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文化资源向产业资源的现实转换 促进博物馆与产业融合的力量
2022-06-16
■ 中国丝绸博物馆
当前,博物馆正在打开一个崭新的文化空间。2020年,中国登记在册的博物馆共5788座,博物馆以展览与收藏为基础构成的公共服务能力逐步凸显,正在成为人类社会重构文化形象的重要标志,成为中国民众重温历史记忆、丰富精神生活的重要载体。
■ 中国丝绸博物馆
与此同时,专业博物馆正在生成一个崭新的产业空间。目前,覆盖丝绸、纺织、刺绣、服饰、丝毯等领域的100多家纺织专业博物馆,成为映照产业历史、服务产业转型、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标志之一。纺织专业博物馆构成了时尚产业重要的文化业态,奠定了时尚产业重要的历史坐标;时尚产业的文化性、创新性和市场性,同样为专业博物馆在新时代的焕发新生,提供了重要的产业资源,缔造了“唤醒藏品、融入生活”的多重可能性。
2021年9月2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先生出席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加快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响应这一倡议,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正积极对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解决民生和美化生活的基础产业、国际合作与融合发展的优势产业”的新定位,致力成为“推动时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贡献者”、“引领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价值传递者”。
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实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围绕绿色材料、绿色生产,构建低碳环保的产业体系;二是履行对社会、环境和市场秩序的责任,构建更负责任的产业体系;三是以绿色消费及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构建可循环利用的产业体系。
博物馆因收藏时空而存在,是承载人类文明、展示国家形象的文化中枢;博物馆因服务公众而存在,是感悟历史记忆、增强文化自信的历史窗口。伴随着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变迁,纺织博物馆正成为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平台力量。
■ 中国丝绸博物馆:“衣尚自然:服饰的美与责任”
以中国丝绸博物馆为例。去年举办的“衣尚自然:服饰的美与责任”展览,从美和责任两个角度审视、讨论自然与时尚的关系,有力倡导了时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理念。
当然,中国丝绸博物馆三十年的探索,远不止这一场展览。通过开展纺织品文物保护和基础研究,联结服装教育、倡导时尚生活方式,为重新定义21世纪新丝绸之路,开启了行业与博物馆深度交互、优势互补、共谋发展的创新发展模式。
必须明确的是,博物馆之于产业,不是一个指向过去的“孤岛”,而是一座发明未来的“桥梁”;不是一个静态收藏的“终点”,而是一个动态创造的“起点”;不是一道锁住历史的“深门”,而是一扇促进世界文明交流的“窗口”。博物馆是承载纺织服装文化的“历史容器”,也是链接历史资源与现代产业发展的“创新孵化器”。因此,它的力量既在于“寻根”,更在于“开拓”;既在于“专业”,更在于“生活”;既在于“呈现”,更在于“交流”。
第一,协同专业研究,促进文化资源向产业资源的现实转换。
要让博物馆中沉睡的历史文物,面向产业“活起来”。
要充分发挥纺织专业博物馆的平台优势,开展纺织品文物保护应用研究和定向基础研究,探索高等院校与博物馆联合培养的人才模式,探索与产业资源融合转换的路径。这方面,中国丝绸博物馆的创新探索值得借鉴:即,一方面构建以纤维、染料和工艺为核心的研究体系;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藏品数字化及管理系统,建设强大的纺织考古实验室,高效的纺织服饰修复中心。
第二,协同文创设计,促进博物馆品牌向消费生活的渗透。
要让博物馆中静止的文化元素,面向消费“动起来”。
《2019博物馆文创产品市场数据报告》与《新文创消费趋势报告》均显示,跨界衍生品在整体文创产品市场的份额高达72%,其销量是自营产品的近三倍。当前,博物馆塑造自身品牌IP形象已成为大势所趋。未来,可探索博物馆与纺织服装企业的联动合作,利用博物馆积聚与沉淀的历史文化资源,推动纺织类文创产品走向消费、服务生活,挖掘深层次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第三,协同美学教育,促进专业展览向大众认知的理念传播。
要让博物馆中严肃的专业面孔,面向大众“笑起来”。
■ 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
时装产业与博物馆空间,都承担着传播视觉艺术、呈现时代风貌、讲述生活方式的文化使命。应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增加趣味性、互动性、娱乐性展示形式,通过提升公众对纺织文化的“具身”认知(embodied cognition),强化其对纺织美学的深度体验。(如:卢浮宫《安地诺面纱》展览中,使用了微软Kinect,使参观者可以接触数字形式的古希腊挂毯;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中,营造了沉浸空间,让观众沉浸于流光溢彩的“华纹锦绣”中,同时通过多媒体互动“换衣镜”,让观众获得“穿越”的穿衣体验。)
第四,协同文化推广,促进中华服饰与当代文明的多元交融。
要让博物馆中浩瀚的中国文化,面向全球“转起来”。
■“中国:镜花水月”展览
2015年,“中国:镜花水月”展览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展出,打破了亚历山大·麦昆于2011年创下的展览参观人数纪录,这表明传统的中国文化与东方美学,正获得全球关注。未来,也希望我们能够联动全球博物馆系统,包括联动国际时装周、国际商贸展览、国际艺术盛会等一系列文化交流平台,实现东方美学与西方时尚高质量、高频次的交流与对话,促进中华服饰与当代文明的资源共生与发展共赢。
■ 苏州丝绸博物馆
产业和博物馆的发展,都是一面“多棱镜”,从不同的角度折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技术、消费的变迁。这使得产业与博物馆之间、东西方之间的交互与合作,彼此交织、互为支撑。
我们的幸运,不仅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对技术能有效驾驭的时代,更是因为人类不同于其他物种—有滋养文化的灵性与接受熏陶的悟性。时装产业与博物馆的共同使命,皆为承载人类文明、保存文化记忆,两者都是创造美、传播爱的美好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