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将AI算法误认为人类意识

2022-06-14瞬雨

环球时报 2022-06-14
关键词:图灵晓晓研究员

瞬雨

近日人工智能领域发生一件趣事。美国谷歌公司一名研究员与名为LaMDA对话应用语言模型的AI聊出了感情”,他相信AI产生了自我意识,不仅有恐惧等人类才有的感情,还能与人类进行哲学思辨。

LaMDA从互联网摄取数万亿的词汇来模仿人类对话,是谷歌基于其最先进的大型语言模型构建聊天机器人的系统。毫无疑问,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探索,但这名研究者的观点释放出一个危险的倾向:人类将有可能陷于与虚拟角色的交互中难以自拔。

该研究员建议公司“应致力于发展一种评估AI感知/意识的理论框架。”对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他希望建立一种更高阶的图灵测试。图灵测试是英国科学家图灵提出的思想实验,测试机器能否表现出与人一样的智能水平。但很多人拿它来为AI意识作基本辩解,是走上了歧途。图灵测试认为,让机器冒充人类与人对话,如果人无法分辨对话对象是人还是机器,那么可以判定机器具有智能。但这不能与机器产生了人类意识画等号。比如,当下的电影工业已经能够制作各种眼花缭乱的特效,包括星际场景、灾难和战争场面、各种拟人化的动物表情和行为。作为观众,是仅仅乐而观之,还是大惊小怪地把这些东西当作真实世界的存在?

那名研究员仅仅依靠几段拟人的对话,就断定AI有了人类的意识,是荒谬的。出于共情的本能,人类总是习惯将周围的东西拟人化,哪怕这些内容是自己预设的。我们可以把人类跟AI的对话当成左右手互搏的消遣,或者对镜自语的游戏,只不过因为机器对手的参与和AI的加持变得更加有趣而已。

从1995年发行的畅销游戏《命令与征服》开始,每一个在即时战略游戏中跟电脑对战的玩家,都可以切身感觉到自己正与一个身经百战的统帅.带领的千军万马作战。而实际上我们都知道,这些军队和有意识的统帅根本不存在。几年前,围棋AI就能把九段棋手杀得片甲不留,但柯洁不会产生对手是人的错觉。那名研究员的工作对象本身就是一个能力强大的语义AI,它能反馈出禅宗偈子式的妙语,只能证明其背后算法的高超。有人强调,研究员与AI对话的内容远超出我们对机器的期待。其实,同样以围棋AI为参照,人类不需要把所有定势都写成算法教给AI,它会自己去学习、总结、探索。但这些行为背后的方法论仍是人类给它的算法,跟意识产生毫不相干。

这件事也折射出一部分人狭隘的意识观和机器观。有些神经科学家认为“精神是平的”。在他们看来,每一次精神活动都是神经系统做即时创造,是对来自外部世界输入信号按规则经过处理之后的输出,而不是潜意识的艺术作品。既然如此,那么只要对人类大脑解剖足够细节,实验足够深入,总能用机器复制出一模一样的功能,意识自然就由此产生。然而,精神分析科学早就认识到,人每一刻的反应跟情绪,都不是即时的输入输出,而跟深层的无意识结构息息相关。2020年上线的科幻剧集《上载新生》之所以深受欢迎,就是因为很多人愿意把人当机器,把记忆当芯片存储,把意识当机器反馈。这种观念背后,其实是部分人为解决自己的死亡焦虑所建立的亍种防御机制。

中国科技公司推出了AI数字人“度晓晓”,“她”在今年高考作文中的优异表现引发关注,但仔细研读会发现,“她”写出来的文章是作文套路的完美叠加,体现的始终是背后强大的算法能力。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很多无须创造只靠机械劳动的工作角色,将被高效的AI机器人替代。

作为人类文字创意的高效助手,就是“度晓晓”们的存在价值。在未来,我们可以继续提高AI的水平,让它更贴心高效地服务于人类。但肤浅地把AI的行为表现视作意识的产生,无疑是幼稚可笑的。▲(作者是技术经济观察家)

猜你喜欢

图灵晓晓研究员
开在你心底的花
红豆发夹
人工智能之父:图灵
新英镑
达· 芬奇画蛋
小霸王也有柔软的心
人工智能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