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气囊压力表联合呼吸机用于ICU 人工气道监测及护理的作用

2022-06-14蒋兰英叶超李文束倩贤陈旭黄修丽费倩黄卓蓉宋玮

中外医疗 2022年12期
关键词:压力表气囊呼吸机

蒋兰英,叶超,李文,束倩贤,陈旭,黄修丽,费倩,黄卓蓉,宋玮

江苏省溧阳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江苏溧阳 213300

人工气道属于患者其他气源、 生理气道之间的连接渠道,其功能主要体现为保障气道通畅,可以为ICU 患者气道机械通气以及引流提供一定的条件。如果患者无法有效通气或者无法将呼吸道中存在的内分泌物质有效清除, 需要选择应用插管方式展开机械通气治疗[1]。在人工气道中需要应用有效的辅助设备进行通气有效性的维持以及检测, 在此情况下还需应用气囊监测表进行检测。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在ICU 患者气管导管护理期间具有关键性作用,在保证潮气量供给的同时可以规避漏气、 胃内容物及口咽分泌物反流后误吸等并发症[2]。由此可见,在ICU人工气道监测中理想的气囊压力可以避免气管壁、气道导管漏气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逐步降低气管黏膜血液循环[3]。目前临床上所应用的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方式较为丰富, 选择更为安全可靠的监测方式属于临床研究的重点课题。 随机选取2020 年7月—2021 年7 月该院ICU 科室中创建人工气道的患者120 例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评估ICU 人工气道监测、 护理中联合应用气囊压力表以及呼吸机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该院ICU 科室中创建人工气道的患者120 例,以随机数表法分组划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男36 例,女24 例;年龄11~89 岁,平均(50.24±3.72)岁;表现为急性心梗、冠心病8 例,重症肺炎、AECOPD 31 例,颅脑损伤者11 例,多发创伤5 例,急性中毒3 例,心肺复苏手术治疗2 例。 观察组:男39 例,女21 例;年龄11~90 岁,平均(50.39±3.68)岁;表现为急性心梗、冠心病7 例,重症肺炎、AECOPD 26 例,颅脑损伤者12 例,多发创伤10 例,急性中毒2 例,心肺复苏手术治疗3 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该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纳入标准:所选研究对象均收入ICU 科室;经口气管导管连接呼吸机展开机械通气治疗;认知状态、沟通能力正常;基本生命体征稳定;患者临床资料以及随访资料齐全;患者、家属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机械通气时间<72 h 者;临床资料缺失者;伴随认知功能、沟通障碍、精神障碍者;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代谢功能紊乱者;临床资料以及随访资料缺失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人工气道监测中所用持续气囊压力监控仪产自无锡康莱医疗有限公司, 规格型号为GPC-B,所用气囊压力监测表型号为Germany。

对照组患者于该次研究期间应用间断 (4 h)气囊压力监测+呼吸机监测,选择临床经验较为丰富的护理人员依照指南所推荐的间断(4 h)气囊内压力监测方式展开机械通气人工气道管理, 明确气囊是否出现漏气现象, 应用气囊压力监测表实时测压[4]。如监控过程中需对患者进行吸痰,按吸痰模式。吸痰结束后,再按监控键,仪器进入正常气囊监控状态。根据压力值进行注气容积的不断调整, 与呼吸机联合应用检查气囊是否存在漏气等不良情况, 操作人员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还需密切观察潮气量峰值波动情况,详细记录气体容积[5-6]。两组患者于操作期间均借助于机械通气指南(2006)落实规范化的人工气道管理。

