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汇聚慈善力量助力共同富裕(上)

2022-06-16陈加元浙江省慈善联合总会会长

至爱 2022年5期
关键词:慈善事业共同富裕慈善

文|陈加元 浙江省慈善联合总会会长

受疫情影响,我们以视频直播的方式举办第八届西湖论善。西湖论善在大家的支持下进入了第八个年头,成为推动浙江省慈善事业发展、促进长三角慈善一体化的一项重要活动,在省内外慈善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些年来,我们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慈善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党和政府工作大局,团结带领广大慈善组织和社会力量,不断完善体制机制,着力加强组织队伍建设,大力推进依法行善和行业自律,努力弘扬慈善文化,规范引导着力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尤其在参与脱贫攻坚战和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取得了显著成绩。省慈善联合总会相继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抗疫先进集体。全省慈善组织数量、年善款募集数量、注册志愿者人数、慈善信托规模、基层慈善实体数量等指标,均居全国的第一方阵,有些方面还名列第一。

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们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将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在这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我省慈善事业也随之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2021年6月,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总书记对浙江新的更高要求。刚刚闭幕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共同富裕。在这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之际,我省的慈善事业由此进入崭新的时代,在助力共同富裕中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

那么,什么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是全体人员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普遍达到生活富裕富足、精神自信自强、环境宜居宜业、社会和谐和睦、公共服务普及普惠,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和幸福美好生活。

慈善事业在推动共同富裕进程中既有大有作为的广阔空间,又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今天我们以“汇聚慈善力量 助力共同富裕”为题开坛论善,恰逢其时。下面,我围绕这一主题谈几点认识,与大家共勉。

第一,助力共同富裕,浙江慈善应当扛起怎样的时代使命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为贯彻落实中央的《意见》,2021年7月19日,省委省政府发布了《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提出要全面打造“善行浙江”:包括建立健全回报社会的激励机制;完善有利于慈善组织持续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大力发展慈善信托、打造全省统一的慈善服务信息平台;建立“蜂巢式”浙商公益慈善机制;发扬“人人慈善”的现代慈善理念,打造以“慈善公益一日捐”为代表的全民性慈善活动;推动互联网慈善,打造智慧慈善、为民慈善、阳光慈善等等。省民政厅也随即印发了《行动方案》,从健全慈善激励机制、推动慈善模式创新、引导慈善资源合理流动三方面作了细化安排。

从中央的《意见》和省里的两个《方案》的部署和要求来看,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迈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征程中具有开端性开创性意涵的重大事件,类似于开启深圳经济特区建设之于全国改革开放的意义,同时又有更丰富的内涵。浙江作为共同富裕示范区,是具全局性和探索性的实验区,这与深圳经济特区有类似之处;差异在于,此次浙江从一开始就不仅是“试验”,更应是“示范”。示范,一方面是呈现新发展阶段新成就的示范,另一方面是解决新矛盾新问题的示范,再一方面是建立新机制新体制的示范。基于这样的背景和定位,浙江慈善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要扛起三个方面的时代使命:

1.扛起慈善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使命。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精神支柱和行动向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思想保证、精神力量和道德滋养。它不仅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也体现了时代特征。慈善文化既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中华民族有着慈悲为怀、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等优秀的慈善文化,在数千年的文明进程中发挥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凝聚人心的积极作用。这种文化在承平之时,是守望相助、和衷共济,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强大文化纽带;在灾荒之际,则会爆发出抵御灾难、解民倒悬的强大自救和互救力量。

习近平同志多次倡导传播慈善文化,发扬慈善精神,弘扬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强调,广大人民群众要“树立慈善意识,参与慈善活动,发展慈善事业”“不管在什么条件下,不管做了多少,只要关心、支持慈善事业,积极参与慈善活动,就开始了道德积累”“这种道德积累,不仅有助于提高个人和组织的社会责任感及公众形象……有利于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全社会得到更好的弘扬,切实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

共同富裕既是物质生活的共同富裕,更是精神文化生活的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使命下的慈善使得社会优势群体以自觉自愿的方式和行动向弱势群体开展慈善捐赠或志愿服务。在慈善过程中,不同群体之间的思想隔阂乃至对立情绪逐步消除,达到不同群体间的社会和谐和思想统一。通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充分发挥慈善在社会道德建设中的先行先导作用,加强慈善文化的代际“传承”,引导公民更加自愿、自觉地参与到共同富裕的实践之中,助力形成全社会向上向善的价值追求,让浙江真正成为精神普遍富足的省域范例,让“精神富有”成为“共同富裕”的最亮底色。

2.扛起慈善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中的使命。中央《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治理意见》)指出,要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激励政策,创新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又一重大举措,是推进基层社区治理一个纲领性文件。《治理意见》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工作的要求。《治理意见》的出台和实施,对于夯实国家治理根基、加快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十分重大而现实的意义。

“五社联动”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是多主体的联动合作,是社会善治的重要手段。在疫情防控期间,广大社区志愿者和社会慈善力量在阻断疫情、生活救助、心理疏导、关系协调等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就是最有力的例证。我国的慈善事业,在基层治理实践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而不仅仅是一个补充。创新推动“五社联动”的慈善模式,要重视发挥基层慈善组织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稳定,夯实党的执政根基,提高服务民生能力中的耦合功能。鼓励、引导基层慈善组织以满足本地群众需求为导向,面向社会,服务基层,为社区居民提供个性化、多样化服务,在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生态、社区创业、社区安全、社区健康等领域找到切入点,实施好相关的公益慈善项目。积极培育志愿服务队伍和文化,以志愿服务社会,激活社区联结,解决基层社区难题,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好互动。积极开发和整合社会慈善资源,探索建立社区慈善基金。引导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融入工作,营造“一家亲”的良好社会氛围,推动“社区共同体”的建立,从而全面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形成。

陈加元会长

3.扛起慈善在助力实现全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的使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标志着慈善事业已由社会保障制度的组成部分之一上升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一环,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第三次分配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先富带后富从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具体实践。第一次分配依靠的是市场这一无形的手,强调市场规律,更多追求的是效率;第二次分配依靠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宏观调控工具,具有刚性约束,更多强调的是公平;第三次分配则是基于道德力量的收入再分配,弥补现有分配制度中可能出现的“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的失灵问题,兼顾效率与公平。共同富裕使命下的慈善,使更多的民众和更广泛的主体,自愿提供物质财富和志愿服务,帮助未富的人群跟上社会富裕的步伐,以此实现社会财富在优势群体和弱势群体之间的转移分配,促进不同社会群体之间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发挥慈善第三次分配作用,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构建人民满意、具有浙江特色的高质量慈善服务保障体系,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紧紧抓住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把实事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要积极引导社会主体参与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完善社会力量办社会事业政策制度,鼓励社会组织投资兴办普惠性非营利性的幼儿园、职业院校、高等院校、老年学校和医疗、养老、托育、文化、体育等服务机构,分层次高水平服务保障民生。创新实施山海协作升级版,变“输血”为“造血”,从单一的生活型救助向复合型救助转变,将被动受助变成主动自救,系统性增强内生动力,重点推动山区26县共同富裕。

猜你喜欢

慈善事业共同富裕慈善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企业慈善行为、第三次分配与共同富裕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推动慈善事业发展 促进社会向善向上
肩负使命的奶奶
慈善之路
他们承诺捐出半数以上财富投入慈善事业 超过200位慈善家加入“捐赠誓言”
慈善事业法与社会治理现代化
慈善晚会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