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方驰援,同心守“沪”
2022-06-16豆子
文|豆子
3月以来,上海的疫情牵动了亿万同胞的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抵沪后即与上海市委和市政府负责同志交换意见,转达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干部群众的关心和慰问。孙春兰强调,要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犹豫不动摇,态度坚决果断,行动迅速有力,精锐尽出,以快制快,用最短时间遏制疫情扩散。
由于上海本轮疫情形势严峻而复杂,为尽快实现社会面清零,推进“四应四尽”,上海已建成逾百个方舱医院,床位数超过16万张。无数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务人员汇集上海,奋战在抗疫一线,一个个白色身影,就像一支支队伍,白衣为甲,逆行出征。
随着疫情持续时间延长,上海市生活物资的储备能力,以及供应、配送的能力,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无数的蔬菜、水果等爱心物资从四面八方向上海运输,一辆辆卡车、一列列火车、一架架飞机、一艘艘轮船,就像无数个高速运转的齿轮啮合传动。
八方驰援而来的医务工作者,兄弟城市的守望相助,他们与上海人民并肩作战,与病毒进行着时间上和空间上的赛跑。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在病毒面前,没有人当旁观者。
江苏来了
3月28日以来,江苏援沪医疗队共有1.1万余人支援上海核酸筛查采样工作。截至4月16日,医疗队已支持上海开展核酸筛查采样2200余万人次。苏州、太仓、常州、常熟、盐城、东台各地,更是纷纷将新鲜农产品、大米面粉蔬菜发往上海。
浙江来了
3月28日起,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第二医院、邵逸夫医院等7家省级医院和多家地方医院,先后派出数千名医护人员,全力支援上海。同时,浙江省各县市同样紧急调集数万斤禽蛋果蔬等刚需物资,运往上海。
北京来了
3月29日,北京医疗队跨越1200公里,冲锋在前,援助上海,共抗疫情。随后,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援沪医疗、航天医科航天中心医院分别派遣16名和27名医疗队员前往上海,支援上海的疫情防控及医疗救治工作。4月10日,47个满载1222吨牛奶的集装箱从北京货运中心郭磊庄货场驶出后仅30个小时就抵达上海杨浦站。
广东来了
4月3日,广东省支援上海核酸检测队一行300人抵达上海浦东机场。次日一早,广东省支援上海核酸检测队就上岗工作了,加入浦东多个核酸检测点。连日来,他们奋战在抗疫一线,为提升上海核酸检测能力贡献了力量。
图片数据截至4月18日,为不完全统计
安徽来了
4月2日,由安徽省内多家医院选派的援沪医疗队医护人员整队出发奔赴上海。此前,已有1030位医护人员先期抵达上海,支援上海核酸采样工作。来自安徽各地的物资车也纷纷抵达上海,阜阳的蔬菜、亳州的中药材、滁州驰援的33万毫升血液……
山东来了
4月3日,山东省1100余名医疗人员,和核酸检测人员组成山东省援沪医疗队赴上海支援疫情防控工作。此外,山东再现“搬家式”援助,百万斤蔬菜从临沂、寿光等地驰援上海,守护上海人的菜篮子。
河南来了
8架飞机,1500名医护人员及核酸检测所需的物资,支援上海抗疫。另外,800吨满载河南人民心意的新鲜蔬菜从郑州出发,一路疾驰,驰援上海捐赠抗疫一线 ,同时发出的,还有1000万只口罩。
天津来了
4月3日,1500名天津援沪医疗队员集结完毕,启程前往上海。随后,还有500名医护人员组成核酸采样队赴上海进行支援。此外,6辆满载着50万件抗疫物资的货车从天津出发,作为天津支援上海医疗队的后备物资助力上海疫情防控。
云南来了
4月4日,云南省第一批援沪医疗队203名队员已前往上海。4月11日,云南省第二批援沪医疗队在昆明长水国际机场集结。据悉,第二批队员从10所省级医院、5所市级医院、19家单位抽调776人组成。
来自保山,怒江州,昆明,昭通,曲靖,丽江,大理州鹤庆、洱源、云龙……一批批农特产品,千里迢迢,驶向上海。
湖北来了
截至4月16日,湖北省援沪医疗队共派出1311人驰援上海。“两年多前,武汉抗疫时,上海曾用无私大爱帮助我们渡过难关。如今,我们怀着感恩之心前来支援,必将全力以赴救治患者。”一位湖北省援沪医疗队队员感慨。
湖南来了
3月25日凌晨,17辆重型卡车满载近500吨新鲜蔬菜,徐徐驶离海吉星,带着长沙人民的心意,将近500吨蔬菜连夜发送上海。4月3日,湖南104名医疗团队抵达上海,支持核酸检测工作。4月15日,湖南省援沪中医医疗队606人在长沙黄花机场启程出征上海。
黑龙江来了
4月14日,黑龙江铁路部门先后分3批次从齐齐哈尔地区起运4700余吨牛奶驰援上海,一列满载着3000吨大米的货运列车,也从哈尔滨国际集装箱中心站启程,奔赴2600公里外的上海。
军队抽组卫勤力量2000余人赶赴上海……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上海从来不是孤勇作战,上海背后是14亿华夏儿女。截至4月12日,国家卫健委已从全国16个省份调派医务人员4万余名和每日238万管核酸检测的能力支援上海,和上海的医务人员一起开展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和核酸检测等工作。全国守“沪”的背后,我们看到了深植于中华民族血脉的“与子同袍”情谊,看到了我们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我们坚信,不管病毒有多无情,只要有14亿人守望相助,有14亿人共克时艰,我们就一定能打好打赢这场大仗硬 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