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深巍渺,探研无垠
2022-06-17马钰清
马钰清
初入校时,我们坐在教室里懵懂地齐唱着校歌:“太华巍巍,拔海千寻;滇池淼淼,万山为襟……”十八岁的我们似乎一时还不能明白,这首由熊庆来先生作词、赵元任先生谱曲的庄严歌曲的真正含义,但我们仍然在唱着——从“太华巍巍”唱到“文明允臻”,从至公堂唱到会泽院,从银杏道唱到泽湖,从翠湖北路唱到呈贡,从十八岁的懵懂少年唱到二十出头的青年才俊。
卓哉吾校,其与同高深
云南大学(以下简称“云大”),前身为二十世纪初的私立东陆大学,“东陆”二字,光荣而又深沉,意为“东大陆的主人”。早在20世纪40年代,云南大学便已发展成为一所包括文、法、理、工、农、医等学科在内,规模较大,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中国著名大学。1946年,云南大学被英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列为“中国十五所著名大学”之一。写作《江村经济》的著名社会学家及人类学家费孝通、提出“熊氏无穷论”的数学家熊庆来、学贯中西的文史大师刘文典等人,都曾在云大这一摇篮孕育过影响深远的学术事业。
而其高其深,也与我们息息相关。“会泽百家,至公天下”是云大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精神;“自尊、致知、正义、力行”是云大知行合一、与时俱进的校训。百年风雨,云南大学宛若巍峨高山、浩渺滇池,卓尔不群地傲立在西南边陲,以宽广的胸襟哺育着一代又一代求知若渴的年轻学子。云南大学以其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与至深至卓的学术底蕴,为无数学生打开通往学海的第一扇门。
北极低悬赤道近,节候宜物复宜人
作为一所置身“春城”的学校,云大浓缩了整个春城的“春”。这里几乎没有极端的天气,冬季的气温也很少在零摄氏度以下,就算在六七月的盛夏,也总是二十几摄氏度,陪伴我们的总是温煦的和风、明媚的太阳和清新的雨。无论春夏秋冬,微信朋友圈里赏花观木的老师同学永远不绝。也许你曾在微博上看到过摆满餐桌的玫瑰鲜花宴,它取材于呈贡校区三十亩的玫瑰花园,这是云大芬芳怡人的独特浪漫;又或许你曾听说过满眼金黄的银杏道,每逢十一二月,我们踏过银杏道如同踏过一地金箔,这是云大为我们铺成的天然的金毯,每一个经过的学子,或许都将被祝福拥有像叶片颜色一样光明灿然的前途。
疫情之前,云大东陆校区可以说是“小红书”上的打卡圣地、旅行网站上重点推荐的著名景点。我们常常调侃:“云大是一座花园,更是一座动物园。”东陆校区的松鼠跃过枝头、翻过电线,甚至钻进教室与我们相逢;呈贡校区的天鹅伸长脖颈,优雅地在水面上划出波纹。树荫之下散布着石桌石椅,我爱在这古朴敦实的石桌上读书,或和朋友围坐畅谈,看阳光从枝梢跌落,在书本之间留下跳跃的光点,偶尔会有麻雀并着脚从桌间跳过,有被视作“吉祥物”的小猫在草地上打滚追逐。有鲜花、良木与动物相伴,我们的求学之路又怎么会孤独?
四时读书好,探研境界更无垠
2022年,云南大学继续入选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从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點建设大学到成为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再到继续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云大以自己稳健、长足的步伐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而云大有这样长远的发展,离不开其对学科专业的大力建设与在学术研究方面的深入探索。目前云大有本科专业83个,其中有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47个,7个专业“菁英班”,10个专业“卓越班”;有2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有4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2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获评A类学科2个,B类学科14个。学校形成了以民族学、生态学、生物学、特色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以及边疆问题和东南亚、南亚国际问题研究为优势特色,学科较为齐全,人才密集的学科专业体系。
而我,作为云大文学院的一名普通本科生,也亲自体验了学校浓郁的学术氛围和探研求知的魅力。云大图书馆、自习室总是“爆满”,只要稍稍起晚一些,在宿舍区的自习室便找不到空位;每个清晨和傍晚,在宿舍后面的晾衣场以及走廊的尽头,总有低声背诵英语的学子;一些名师的课堂,吸引着不同年级甚至不同学院的好学的同学;文渊楼的每一间教室在无课闲置时,都有自习的同学在其中埋头苦学;各个学院承办着丰富多彩的讲座,学校里随处可见横跨不同专业领域的讲座海报……我珍惜在这里听的每一堂课,参与的每一项活动,敲下的每一个字,是它们让我在语言与文学的浩瀚海洋里汲取了足够的营养。当我在学习过程中感到犹疑与困惑时,总能回想起大一时中国现当代语言学结课时老师说过的一番话:“有所感、有所悟、有所通达,知识才会成为你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会遗忘更不忍舍弃,这样知识才会真正托举你向上跃迁,摆脱这庸常世界中的捆缚,抵达清朗高峻的思想境域。知识会赋予你尊严,那是唯有美和自由才能给人带来的尊严。”这是我对知识与求学最确切的认识,我也始终相信,在这庸常世界,唯有苦学方能不被聒噪的声音裹挟,方能抵达内心坚守的彼岸。而云大能带给我们的,刚好是这一切。
在云大求学已近三年,换一种方式计算,我已经在这里赏过三场金黄的银杏雨,读过上百本迷人而深刻的书,上过几千堂令人收获颇丰的课。步入大学之前,我并不懂得“大学”究竟是什么,而当我习惯性地出入文渊楼、图书馆,触碰至公堂那鲜艳而深沉的墙壁,在校园的角落里赏鸟喂猫,踊跃参与学校里丰富多彩的活动时,我突然明白了一所大学最纯粹的内涵。带着一百年的沉淀与进步,云南大学始终在行路。
每一个云大人也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