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昌平区“两区”建设再提速

2022-06-16王永生

中关村 2022年6期
关键词:两区昌平昌平区

王永生

5月16日,昌平区“两区”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部署要求,研究深入推进“两区”建设工作,统筹抓好各项任务落地,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2022年,昌平区将以制度创新和扩大开放为核心,强化政策研究、着力引进项目、聚焦自贸区发展建设、加强高位统筹,再一次为“两区”建设按下了“快进键”。

示范引领树立标杆

昌平区“两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指出,“两区”建设是党中央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赋予北京的重大责任,是市委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昌平加快“四区”建设、服务首都发展的难得机遇。昌平“四区”建设特指北京国际科创中心承载区、改革攻坚开放共赢试验区、城乡治理协调发展先行区和人文宜居生态优美示范区。“四区”中,建设北京国际科创中心承载区放在首位。“两区”建设启动以来,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紧跟形势要求,把“两区”建设作为稳增长、促发展的重要抓手,进一步跑出加速度、增强显示度,当好首都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要高标准完成年度目标任务。针对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科技创新片区昌平组团(以下简称自贸昌平组团)内新增市场主体、新增入库重大项目、实际利用外资额等指标,要紧盯不放、全部兑现;针对今年工作要点及任务分解表,实现良好开局的要再接再厉、抓好落实,重点难点的要积极沟通协调,尽快落地见效;特别要紧盯药品医疗器械创新服务站等25项重点政策,推动尽早落地实施。

要持续强化制度创新和应用。研究用好高水平国际自由贸易协定规则,继续抓好宣传培训,让政策红利直达企业;重点围绕推进医药健康产业全产业链开放,落实主责任务,紧盯重点政策,助力产业收入实现新突破;用好市级政策会诊支持,助推美丽健康产业发展开拓新局面。

要狠抓重点园区规划建设。相关部门继续跟进与以色列交流合作工作,建立长期互动机制,探索有国别特色的深层次合作;依托未来科学城特别是自贸昌平组团,聚焦医药健康、先进能源等重点产业,加强与国际先进国家和城市的对接合作;抓紧实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不断壮大数字经济规模。

要加快重大项目落地见效。深化“一库四机制”,着力储备和引进一批标志性、引领性项目;围绕促进项目落地,持续深化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改革;重点抓好空间、资金等要素保障,做好企业上市服务;继续用好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平台,办好全球能源转型高层论坛、生命科学国际高峰论坛等活动,力爭引入更多优质外资项目。会议强调,要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区“两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统筹研究,8个协调工作组发挥好专项协调和督导作用,“两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落实好工作报告、督查考评机制,各成员单位抓好本职工作,形成工作合力;实施好“两区”干部人才支撑计划;注重宣传引导,讲好“两区”建设的“昌平故事”。

制度创新增添光彩

2022年,昌平区将突出抓好制度创新,赋能产业发展,持续放大“两区”建设的辐射带动效应。聚焦政策制度创新,争取先行先试政策落地。按照落地一批、推进一批、争取一批的接续态势,昌平区将进一步扩大高新技术企业报备即批准、技术转让所得税减免等63项已落地政策的覆盖面。聚焦知识产权、通关等重点环节,研究实施医疗器械专利快速预审、创新药专利优先保护、进口原料药税收减免等一批“两区”改革开放新任务。把握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科技创新全链条开放、美丽健康产业政策会诊等契机,聚焦产业堵点痛点继续争取一批有含金量的政策突破,靶向解决企业需求,推动医药健康产业收入突破800亿元,美丽健康产业实现收入66亿元。

聚焦强化招商引资,持续赋能产业发展。昌平区将着力落实好医药健康产业促进政策“美丽经济十条”“氢能十六条”等政策细则及兑现,打造《昌平区支持创新“1+1+N”政策体系》,充分释放政策红利。绘制园区产业招商地图,强化项目储备;借助能源谷技术协同创新优势,引入更多央企二级、三级板块入驻,带动产业集群发展;强化校企合作,搭建3个校企协同创新开放实验室,推动北大产教研融合创新中心建设,吸引高校科研机构及关联企业落地昌平。

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助推“两区”建设提质增速。昌平区将高标准举办全球能源转型高层论坛、生命科学国际高峰论坛等国际性、高层次、开放活动,打造与“两区”建设相匹配的产业生态。制定《昌平区2022年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不断强化“服务包”机制,加快推进“一网通办”。建设好昌生驿站、国际人才社区和外国人服务大厅,升级国际人才大厦外国人“一站式”服务平台功能。强化“两区”宣传报道和氛围营造,持续挖掘“小米模式”等典型案例,加强成果经验宣传推广。

高端产业快速发展

近年来,北京的高端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昌平区立足科技创新片区功能定位,推动优化营商环境迭代升级,集中布局创新药物、高端医疗器械和精准医疗服务等赛道,推动科技创新能级持续提升,医药健康领域一批创新成果加速涌现,发展势能显著提升,“两区”建设实现已实现2022年新年“开门红”。

位于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内的维泰瑞隆(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研发全球创新性一流新药的生物技术公司,主要研究方向是针对细胞程序性死亡机制领域的重大科学发现,全力研发多个世界首创性药物。截至目前,企业的在研项目从3个增加到7个,包括小分子化学药和大分子生物药等,大大丰富了企业研发管线。0C4DA3F7-35C5-4A27-9B35-5E14D0D02E64

