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容应对疫情,从“心”开始

2022-06-16豆子

至爱 2022年5期
关键词:防疫情绪心理健康

文|豆子

疫情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压力,并引发一些心理问题。特别是长期奋斗在一线的医护工作者,因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而被隔离的民众,为了维护城市运转而超负荷工作的公安、居委、志愿者等人群,随着防疫“战线”拉长,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情绪波动:人们会因为疫情的好消息而特别高兴,也会因为坏消息而感到十分失落。

失眠:疫情防控期间信息增多,一些负面信息可能会让人产生紧张、焦虑、心烦等,进而导致多思和失眠。

焦虑:人们会反复回忆过往,外出时是否佩戴好口罩,接触快递等物品后有没有把手洗干净,有人路过时打了一个喷嚏……担心家里的老人、孩子出门的时候,会不会遇到过“密接”,或是小区里还有没有“潜伏”的“无症状”。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图|倪圆缘指导老师|王琳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恐惧:身体稍有不适,就不停地测体温;自己或家人咳嗽两声,就会马上联想到新冠肺炎。

暴躁:繁重的工作、日渐炎热的天气、购买物资的不便捷,或是行动受到限制,这些情况很容易引起暴躁、愤怒的情绪。甚至会出现对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或邻居发脾气的情况。

兴趣丧失:居家隔离刚开始的时候,还处于时间自由的状态,玩手机、看电视、与好朋友畅聊……时间长了,做什么事情都变得提不起精神,缺失兴 趣。

没有安全感:对于集中隔离的人来说,得知可能感染新冠肺炎已如晴天霹雳,还要面临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以及对何时归家的不确定性,这会让人产生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

短期内,这些可能会出现的情绪都不能称之为疾病,而是面对灾难、意外时所出现的一种心理反应。有的人反应会严重一些,对自己的生活、身体、情绪、精神影响大一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心理有点脆弱”;有的人,只是暂时反应而已,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得到缓解,人们常用“内心强大”来形容这类人。

与其焦虑,不如接纳现实,应对变化

最近,上海多家医院门诊服务安排有所调整,我们该如何应对医疗服务的变化呢?“首先,要随时关注医院的相关公告与要求,了解医疗变化信息,及时调整就医计划,使用互联网医疗、线上门诊等形式代替来院就医,减少无法及时就医带来的紧张和不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林国珍分析,应对现状,与其无谓焦虑,不如接纳现实,积极应对变化。家属也要适时安抚患者,防止紧张、焦虑情绪加重病情,要知道心理防护和身体防护同样重要。

重建生活秩序,找回生活“掌控感”

疫情反复,难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影响,让人感觉沮丧、无奈。如何在不确定中进行身心调适?“不妨暂时放慢生活节奏,享受和亲人相处的时光。保持规律的作息,每日适当运动。保持情绪和身体的活力,有利于缓解疫情变化给心理带来的不确定性与紧张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金海燕进一步解释,如果始终感觉忧心忡忡,身体也常常处于紧绷状态,这个阶段,最好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做一做运动、冥想、深呼吸等放松情绪,还可以通过舒缓的音乐来排解焦虑、恐慌等不良情绪,一首动听的歌曲、一段优美的音乐都能让人释放情绪、回归平静。

调整关注焦点,用“多”出来的时光做快乐的事

随着疫情信息的公布,每日的新增病例数固然牵动人心,但是,过度关注反而增加担忧及焦虑。在心理专家看来,这段“多”出来的时光,可以静下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书法、绘画、种植花草,或给家里来次全方位的大扫除,好好享受这份难得的恬静,与家人、朋友好好聊聊天……

防疫“云”课堂,维护市民心理健康

为了响应防疫号召,进一步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切实满足广大市民在疫情防控期间的精神文化需求,各种心理健康“云”课堂也广泛开展,以帮助上海市民树立信心,积极面对疫情防控。

疫情防控期间,青浦区慈善超市联合上海市青浦区精神卫生中心举办“防疫科普,如何应对疫情焦虑”线上讲座活动,邀请了心理治疗师为大家进行防疫科普,学习运用心理学专业知识来缓解焦虑,引导大家积极解决问题,学习掌握妥善应对心理焦虑的方法。

日前,我国多地疫情反复,上海市总工会宣教部、上海市职工文化体育协会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亚太EAP中心联合举办的“上海市总工会职工心理服务网络公益课堂”上线。针对职工在封控期间可能会出现的心理问题,网络公益课堂讲授了关于如何舒缓情绪、缓解压力、激发自身“职场动力”、心理关爱及如何应对家庭矛盾等相关方面的内容,受到广泛好评。

疫情是一时的,但心理健康是长期的。大家在做好防疫工作之余,请一定要记得自我关爱!疫情是一次挑战,居家也是一次成长。希望大家能够更为理性地看待自己正在经历的事件,理性认识、调节情绪、树立信心、共克时艰,在疫情中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沟通、学会成长。

猜你喜欢

防疫情绪心理健康
“豪华防疫包”
春节防疫 不得松懈
防疫、复工当“三员”
俄罗斯的防疫“宅”假期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