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教育模式对高校体育舞蹈专业学生学习效果研究
2022-06-17刘金鑫李平周祥黄清林
刘金鑫 李平 周祥 黄清林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5-124-02
摘 要 为顺应国家政策文件号召,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工作,对高校体育舞蹈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进一步高效培养至关重要。当下我国高校体育舞蹈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阻碍了体育舞蹈功能的发挥。运动教育模式是符合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理念的,探讨其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教学实验法,对运动教育模式对高校体育舞蹈专业学生学习效果进行研究,得出结论:运动教育模式下体育舞蹈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技术水平和人际关系、课堂氛围等方面要好于传统体育舞蹈教学,学生缺乏竞赛实践等不足得到改善。
关键词 运动教育模式 体育舞蹈 学习效果
一、前言
2020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坚持改革创新,强化实践体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使学生不仅能掌握基本的理论和技术基础,还能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创新、审美及表现力等专业素养。”体育舞蹈是通过舞伴之间的相互配合,在规定的曲目里,展示体育舞蹈的技术动作,通过对音乐与舞蹈的理解,伴随自身的表现力完成整个舞蹈。体育舞蹈能促进学生美育能力发展,在国家对于学校美育工作的全面加强背景下,将会促进我国体育舞蹈的发展,但现阶段我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在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下,重技能传授轻综合素质提高;重教师的主体地位轻学生主体地位;重终结性评价轻过程性评价;学生缺乏竞赛经验与竞赛能力的培养。
运动教育模式是由美国著名体育研究学者西登托普上个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课程教学模式,以游戏运动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以团队学习和固定分组为组织形式,以角色扮演为学习方法的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中比赛是贯穿始终的主线,教师不断地给不同运动水平的学生提供真实而又丰富的运动体验,最终使团队的每位学生都成为有运动能力、有运动教养和运动热情的运动者。运动教育模式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与我国体育教学要求相符合,且其重团队,重竞赛等特点能针对性解决体育舞蹈专业学生缺乏竞赛经验和异性舞蹈的问题。探讨运动教育模式在高校体育舞蹈专业中教学效果,有助于创新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方法与手段,解决现有体育舞蹈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本文提出假设:运动教育模式在体育舞蹈专业教学中应用效果上各项指标要好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运动教育模式在高校体育舞蹈专业课程学习效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通过阅读大量“运动教育模式”“体育舞蹈课程”等方面的资料制定了《体育舞蹈学生基本情况问卷》、《大学教师教学效果评价问卷》并通过专家评定方法对问卷结构效度、内容效度和总体效度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结果显示两份问卷均有较高信度。以湖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育舞蹈专业4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实验前两班进行《普通高校体育舞蹈专业理论知识调查问卷》的填写,且为了确保问卷的效度,采用了重测法,通过SPSS 17.0计算出在测验的效度相关系数为0.81,问卷具有良好信度。实验后两班进行《普通高校体育舞蹈专业理论知识调查问卷》、《大学教师教学效果评价问卷》的填写,共发放160份问卷,回收160份问卷,回收率100%。
2.实验法。选取了湖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育舞蹈專业40名学生参与了本研究。本研究共持续18周。研究采用对比教学设计,其中实验组共20人采用运动教育教学干预;对照组共20人采用传统教学干预。
3.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 17.0软件对实验班和对照班收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数据之间的差异从而得出此次实验的研究结果。
三、结果和分析
本研究通过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术水平、教学效果问卷得分三项指标来反应体育舞蹈专业学生学习效果,其中技术水平通过学期末技术考试来实现,教学效果和专业理论知识则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来实现。
(一)技术水平比较分析
体育舞蹈作为一门技术性运动,技术动作是构成体育舞蹈的基本元素[5]。经过18周教学干预后,比较两组别学生技术成绩上的差异性,由表1可知,实验班实验后技术得分为85.70±5.15,对照班得分为81.65±6.15,通过统计学分析得出,实验班的得分与对照班在技术成绩得分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二)专业理论知识比较
加深学生对体育舞蹈专业理论知识学习,能帮助学生梳理体育舞蹈知识的结构与内容,更好的理解体育舞蹈技术动作或竞赛内容[6]。经过18周教学干预后,比较两组别学生在体育舞蹈理论成绩上的差异性,由表2可知,实验班实验后技术得分为80.40±7.82,对照班得分为75.20±7.37,通过统计学分析得出,实验班的得分与对照班在技术水平得分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三)教学效果评价对比分析
18周教学干预后,通过问卷调查比较两组别学生在学习效果、课堂氛围、群体互动、技术和理论知识宽度、考评或作业、人际关系和功课量等维度得分上的差异性,由表3可知,在在教学效果7个维度上,实验班和对照班教学效果的7个维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学习效果、课堂氛围/组织、群体互动和功课量/难度方面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0.01。课堂氛围/组织、群体互动及人际关系方面,实验班的认可度均高于对照班。
四、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运用教育模式设计的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可以有效的丰富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改善了体育舞蹈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缺乏竞赛实践、缺乏理论深度等问题,通过角色扮演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拓展学生体育舞蹈知识的宽度。在教学效果上运动教育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要显著。
(二)建议
运动模式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应用需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条件,充分结合体育舞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需要来进行教学设计,在和学生充分沟通的基础上,保证学生参与度和角色扮演适应情况,从而保证设计出的体育舞蹈课程的应用更加顺利。
参考文献:
[1]李小芬.体育舞蹈运动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22.
[2]宋颂.河南省高校体育舞蹈专业课程结构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16.
[3]张灵燕.陕西省高校摩登舞较拉丁舞发展滞后因素分析[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6.
[4]SIEDENTOPD,HASTIEP,VANDERMARSH.Completeguidetosporteducation[M].HumanKinetics,2019.
[5]汪志胜,魏源.体育舞蹈之美学价值的研究进展[J].福建体育科技,2016,35(05):10-12+9.
[6]朱晓霜.基于混合学习理论下微课在少儿拉丁舞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广州:广州体育学院,2017.
[7]高航,章荣江,高嵘.当代运动教育模式研究[J].体育科学,2005(06):79-83+6.
[8]PERLMAN D J. Examination of self-determination within the sport education model [J]. Asia-Pacific Journal of Health, Sport and Physical Education,2011,2(01):79-92.
[9]CALDERóN A, HASTIE P A, MARTíNEZ-DE-OJEDA D. Learning to teach sport education: Initial experience in elementary education [J]. CCD Cultura_Ciencia_Deporte,2010,6(05):169-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