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肌酸钠辅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伴心肌损伤的前瞻性研究
2022-06-15许轩
许 轩
(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江苏 盐城 224008)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指新生儿脑组织由于分娩过程中发生缺血缺氧而产生的损伤,意识障碍、肌张力异常、原始反射改变、惊厥等为其主要临床表现,且该病可导致多脏器损伤,以心肌损伤最为常见,若患儿出现心肌损伤,可进一步加重患儿缺血、缺氧状况,若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患儿死亡。临床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伴心肌损伤常采用支持对症处理,目的是减少新生儿不良后遗症,如智力障碍、癫痫、脑性瘫痪等的发生,其中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对损伤后继发性神经退化有保护作用,适用于脑损伤小儿脑瘫、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小儿周围神经炎等疾病,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新生儿病情,但对心肌功能改善效果不理想[1]。磷酸肌酸钠则可为细胞提供能源,促进细胞能量代谢及微循环,减少脑组织的氧自由基,改善病情,且磷酸肌酸钠高能磷酸键断裂,可生成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改善能量代谢,保护心肌肌纤维膜免受缺血损害,维持心肌细胞活性,保证心肌收缩力,改善新生儿心肌功能[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伴心肌损伤经磷酸肌酸钠辅助治疗后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缺氧缺血性脑病伴心肌损伤的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中男、女患儿分别为15、17例;日龄3~14 d,平均(6.54±1.53) d;胎龄 38~42 周,平均(39.18±0.56)周;新生儿阿氏(Apgar)评分[3]3~7分,平均(5.43±0.66)分;出生体质量 2.6~4.0 kg,平均(3.05±0.31) kg。观察组中男、女患儿各16例;日龄3~14 d,平均(6.03±1.51) d;胎龄 38~41 周,平均(39.13±0.51)周;Apgar评分3~7分,平均(5.36±0.45)分;出生体质量2.6~4.0 kg,平均(3.08±0.41) kg。两组患儿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比。纳入标准:符合《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4]中的相关诊断标准者;日龄为出生至生后14 d以内的患儿;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肌张力异常、原始反射改变、惊厥者;影像学检查出现脑缺氧缺血者等。排除标准:伴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引起的心肌损伤患儿;伴有血液系统疾病的患儿;有其他先天性畸形患儿;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儿等。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儿法定监护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入院后,给予两组患儿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降低颅内压、营养神经、低流量吸氧等常规治疗,将医用温控治疗仪(威海市博华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型号:BHC-I)温度调节为33.70~34.30 ℃,对脑部进行低温治疗,持续3 d。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儿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北京赛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980,规格:2 mL∶20 mg)治疗,取20 mg该药物与100 mL 0.9%氯化钠溶液混合均匀后,静脉滴注,20 mg/次,1次/d。在常规治疗结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儿注射用磷酸肌酸钠(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3178,规格:1 g/瓶)治疗,取0.5 g该药物加入到100 mL 5%的葡萄糖溶液中,混合均匀后,静脉滴注,0.5 g/次,1次/d。两组患儿均治疗14 d。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根据《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4]中的相关标准评估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其中治疗后患儿肌张力及呼吸功能恢复正常,惊厥和心肌损伤症状完全消失,且意识清晰为显效;治疗后患儿肌张力及呼吸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恢复,惊厥次数较治疗前有所减少,心肌损伤症状显著减轻,意识状态有所好转为有效;无效为与治疗前比,患儿肌张力、呼吸功能、惊厥症状、心肌损伤症状、意识状态等无变化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治疗期间统计两组患儿惊厥消失、意识恢复、肌张力恢复、反射恢复的时间。③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分法(NBNA)[5]评分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水平:治疗前后采用NBNA量表评估两组患儿神经功能,满分为40分,分数越低,说明患儿神经功能越差;NSE、S100β检测方法为:抽取患儿空腹静脉血2 mL,以3 000 r/min转速离心10 min,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进行测定。④心肌功能指标水平。心肌功能指标包括肌酸激酶(CK)、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液采集、血清制备及检测方法均同③。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临床疗效为计数资料以[ 例(%)]表示,采用χ2检验;临床症状改善时间、NBNA评分,血清NSE、S100β、心肌功能指标水平均为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临床症状改善时间 治疗期间观察组患儿惊厥消失、意识恢复、肌张力恢复、反射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s ,d)
