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书为炬,点亮乡村儿童的心灯

2022-06-16李际昕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22年6期
关键词:小凡故事会心愿

李际昕

这家人以书为炬,为那些需要帮助的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点亮一盏盏心灯,指引他们前行的道路……

“六一”前夕,冯晓文问女儿卢希:“希希,你想要什么儿童节礼物呀?”

卢希趴在妈妈耳边,说:“我不要礼物!我的心愿是让所有农村小朋友都健康快乐,有好书读。”说完,她转身跑进卧室,抱出一摞厚厚的《神话故事全集》,“我想把这些书当作儿童节礼物送给他们”!

“这些可是你最爱看的书,舍得吗?”

“当然舍得,我把知识分享给别人,我们就都拥有了知识!”

冯晓文和丈夫卢毅峰忍不住相视而笑,不约而同地伸出大拇指:“希希真棒,‘六一’我们一起去实现你的心愿!”

帮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圆小小梦想,让他们拥有一个温暖快乐的童年,是冯晓文全家一直在做的事。

實现微心愿,把温暖与陪伴送给孩子们

“我想要一只可以和小伙伴一起玩的篮球。”

“我想要一件温暖的羽绒服。”

“我想要一套崭新的书桌。”

……

2020年4月,广东省江门鹤山市的社工机构正式推出微心愿小程序。收集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微心愿在平台发布,等待爱心人士认领并提供帮助,是冯晓文的工作内容之一。

当年5月,冯晓文顶着烈日来到宅梧镇的小凡家。小凡学习成绩优异,父母早年离异,母亲一去不回,父亲又坐了牢。她和年迈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靠两个姑姑给的生活费勉强度日。

屋漏偏逢连夜雨,一年前,疼爱她的奶奶因高血压猝然离世。12岁的小凡难以承受这个巨大的打击,每天以泪洗面,性格变得越来越内向、孤僻。

进门后,冯晓文亲切地和小凡打招呼,小凡却一言不发,冷着脸回到自己的小屋关上门,爷爷怎么叫她都不出来。“没关系,咱们先聊聊吧。”交谈中,冯晓文了解到因为小凡爷爷动过大手术,现在家里经济拮据,回去后主动帮他们申请到5000多元救助金,相当于小凡住校一年的伙食费。

这份真诚和善意打动了小凡。一周后,冯晓文再次上门,小凡主动搬了个小凳子,坐在她面前。被问起微心愿,小凡有点儿犹豫,羞涩地说:“我想要一辆单车,几年前就想要,但爷爷买不起。我好羡慕同学们骑着单车在路上飞驰啊。”冯晓文连忙记了下来。

2020年“六一”儿童节,小凡有了自己人生中第一辆单车。她开心地推着车子在院子里飞快地绕了几圈,忽然红了眼眶。再抬起头,泪光盈盈的脸上是开心的笑,让一旁的冯晓文又是感动又是心疼。

一个月后,冯晓文再次登门询问小凡还有什么心愿,小凡笑着说:“鲜花容易凋谢,请送我一束满天星干花吧,让它每天陪伴着我。”冯晓文离开时,小凡爷爷执意把她一直送到街口:“太感谢你们了,孩子现在每天有说有笑的,前几天还带同学回家玩!”周末,一束满天星如约出现在小凡的桌上。

回家路上,冯晓文的眼前始终晃动着那个贫穷却又整洁的家:满墙的奖状、小凡的笑脸,还有桌前的那束满天星。她相信,这束花已经点燃了小凡对生活的热情,会像星星一样照亮小凡今后的路。

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小强想要一双37.5码的运动鞋;父亲患有精神残疾的困境儿童小天想要一套图画书……在冯晓文的心里,孩子们的每个心愿都很重要:“微心愿虽小,却代表孩子内心渴望得到关注和温暖。微心愿的实现,会让孩子内心产生满足感和信任感,甚至会影响他以后面对人生与社会的态度。”

正因如此,收集微心愿两年来,冯晓文跑遍鹤山市附近6个乡镇,帮助100多名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实现了微心愿。最远时,她开了一个多小时车,又步行半小时山路,被大太阳晒得汗流浃背,“不管多远多难,我都会把这件事做好”。

回家后,冯晓文总爱和丈夫、女儿分享这些孩子的故事。每次,女儿卢希都听得特别认真,还不时发出感叹:“妈妈,我也要帮助他们!”有一回,听说一个小姐姐的微心愿是吃到牛奶和面包,她自告奋勇地跑去超市帮忙挑选。

