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画新生
2022-06-16王博
王博
古旧书画作品由于历代流传、保管不善或自然灾害等原因,经常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及病害,需重新修复装裱才能再现作品的原貌和艺术风采。让我们“拿出”一幅清代的《江友渚等七挖书画轴》,进行修复吧。
首先,我们看到此画轴可以分为上、中、下3 个部分,裱有两件书法、5 件绘画,共7 幅作品,为挖镶(在画心四周使用一整块绫或绢进行镶嵌,没有镶缝)集锦装。由于画轴以纸作为镶料,时间已久,天头(指上端的空白处)残缺破损严重,水渍、污渍、折痕等布满裱件整体,同时发现正面有7 处当时用纸粘补破损镶料的情况,严重影响文物的美观,亟须进行保护修复。
一 清洗画心
清洗是古旧书画修复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在这一过程中,书画清洗得当,则恢复旧观;清洗不当,轻则损,重则“毙命”。我们需要在盆中加入适量纯净水,温度不宜超过60 摄氏度,将画心(指书画家在纸或绢上完成的作品)正面朝上,用排笔蘸水对7 幅画心逐一轻轻地进行刷洗,反复2 ~ 3 次即可。
二 揭画心
揭画心就是指揭去画心原装裱的背纸和托纸(又称“命纸”)。在整个揭裱工作中,揭是关系到古旧书画命运的关键工序。如果疏忽大意,揭掉画心半层;或者揭得薄厚不匀,使画面呈花斑状;或者揭伤画面,无洞造成有洞、小洞成大洞,都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操作时,一定要按纸的纹路揭,试探性地从容易揭起成片的地方开始,将食指和中指肚一起平放在托纸上,按一个方向往返搓动。搓动时,宁慢勿急、宁轻勿重,力度要均匀,不断观察搓下后的细微变化,使揭层薄厚一致,切不可搓伤画心。
三 托画心
画心经过清洗、揭心之后,即可进行托心。将画心背面朝上刷稠糨水,用事先染配(根据画心色调染制合适颜色的托纸)好的托纸覆合于糨面,进行排刷。
在托画心的过程中,绢本画心要注意使绢纹丝络横平竖直,边款、印章不能斜歪。刷稠糨水力度要适中,切不可将画心断裂处刷开,造成更大的损伤。
四 贴折条、补画心
画心的断裂、折痕处需托画心后再在背后加贴宣纸条,避免进一步损伤。根据画心厚薄,选合适的皮纸,裁成宽约0.3 厘米的折条。将画心正面朝下平铺于拷贝台上,在折条上刷浆,取中贴于断裂或折痕处,随即按实,长度不够时以毛茬相接,避免叠压。
对于画心残缺处,选择与原作质地、颜色,尤其是与周围画心尽可能一致的材料,进行补配,补缺前先沿缺损边沿轻轻刮出0.1 ~ 0.2 厘米的坡度,以毛笔涂抹薄浆,将补纸对准帘纹平放在缺损处,垫纸按实,趁湿刮去多余部分。
五 全色
画心经过修补后,为达到画面的完整统一,有色差之处需进行全色。以骨胶和明矾按照适当比例调配胶矾水,均匀刷于待全色部位的背面。选用合适古墨及国画颜料,对残缺处进行全色。画意缺处只全底色不接笔。
当原裱镶料无法继续使用时,需要参照原裱镶料的质地、色泽,进行选配、托染。装裱形制尽量与原裱相同或相近。如图所示,修复后的清代《江友渚等七挖书画轴》达到了较为完整、稳定,且适宜长期保存的状态。最后,根据文物的具体尺寸,订制合适的无酸装具,进行保存。
书画修复装裱,是一项古老而又科学的传统技艺,在中国已有2000 多年的历史,这项工作对书画的长期保存、延长寿命,以及对现代文物保护修复工作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