的倔强,何来这发人深省的传世名作?

是生命,也唯有生命,才能让文章折射出精神世界的光辉,让笔下文章成一世界。然而让生命融注于笔尖并不意味着可以舍弃阅读与生活,恰恰相反,正是阅读与生活成就了生命。我们只有在阅读里涵养熏陶,在生活中琢磨,作文时,阅读与生活便成了或豪放或柔婉,或俗白或清浅,或质朴或华丽的文字,带领人们寻找文章深处的思想、体味文章的灵魂。阅读、生活、生命,三者的质量决定了文章的质量,阅读、生活成其形,生命构其心。评价一部作品完整,或许是在说它拥有缜密的框架、健全的情节,但评价一部作品完美,必定是在称赞它思考的深度、精神的伟岸。

作文与阅读、生活、生命密不可分,但名篇之所以传世,便在于其体现了生命的深度,因为作文本身,来自于人的精神存在,笔下世界因生命而运转,若流于浅薄生活,作文必定肤浅。

挖掘生命的深度,才能写出好的文章。

【作者系广西玉林高级中学学生,指導老师:韦海清】

点评

本文议论深刻严谨,下笔行云流水,如散文一般。丰富的论据展现了作者深厚的课外积累和文学素养。语言精简得当,论证有力。倒数第三段所体现出的思辨性是一大亮点,肯定了阅读和生活对写作的重要意义,显示了作者的思考和对写作的独创性认识。

猜你喜欢

深度灵魂精神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牛,也有高贵的灵魂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没有烧烤的夏天,没有灵魂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拿出精神
灵魂树 等
深度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