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段宋诗教学中背景资料使用的误区及策略探究
2022-06-17杨琬萍
杨琬萍
【摘要】使用背景资料是宋诗教学中非常普遍的方式。本文试图审视小学高年段宋诗教学中背景资料使用的现状,总结出三大误区,并根据误区分析其背后的原因,从而探究小学高年段宋诗教学中巧用背景资料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高年段;宋诗教学;背景资料;误区;策略
统编版小学《语文》高年段四册教材中共选取了15首宋诗。教师教学时需要借助背景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宋诗。在信息化社会,教师可以搜索到的背景资料有很多。笔者在小学高年段宋诗教学中发现,过多的背景资料反而让教师偏离了新课标的方向,走向了误区。
一、审视现状:背景资料的教学误区
1.重文字轻文化
由于宋诗讲究炼字炼句,教师在教学时往往使用背景资料解释诗句的含义,赏析字词。比如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时,有的教师会出示背景资料让学生理解“一叶舟”“出没”的意思,赏析范仲淹用词的精妙,却没有结合背景资料帮助学生体会宋代文人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境界。古诗文教学确实要着眼于意义理解,体会炼字炼句的艺术,但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于文化的传承和反思。炼字炼句处往往是作者言志载道的关键点。使用背景资料,就是在宋诗的炼字炼句处和诗人的言志载道点架起一座桥梁,让学生既能理解炼字炼句处的意义,又能体会诗人的人文情怀。
2.重诗人轻诗作
学生对唐代诗人比较了解,对宋代诗人知之甚少,所以教师在教学宋诗时需要介紹诗人。在使用背景资料介绍诗人时,有的教师容易“一刀切”,比如学习陆游每一首诗的时候,展示的诗人资料完全一致:“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他主张抗金,虽然多次遭受投降派的打击,但始终不改自己的爱国志向。”这样使用资料让学生对陆游有了初步了解,但学生很难结合资料对陆游不同的诗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如果教师能对陆游的资料进行整合、分类,出示不同资料,学生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3.重讲授轻自主
宋诗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生平较复杂,在出示背景资料时,有的教师担心学生不理解这些资料,于是把每一个细节都讲得很清楚。比如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是一首宋代“理趣诗”,教师在教学时常常出示很多“理趣诗”,举例讲解宋代“理趣诗”的特点。其实,这样“灌输资料”的讲授方法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教师不妨放手让学生在课前搜集宋代“理趣诗”的资料,课上引导他们进行探究。在使用背景资料教学宋诗时,教师容易陷入“唱独角戏”的误区,应该让学生成为资料的搜集者和分析者。
二、追根溯源:误用资料的根本原因
1.对教学目标缺乏准确定位
教师对教学目标缺乏准确定位是背景资料误用的原因之一。有的教师教学宋诗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走向“应试”,“应试”更加强调宋诗的语用功能而非文化功能。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常绞尽脑汁使用背景资料加强学生对于“关键字词”的理解和赏析,忽视了古诗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如果背景资料的使用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会默写和赏析,而没有让学生理解宋代的天文地理、民俗风情以及宋代文人的风骨气节,那么宋诗就失去了原本该有的“诗魂”。
2.对宋代历史缺乏整体把握
教师对宋代历史缺乏整体把握是背景资料误用的原因之一。有的教师在教学宋诗时目光仅仅停留在诗人身上,没有将该诗人放在宋代历史大背景下进行分析。这就造成学生对宋诗理解得不够深入。在教学宋诗时,教师不能只提供诗人和宋代的背景资料,而是要把这位诗人的诗作放入宋代的历史长河中,结合具体的诗作提取教学需要的背景资料。
3.对教学方法缺乏创新突破
教师对教学方法缺乏创新突破也是背景资料误用的原因之一。有的教师在教学宋诗时给学生提供所有背景资料,因为这样不仅能把知识点讲解得透彻,课堂也在“可控范围”内。但是这样真正进入学生脑袋里的知识又有多少呢?不妨转变教学方式,指导学生搜集部分资料,引导他们分析资料,哪怕课堂可能经历“波折”,但是学生在这种教学方法中习得了学习宋诗的方法,发掘了宋诗的魅力所在。
三、探究对策:巧用资料的教学方法
1.文以载道,歌以咏志——巧用资料,领悟宋代文化
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开山纲领是“诗言志”,西晋的陆机在《文赋》中提出了“诗缘情”的理论,“言志”和“缘情”可看成一个整体,宋诗中的“情”和“志”折射的是宋代文化。在教学时,相对于教学技巧,教师最重要的是要关注情怀,不仅要使用背景资料帮助学生体会宋诗炼字炼句的艺术性,更要引导学生体会宋诗中传达的情思。
如,范仲淹的诗歌中体现出政治家的品格以及对现实民生的关切。他的《依韵答贾黯监丞贺雪》这首诗,“意在生民先发讴”,一语道出了范仲淹众多诗歌创作的主旨。《江上渔者》可以说是表现“意在生民先发讴”的典型诗歌。在教学《江上渔者》时,笔者借助课文插图、背景资料让学生理解范仲淹悲天悯人的情怀。
【实录一】
师:“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看课文插图,说诗句意思。
生:渔民艰难地在江面上驾驶着小舟,小舟像一片树叶,在风浪中时隐时现。
师:再读诗句,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生齐读诗句。
师: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你能结合这首诗谈谈对这句名言的理解吗?