观察组则在人工气道监测期间应用持续气囊压力监测+呼吸机监测,研究期间为观察组患者连接气管插管连接管路后,连接持续气囊压力监控仪,仪器开机进入气囊正常监控状态。

护理干预措施:①健康教育:在人工气道监测方面对患者以及家属健康教育指导, 详细讲解气囊压力表、呼吸机的作用,讲解相关安全事项,避免患者出现自主拔管情况。 明确说明气囊压力表和呼吸机连接的原理和步骤以及人工气道监测期间的相关注意事项, 此外详细讲解气囊压力监测表功能和常规指标数值,提高患者对于气囊测压的认知,缓解患者不良情绪。②体征监测:密切观察患者于通气期间气囊压力表的变化情况,有效降低意外拔管的发生,对于气囊压力比较高的患者适当开放气闸, 检查指针是否返回到绿色区域中, 在注气操作期间保持动作缓慢,避免因压力过高造成器官组织受损。注气结束后检查是否存在漏气情况, 在发生漏气以后落实加压操作,确保指征不超过绿色区域。 ③日常护理:对于无禁忌证者将床头适当抬高30~45°,在吸痰前后均进行手卫生规范的严格执行, 每间隔1 周更换1次呼吸机管道,在出现污染情况时随时更换,确保接水杯所处位置低于气道出口平面, 落实口腔护理4次/d。 ④气囊压力表、气管导管连接:人工气道监测期间还需将气管导管和气囊压力表相连接, 在充气手柄按压时选择合适的力度, 对于气囊采取充气操作时保证动作缓慢, 避免出现压力升高以及牵拉气管组织受损的情况。⑤心理疏导:在患者意识状态清醒以后应用呼吸机时可能具有焦虑、紧张、烦躁、不安等相关负性情绪, 为此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心理护理,明确告知人工气道的用途,帮助患者了解机械通气以及人工气道监测对于疾病治疗作用, 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避免患者的负性情绪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延长患者康复治疗时间。 ⑥充气结束: 充气结束后, 将气囊压力标准和气管导管之间的连接管道断开, 同时仔细检查呼吸机运行期间是否存在漏气情况,如果发现漏气现象需要落实加压处理,但是不得超出绿色区域。

1.3 观察指标

并发症发生率:统计分析气道黏膜受损、误吸、气囊破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症状发生情况。

干预前后镇静-躁动评分:情绪不稳定,需要在护理期间给予束缚可以记作6~7 分;情绪波动大、身体躁动, 在采取劝阻以及安抚以后能够保持安静可以记作5 分;情绪稳定以及护理期间配合度高,容易唤醒可记作4 分;患者嗜睡,应用语言可唤醒,于治疗期间服从简单命令记作3 分; 患者对于刺激无反应、无法服从命令可以记为1~2 分,以2~3 分为镇静效果最佳[7]。

气囊压力监测情况:对比分析注气容积、气囊压力。

生活质量:借助于SF-36 量表(生活质量测定量表)进行患者生活质量的综合评估,单项评分为100分,评估内容包括生理功能、总体健康、活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躯体疼痛以及一般健康状况,分值和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 观察组为1.67%,观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2.2 两组患者镇静-躁动评分对比

干预前,对比评估对照组、观察组镇静-躁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镇静-躁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镇静-躁动评分对比[(±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sedation and agitation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s), points]

表2 两组患者镇静-躁动评分对比[(±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sedation and agitation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s), points]

?

2.3 两组患者气囊压力监测情况对比

观察组注气容积、气囊压力较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气囊压力监测情况对比(±s)Table 3 Comparison of airbag pressure monitoring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s)

表3 两组患者气囊压力监测情况对比(±s)Table 3 Comparison of airbag pressure monitoring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s)

?

2.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观察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quality-of-lif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s), points]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quality-of-lif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s), points]

?

3 讨论

气道主要是指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时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气道有效引流、气道畅通以及疾病治疗的有效保证[8]。 于创建人工气道时,不仅需要保证气道气囊压力,避免套管、气管之间出现漏气情况,进而降低分泌物反流后误吸发生风险性, 还需要尽最大可能保证通气量,降低对于气道黏膜产生的损害,由此可见, 在人工气道建立过程中准确测量气囊压力可以保证患者身心健康[9]。 对于ICU 收治的患者而言, 创建人工气道不仅需要保证气道气囊的内部压力,还需要促进通气安全性和有效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性,在注气过程中保证通气量的有效性,这对于减少气体压力以及减少气道组织造成的损伤具有积极意义[10]。