“目前,我们公司的细胞程序性坏死抑制剂项目的研发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已经有两个临床试验结束。同时,我们也获得了一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立项。”维泰瑞隆(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业务拓展和政府事务副总裁尚立斌介绍到。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昌平区相关职能部门在科研支持资金、人才保障及其住房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并提供了精准的科技服务和政策帮扶,助力企业快速壮大成长。“2022年,我们要有更多的项目进入临床阶段,同时借助昌平区的区位优势和人才优势,招揽更多的人才加入我们公司。”在谈到2022年的工作重点,尚立斌这样说。

近年来,昌平区深入推进《北京市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实施方案》中涉及的15项任务,“支持医药研发外包平台建设”“培育第三方检测机构”“设立产业引导基金”“支持医药企业上市及发行债券”等6项任务已明确区级实施项目,率先具备落地条件。紧抓美丽健康产业政策会诊。目前,美丽健康产业已有19家企业注册落地,16家存量企业积极布局美丽健康赛道,化妆品企业新注册备案产品数量达100余个。下一步,要积极对接市药监局、市经信局梳理企业诉求清单和政策建议清单;不断完善产业业态。

北京昌平未来科学城东桥

北京昌平傍晚时的南环大桥

同时还紧抓对接国际经贸规则。积极引导区内3家企业办理对RCEP成员国原产地证书,推动7家企业成功办理海关AEO高级认证;主动对接中关村海关在北京市率先举办RCEP专题培训,助力昌平企业紧抓RCEP实施契机,充分运用规则红利,加强外向型经济发展。

紧抓项目落地。今年以来,新签约落地科学技术研究院投资科研基地、百济神州创新药研发中试基地等72个项目。

据昌平区商务局副局长、“两区”办专职副主任刘成国介绍,2022年,昌平区将落实全市医药健康全产业链开放行动计划,在扩大市场准入、创新药械注册服务等领域和环节争取相关国家部委和市级部门的支持。同时,围绕生物医药研发、中试、生产、流通、应用等关键环节,推动三大创新联盟和九大平台建设,全力服务生物医药产业全产业链开放发展,推动重点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并加快生命科学园三期开发建设,打造“生命谷”创新走廊,力争生物医药产业增速达到15%以上。

百家主体享受红利

近兩年来,昌平产业优势不断稳固,首创性、开放性、引领性特征日益凸显。“两区”建设探索出“昌平模式”,形成多个首创案例,取得多项标志性成果。目前,63项区级政策任务已落地56项,落地率近九成,近百家市场主体享受到了“两区”政策红利。资金跨境流动方面,落实重点行业跨境人民币业务和外汇业务便利化,开展一次性外债登记试点,为11家企业资金运转提供了便利;在人才跨境流动方面,为29家企业的近百名高端人才提供了签证便利,加快建设外国人服务大厅,全力营造更加开放的人才发展环境;在研发设备进口方面,为22家医药健康企业急需医疗器械和研发用材料试剂通关提供了便利化服务,让符合条件的研发机构获得了科研设备进口免税优惠;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推动技术转让所得税优惠政策落地,2家企业获得税赋减免,11家企业开展了知识产权保险试点。

“两区”建设启动以来,昌平区还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推动重大项目高效率落地,吸引了一批突破性强、带动作用大、符合区域发展定位的重大项目落户。

在昌平区的“两区”建设中,作为北京重点发展的科技园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始终备受瞩目,近年来随着“两区建设”脚步的加快,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2020年园区及周边10.26平方公里被纳入北京自贸试验区,昌平区也出台了区级专项政策,医药健康产业落户还可获得相应补助。2021年全区医药健康产业收入超过700亿元、增长20%。2021年1-11月,自贸区昌平组团规上企业收入1278.7亿元,同比增长21.3%。

位于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的北京诺诚健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根植中国、面向全球的生物医药企业,专注于恶性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领域的一类新药研制,建成了从源头创新、临床开发、商业化到生产的生物医药全产业链。今年企业获批将在生命科学园三期开工建设总部、研发中心和大分子生产基地。“诺诚健华在昌平打造的创新药基地是昌平区2022年的重大项目之一。以该项目建设为契机,诺诚健华将发挥在生命科学园头部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始终致力于开发出更多的创新药来惠及更多的患者,支持昌平区打造成为国际领先的‘生命谷,为昌平区‘两区建设做出更多贡献,也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昌平力量。”北京诺诚健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企业传播高级总监陆春华表示。在“生命谷”,众多生物医药企业致力于生命科学领域重大原创性发现,推动了一批自主研发产品走向世界,一批原创药物进入临床阶段。特别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类企业将持续发挥科技创新优势,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相关抗体药物、疫苗产品的研发和临床试验,先后有3家企业的新冠检测试剂产品获批上市,11家企业取得新冠病毒检测资质,为控制疫情做出了重大贡献。

“我们将把昌平建成改革攻坚开放共赢试验区。”昌平区委副书记、区长支现伟表示,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对标国际先进经贸规则,落实一批改革攻坚领域新制度;第二,要围绕重点园区功能提升,形成一批开放引领发展新模式;此外,还要聚焦重点领域精准发力,取得一批新兴产业改革新成效。

未来,昌平区将紧抓历史机遇,围绕“打造‘两区建设昌平样板”这一目标,加快推动主导产业全产业链开放发展,积极谋划新一轮政策创新,力争将昌平“两区”建设的政策优势、产业优势转化为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优势。0C4DA3F7-35C5-4A27-9B35-5E14D0D02E64

猜你喜欢

两区昌平昌平区
秋天
窗外的迷你世界
昌平博物馆升级改造古代昌平文物展开展
Time difference based measurement of ultrasonic cavitations in wastewater treatment①
Investigation of cavitation bubble collapse near rigid boundary by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
北京市昌平区语言文字工作导览图
基于多媒体技术的昌平区地质灾害演示系统
北京昌平区某CFG桩复合地基处理工程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