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续命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分析

2022-06-15艾绍军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2年11期
关键词:缺血性血流针刺

艾绍军,王 敏,郭 芳

(新沂市人民医院中医科,江苏 徐州 221400)

缺血性脑卒中为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已成为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现阶段,常规西医治疗是临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常采用的方案之一,但就临床效果而言,部分患者预后并不十分理想,治疗后存活患者中仍有较高的致残率。近年来,随着中医理论逐渐在临床中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得到肯定。中医认为,缺血性脑卒中应归属于“中风”范畴,其主要是从经络伤及脏腑,患者常伴随半身不遂、言语不利等症状,中医经络学将机体的脏腑器官看作一个整体,采用针刺刺激机体经络可发挥调和阴阳、祛风活络的作用[2]。但由于多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是由风邪侵袭、瘀痰阻滞、气血逆乱、津液输布失调导致通调不畅而发病,因此,中医内治应以行气、祛痰、活血等为治疗原则。小续命汤主要是由麻黄、川芎、防己等多味中药材组成,其不仅可辛散温通、扶正祛风,还可发挥活血祛瘀、通经活络的功效,已在临床上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中应用广泛[3]。但鉴于目前临床对于小续命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报道较少,故本研究纳入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旨在探讨联合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新沂市人民医院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收治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50~76岁,平均(66.41±7.36)岁;病程1~5个月,平均(2.71±0.44)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4]评分21~34分,平均(26.74±3.85)分。试验组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11例;年龄51~76岁,平均(66.63±7.74)岁;病程1~4个月,平均(2.66±0.57)个月;NIHSS评分21~33分,平均(26.48±3.67)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进行比较。纳入标准: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5]《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释义:脑病分册》[6]中的相关诊断标准者;伴有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者;经影像学检查证实者;均为初次发病者等。排除标准:针刺部位存在皮肤破损者;合并脑肿瘤者;合并骨关节疾病者等。本研究已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及其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均予以两组患者常规治疗:抗凝、神经保护、抗感染、调节血压、血脂等。同时予以对照组患者针刺治疗:穴位均取患侧百会、手三里、肩髃、臂臑、环跳、风市、昆仑等穴位,以及双侧风池穴,常规消毒皮肤与针具后,采用提插捻转法使用针灸针针刺4~5 cm,留针30 min,以患者耐受为宜,3次/周,每次间隔1 d。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试验组患者小续命汤加减治疗,药物组方:附片、党参、麻黄、杏仁、防己、甘草、川芎、黄芩、桂枝、白芍各10 g,生姜、防风各15 g,若患者瘀血重,则加以赤芍10 g,水蛭6 g;若患者痰湿重,则加以白术、半夏各10 g;若患者风邪重,则加以钩藤、天麻各15 g;若患者痰火重,则加以生石膏、玄参各15 g,加水煎至400 mL,200 mL/次,2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依据NIHSS评分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其中痊愈:NIHSS评分减少90%及以上;显效:NIHSS评分减少46%~89%;有效:NIHSS评分减少18%~45%;无效:NIHSS评分减少 < 18%,甚至增加。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7]、Lindmark 运动功能评定法[8]、改良Ashworth分级量表(MAS)[9]、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10]评估患者运动功能、手功能、上肢肌力、日常生活能力情况,其中FMA评分分值范围为0~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越好;Lindmark评分包括腕部3项,手部8项,各项分值范围为0~3分,满分33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手功能障碍越严重;MAS评分根据患者的上肢肌力恢复情况分为0~5级,分别记为0~5分,满分25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上肢肌力恢复情况越差;ADL评分分值范围为0~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越好。③血脂水平。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约5 mL,转速: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血清,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④血流动力学。采血方法同③,血液样本抗凝后经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血浆,使用全自动血流变仪检测血浆黏度(PV)、红细胞沉降率(ESR)、纤维蛋白原(FIB)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 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FMA、Lindmark、MAS、ADL评分 治疗后两组患者FMA、ADL评分与治疗前比均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Lindmark、MAS评分与治疗前比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FMA、Lindmark、MAS、ADL评分比较(  ±s , 分)

表2 两组患者FMA、Lindmark、MAS、ADL评分比较(  ±s , 分)

注:与治疗前比,*P<0.05。FMA: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MAS:改良Ashworth分级量表;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

组别 例数FMA评分 Lindmark评分 MAS评分 ADL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0 43.78±6.54 53.41±7.32* 27.83±3.56 22.11±3.38* 4.09±0.58 3.25±0.46* 52.12±6.57 65.52±7.34*试验组 40 43.80±6.41 61.63±7.27* 27.77±3.49 10.28±2.31* 4.12±0.43 1.07±0.24* 52.27±6.42 72.38±8.27*t值 0.014 5.039 0.076 18.276 0.263 26.574 0.103 3.924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血脂水平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C、TG、LDL-C水平与治疗前比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比较(  ±s , mmol/L)