生:他心怀天下和底层民众,希望为百姓做实事。
师:在北宋内忧外患之际,范仲淹推行了“庆历新政”,免除百姓们积欠的赋税,减轻底层百姓的负担。后人评价范仲淹说:“仰止范文正,宋朝第一人。”
生:《江上渔者》体现了范仲淹“先忧后乐”的胸襟,他不愧是“宋朝第一人”。
2.诗史互通,有的放矢——巧用资料,理解具体诗作
同一诗人创作的诗作有相通之处,又因为诗人不同时期的心境不同,诗作具有独特性。因此在使用背景资料时,教师要对宋代的各个历史时期做到了然于心,教学时要考虑诗人所处的历史背景,结合具体诗作,提供相应的历史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作之间的异同。FE5F60D4-1968-4A14-B41E-8C6A78CC3434
比如,陆游的很多诗歌都洋溢着爱国情怀。让学生从诗中感受诗人的爱国之情,是教学“陆诗”的重要内容。但在他人生的不同阶段,诗作中的爱国之情也呈现出差异性。笔者教学陆游诗作时,考虑了其中的共同性和差異性。
【实录二】
师:(出示资料)《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创作于1192年,当时中原地区沦陷于金人之手已60多年了……
生:我搜集到的资料说陆游是“抗金派”,但受到小人排挤,此时他已被罢官,只能眼睁睁看着百姓被金兵欺压,内心悲愤不已!
师: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生齐读诗歌。
师:1210年,陆游又创作了《示儿》,谁搜集了《示儿》的背景资料?
生:这是陆游的绝笔诗,此时南宋朝廷还未收复中原失地。陆游即将离开人世,他向儿子交代了遗嘱。
师:一年又一年,苦盼再苦盼,陆游盼来的是山河破碎。怎能不悲呢?
生齐读《示儿》。
3.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巧用资料,提高学习能力
《礼记·学记》提出了引导学生的方法:“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倡的学习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使用背景资料时,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让他们能够真正“结合资料,体会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当然,让学生运用搜集资料、分析资料等方法理解宋诗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从低年级开始就要逐步培养这种能力,循序渐进。
比如,《游园不值》是一首宋代的“理趣诗”,笔者让学生课前搜集宋代“理趣诗”的资料,课上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背景资料进行交流。
【实录三】
师:《游园不值》是一首理趣诗。你还知道哪些理趣诗?
生吟诵《元日》。
生吟诵《题西林壁》。
……
师:理趣诗有什么特点?
生:理趣诗多描写自然景物或生活事物。
生:诗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
师:宋代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多理趣诗?结合搜集的资料谈谈看法。
生:宋代理学兴盛,注重心性研究。因此宋人更加崇尚思考,写诗也有了“理趣”。
生:唐人将诗的怪诞异想、才情风流写到极致,宋人只能另辟蹊径。
……
综上所述,教师要增强自己的文化修养,深入阅读宋代历史书籍和文学作品,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在小学高年段宋诗教学中巧用背景资料,让学生从宋诗中领略宋代的文人风骨,品味审美情趣,汲取精神力量。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拉萨路小学分校宝船小学)FE5F60D4-1968-4A14-B41E-8C6A78CC3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