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拉迪斯拉发:并非没有存在感的首都

2022-06-14叶克飞

中国新闻周刊 2022年20期
关键词:特蕾匈牙利城堡

叶克飞

圣马丁教堂全景。

黄昏时,我漫步在布拉迪斯拉发街头,道路两旁遍布咖啡馆和餐厅,人们悠闲地坐着,享受着一天里最后的阳光。

著名的下水道工人雕塑“工作中的人”旁边,仍聚集着大量游客。一个踩着小单车的幼童伸手去摸雕塑的帽子,那场景只能用“萌化了”来形容。有轨电车在石板路上缓缓驶过,一副不追赶时光的样子。1886年兴建、采用新艺术风格的国家剧院,米白色墙身与精致雕饰沐浴在夕阳下。剧院前的赫维兹多斯拉夫广场上,人们在散步、骑行。街心摊档卖着各种冰箱贴之类的工艺品,其中有中世纪战士的手办,有遍布斯洛伐克的城堡,有圣马丁大教堂……这一切都打着斯洛伐克的烙印。即使有人认为这个国家缺乏存在感,但我知道斯洛伐克人自己不会这样认为。

布拉迪斯拉发这个名字仅有百余年历史,正式定名于1919年。在此之前,它一直叫做普莱斯堡。位于斯洛伐克边境的它是少有的边境首都,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构成一个不等边三角形,距离维也纳仅仅60公里,二者是世界上相距最近的首都,距离布达佩斯也只有100多公里。从匈牙利驾车入境斯洛伐克,第一个路标就标示着布拉迪斯拉发。一路前行,总有多瑙河相伴。直至布拉迪斯拉发市区,多瑙河拐了个弯,穿城而过。

布拉迪斯拉发的人类居住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年。在公元前200年左右,凯尔特人在此建起防御工事,形成颇具规模的城镇。公元1世纪到4世纪之间,它长期作为罗马帝国边境体系的一部分。公元5~6世纪,斯拉夫人迁徙至此。公元9世纪,布拉迪斯拉发是大摩拉维亚王国的政治、军事和宗教中心。10世纪时,它成为匈牙利王国的一部分。

无论是早期凯尔特人兴建的防御工事,还是古罗马人建造的边城,都早已湮灭于历史的风沙中。当年的高地之上,如今矗立着在城中每个角落都可以抬头看到的布拉迪斯拉发城堡。城堡被戏称为“倒过来的桌子”,因为它是一座四方城堡,城堡广场就是桌面,而四角的塔楼则是四个桌子角。

孩子模雕塑的帽子场景超萌。

老电车在赫维兹斯拉夫广场驶过,背后的建筑是国家剧院

街上遍布咖啡馆和餐厅。

教堂边草地上嬉戏的孩子。

如今所见的城堡成型于1278年。14~15世纪又经过多次改建和修缮。1430年,它被改造为哥特式城堡,1562年被改为文艺复兴风格,1649年又变成巴洛克风格,可算是“紧跟潮流”。至于四个“桌子角”——标志性的铅笔状塔楼,则兴建于1635年至1646年。1811年,因为醉酒卫兵不慎纵火,城堡毀于大火,一度荒废多年,直至上世纪50年代重建。

对于斯洛伐克人来说,重建是个难题:你该选择哪个时代的城堡风格?哥特、文艺复兴,还是巴洛克?

斯洛伐克人选择的是致敬女王玛丽亚·特蕾莎。哈布斯堡王朝时期,布拉迪斯拉发是王国的加冕城市。从1536年到1830年,共有11位国王在布拉迪斯拉发的圣马丁主教教堂加冕,其中最著名的是“奥地利之母”玛丽亚·特蕾莎女王。身兼奥地利、匈牙利和波西米亚三大国王之位的她是一个务实统治者,推动司法、教育和军事改革,使奥地利成为一个真正的近代国家。特蕾莎执政期间,就住在这座城堡中,也主导了古堡从军事化向近代宫殿的转变。

重建的城堡还原了特蕾莎在位期间的格局。站在四四方方的内庭广场中央,四周被红顶白墙的主建筑包围,外观中规中矩。前些年,当地政府将城堡改造为一个大型文化娱乐中心,将历史博物馆、古罗马文化展馆、音乐厅、图书馆等集中在一起,修复工程至今仍未结束。而我身处的中庭,随时可以成为一个容纳两千观众的露天剧场。只不过,所有展馆和设施的门口都十分低调,要从一个个小小门口进入,才会发现另有乾坤。

