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象征性学习的形成路径
——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

2022-06-14王炳成王天潇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象征性学习策略学业

王炳成,王天潇

(山东科技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590)

《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新时代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这其中,既要求高校和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也要求大学生们要努力学习,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然而现实却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表面学业忙碌的现象,这不利于在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会影响到他们未来工作中的学习,并且这种现象还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因此,有必要针对大学生的这一典型现象展开深入研究,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

本研究聚焦于大学生目前的学习现状,提出象征性学习这一概念,以解释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大学生看似投入了极大的时间和精力,但学习投入与学业产出不一致的情况。当前学者对学习行为的研究已经比较丰富,但现有研究主要是基于一般性的学习行为进行分析,还较少有研究聚焦于象征性学习这一典型现象,对于大学生象征性学习的形成路径也未进行深入讨论。象征性学习相较于一般性学习行为,具有其特殊性。本文将采用扎根理论对大学生象征性学习进行深入研究,构建大学生象征性学习的形成路径模型。

一、影响学习行为的几个因素

从学习行为的视角看,学习动机、学业情绪和学习策略等的研究与象征性学习有着紧密的联系。

(一)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主要是指激励个体学习的一种心理过程和驱动力,诠释了个体对学习的意愿强度,根据学习动机的主要来源,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内在学习动机和外在学习动机两方面。首先,内在动机主要由个人的内在因素如好奇心、求知欲和挑战性等所引发的,具有内在动机的个人不需要依靠外部驱动力,仅学习活动本身就可以使学生获得满足和成就感,因此,学者们认为,内在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具有积极作用。其次,外在动机主要是由外部因素如社会压力、奖励或惩罚等所引发的。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们主要强调内在动机对于学习的积极作用,但也有研究表明,外在动机也可能对学习具有正面影响。因此,根据学者的研究可以发现,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行为的重要因素。

(二)学业情绪

在学业情绪的影响因素中,学者们主要探讨了外部环境因素和内在的个人因素两类。在外部环境方面,一般认为,教师影响学生的学业情绪,班级氛围也与学生的学业情绪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个人因素方面,控制-价值理论认为,学业情绪的产生与个体对学习的控制感和价值感紧密相连,如:学业控制可以正向预测高兴、积极的学业情绪,负向则可预测失望、焦虑的消极学业情绪。当学生过分自信或者其学习结果低于预先估计结果时,同样会产生不满意的消极学习情绪[1],因此,学业情绪作为影响学习行为的一种非智力因素,其积极与否,对学生的心理以及学习投入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主要是指学生有目的的对学习过程制定计划,通过运用具体的方法和技巧,以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和学业成绩。学者们对学习策略在构成和影响效果等方面的研究可以为本文象征性学习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参考。

在学习策略的构成方面,国外学者根据学习策略所发挥的作用,将学习策略分为基本策略和支持策略两类,或根据学习策略所包含的成分,将其概括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三个方面;国内学者在研究中,增加了情感策略和探究性策略等。[2]在学习策略的影响方面,有学者认为,学习策略与学生的学业成绩以及在学习表现存在正相关关系,学习策略的使用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决定性作用:如果学生不能正确的运用学习策略,即使学生拥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和需要,也不能使学习行为持续下去,更不利于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就必须要重视和提高使用学习策略的能力。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本文基于扎根理论对大学生的象征性学习进行剖析,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方面,象征性学习的研究属于一个比较新的主题,而扎根理论能够对新主题探索和分析未知领域内的要素及要素之间的作用机理进行深入地挖掘;另一方面,本研究的核心是对大学生在不同情境下象征性学习现象的动态形成过程进行探讨,进而构建大学生象征性学习的形成路径模型,而扎根理论这一方法具有严格且系统的研究程序,很适合进行象征性学习形成路径模型的构建。

(二)样本选择

考虑到研究的准备性和严谨性,在研究过程中,笔者选择了66名具有象征性学习特征的大学生作为访谈对象,选择标准包括:一是所选取的大学生应处于不同的年级和专业;二是选择的大学生在学习中具有一定的“象征性”。本文最终抽取了52个样本用作编码分析,其余的14个样本用作理论饱和度检验。所选取的学生分布于大一到大四年级,专业基本覆盖各二级学院。

