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主体”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构建研究
2022-06-15王亚南刘海沁
王亚南 刘海沁
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要担负起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任,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提升高校学生的社会使命感,主动融入社会建设的队伍中。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强调“学生主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帮助高校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在习近平总书记领导的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改革当前传统的教育模式,用创新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的制度和文化自信,将爱国、强国、报国定为学生学习的终极目标,培养高校学生的社会主义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当前高校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采取适当的方式指引当代大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更佳的精神面貌去面对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改革,应坚持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为了更加深刻地了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就必须清楚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模式不断改革完善,从理念和体制两个方面切入 。各大高职院校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人才培养优势,根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厚土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传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宗旨,进一步挖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内涵,进一步激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机与活力,进一步增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国家的执政党这一政治集团,为了将政治目标统一实现,以一定的政治目的对人们的思想进行教育,期望以此来改变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政治行为。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經跟不上当前的社会发展需要,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是以高校学生为教育的主体,高校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陈旧的教学观念,加强教师对学生主体的重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社会主义文化和制度自信。中国特色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要改革当前传统的教育模式,用创新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的制度和文化自信,同时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使命感。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学生主体”,为了能够培养当前社会需要的人才,必须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改革,提升高校的人才培养水平。为了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学校的各个部门必须协调一致配合,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推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举行。但随着我国高校学生数量增加、校园活动的不断丰富和开放,学校面临的学生管理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乏深刻认识,由于家庭和学校教育偏差,造成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偏离。传统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大规模学生学习的需要,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并逐步被新的教学模式所取代。要想不断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结构体系,提升工作水平,就需要不断完善体系,构建一套适合本校学生特色、本校工作情况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更要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工作融入教学之中,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当前全球社会发展呈现多元化态势,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外的文化也随之进入我国,社会的思想道德受到一定的影响。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学生从小就受到多元的思想文化冲击,同时家庭教育也对学生的思想产生一定意义上的影响,不少的高校大学生缺乏一种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乏深刻认识,由于家庭和学校教育偏差,造成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偏离。当前我国处在社会高速发展阶段,人们价值观常常会被市场经济的所左右,将自己的人生目标定为个人财富的积累,在家庭教育中,将金钱奖励作为激励孩子的主要动力。孩子的努力学习只是为了能够获取高薪工作,目光短浅,缺乏家国情怀,家庭教育观非常的落后。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社会主义文化和制度自信 。在以往的学校教学模式中,高校只是将文化知识的对学生无脑的灌输,缺乏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培养。因此,高校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陈旧的教学观念,加强教师对学生主体的重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帮助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习中获取社会责任感和荣辱观,发展以学生为本的人性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每个学生的素质培养需要根据他们的不同个性化差异分别进行培养,突破传统的应试化教育,进行因材施教,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速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
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在高校学生教育工作中的应用,首先高校教师需要将当前社会思想政治现状了解透彻,然后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作为引线,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内容的兴趣点燃,体现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性。高校如果想将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落在实处,首先就需要将“学生主体”置于首位,其次还需要将学校教师、学生和教学资源三者有机结合,也就需要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教学系统构建之中,以“学生主体”为教师教学的指导理念,充分调动教师、学校领导及各教学门的育人意识,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氛围。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构建过程中,高校需要了解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进行因材施教,学校的各个部门需要充分配合思政教学新模式工作需要,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因此,在高校在思政教学新模式构建过程中,一定要重点关注形式与政策、教师与学生的联系,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十分重大,高校教师改变当前教学模式,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能够帮助高校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灵活体现我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思想政治。由此可见,高校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陈旧的教学观念,加强教师对学生主体的重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是非常有必要的。帮助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习中获取社会责任感和荣辱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高校大学生参加各类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当前我国的大学思想政治教材都是学术型教材,通篇都是政治术语,要想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困难,失去了学习热情。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需要对学习教材进行改革,课本的内容需要贴近现实生活,其次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多与学生进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日常的生活学习中,老师可以通过当前热门的聊天软件比如QQ、微信等,向学生推送一些时政和社会热点事件并进行互动探讨,这就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家国情怀。大学生毕业以后就将步入社会,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应当多鼓励学生在寒暑假期间多参加假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去对比城市和乡村的区别,了解当前我国社会的现状,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
我国传统的学生教育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当前时代发展的需要,“以学生为本”的人性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每个学生的素质培养需要根据他们的不同个性因人而异分别进行培养,突破传统的应试化教育,进行因材施教。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将会替代我们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加强高校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2B8008D1-B7CE-47EC-8CB9-02756765EB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