周末,冯晓文一家常常会和其他志愿者同行去看望孩子们。一件衣服、几本故事书、一副羽毛球拍……对大多数城市孩子来说唾手可得的东西,却是这些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梦寐以求的心愿。这让卢希深受触动,立志成为家里的“光盘”大使,绝不浪费粮食。

“孩子的心愿只要合情合理,都不该被忽视。”有时,冯晓文也会收集女儿的微心愿,卢希总是不假思索地说:“我想要一本书!”阅读,既是卢希最大的爱好,也是全家人喜欢一起做的事。

公益故事会,让阅读之光照亮每一个家庭

2012年10月,29岁的冯晓文和丈夫卢毅峰迎来女儿卢希的降生。为了更好地照顾女儿,毕业于中山大学德语系的冯晓文决定做全职妈妈。

冯晓文喜欢读书,从女儿6个月大起就给她讲故事。因为有戏剧表演的经验,她总是绘声绘色地边演边讲,引得女儿时而凝眸,时而大笑。这份快乐当然也少不了卢毅峰的身影。

那时,一家人最温馨的时光便是晚上。“小红帽,你准备去哪儿呀?”卢毅峰戴着花头巾、大眼镜,瓮声瓮气地问。卢希戴着小红帽又蹦又跳,欢快地回答:“我去外婆家!”当邪恶的大灰狼终于倒地而亡时,全家人的笑声回荡在空中。在这种快乐的氛围中,卢希自然地喜欢上读书、讲故事。

2015年9月,卢希上幼儿园,冯晓文应聘到鹤山市某社工机构做全职社工。一次,一位同事向她抱怨:“为什么我的女儿连半分钟都坐不住,而你的女儿总是那么专注?”冯晓文认为女儿学习专注都是读书的功劳。

“不如我们举办个公益故事会,让更多孩子爱上读书。”回家后,她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丈夫。“这是好事情,我一定全力支持你!”卢毅峰可不是说说而已,2016年,他和妻子一起报名成为鹤山市图书馆“溶溶书屋”的志愿者,联合志同道合的故事妈妈和故事爸爸开展每周一次的亲子阅读故事会。

怎么才能牢牢地吸引孩子呢?冯晓文使出了自己的“杀手锏”—戏剧化演绎:“我的手举得有多高,我就有多爱你。”

“我跳得多高,就有多爱你。”

她一边讲故事,一边用力伸长手臂跳起来。诗一样优美的语言,活泼灵动的肢体表达,让在场的孩子们都沉浸其中。参与者从最初的5个家庭增加到200个家庭,冯晓文和其他志愿者一起,给孩子们创造了一个动人的故事世界。

儿童戏剧与阅读的完美结合,被冯晓文运用到极致。她还成立了“很好吃”亲子剧团,与几个家庭合作编排了《你看起来很好吃》绘本剧。第一次和妈妈一起登台表演,卢希兴奋得不得了。冯晓文从网上精挑细选,购买了亲子恐龙服,又亲手做了手工背景图画假山、小树等。卢毅峰则负责摄影和动作指导:“希希,你的表情还可以再夸张一点儿。”说着,给女儿示范起来。希希模仿得惟妙惟肖,一只可爱的甲龙宝宝诞生啦!

绘本剧演出从市里拓展到广州市少儿图书馆,连楼梯都坐满了观众。上台前,盧希挥手向台下的爸爸比了个胜利的手势。她和霸王龙妈妈目光对视,信心十足。“因为你叫我的名字呀。知道我名字的,一定就是我的爸爸……”卢希的精彩表演赢得全场热烈的掌声。表演结束后,她兴奋地翻看爸爸拍下的每一个瞬间,依旧激动不已:“原来故事还可以这么玩,真是太有趣了!”

公益故事会越来越受欢迎,冯晓文决定也在乡村举办,乡村的孩子同样需要听故事。卢希常年跟着爸爸妈妈参加各种公益活动,胆量越来越大。乡村举办公益故事会时,她还当了一回主讲人。

卢希准备用翻翻书讲自己最喜欢的《格林童话》。随着故事情节展开,每打开一页,翻翻书里的树、花、小人等都会立起来。“希希,你要注意语速,讲故事的速度要和书页内容同步。”“希希,讲到这里时,你可以用动作演示一下。”冯晓文和卢毅峰耐心地一遍遍陪着女儿练习,直到她游刃有余。

2018年6月的一个周末,公益故事会在五星村举办,有十几个孩子来参加,年龄最大的13岁。年仅6岁的卢希却一点儿不怯场,一页页翻书讲故事,再配以生动的表情和动作。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时间一分一秒地流过,孩子们认真地聆听,专注的目光中竟满是好奇与羡慕。

