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视角下新疆农业DEA 效率研究
2022-06-15程维聪赵思慜江勋欢康逸枫黄智坚
□程维聪,赵思慜,江勋欢,康逸枫,黄智坚
(新疆农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
1 研究背景
实现中国梦,基础在“三农”。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因地制宜在各地区农业发展问题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同时结合可持续发展观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并取得了显著成就。农业作为经济和民生产业,也作为新疆综合经济发展的支柱,必须重视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新农业发展。
韦代雄(2010)[1]采用DEA 模型对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业投入产出效率进行了对比和实证分析,认为发展农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取长补短,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这与区域农业发展协调性日益增强、农业的区域失衡相协调。祝志川和翁新新(2019)[2]认为,要想解决地区化发展无人可用的局面,应因地制宜制订区域发展规划,同时优化农业投入产出结构,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减少过多的规模投入,提高纯技术效率,促进农业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这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促使电子商务与农业相结合,使新疆农业产值以及各类农产品产量明显提高。为了让新技术在农业各方面都有应用,基于DEA 模型的分析结果,采用新疆15 个地区(含生产建设兵团)2014—2017 年的相关投入和产出数据,使用数据包络线分析法测算农业产业效率,为新疆各区域的地区政府、农业相关企业和组织提供参考。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 研究方法
生产效率是一定的投入和技术条件下,因资源分配方式导致收益不同的一种评价方式。生产效率最优时所在位置被称作效率前沿面。目前,计量经济学中最常用的效率计算方式是数据包络分析法和随机前沿法。数据包络分析法用于计算多个投入和多个产出的效率,基于规模报酬不变、规模报酬可变有CCRDEA 和BBC-DEA 两种模型,测算的3 种效率值分别是当规模报酬不变时根据所选择的投入产出数据计算出的综合技术效率。在规模报酬可变的情况下,生产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可从已知的生产规模和投入产出数据中得出,同时将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相乘可得综合技术效率。基于这一背景,若得出的效率值等于1,则DEA 有效或可以称作该决策单元DMU 是处于效率前沿面;若效率大于0、小于1,则说明该决策单元DMU 未处于效率前沿面,可加入松弛变量(Slack)对投入和产出数据进行调整,使该决策单元DMU 的效率达到最优。本研究使用的效率计算模型是建立在投入导向上的BCC-DEA 模型,该模型如下。
式中:决策单元投入量、决策单元产出量以及松弛变量分别用X0、Y0和S表示。在等式中表示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产出指标能提高的潜力值的大小,θ表示决策单元的效率值,调整前的决策单元与调整后的决策单元的比值用λ表示。
2.2 数据的来源和处理
以新疆地区2014—2017 年的农业产业投入产出效率为研究对象,遵循科学性、可获得性、可比性和真实性原则,选取投入变量、产出变量等指标。数据来源于2014—2017 年《新疆统计年鉴》。
3 基于DEA 的新疆农业产业效率指标构建和效率测算
3.1 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现有文献,主流的农业生产要素投入指标主要为劳动力投入、土地成本投入以及生产技术投入[3-4]。在进行新疆农业产业效率测算时,劳动力投入即农业生产过程中从事农业的人员数或乡村从业人员;土地成本投入即农作物的播种面积;生产技术投入即生产过程中可提高种植效率所使用的农业机械,在数据包络线分析法中常常以农业机械总动力表示。因此,本研究以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业从业人员和农作物播种面积作为投入指标;在进行产业效率计算时,该行业的产品产量以及行业总产值作为产出指标,选取与投入指标相关联的农业产值、主要农产品产量为产出指标,如表1 所示。
表1 新疆农业产业效率测算指标体系
3.2 效率测算
使用DEAP 2.1 软件运行15 个决策单元下的三投入、两产出,建立投入上的规模报酬可以变化的多阶段BCC-DEA 模型,测算得出2014—2017 年新疆15 个州、市、地区以及兵团的农业生产综合技术效率,并在测算中得出了4 年的均值。采用的数据中除了上述综合技术效率外,还包括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整理后结果如表2、表3、表4 所示。
表3 新疆各州、市、地区、生产建设兵团纯技术效率
表4 新疆各州、市、地区、生产建设兵团规模效率
