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果父母老后难相处

2022-06-15李察

新华月报 2022年12期
关键词:底线子女学会

李察

《如果父母老后难相处》一书的两位美国作者各自有着25年以上的社工师经历,在职业生涯中帮助过无数对“难相处父母”无计可施的成年子女。她们汇集了41种父母行为,将“难相处父母”分成了六种类型:依赖型、泼冷水型、自恋型、控制型、自毁型、恐惧型,以案例阐释了不同类型的行为特征,并给出应对建议。统观全书,尽管父母的难缠之处各有不同,但处理关系的核心原则却是相同的,那就是:理解、接纳、有度。

理解——“学会理解父母内心深处深藏痛苦,那正是他们难缠行为的根源。”

老化从方方面面对一个人身心的自我平衡造成重大威胁。而很多人自身又存在着人格障碍和心理问题,不能坦然面对失落,因此会出现忧虑、抑郁、偏执,还有人会苛责旁人以掩饰自己失去掌控力。理解父母出现严重的“难相处”行为,是因为他们无法接纳自己面临的处境和丧失。更多地挖掘了解他们的成长过程和人生经历,发现隐藏在问题行为背后的、折磨他们一生的心理问题,做子女的才能放下愤怒,转而同情。

接纳——“不抵御、不批判、不说服”。正如很多父母嘴上总挂着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很多子女心里也有一對“别人家的父母”,慈爱、开明、热爱生活、与时俱进。那是我们心目中的理想父母形象。和父母相处,做子女的也要放弃不切实际的期待。接纳父母独特的个性,正视并允许他们在性格上有自己的问题所在,而且要明白那未必能随着时间改善,反而会因老年病痛和失落变得更加严重。争执或劝告并不能让他们“正常点”,耗费心力想去改变,只会让彼此气恼受伤。

学会控制自己的不满,在沟通中不断表达爱、关心和支持,让父母知道无论如何总有我们在身边,才是修复处理关系更加有效的方法。

有度——“设定合理底线,坚持原则,并不为此自责”。理解和接纳并不是无底线的顺从。当父母的安全和健康面临高风险的情况,比如有病却不肯按时服药、行动不便还坚持独居,子女就必须不顾他们的反对而介入。但也要注意方法,可以考虑寻求社会机构、亲友等第三方的帮助和支持。

作为独立的成年人,子女也要照顾好自己和家人的身心健康,面对父母的要求,想好自己能做到的合理范围,设定底线,坚持立场,避免陷入心力交瘁的境地,并学会不因拒绝父母而内疚自责。同时,也要尊重父母的立场。

现实中的一些争执,并不真的涉及安危,往往是因子女关心过头,管得太多引发的。父母和我们一样,有自己的生活和做事方式,不喜欢别人指手画脚。在与他们相处时,做子女的也应保有一份界限感。

当我们因父母“难相处”而深感无奈、委屈、焦虑、抑郁,甚至绝望窒息时,不妨跳脱出来思考一下:我们与父母之间是否建立起了成人间应有的关系?然后观照自身反应,反思:那些难以抑制的愤怒和痛苦缘何而来?为什么冲突发生时我们总是“硬刚到底”?在其他关系中,我们是否也沿袭了父母的行事作风,成了“难相处”的那个人?毕竟所有关系的本质都是自我关系。

只有在相处中看到不曾了解的父母和从未发现的自我,才能以更实际、更有建设性的方式,探索改善与父母及身边人的关系,在陪伴父母老去的同时,实现自我的成长与自由,更好地面对人生,从容变老。这不仅是善待父母之道,也是善待自己之道。

(摘自2021年8月31日《中国青年报》)

猜你喜欢

底线子女学会
坚决守住廉洁底线
Tomb-sweeping Day
真相与底线
底线①
学会分享
正在上大学的成年子女是否属于离婚案件中“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
底线抽击得手后上网的步伐
教育子女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