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州市大豆玉米带状种植技术推广中的机具问题和建议

2022-06-16山东省德州市农业机械服务中心李志伟

农机科技推广 2022年5期
关键词:德州市间作机具

○山东省德州市农业机械服务中心 李志伟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基于传统间套作创新发展而来。采用玉米带与大豆带复合种植,让高位作物玉米具有边行优势,扩大低位作物大豆受光空间,有利于协调发展玉米、大豆生产,但要大规模推广应用,实现机械化生产是关键。

一、大豆玉米间作种植技术示范情况

德州市地处黄淮海平原,山东省西北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玉米和大豆生长种植,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玉米常年种植面积700万亩以上。自2017 年以来,德州市的部分县市和四川农业大学、德州市农科院三方合作,连续5 年推广应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2017 年,在禹城市房寺镇和临邑县德平镇、兴隆镇分别建立大豆玉米间作种植技术示范基地,推广示范面积约66 公顷,主要推广大豆玉米间作2+3 种植模式(玉米+大豆),即2 行玉米、3 行大豆;2018 年,在禹城市房寺镇和临邑县德平镇、临盘镇示范面积共约133 公顷,主要推广大豆玉米间作2+3、2+4种植模式。2019 年,在禹城市房寺镇示范面积约66 公顷,主要推广大豆玉米间作2∶4 种植模式,并对2+3、2+6、2+8、3+4、3+6 等大豆玉米种植模式进行了试验。2020 年,在禹城市房寺镇子轩家庭农场开展了200 亩的高产攻关试验,通过采取“选配良种、扩间增光、缩株保密、调肥控旺、机播匀苗、机收提效、防病控虫”等措施,试验田玉米亩产568.01 公斤、大豆亩产121.66 公斤。2018-2019 年,在大豆玉米带状种植技术的基础上,开展了大豆玉米混合青贮料与牛羊饲喂试验项目,大豆玉米混合青贮不仅能提高青贮料的蛋白质、钙等营养品质的含量,同时解决了大豆难以单独青贮的难题,不仅解决了牛羊对草料“量”的需求问题,同时满足了牛羊对草料“质”的需要。

二、农业机械装备使用情况和问题

1.播种环节。以德州市为代表的黄淮海平原地区,属于夏玉米-夏大豆区域,不覆膜播种,一般在小麦机收后不经过耕地、整地,直接在麦茬上播种。采用比较多的种植模式有2+4、3+4、3+6。2+4 模式经过实验测产,增收效果最明显,每亩地可达200~300 元,但需要采用专用机械才能实现大豆玉米同时播种或同步播种。3+4、3+6 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现有机械,大豆和玉米两台机械分别作业,每亩分别增收150~200 元、100~150 元。常用 机 具 有2BYFSF-5(6)、2BMFJ-PBJZ6、大 豆 玉米间作6 行播种机。德州市本地企业生产的德农2BM-6 玉米大豆复合带状播种机已通过农机购置补贴新产品初选;颐元农机生产的大豆玉米间作联合播种机,采用的是1 行玉米+2 行大豆(1 条交错苗带)+2 行大豆(1 条交错苗带)+1 行玉米的技术模式,目前正在实验鉴定阶段。在种植模式的选择上,不同的地方可以根据耕地麦畦宽度决定,目前种粮大户倾向于选择3+6 模式,主要考虑不用新购置机械。种植模式具体数据见表1。

按照排种器的构造,目前主要有气吸式、指(勺)夹式、勺(内充种)轮式等3 种专用播种机械,其中气吸式一般缺少清茬装置,后两种部分机型有清茬装置。虽然以上几种播种机械在开沟器前多数都有防堵装置,但小麦割茬应尽量的低,最好在播种前将小麦秸秆切碎并均匀抛洒,或捡拾打捆离田,并进行灭茬处理。在开沟器部分,圆盘式能开出V 型沟,可以避免籽粒前后移动,且株距均匀性好于尖铲式开沟器。在播后镇压部分,玉米镇压强度大于大豆,大豆宜选择空心轮或铁棂镇压轮,不宜使用实心轮镇压,利于大豆出苗。在施肥部分,由于用肥量差别较大,玉米每亩需50~60 公斤,大豆不施肥或每亩10~20 公斤,因此大豆玉米要分设肥箱。由于种植密度加大,应对播种机械的玉米施肥部件进行调整,将排肥器工作行程调至最大,或者更换大排量排肥器,增加施肥量,保证作物生长需求。总的来说,气力式播种机价格高,作业效率高,适用于规模较大、经济条件好的农机大户或农业经营主体,指(勺)夹式播种机作业效率较高,价格较高,适用于中等规模的农业经营主体,勺轮(内充种)式播种机作业效率不高,但价格低,适用于小规模的作业主体。

表1 德州市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种植模式

存在问题:由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尚在推广初期,应用面积不大,目前市场上这类专用机械较少,且产品质量有待提高,作业过程中易发生问题。同时,在我国不同地区推广的大豆玉米套作或间作的种植农艺有区别,甚至同一地方不同地块选择的种植模式也可能不同,农艺的多样化造成了机具需求的多样化,使此类机具市场过于细分,抬高了研发和制造成本。而此项技术具体到德州市,在适宜免耕覆秸条件下的大豆玉米一体化精量播种机械数量少、价格高、作业速度低、排种器性能不高等问题,且播种施肥一体机播种大豆质量不理想,不能实现一播全苗。