(三)数据来源

为了保证运用扎根理论进行研究的严谨性,在调研过程中,要先对调查对象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再进行访谈,并且专门成立访谈小组以确保获取数据的精确性。每位访谈对象的访谈时间为20分钟—30分钟不等,累计访谈时长约为20小时。访谈从2020年9月开始,至2020年12月结束。

三、范畴提炼与模型建构

(一)开放式编码

开放式编码主要是对原始资料进行初步分析,是扎根理论分析方法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过程包括对原始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处理,通过贴标签和概念化这一过程,进而总结得出初始范畴。依照此过程,访谈资料的编码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开放式编码(部分)

(二)主轴式编码

当归纳出初始范畴后,需要继续对主范畴进行提炼和概括,即对各个初始范畴的性质和范畴之间关系进行剖析,对初始范畴进行进一步深度挖掘并得到主范畴,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主轴式编码过程:主范畴提炼

(三)选择式编码

选择式编码是指对以上四个主范畴进行更深层次地概括,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下四条故事线和如图1所示的形成路径模型。故事线一:部分大学生对学习兴趣不高,故较为松懈,但由于家庭预期压力会导致学生会通过“表演努力”去掩盖自身的学业懒惰,通过“表演”这一策略,家长不仅不会苛责甚至还会加以表扬,从而使学生形成“表演应付型”象征性学习。故事线二:尽管大学生有较强学习动机,但缺乏正确的学习策略,题海战术只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策略不良型”象征性学习。故事线三:同伴间相互攀比等现象容易引起大学生的从众心理,为了让自身更好地“融入”到班级中去,通过虚假学习以弥补心理落差和获得慰藉,形成“同伴影响型”象征性学习。故事线四:老师的督促、繁重的作业和考试等外部监督会对部分大学生形成束缚,形成消极学业情绪。面对学业竞争激烈,使学生对学习产生逃避,形成学业倦怠,进而演变为“情绪衰竭型”象征性学习。

(四)理论饱和度检验

为检验扎根分析的理论饱和度,本文再次重新编码了其余的14份研究样本,表明图1所示的模型通过了饱和度检验。

图1 象征性学习的形成路径模型

四、结论和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以大学生象征性学习这一典型现象为立足点,通过扎根理论对52名具有象征性学习特征的大学生进行了深刻访谈,构建了大学生象征性学习的形成路径模型。笔者发现,学生面临的学习情境不同,象征性学习的形成路径也不尽相同。主要可以归纳为表演应付型、策略不良型、同伴影响型和情绪衰竭型四种象征性学习形成路径,具体结论如下。

1.大学生在学习动机逐渐衰竭和家庭预期压力等因素的作用下,容易形成表演应付型象征性学习。梳理以往文献发现,学者们对学习动机和学生学习的相关性已经进行了广泛的探讨[3],然而对学习动机对学习行为影响的具体过程并未进一步进行阐述。本文通过自我决定理论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深入地分析,以印象管理理论描述了当大学生学习动机衰竭时,学生在家庭预期压力的作用下为了获得周围旁观者对自身的良好印象,通过表演努力的策略进行学习,逐渐形成象征性学习的现象。

2.大学生对学习策略的不恰当利用,不仅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收效甚微,而且会使学生形成策略不良型象征性学习。当学生对学习策略使用不当时,学习策略不一定有助于学业成绩的提高。在不同阶段中,使用的学习策略不同,学习策略的不良使用,影响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与反馈,学生在盲目的象征性学习中只会形成学业的恶性循环。

3.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班级中从众效应的盛行,会导致大学生学习行为的盲从,形成同伴影响型象征性学习。根据丁湘梅、邹维兴与谢玲平[4]的观点,教师和同学等外部环境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本文部分验证了这一结论,同时发现,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的作用较大。在同伴影响型象征性学习形成路径中,由于同学之间只注重学习形式的“随大流”,使得大学生的象征性学习现象逐渐严重,不利于学生在学业成绩方面的提高。