表2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s ,d)
组别 例数 惊厥消失时间意识恢复时间肌张力恢复时间反射恢复时间对照组 32 5.96±0.99 6.95±0.78 10.18±0.96 9.35±1.89观察组 32 3.12±0.52 4.53±0.65 7.22±1.34 6.47±1.04 t值 14.367 13.483 10.158 7.552 P值 <0.05 <0.05 <0.05 <0.05
2.3 NBNA评分及血清NSE、S100β水平 治疗后两组患儿NBN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血清NSE、S100β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NBNA评分及血清NSE、S100β水平比较( ±s)
表3 两组患儿NBNA评分及血清NSE、S100β水平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P<0.05。NBNA: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分法;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β: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
组别 例数 NBNA(分) NSE(ng/mL) S100β(n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2 27.44±3.28 29.18±1.83* 37.95±6.13 18.81±3.98* 2.12±0.38 1.35±0.12*观察组 32 27.89±3.33 35.78±3.01* 37.13±6.25 15.43±2.56* 2.23±0.31 1.07±0.08*t值 0.545 10.599 0.530 4.040 1.269 10.983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心肌功能指标水平 治疗后两组患儿心肌功能指标(血清CK、cTnI、CK-MB)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心肌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s)
表4 两组患儿心肌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P<0.05。CK:肌酸激酶;cTnI:心肌肌钙蛋白I;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
组别 例数 CK(U/L) cTnI(pg/mL) CK-MB(U/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2 676.35±90.55 273.38±65.11* 621.48±63.65 465.33±46.18* 47.19±3.78 32.34±4.48*观察组 32 677.14±90.89 175.21±44.39* 618.33±63.13 357.86±35.43* 47.93±3.69 21.56±4.21*t值 0.035 7.047 0.199 10.445 0.792 9.919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因窒息可导致低氧血症、酸中毒、代谢障碍,损害患儿多器官系统,由于心肌耗氧量较高,心肌细胞也会因长期缺氧而凋亡、坏死,致使患儿出现心功能损伤;同时,当患儿合并心肌损伤时,也会对神经细胞的能量代谢产生影响,促使大量氧自由基生成,加重神经细胞的代谢障碍,进而导致神经细胞凋亡。临床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伴心肌损伤,除了给予常规治疗以维持患儿通气功能正常、颅内压、水与电解质平衡等,还需选择合适的药物以促进脑部神经细胞生长和修复[6]。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为目前较为常用神经功能修复药物,神经节苷脂是含唾液酸的鞘糖脂,其分布于神经细胞中,可抑制细胞内钙超载及缺血缺氧状态下一氧化碳的合成增加,减轻脑水肿,保护脑组织,促使损伤神经组织的再生修复,从而避免新生儿发生神经后遗症,且该药物可调控细胞生长和分化,改善病灶区缺血状态,从而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但其对新生儿心肌功能改善效果欠佳[7]。
磷酸肌酸钠主要成分为磷酸肌酸,易溶于水,可用来维持ATP水平,当缺氧缺血性脑病伴心功能损伤患儿机体体内脑组织缺氧时,磷酸肌酸能与二磷酸腺苷(ADP)作用而产生ATP,而ATP可直接将能量通过血- 脑脊液屏障运送给脑细胞,进而使患儿脑细胞恢复正常,促进患儿临床症状的改善,提高临床疗效[8]。本研究发现,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升高,惊厥消失、意识恢复、肌张力恢复、反射恢复时间均缩短,说明磷酸肌酸钠可促进缺氧缺血性脑病伴心功能损伤患儿临床症状的改善,且临床疗效显著。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伴心肌损伤发病过程中可有严重的神经功能与心肌功能损伤,NBNA评分为评价新生儿早期行为与心理发育的重要方式,在较大程度上能体现患儿大脑功能情况,其评分越低,说明患儿神经损伤越严重;NSE、S100β为常见的神经功能指标,NSE广泛存在于神经元细胞和神经内分泌细胞内,可特异性反映神经元受损情况,S100β是一种由神经胶质细胞合成和分泌的酸性可溶性蛋白,可反映神经胶质细胞受损情况,NSE、S100β水平越高,提示机体脑损伤越严重[9]。血清CK、CTnI、CK-MB为常见的心肌酶谱指标,可反映心肌损伤的严重程度,当心肌损伤时,心肌酶会随破裂的心肌细胞进入血液循环,CK、CTnI、CK-MB水平越高,表明患儿心肌损伤越严重[10]。本研究发现,治疗后观察组患儿NBNA评分较对照组升高,血清NSE、S100β、CK-MB、CTnI、CK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说明磷酸肌酸钠可改善缺氧缺血性脑病伴心功能损伤患儿神经功能,并降低患儿心肌功能损伤程度。分析原因可能为,磷酸肌酸钠的氮- 磷键可使ADP直接转化成ATP,使缺血性脑病患儿机体细胞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得到调整,进而减少机体内炎症、氧自由基对患儿神经功能与心肌功能的损伤;此外,心肌细胞可直接利用磷酸肌酸钠,维持细胞代谢和细胞外液中离子平衡,维持细胞膜稳定性,保护心肌细胞结构,降低心肌酶谱水平,维持血流供应,从而减少各组织器官的缺氧缺血状态,有助于改善患儿神经功能,减轻患儿心肌功能损伤程度[11-12]。
综上,磷酸肌酸钠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可缩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伴心肌损伤患儿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改善患儿神经功能和心肌功能,且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