这样的目光,冯晓文真是太熟悉了。所以,她很早就萌生建设乡村儿童图书馆的念头,希望弥补农村孩子们的童年缺憾。

乡村儿童图书馆,送给孩子们一份成长的礼物

2017年8月,通过链接基金会资源,冯晓文在鹤城镇五星村建立了鹤山市第一家乡村儿童图书馆,配置了她精心挑选的3000册图书。前期准备阶段,全家齐上阵:冯晓文分类图书,卢希贴标签,卢毅峰组装书架,一天下来常常累得筋疲力尽,但乐在其中。

图书馆旁边有一所小学,每天放学后都有十几个孩子来看书。时间长了,冯晓文和这些孩子慢慢熟悉起来。读小学四年级的晓恩是名外来儿童,母亲从贵州来当地打工。他是个调皮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总是被老师批评。

每次过来,他总是叼着一根棒棒糖,翻翻这本,看看那本,一刻也坐不住。冯晓文计上心头:“晓恩,我给你发几张工作证,你找几个小伙伴来我这里当图书管理员。一、三、五值班,负责把书收拾好,让小朋友保持安静,没事干就在那儿看书。”

晓恩突然被委以重任,简直乐坏了,很快走马上任。整理图书、维持秩序,图书馆被他管理得井井有条。为了让自己有管理员的气派,晓恩开始经常看书装样子。时间长了,他真的被这些书迷住了,每天放学后,一直看到图书馆关门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因为妈妈工作繁忙,晓恩把图书馆当作自己的心灵栖息地。对新环境的难以适应,父母不能常陪伴身边的失落……,他都一股脑儿地向冯晓文倾诉,而她的开导也总能驱散他心头的阴霾。渐渐地,晓恩像变了个人一样,爱看书、爱思考。

2019年7月的一天,他含泪来找冯晓文:“晓文姐姐,我妈妈回老家工作,我要回去读书了。你放心,不管在哪里,我都会好好读书的。”望着他离去的背影,冯晓文感慨万千:如果没有这两年的读书经历,晓恩也许不会成长得这么快。

对那些没条件来图书馆读书的孩子,冯晓文干脆把图书角送到他们家里。有一次,她在一座偏远山区幼儿园讲故事时,发现6岁的明明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她去家访时了解到,明明的父母都是残障人士,教育水平有限,面对有自闭倾向的孩子既不会教也不会沟通。

冯晓文送给明明一个梦想图书角,里面放着五六十本书,“平时,你们可以多给孩子读一读”。她一个月后再去探访,明明爸爸高兴地说:“孩子把书架搬到床前,每晚都要看完才睡觉,还经常要我们读给他听。”后来,明明变得越来越活跃,翻开书一会儿讲故事,一会儿做表演,儿童特有的天真和热情都被激发出来,这让冯晓文欣喜不已。

做游戏、讲故事、演小品……冯晓文的公益故事会搬到乡下后,形式丰富多样,紧紧吸引着孩子们的心,而这离不开卢毅峰几年如一日地默默支持。同为志愿者,她讲故事,他便拍照片、维持秩序;她送微心愿礼物,他便负责买东西,当司机;她办图书馆,他亲手做书架……

卢毅峰的工作是短视频制作,一忙起来没日没夜。但只要妻子有需要,他总会第一时间放下手中的活儿,帮她解决问题。每当累了、倦了,彼此间一个温暖的拥抱,让所有辛苦艰难都在瞬间烟消云散。冯晓文笑着说:“我们在各自的领域中成长,又在相互的陪伴中汲取力量。”

冯晓文一家以书为炬,为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点亮一盏盏心灯,指引前行的道路,这份付出也获得了社会认可。2020年,冯晓文入围“阅读改变中国”评选活动“年度点灯人”名单,她的家庭被评为广东省“十大优秀书香家庭”,女儿卢希获得中国扶贫基金会颁发的公益社会实践活动“一星级”证书。2021年11月,冯晓文家庭被全国妇联推选为“全国最美家庭”。

但对他们而言,永不停歇的脚步就是不变的初心。“六一”儿童节前夕,冯晓文一家带着微心愿礼物,亲手送给了翘首企盼的孩子们。那一刻,阳光明媚,万物生辉,每个孩子的脸上都挂着对未来的甜美憧憬。

(感谢广东省妇联对本次采访的大力支持)

猜你喜欢

小凡故事会心愿
去春游
我的心愿
故事会影响对药品的选择
照片
壮语故事会引人入胜
制服一个哈欠
2017年的心愿清单
心愿
小编们的新年心愿
编读聊天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