综合技术效率是测定的规模报酬不变情况下产业效率值,综合技术效率等于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的乘积,代表当前产业投入产出效率是否处于生产前沿面和到生产前沿面的距离。由表2 可知,克拉玛依市、吐鲁番市、塔城地区和生产建设兵团4 年都处于生产效率前沿面,因此说明这4 个地区2014—2017 年农业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平和资源配置水平处于最优状态;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及和田地区2014—2017 年效率值均值均达到0.9 以上,表明这4 个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平和资源配置水平较好,比较稳定,同时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乌鲁木齐市、哈密市、昌吉回族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7 个地区2014—2017 年的综合效率值均低于0.9,表明该7 个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平和资源配置水平较低,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同时这7 个地区中的大部分的综合效率值递减。
表2 新疆各州、市、地区、生产建设兵团农业综合技术效率
从整体上看,新疆纯技术效率低于0.9 的地区有7 个,并且全部为综合效率低于0.9,纯技术效率高于0.9 的地区综合技术效率均高于0.9;除乌鲁木齐市的规模效率值(0.818 25)小于0.9 以外,其他14 个地区的规模效率值均大于0.9,其中哈密市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两个地区处于0.93~0.94,其余地区的规模效率均处于0.97~1,这表明除克拉玛依市、吐鲁番市、塔城地区和生产建设兵团外,影响11 个其他地区综合效率的主要因素是纯技术效率,表明这11 个地区农业技术和管理水平需要改进。
从局部上来看,新疆纯技术效率低于0.9 的7 个地区(乌鲁木齐市、哈密市、昌吉回族自治州、阿勒泰地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阿克苏地区和喀什地区)中部分地区纯技术效率值逐年递减,一部分地区在2015—2016 年有所上升,但在2017 年有所回落,并且2017 年的纯技术效率均低于2014 年的纯技术效率,这表明2017 年这7 个地区的纯技术效率值整体上有所后退;除乌鲁木齐市外,上述6 个地区的规模效率值都在0.9 以上,处于一个相当良好的位置,距离生产前沿面很近,表明这6 个地区的农业资源配置水平高。
4 结论及建议
4.1 结论
在新疆15 个州、市、地区及生产建设兵团2014—2017 年的相关投入以及产出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数据包络线分析法对新疆的农业产业效率进行测算,得到以下研究结论。
1)新疆有4 个农业综合技术生产效率值处于效率前沿面的地区,未到达效率前沿面地区有11 个。新疆15 个地区(含建设兵团)的资源配置情况良好,但是部分地区的综合技术效率却始终无法提高,这是因为新疆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不高,缺乏有技术、有管理能力的人才。
2)2014—2017 年《新疆统计年鉴》显示,各地区农作物种植面积和农业从业人员4 年变化相对稳定,各地农业机械总动力均有一定增长,但纯技术效率反而不断下降,这是因为新疆各地区的主要种植模式还是散户种植,分布松散,同时这种分散的小块化种植使农业机械使用过程中无法实现效率最大化,存在冗余。同时,农民知识水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导致农民无法适应新型农业机械,存在不会用、用不好的情况。
4.2 建议
为促进新疆农业进一步发展,地方政府、农业相关企业和组织应当探索符合当地农业情况的政策和措施,提出以下建议。
1)引进农业人才,巩固发展基础。地方政府、相关企业以及组织应加强与农业高校的联系,积极吸收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农业人才和管理人才,调整人才待遇,搭建层次完备的农业人才梯队,为新疆农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基础。
2)调整农业管理结构,提高人员技术水平,实现转型升级。当地政府应建立起农户与相关企业和组织有效交流的渠道,形成由政府牵头、企业和组织对农民进行培训、农民为相关企业提供高质量农产品的良性循环。
3)在引进农业人才、提高人员技术水平的同时,还需对农民进行培训。农民是中国人口的最大多数,中国稳定的核心就在于农民和农村。农民对土地的了解和热爱一般高于和多于他人,对农民进行培训可以有力推动农业进一步发展。
4)政府应以创新理念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同时以协调发展理念把握农业高质量发展,协调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及经营体系。政府在定位好职责范围的同时,需要进行自身职能转变和改革,为产权制度的改善与完善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
5)政府要注重科技引进。从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技术率提升可以促进农业生产水平高质量发展,必须予以重视。
6)政府对各地区农业的管理及资源配置应做到平衡,乌鲁木齐市、哈密市、昌吉回族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等要注重农业发展。
7)地方政府、农业相关组织以及企业应共同制定种植模式,将小而散的种植区块进行重组,以达到农业机械使用效率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