相比城堡,游人们更喜欢的是城堡外的观景台,这也是欣赏布拉迪斯拉发的最佳位置。山下老城红顶绵延,街道蜿蜒,其中许多建筑都是特蕾莎女王在位时期所兴建。

当时,布拉迪斯拉发迎来高度繁荣,成为如今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区域内最大的城镇,大量新的宫殿、宅邸和街道在此时兴建。直至1783年,特蕾莎之子约瑟夫二世为了强化奥地利与匈牙利之间的联系,将匈牙利王冠送往维也纳,布拉迪斯拉发失去加冕地位,重要性也随之降低。

山下最雄伟的建筑是圣马丁主教座堂,也是布拉迪斯拉发最大也最古老的教堂。教堂外观至今仍保留着典型的哥特式风格,始建于13世纪,工期历时两个世纪,1452年正式落成,因内部有圣马丁雕像而得名。相比外观对哥特式风格的坚持,内部显然与时俱进。27个祭坛令人眼花缭乱,巴洛克元素占了重头,也不乏新古典主义风格,比如建于1735年的高坛。BC88E35E-4677-4FB4-AD3E-D944F6A698AB

相比在欧洲大教堂中略显普通的内部,更让我喜欢的是教堂周围的景致。教堂侧面建筑旁有一片小草地,人们在草地旁的长椅上坐着聊天、看书,孩子们在草地上嬉戏。

教堂背后的斜坡广场以鹅卵石铺地,围绕着一圈低矮老建筑。一栋黄色小楼下,我见到两个对坐的年轻女子,一个弹吉他,一个轻吟浅唱。顺手拍了张照片,得到的是二人的灿烂笑容和友好点头。布拉迪斯拉发的音乐传统十分悠久,早在1796年,贝多芬就来到当时还名为普莱斯堡的布拉迪斯拉发,举办多场演奏。李斯特与这里缘分更深,1820年,年仅九岁的他在此举办人生首次公开演奏会,之后也时常来此演奏。

大教堂旁的步行街是布拉迪斯拉发最重要的商业街区,道路不宽,两旁的老建筑虽然不高,却也可遮蔽大半阳光。林立的咖啡馆、餐厅和商店,用现代化店招诠释繁华,而我更在意的却是脚下。旧时匈牙利国王在圣马丁教堂加冕后,都会沿着这条路回到王宫,因此路面每隔10米左右都镶有王冠状铜标,指示行进方向。

圣米歇尔门是加冕必经之路,也是古城墙唯一保留下来的城门。建于14世纪的它原是哥特式建筑,18世纪增加了巴洛克风格的绿色穹顶。

前方不远处便是老市政厅广场。老市政厅建于1421年,1868年被辟为市政博物馆,黄色塔楼占据着广场的制高点,每层窗户各异,设计精巧,主建筑的红瓦上开着三个粉白蓝色块搭配的小窗。1805年,拿破仑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在此签订《普莱斯堡和约》,几乎宣告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终结,尽管实质性的终结要到次年才发生。

广场中间还有一座建于1527年的喷泉,是城中最古老的喷泉。喷泉中央是一位重甲骑士,很多资料认为它是圣骑士罗兰,故称之为罗兰喷泉。这其实是个美丽错误,它的名字是马克西米利安二世喷泉。马克西米利安二世是第一个在布拉迪斯拉发加冕的匈牙利国王,1563年举行加冕仪式后,城中举办庆祝活动,结果不慎失火。有鉴于此,馬克西米利安二世便修筑温泉,雕像也是其本人的形象。

广场还有一座雕像也被误传,一座军人雕像头戴法式军帽,身穿军大衣,躬身伏在长椅上,笑着望向来往行人。因为个头不高,许多人认为他就是拿破仑。但实际上,他是一位法军士兵。据说是因为太迷恋布拉迪斯拉发,所以不想离去,便永远留在广场上。

在布拉迪斯拉发老城中,各种各样的雕塑是最好的调剂,展示着新潮有趣的一面。尤其是“工作中的人”,也叫做“管道工楚米尔”。1997年7月26日落成的它早已成为布拉迪斯拉发的象征,“偷偷摸摸”待在人行道边,只露着戴头盔的脑袋,正从沙井盖处爬出来,神态悠然自得,还带着一丝微笑。

相比各种艺术雕塑,我倒是更喜欢一座名人雕塑:绿树成荫的赫维兹多斯拉夫广场上,立着童话大王安徒生的雕像。1841年,安徒生曾拜访布拉迪斯拉发,当地人问他是否会创作一部与这座城市有关的童话,他的回答是“没有必要,因为这座城市本身已经是一个童话。”BC88E35E-4677-4FB4-AD3E-D944F6A698AB

猜你喜欢

特蕾匈牙利城堡
魔逗城堡
梅姨的少女心
嗅一嗅
凌波微步
英国提前大选,特蕾莎·梅正在下一盘大棋
空中飘来一座大城堡
大城堡
魔逗城堡
第五号匈牙利舞曲