2.田间管理环节。防治病虫害、防除杂草和化学控旺是田间管理的主要作业。常用机械为喷杆喷雾机、植保无人机等。由于玉米为单子叶植物、大豆为双子叶植物,因此在选择和喷洒除草剂时必须注意,不能对另外一种作物造成伤害。在机械的选择上,要选用双药箱、双药泵、双管道、专用喷头和物理隔离的机具。常见的机具有3WPZ-1000 型分带喷杆喷雾机、3WP-1300GS 型双系统分条带精准智能喷杆喷雾机等。专用植保机械的应用,能有效减少雾滴飘移,节省农药10~20%。

除草是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机械化作业的难点之一。在苗前阶段,要加大水量,尽量在地表形成药膜。在苗后除草时期,喷雾机轮胎应行进在大豆玉米的间隔带中,喷头距离作物冠层50 厘米左右,作业速度控制在5~8 公里每小时,顺风喷洒。

存在问题:德州市大豆玉米播种时节为6 月中下旬,天气偏干旱,又因秸秆覆盖,常因喷水量不足造成除草效果不好。苗后除草难度较大,玉米、大豆要分别施药。目前的喷药机械适用性不好,大部分无法实现一次喷药大豆玉米双防,增加了用工和农药投入,且效果不理想。有的地方为了实现一喷双防,在喷杆喷雾机上加装了塑料隔板,蒙上塑料布等,起到了一定作用。到了生长后期,玉米高度较高,喷杆机械无法进地作业,无人机作业效果也受到影响。

3.收获环节。根据种植模式、地块大小等选择适宜收获机械,并根据作业条件调整作业参数,一般选用2 行或3 行的自走式机械收获玉米,选用适宜的机械收获大豆。常用机械有4YZ P-2685、4YZ-2A 等自走式两行玉米收获机,GY4D-2、4LZ-3.0Z 等大豆收获机,也可选用高地隙跨带玉米收获机,实现跨大豆带同时收获2 行玉米,收获效率能大幅提高。如果采用大豆玉米间作混合青贮模式,可选用青饲料收获机同时收获大豆玉米。

在收获之前,要先根据作物品种、成熟度、籽粒含水率和当地气象条件,确定2 种作物收获的先后次序。大豆收获应根据种植带宽选择合适割幅的机具,机具宽度要小于大豆种植带宽度20 厘米。玉米收获机根据种植模式选择两行或三行机,宽度要至少比玉米带宽少10 厘米,行距偏差不要超过10 厘米,否则将增加落穗损失。如果先收获玉米,为防止收获时受到大豆的干扰,可在玉米割台装配分禾器。在玉米大豆成熟期一致的地区,也可以将玉米大豆同时收获,两台机械一前一后同时作业,基本不受行距和带宽限制。

存在问题:大豆如果遇上雨量大或遮荫的情况,易旺长倒伏,影响产量和机械收获作业。适宜间作的大豆专用收获机械少,价格偏高,机械质量欠佳。收获时大豆玉米要分别收获,进地机收两遍,同时增加了成本。如果先收获大豆,在机收时易混杂玉米,影响收获质量和销售价格,且目前大豆机收的田间损失率、泥花脸、破碎率均较高,对产量和品质也有影响。机手作业时如果追求效率,车速和转速较高,也会造成一定损失。中小型大豆收割机生产厂家比较少,在大豆收割季节机具不够用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对策建议

1.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科学有序推进。在作业模式、作业机具等选择上,充分尊重基层、一线农民的意愿,不搞一刀切,科学推广,有序推进。为减少农民、合作社在购买机具上的支出,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资源,在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技术推广初期,可灵活选择3+4、3+6(玉米∶大豆)的种植模式,玉米的播种、收获环节使用现有机械即可完成作业。等复合种植技术掌握熟练,新型专用机具相对成熟后,可再改用2+4 等在产量增收上更有优势的模式。

2.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出台扶持政策。抓住国家大力发展大豆产业的有利时机,结合当地实际,出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地方性扶持政策,扩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带动更多更有实力的农机生产厂家开展相应机具研发。各地可以考虑对当地企业研发给以资金扶持,以减轻农机生产企业研发的资金压力,加快新机具研发进度。有关部门对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机械的鉴定等流程开设绿色通道,明确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中“优先补贴”、“应补尽补”,有条件的地方也可对机械进行累加补贴。

3.坚持农机农艺融合,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难点进行公关。在机播环节,主要在装备研发方向发力,配合农艺模式改进,努力实现大豆玉米同步播种,一播全苗。在病虫草害防治环节,以实现一喷双防,努力提高机械植保作业效率为目标。在机收环节,机械装备相对成熟,主要针对复合种植的农艺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地调整优化,降低机收损失,提高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在新技术推广阶段,建议各地农机、农艺部门成立联合专家组,根据当地实际确定种植主要模式、农艺参数和农机作业要求。技术人员积极深入生产一线,收集机械作业信息和机手意见,及时将情况反馈给研究机构和生产企业。

4.强化新闻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开展广播、电视、网络、移动端等全方位、经常性的宣传,通过新闻栏目宣传成功案例和典型事迹,通过专题栏目介绍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提高农民群众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新技术推广的良好氛围。有关部门应以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农机合作社管理和技术人员为重点,积极组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活动,讲解技术原理和操作要点,尽快提高农机手的技术水平。大力开展机手职业道德建设,引导一线作业人员按流程操作,按标准作业,避免因机手过于追求作业速度导致作业质量不佳。

猜你喜欢

德州市间作机具
高粱大豆间作对高粱生物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不同间作物对连作葡萄生长影响初探
试论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发展
少年闰土 教学设计
lMLQS-40/70起垄铺膜施肥联合作业机操作使用及维护
鸟屎运
学生写话(4)
果园实行间作套种的优势与模式
辽宁省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推广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