4.学业情绪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投入,消极学业情绪的呈现且膨胀会促使大学生形成情绪衰竭型象征性学习以规避学习投入。在以往的研究中,有学者[5]发现,消极学业情绪与学生学习投入直接相关,并且探讨了两者间的相互影响。本文在研究两者间接关系时,增加了学业倦怠这一变量,通过象征性学习解释了学生学习投入的不同表现。学生在消极学业情绪的影响下,逐渐演变为对学业的倦怠,面对学业的倦怠与对自身角色的不匹配,导致学生形成一种错误的自我认知,即通过象征性学习这一行为以掩盖自身对学习投入的逃避。

(二)研究建议

针对表演应付型、策略不良型、同伴影响型和情感衰竭型等四种象征性学习形成路径,笔者提出以下有助于规避象征性学习、提高大学生学业水平的策略建议。

1.对于表演应付型象征性学习,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帮助大学生进行正确地印象管理。具体来说,要提高大学生们的学习动机,就是发掘大学生自身的内在动力,即他们对胜任感、归属和自主需要,帮助他们建立成就和内部价值。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建立一个良性互动的学习课堂,引导大学生逐渐对课堂和学习产生兴趣,以提高大学生的归属感和胜任感,使学生自发地愿意接受困难和挑战,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同时,要使大学生们明白,印象管理最好的策略是不断提升自己,因此,应在学习过程中建立清晰具体的学习目标,将学习任务和自身的需要联系起来,去努力形成自身的良好“角色”而非表演别人眼中的“自我”。

2.对于策略不良型象征性学习的学生,可以从教师和学生自身两方面进行干预。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使学生充分意识到学习策略的重要性,又要引导学生正确利用各种学习策略,学生只有充分了解掌握如何使用、在哪个阶段使用以及为什么使用各种学习策略的知识,才有可能正确地坚持运用这些策略。另一方面,大学生自身必须成为自我调节的学习者,对自身要有正确且清晰的认知评价,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学习策略以及什么时候应使用策略等,客观看待自身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地调整策略。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恰当使用适合的学习策略,才能使得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对于同伴影响型象征性学习,可以从学校和大学生自身两个方面予以干预。从学校的角度,要充分发挥教师对大学生群体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杜绝表面学习时长等现象的不良攀比,引导学生开展正确有效的学习活动,形成良好的共振效应。从大学生自身的角度,在“观察学习”的过程中,对自身要有清晰的规划和坚定的意志力,积极且好的方面可以吸收借鉴,但不利于自身学习的方面要学会辨别和舍弃,要学会做自己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迎合环境。

4.对于情绪衰竭型象征性学习,增强学生对学习的价值感和控制感,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情绪管理从而形成正确的认知。一方面,根据控制-价值理论,首先,可以帮助大学生建构学习兴趣,从而展现学习的价值,帮助学生克服厌倦情绪;其次,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一些与自身能力水平相匹配的学习任务,以提高学生自身对学习的控制感。另一方面,在进行情绪管理的引导过程中,教给学生一些情绪管理的方法。例如:通过设立分目标来进行情绪管理,通过这些目标有助于学生获得满足感并因此受到鼓励,克服学业焦虑并且使学生更容易坚持下去;学生也可以通过采取一些放松训练以及向朋友和老师倾诉等方法进行自我调节,以降低学习过程中的消极情绪。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的象征性学习主要是基于大学生这一群体进行分析,其他类型的学生群体是否也可适用此理论框架,如中小学生等,笔者并未进行深入地研究。未来可以从这一角度出发,对中小学生象征性学习的形成路径进行探讨并验证此结论。另外,笔者构建的大学生象征性学习的形成路径模型,将来拟对其进行进一步的量化验证,从而及时地修正和完善该形成路径模型。

猜你喜欢

象征性学习策略学业
基于自主学习策略的高中写作教学探索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跟踪导练(二)
谈学业不良学生的教育策略
基于数据挖掘的学业预警模型构建
跟踪导练(二)
高三英语复习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策略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克制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