该次结果充分证实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7%,明显低于对照组13.33%(P<0.05),研究所的数值和张冬玲等[11]的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在其研究过程中,观察组气管黏膜损伤、误吸以及反流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8.77%低于对照组26.79%(P<0.05), 表示在气囊内压力监测过程中联合气囊压力表以及呼吸机有利于减少误吸以及反流的发生,可以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分析原因如下: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以往常用的常规手估气囊测压注气方式, 经大量的临床研究数值证实常规手估气囊测压注气方式虽然具有明确的应用价值, 但是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和目标。 临床上应用的常规手估方式由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展开注气操作, 操作期间所用方式为手指捏感, 于具体操作期间更多的是依靠于护理人员自身临床经验,所得数值偏高、偏低都属于不可避免的情况,再加上常规手估气囊测压注气方式目前并无参考标准,不能达到预期干预效果[12]。大多数医护人员为规避漏气、导管脱落等不良情况,选择注入较多气体,促使气囊内压力逐步增高,虽然可以获得理想的导管固定效果, 但是也增加了食管气管黏膜受损率,甚至会造成柱状上皮组织坏死,诱发气管壁穿孔、破裂等并发症,直接威胁着患者身心健康, 可见保证气囊压力注入情况的准确率于气管黏膜受损中具有重要作用[13]。 和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注气容积、气囊压力所得数值较低(P<0.05),接受人工气道建立的患者大多年龄较大、病情危重,经检查可见环状软骨具有钙化风险性, 导致气管壁弹性纤维水平降低,支气管壁逐渐变硬,采取扩张管腔的方式对于提高气道内压力具有积极影响, 不仅如此还能增强气囊压力[14]。 联合应用专用气囊压力表、呼吸机展开人工气道监测可以随时观察和掌握漏气状况、潮气量,准确性比较高,可以尽最大可能预防气囊破裂、气道黏膜受损等不良情况的发生[15]。 而且选择专用的气囊压力表能够更加准确的掌握患者在创建人工气道以后气管黏膜所承受的压力, 所应用的测压方式安全性、科学性较高,可以减少外界因素的影响,避免气囊对于气道黏膜产生的压迫性作用,改善注气容积、气囊压力[16]。 气囊测压表依照划分区域进行球囊压力的衡量,可以精确注气,保证球囊压力以及充气量均达到安全标准, 有利于减少患者应激反应[17]。 干预前,对比评估对照组、观察组镇静-躁动评分,所得数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观察组镇静-躁动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较高(P<0.05),在人工气道管理期间应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准确、方便、及时地测量气囊压力变化情况, 在创建人工气道以后将气管导管的气囊压力保证在有效范围内, 不仅可以保证气囊和气管壁之间不漏气, 还能避免口腔分泌物和胃内容物反流误吸至气管,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8]。 联合应用气囊压力表、呼吸机有利于避免气囊过度充气,制定气囊压力监测标准流程后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气囊压力监测标准流程, 还能避免因气囊压力过低或者过高诱发相关并发症,降低呼吸机肺炎的发生情况,在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同时还可以提升护理服务质量[19]。该次研究所得结果充分证实, 于ICU 人工气道监测期间联合应用气囊压力表和呼吸机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利于为患者预后提供安全保障,同时可以促使患者在治疗期间保持安静, 对于提高患者配合治疗依从性具有积极意义, 可以提升患者整体生活质量、保证患者身心安全[20]。

综上所述,于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以及护理期间联合应用气囊压力表和呼吸机可以促进空气囊压力,为患者预后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可以提升整体生活质量和改善预后,有利于充分把握和控制气囊压力,提升了整体护理服务质量以及通气安全性,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值得借鉴和推广。

猜你喜欢

压力表气囊呼吸机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压力表在炼化装置上的应用
压力表半自动化检定系统的组建及应用
高田气囊案
自来水电子压力表的设计
基于PIC18F65K90的低功耗数字压力表设计
Observation on Activities of Air Sac in Opened Body Cavity of Chicken
气囊助浮大型导管架下水可行性研究
肉鸡气囊炎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