表3 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比较(  ±s , mmol/L)

注:与治疗前比,*P<0.05。TC:总胆固醇;TG:三酰甘油;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组别 例数TC TG LDL-C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0 7.73±1.37 5.47±0.45* 3.68±0.57 2.19±0.37* 5.24±0.56 3.37±0.43*试验组 40 7.81±1.26 2.65±0.33* 3.52±0.51 1.41±0.25* 5.15±0.43 1.73±0.35*t值 0.272 31.961 1.323 11.047 0.806 18.708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血流动力学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PV、ESR、FIB水平与治疗前比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P<0.05。PV:血浆黏度;ESR:红细胞沉降率;FIB:纤维蛋白原。

组别 例数PV(mPa·s) ESR(mm/h) FIB(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0 2.42±0.34 1.98±0.32* 28.12±4.67 20.27±3.61* 6.19±0.78 5.64±0.63*试验组 40 2.35±0.39 1.16±0.37* 28.36±4.52 12.98±2.39* 6.14±0.67 3.37±0.65*t值 0.856 10.602 0.234 10.649 0.308 15.860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脑部血液供应发生障碍,使得脑组织局部缺血、缺氧性坏死,进而损伤神经功能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临床上多是通过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清除自由基、改善神经功能等方式来控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进展,缓解临床症状,但疗程长,且效果不尽人意。

中医学认为,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以脾气亏虚、风邪袭络、痰浊阻滞、瘀血阻络为主,脾虚导致气血生化匮乏,无法运化输布津液,外则营卫不足,虚邪贼风侵袭;内则痰湿内生,久则生瘀,或化湿热,痰浊阻络,血行气运不畅,脉络阻滞,脑络瘀阻,内外合病而导致中风,因此风邪侵袭与痰瘀阻络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关键病机。中医针刺疗法的机理主要是通过调整、刺激机体的两侧经络,以达到祛风活络、调和气血的作用;通过针刺百会穴来通诸经络,并配以风池等其他穴位,以发挥刺激经络、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进而调节血管舒张与收缩的功能,增加脑部供血,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11]。而小续命汤方中白芍、生姜可调和营卫、平衡阴阳;附片、党参、甘草温阳益气,与祛风散寒药合用,有扶正祛邪之功;桂枝、麻黄、杏仁可发表开闭、疏通经络、驱邪外出;而川芎能活血化瘀,取“血行风自灭”之义;防己可行利水消肿、祛风除湿之功,配伍苦寒之黄芩,既可清泄邪气内郁所产生之内热,又可制约诸药之温热,诸药配伍,可奏扶正祛邪、行气活血、涤痰通络、温通经脉、宣通表里之功[12]。本研究采用小续命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后发现,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可达95.00%,高于对照组的75.00%,从而说明了该种方案的可行性,且疗效显著。同时,本研究又通过多项量表,针对纳入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受限与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发现,治疗后试验组患者FMA、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Lindmark、M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与郭亚杰[13]研究结果相似。可能是由于缺血性脑卒中早期阶段,患者高级中枢失去对低级中枢的控制,未受到物理损伤的脊髓中枢出现休克,导致机体出现弛缓性偏瘫,而针刺可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引发患侧运动反射,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在此基础上,再加上小续命汤祛风除湿、行气活血的作用,可加快患者患处血液循环,促进机体肌力恢复,提升其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关研究表明,血脂代谢异常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加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14]。此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呈现黏、浓、凝、聚的特点,血液黏度升高可导致血行缓慢,无法维持正常的微循环与有效灌注,进一步加速血栓形成。血浆PV升高可导致患者发生凝血障碍,FIB是纤维蛋白的前体,可加速血液凝固,增大血栓风险;ESR可反映机体血液循环状态,当机体处于高凝血状态,其水平会出现升高,进而致使血流供应受阻。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小续命汤中党参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清除氧自由基、降低细胞内胆固醇合成的作用;白芍具有抗炎、抗氧化的作用,可以改善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增加脑部局部血流供应,进而改善血流动力学;川芎、防风具有抗凝、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从而增加脑灌注;而生姜亦能发挥抗血小板凝聚、抗炎、降脂的作用[15]。本研究中,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清TC、TG、LDL-C及血浆PV、ESR、FI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说明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具有祛风除湿、行气活血作用的小续命汤能够进一步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代谢,进而利于其血流动力学水平恢复正常,促进患者预后恢复。

综上,应用小续命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有效调节患者机体血脂代谢,改善其血流动力学水平;同时,还可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利于其生活质量的提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缺血性血流针刺
体外反搏对于狭窄动脉内血流动力学环境影响的高精度计算机仿真研究
微血流成像能准确鉴别和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脑脉泰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研究
诺欣妥治疗缺血性心肌病致心衰的效果分析
清明的雨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用于检测牙髓血流的比较研究
卵圆孔未闭与缺血性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